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艾灸效果不明顯,不要輕易說放棄,還有陽宗易雷火灸

2020-12-23 大眾生活報

生活當中我們對於艾灸這一次並不陌生,像端午節的吃艾和燻艾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艾灸作為中醫文化之中的一部分,傳承至今為保障人們的健康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因此一直以來在民間有著不錯的美譽,民間甚至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人們對於艾灸是極其信任的。

當然中醫書籍之中對於艾灸的記載也不在少數,像《本草從新》中就有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能通過經絡傳遞至身體的各個部位,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預防調理病症的作用。

艾灸由於其不錯的調理效果,在民間受到百姓們的追捧,但是這也並非是絕對性的,對於不同的人而言,身體狀況不相同,即便擁有一樣的症狀,但是並非就能實現一樣的效果。不少人在接受艾灸調理時,即便長時間下來也並非能達到預期中的效果,甚至有的都看不見效果,對此人們就會感到很失望,覺得艾灸不過是被神化了的東西,並沒有傳言中的那麼好,最後選擇了放棄。

其實用了艾灸起到的效果不明顯,不要輕易灰心喪氣說放棄,在這裡還有陽宗易雷火灸來幫助你。普通的艾條是由艾絨製作而成,在調理效果方面並沒有那麼顯著,而陽宗易雷火灸的製作成分當中不管是有艾絨,還有各式各樣的中草藥成分,根據不同的症狀配以不同的藥材,所能起到的效果也就呈現差異性。在燃燒時在距離火頭1cm處溫度可達到270度,相比艾灸而言擁有更強和更廣的滲透性,可深入皮下組織對深層的病因起到調理效果。

雷火灸的應用範圍也比較廣泛,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如常見的痛症、內科疾病、婦科炎症、氣血虛虧、畏寒等症狀在雷火灸的幫助下能夠逐漸調回健康狀態。

使用艾灸效果不明顯,不要輕易說放棄,畢竟人的體質不同在效果方面容易呈現差異性,而陽宗易雷火灸具有比艾灸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見效快的特點,能針對各種身體不適症狀進行調理,幫助人們找回健康安穩的狀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編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同樣艾灸,效果卻千差萬別?
    今天有位灸友留言,說「艾灸後手發麻,是不是灸出問題了?」我的回覆是:恭喜你,這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灸感來了,一次艾灸抵十次! 很多人都不知道,一個人有灸感,與沒有灸感,差別簡直太大了。有灸感的人,一次艾灸,好處可能比沒有灸感的人艾灸十次還要厲害,效果天差地別!
  • 艾灸後為什麼起水泡?繼續灸還是放棄?
    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經絡的作用。艾灸是個寶貝,不過實際施灸的過程中,很多人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艾灸後,身體的局部位置起水泡,這個時候,初次接觸艾灸的朋友可能會心存疑慮,身體氣泡後該怎麼辦?到底是繼續灸還是放棄呢?今天艾之灸掌門師兄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關於灸後起泡這個話題。
  •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第4講之灸量:效果好不好快不快,灸量是關鍵
    影響艾灸效果5大因素之灸材:有多少人用假艾條在勤奮地艾灸▲很多人艾灸一段時間效果不明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灸量不夠;還有一些人,剛灸兩次,就出現頭暈腦脹,失眠,喉嚨腫痛,口腔潰瘍的各種問題,也可能是灸量太過的原因。所以,灸量是直接關乎灸療效果的核心所在,不同體質的人所需灸量也不相同,所以灸量把控是施灸中的一個難點。
  • 艾灸的方法之:(三)艾條灸(附語音)
    (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但是用艾灸方法進行調理,溫和的陽氣可以透過皮膚患處進入經絡,而達到很好的效果,這個地方不見得就是穴位。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講過,有一些局部很有灸感,或者很有針感,一按特別疼。就相當於一個人的局部,比如胳膊肘這塊特別疼,施灸者就會問,是不是這裡?他說是,這個穴位就叫阿是穴。
  • 為什麼我艾灸了大半年,卻沒有見明顯的效果呢?
    有朋友電話問到: 為什麼我艾灸了大半年,卻沒有見明顯的效果呢?可相同的問題,同事卻一個多月就感覺艾灸效果不錯?首先,炎熱的夏季到,很多朋友選擇艾灸,但是夏季艾灸影響效果最大的問題就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很多朋友為了解渴,會經常選擇喝冷飲、吃冰箱裡特別涼的瓜果來解渴,這種行為,看似非常普遍很正常,其實卻非常傷脾胃,傷陽氣,使元氣受到損害,我們經常說的容易上火,容易上虛火,就是這個原因。
  • 艾灸補瀉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艾灸可以治百病呢?總結灸友常愛問的5大問題
    中醫閱素靈先生的文章中說道:絕大多數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補法而是瀉法。因為大家都是以熱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氣的這個方法來灸神闕的……神闕灸了之後,絕大多數都是以瀉為主,而瀉出去的往往都是神闕裡藏的一些水火二氣的力量。
  • 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
    我認為,「不懂麥粒灸,不如別艾灸」,也許你會覺得這說法太誇張,但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在傳統灸法中,麥粒灸的地位就相當於一家之棟梁,正是它,撐起了艾灸的半壁江山!同為外治療法中的「明星療法」,「針」與「灸」常被後世並稱為「針灸」,麥粒灸作為和長蛇灸齊名的古老灸法,同樣具有拔刺、雪汙、解結、決閉的功效。做麥粒灸一段時間後,即使你不再做了,艾灸的效果依舊在作用你的身體。
  • 子午養生儀 艾灸儀坐燻 坐灸儀子午坐 艾灸儀器坐燻儀
    凱康子午養生儀 艾灸儀坐燻 坐灸儀子午坐 艾灸儀器坐燻儀,是根據傳統艾灸原理結合現代科技而設計的儀器。艾灸療法就是利用艾絨在體表穴位上的燒灼,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和藥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最終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的一種外治療法。
  • 智能隨身灸,重構艾灸新體驗!灸大夫升級款i9體驗評測
    隨包裝附贈的還有2包艾絨片及1瓶艾灸伴侶,是配合艾灸一起使用的。再看灸頭構造,側面有一個USB充電接口,這是相比上一代產品升級最明顯的地方,灸頭插上線就能直接充電了,再也不用找充電座這麼麻煩了,出門也不用攜帶沉重的充電座。
  • 艾灸和溫灸的區別 艾灸時注意這些事情
    艾灸是中國傳統的治療手段以及保健手法,在中醫學中,艾灸是最基本的。有人疑惑:艾灸和溫灸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和溫灸的區別是什麼、艾灸有什麼好處以及什麼人不適合艾灸。艾灸和溫灸的區別簡單來說,溫灸和艾灸都是中醫灸法,不同的是,艾灸是點燃艾條直接在皮膚上灸,這樣直接刺激穴位,效果更直接,但是損傷皮膚的風險更大;而溫灸是將艾條直接懸掛起來離皮膚有一段距離的治療,這樣溫度沒那麼高,比較容易承受,但是相應的速度也會慢下來,效果也是一樣好的,只是過程要漫長些。
  • 灸眼、灸胸、灸菊花……古法艾灸太野了!
    不僅小孩熱愛、家長推薦,女明星也會用核桃灸日常護眼,用了的人都說好!〓 這位是在《甄嬛傳》裡演甄嬛小妹妹的徐璐核桃灸是古法,清代顧世澄所撰的《瘍醫大全》一書裡就提到:「大核桃劈開,去肉,殼背鑽一孔,內填溏雞屎令滿。將有屎一面合毒頂上,孔外以艾灸之。」
  • 溫灸(艾灸)多久可以看見效果?
    艾灸養生非一日之功經常有灸友反饋說:艾灸了兩三次,不適症狀絲毫沒有減輕,是不是艾灸對自己沒效果?
  • 灸前必知:9大艾灸禁忌和注意事項,直接影響效果
    有些時候我們艾灸效果不理想,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認真堅持,很有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某一項要點沒有把握好,從而之間影響到效果。艾灸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想做出來好的效果,卻是一個技術問題。而其中諸多的艾灸禁忌和注意事項卻被很多人忽視,今天我就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艾灸的7大禁忌和注意事項。
  • 灸友分享:從灸盒進化到化膿灸,艾灸給我帶來13大驚喜!
    我第一次接觸艾灸是懷孕時胎位不正,醫生開了艾條糾正胎位。果然有效。懷孕期間水腫,然後我開始得了溼疹。一直綿延到如今。這個溼疹讓我無比難受,我上網找尋醫治的方法,在天涯論壇裡看到有幾篇這樣的貼子,裡面均說到艾灸。於是2012年5月,我開始用艾條懸灸溼疹的地方,效果很好,並且灸過的地方就不再長了。
  • 2020年三伏灸時間表,以及艾灸的六大注意事項(建議轉發收藏)
    艾性屬木,木燃燒能生火,象徵著天上的太陽,行人體之陽以助生能,熱勝寒,能生火,火溫土,生萬物,火化氣,能伐水,這是艾草本有的自然屬性。艾灸連續燃燒,使之溫熱之氣由肌表透達經絡,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繫,使之通達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循環全身。
  • 艾灸,熱而不燙,方能入髒
    艾灸只有保持溫熱不燙才能把灸火的藥力送入到身體裡,我們艾灸用的是暗火施灸,暗火溫柔,滲透力強。只要保持溫熱不燙,艾熱會徐徐不斷地往你身體裡走,最後深入臟腑補虛祛邪。如灸中脘胃裡感覺熱像喝溫開水一樣舒服,灸內外膝眼感覺骨頭都發熱這都是艾灸深入臟腑穿筋透骨的表現。還有一些人,艾灸為了防止燙傷,把艾條拿得非常遠,這樣如果沒有深厚的功力,很難把艾熱灸到身體裡邊,所以這也是一種極端的做法。
  • 艾灸分補洩手法很重要!不同灸法影響效果!
    艾灸的手法,很少聽到大家提起過,不知道是大家單純的以為——艾灸就只需找好穴位就可以,還是說,根本沒有補洩的這個概念呢? 雖說艾灸自身就擁有雙向調節作用,但我們都知道,書上的東西都是大眾化的,效果都是一般般,老中醫的經驗心得很難寫進書本裡的,因此不要完全相信書本。 今天就給大家提個醒,艾灸的手法須有補瀉,艾灸要視情況而補洩,依據的原則就是: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能搞反了哦!
  • 小孩子不要盲目艾灸
    艾灸的調理作用無可厚非,我見證過無數的成功案例,他們通過艾灸調理好的各種亞健康問題甚至一些讓醫院的醫生都難以置信的病症,所以艾灸什麼奇蹟都可以發生。但是,我們不能盲目迷信艾灸,有的人迷信程度無以復加,不管大病小病不去醫院看病,就在家艾灸;不管老人小孩,不分體質,盲目施灸,也造成疾病加重甚至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的不好案例。
  • 膽經當令怎麼灸?艾灸要想效果好,順應天時很重要!
    艾灸是一種經典的中醫外治法,即通過對人體穴位施灸法,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跟針比起來,艾灸對於手法的要求比較低,危險性比較小,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民間。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由於方法不得當,很多人覺得艾灸效果不太好,從而放棄了用艾灸進行日常的保健。
  • 不要亂灸「神闕」,洩你的元氣,減你的壽命
    有些人如果灸神闕的時間比較長、量又比較大,肚子那個地方會灸出一個塊塊來。有的人灸完神闕之後當時覺得很好,後面不好,為什麼?因為神闕這個地方總體來講是一個宜聚氣不宜散氣的地方,但是絕大多數人的灸法,用的都不是補法而是瀉法。因為大家都是以熱為主,都不是用少火生氣的這個方法來灸神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