若問鄭板橋,在他心裡誰最棒,他一定想都不想就會說:「春風十裡不及金農萬一!」一個大男人為何如此膩歪的表白另一個大男人?不,更貼切來說是一個老頭子!對此好奇的我在看了金農眾多自畫像之後,由衷敬佩鄭板橋的這番言論!
金農那張自畫像挺離經叛道的,因為文人往往很少畫自畫像,往往都是畫些高山或者花中君子來表達自己的高潔與孤傲,金農倒是個接地氣的實在人,在眾多自畫像中,基本以腦後拖一根細小的辮子的大光頭,滿臉大鬍子,穿著長袍的形象示人。金農倒是沒有給自己太多的修飾,畫的時候也不講究比例,這張看似隨性畫出來的自畫像,卻有著超凡脫俗的氣質。
我想這樣的形象還能讓鄭板橋為之瘋狂,這大概源自於金農的氣質與魅力吧!當然,更重要的是金農是個很有才華的人!雖然大家都知道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但金農卻是這個社團妥妥的領頭人,乃至全揚州畫家的主心骨。
想當年金農也是天才少年,17歲時以詩歌出道,他的作品在名士中普及、傳誦。只不過曇花一現,又在科考大軍中被湮沒,直至乾隆元年時,金農已經49歲高齡了,此時的他被特殊推薦,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
要知道「博學鴻詞科」相當於一個快捷通道,不管你考沒考過科舉,也不管你考沒考上,只要有人推薦,都可以參加,一旦通過,可以直接做官。可是,金農似乎運氣不太好,他偏偏沒考上。此後金農心灰意冷不再踏足官場。
其實鄭板橋也因為仕途慘澹而開始為了生計發展興趣愛好,這與金農類似的經歷,相似的興趣,讓二人仿佛找到了靈魂伴侶一樣惺惺相惜。什麼考試落第,什麼罷官免職,那些都不重要了,畢竟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倒不如效仿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活出真我!
自打金農決定活出真我他就在活得有趣的道路上放飛自我!世界那麼大,金農也想去看看!他也是個行動派,花了人生中的15年遊歷名山大川!旅行史需要花錢的,對於活在當下的金農來說,開心最重要,省錢什麼的還是算了,旅遊的錢咋辦?
金農不落俗套,也不借也不化緣,自己邊玩邊創業,自創才藝男團出道賣藝,走到哪路演到哪,錢賺夠了就出發下一站。
其實,金農在藝壇行走江湖,最初並不是靠他的畫,而是當年一舉成名的詩文和書法。金農的書法十分有特點,被稱之為「漆書」。金農將碑刻上最古老、最傳統的隸書融入自己的書法當中,用厚如油漆的濃墨寫出,用筆橫畫粗重,豎筆纖細,字形方正,稜角分明,所有拐彎的地方沒有圓轉只有方折。怎麼樣寫出這麼方的用筆,金農用他特製的方頭筆刷寫字,高古有趣同時兼有裝飾意味。
50歲前的金農並不會畫畫,金農最終能成為一代名畫家,其實離不開也得益於深厚的書法功底。尤其在他的山水畫中,是不論技法的,沒有所謂的講究是畫斧劈皴還是披麻皴還是牛毛皴,只憑著書法底蘊寥寥數筆以意境取勝,他的畫和字一樣,顯得古拙而稚嫩,絲毫沒有畫家的習氣,與一般畫家比起來,就顯得高古不少!
金農中當時寫字畫畫的潤筆費其實十分可觀,但是他是一個要享受的人,只要一有錢,他就拉著鄭板橋喝酒,所以存不住錢,永遠窮困潦倒。大概鄭板橋和這樣真性情的漢子待一起時間長了,除了欣賞還是欣賞,才能覺得金農就是他心中活出真我最好的人!
漆書看多了之後,就會覺得特徵特別明顯,套路清晰明了,裝飾意味重,因此挺像「美術字」!說到歷史上寫「美術字」的大家,宋徽宗的「瘦金體」算一個,不過他是楷書做了個變形。若說隸書美術字,近現代劉炳森也算一個!但是這兩人寫得「美術字」漂亮,金農則是古拙!
金農把碑刻中的感覺用有趣的風格帶入書法形成了有自己面貌的漆書。而漆書蘊含著的金石味也影響了很多人,比如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家。這種「金石氣」一直代表著高級的文人趣味和造詣,可見「有趣」是文人雅士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金農學畫讓我想到了有類似經歷的吳昌碩。我估摸著吳昌碩也是這個年紀才會畫畫,其成名出道的信心估計來自金農!因為吳昌碩也是善金石書法的,這點和金農挺像,兩人的繪畫作品中,藏著濃濃的金石味,那老辣的線條功力就是多年寫書法所積累的!朋友們,別說什麼年紀大了沒信心學好寫字畫畫,金農、吳昌碩都是妥妥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