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的熱乾麵,五毛的藕圓,承載記憶的校園小店,見證城市的變遷

2020-09-15 可兒媽親子共讀

5月7日,武漢高三學生迎來了疫情後的開學。這一天,武漢市還有許多中職中專、技校的孩子們開學。想想武漢封城以來到現在,都過去有100天了。100天裡,武漢的校園靜悄悄的,它們也焦急的等待著學生的歸來,與此同時,校園小店店主們也同樣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我的高中在武漢市武昌區小吃雲集的糧道街。你可以充分發揮想像,那個時候的我和同學們每天過著什麼樣的一種校園生活。其實不僅是高中,從小到大,我所在的校園附近都有令人難以忘懷的風味小吃。


2000年以前,一元錢在武漢校園附近可以吃什麼?

小學到中學,武漢的物價一直比較平穩。武漢小吃豐富,不亞於成都。如果你是一個標準吃貨,零花錢一個月在50元錢左右,每天早點你都可以換著花樣吃到爽。

幼兒園時,每到放學,必買一個蒸糕,大份才5分錢。

小學時,經常和同學們光顧一個老婆婆自家開的炸藕圓店。其實那根本算不上是店,就是在自家平房門口支個蜂窩煤爐子,炸點自製藕圓子,再給孩子們配上一勺秘制蘸醬,一份五角錢。那味道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只是自己難以複製,想回味,也吃不到了。那會有零花錢的孩子不多,大家基本都是隔三差五互相請客,吃一個沾沾光。


初中時,最愛光顧的是一家早點鋪。老闆娘是我們同學間的談資。老闆娘長得非常漂亮,不是妖豔那種,不施粉黛,膚白大眼,看起來很賢惠。同學們都說,這麼漂亮的女人賣早點,太可惜了。那個時候不懂生活的難,以為童話裡的故事是會實現的,以為長得美麗的人都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其實現實遠比童話殘酷。不知道那個老闆娘現在還做不做早點了,學校那條街上的樓房早已更新換代,變了面貌。就連學校,聽說都已經拆除了。


高中在糧道街,而且離聞名全國的戶部巷一條大馬路的距離。那個時候戶部巷還沒有如今這麼有名,那裡的商鋪老闆還都是武漢人,做的也是地道的武漢早點。

一元錢在高中還是可以吃到熱乾麵、我最愛的魚糊湯粉、原湯粉、面窩、油條、米酒、糯米雞、歡喜坨這些早點的。寫到這裡,真的懷念一元早點時代!


校園小店是時代的見證者

雖然我的高中是美食雲集之地,但那個時候囊中羞澀,根本沒吃過什麼美食。

我高三的同桌和我那個時候最要好,她的家境貧困,但她卻是個聰明伶俐樂觀積極的女孩。因為我外婆家離學校只有一站路,而她住在武泰閘,中午如果回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她家境一般,每天的零花錢只有3元錢,所以她幾乎每餐只花1元錢。別的同學中午不回家的,可以花5元吃盒飯,或者3元吃一碗有牛肉的桂林米粉,但她幾乎只能只兩個燒餅或者吃一碗素湯粉,還得自己帶飯盒。

有段時間,她跟我回我外婆家吃午飯,而她作為回報,給我買早餐。有一次,我兜裡也只有5毛錢了,中午出去逛商場只為不瞌睡,寒風中吃了一個5毛錢的燒餅。看到有的同學在小館子裡吃著炒豆絲、桂林米粉等美食,自己只能吃口餅喝點水。現在回憶起來,還是很心酸的。

高中時期的校園小店,屬於家庭環境較好的孩子們。那個時候,感覺貧富差距已經拉開了。

校園小店是時代的縮影,它見證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劇變。


三、回不到的過去,藏著的都是少年時的回憶

我離開武漢已經十餘年了,其實再回去,我跟一個異鄉人沒什麼兩樣,可能我比生活在武漢的外地人更加不熟悉武漢。2008年以後,武漢的建設日新月異,中間回去過幾次,卻連路都不知道怎麼走,好多以前常坐的公汽走的線路我都已經忘記了。

每次回去,我都要去過去的校園那裡走一走。懷大寶那年的春節,我把小學、初中、高中都走了一遍。

由於是過年期間,學校放假,校園裡都靜悄悄的,小學和初中也都改造得和記憶中不一樣了,而且小學早已更名,我的小學已經不存在了。初中據說也在這一兩年被拆除了。而高中呢,我畢業以後就改制,和另一所高中合併,原來的高中變為初中了。


有時候我和同學們打趣說,我們這一屆學生還真是牛,我們讀過的學校都已經&34;了。

笑過之後,大家心裡都有一種失落。畢竟一個學校承載著學生們的回憶,現在連載體都沒了,豈不是我們的回憶根本就是毫無根據的虛妄?

時間永遠都在前進,歲月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遺憾,還有積澱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見了,校園小店!你好,未來!

相關焦點

  • 上海麗寶樂園一小店將免費提供1000份熱乾麵
    上海麗寶樂園一小店將免費提供1000份熱乾麵來源:聯商網2020-05-09 14:47歲末年初,湖北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隨之全國各省市相繼被爆出疫情,形勢一片嚴峻,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最為特別的時段。
  • 「江漢朝宗」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復活漢口風雲 見證城市變遷
    復活漢口風雲,探尋城市根脈。江漢區面向社會徵集與「江漢朝宗」有關的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以傳承創新進取的「江漢朝宗」精神和文化底蘊。  2月18日,徵集活動結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近萬老故事、老物件、老照片,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這些壓箱底的「老寶貝」,勾勒出「江漢朝宗」的變遷脈絡。
  • 那些年,記憶中的校園小店,你也一樣嗎?
    一、在腳下的校園小店記憶中校園的小店,在腳下。你要彎著腰,才可以看到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高中學校在一個大大的大坡上,而小店開在半坡中。學校以著北山而建,教學樓前是操場。小店的門朝著西,而東邊牆的窗戶打開,望出去正好是校園的跑道。也就是說,在跑道的某個角落裡,種著南方特有的小葉榕之下,有一扇窗,正好和跑道持平,而它就是小店的窗。
  • 一組新老照片見證蘭州西站變遷
    「從20幾歲到如今年近六旬,我目睹了蘭州西站的發展和變遷。這一組照片(6張照片)見證著蘭州西站的崛起。」攝影人杜津參加本次大賽的作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蘭州西站的歷程》記錄的是蘭州西站的發展變遷。杜津是蘭州本地人,也是蘭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他精挑細選的這一組照片共6幅作品,其中3幅黑白照片拍攝於2011年秋天,「那時的西站陳舊寒酸,看起來毫不起眼。」
  • 南陽這家小店的熱乾麵,居然用「黑醬」!又醜又好吃!
    小店不大,但是熱乾麵該有的配料都有,並且可以自主選擇。尤其是那個黑乎乎的芝麻醬,團長很期待是啥味道?!到底是黑芝麻醬正宗,還是黃芝麻醬正宗?在武漢爭了幾十年也沒有結果。這家店的明檔操作,能看到每一份熱乾麵的製作過程,一份一做,乾淨衛生。用這樣的方式煮麵,會不會黏連?仔細看完煮麵的流程,盛在碗裡輕輕一抖,每根面就鬆散開了,絲毫不影響面的勁道彈滑。喜歡吃啥樣的口味和配菜,提前跟店員說。
  • 記者探訪上海地鐵博物館 交通變遷見證城市巨變
    中國江蘇網訊 長三角新媒體聯合報導組記者羅鵬6月6日報導:當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開通運營時,可能多數人不曾想到,這個在地下呼嘯飛馳的「大傢伙」,如今正成為城市交通的「血脈」,承載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
  • 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情況調查 文具店「跨界」售賣「五毛零食」
    4月1日起施行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明確提出,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將學校校園及周邊地區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記者近日在多地調研發現,隨著監管加強,不合格零食售賣情況有所收斂,但仍有部分「五毛零食」風吹草不折,隱藏在校園周邊的文具店、書店中。
  • 在山城步道,探尋重慶的城市記憶
    老街是一座城市的記憶。網紅魔幻4D城市重慶山城,除了有獨特的起伏地形,飄香的火鍋,麻辣的美女,還有那些極具市井氣息,充滿山城味道的老街。在老街能聽到最地道的重慶言子,能看到最真實的重慶老一輩,在這座城市如何打拼生活,繁衍生息。
  •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城市地標|上海展覽中心的「前世今生」見證歷史變遷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2019-09-20 07:47 來源:澎湃新聞
  • 曝「五毛零食」:一包辣條含9種添加劑
    記者在校園周邊小店買來的「五毛零食」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   五毛廉價零食孩子搶著買 昨日下午放學時分,記者首先來到位於開福區洪山橋社區的洪西小學,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幾乎人手一包辣味零食。在離校門口幾十米遠的一家小賣部裡,記者找到了孩子們手裡零食的來源。記者看到,小店前面玻璃櫃擺滿了各色小零食。
  • 「五毛食品」包圍農村校園,到底是誰的不作為?
    近年來,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尤其是包圍校園的「五毛食品」,破損溢油的小包辣條,「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過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湧進農村小賣部。農村校園正在成為「五毛食品」的消費市場。這些零食單價往往低於1元,被人們稱作「五毛食品」。  「賣得最好的就是辣條、臭幹、雞翅等重口味的零食,差不多每兩天就要到縣城補一次貨。」湯女士向記者透露,這些零食,平時自己也常吃,而這間不足15平方米的小賣部,一年收益近10萬元。   記者在河南省永城市陳集鎮一小學門口看到,11點半剛放學,學生就成群結隊地湧入學校門口的小賣部。
  • 別讓文具店成為「五毛零食」新據點
    記者近日在多地調研發現,隨著監管加強,不合格零食售賣情況有所收斂,但仍有部分「五毛零食」風吹草不折,隱藏在校園周邊的文具店、書店中。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持續加大治理力度。  重拳出擊讓「五毛零食」「元氣大傷」  遼寧建立「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聯防機制防堵三無食品、山西太原打出「組合拳」持續加碼、河南開展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動」、甘肅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範圍內禁止銷售「辣條」……記者調研發現,重拳之下,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
  • 6路公交線駛過近70年 見證青島公交變遷史
    原標題:這條沿海公交線駛過近70年,見證青島公交變遷史半島記者 馬正拓城市發展,交通先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間,青島城市格局的變遷,與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密不可分。作為青島市沿海開行的第一條公交線,從天泰體育場發往大窯溝方向的6路公交線,也持續運行了近70年。
  • 「校園周邊嚴管區」:五毛零食、「三無」玩具藏身校外文具店
    」)印發《關於加強全市中小學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首次提出要將全市學校周邊200米範圍內劃定為「食品安全嚴管區」(下稱「嚴管區」)。如今,距《意見》印發已過去半年了,東莞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環境都有哪些變化,時報記者進行了系列走訪,敬請關注。 11月25日,記者在樟木頭鎮中心小學、樟木頭實驗小學、東莞市第八中學、養賢小學等學校周邊走訪發現,隨著監管加強,校園周邊不合格零食售賣情況有所收斂,但仍有部分「五毛零食」風吹草不折,隱藏在校園周邊的各類文具店內。
  • 記者調查:文具店「跨界」,「五毛零食」藏身新據點
    重拳出擊讓「五毛零食」「元氣大傷」遼寧建立「學校—學生—家長」三位一體聯防機制防堵三無食品、山西太原打出「組合拳」持續加碼、河南開展校園及其周邊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動」、甘肅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範圍內禁止銷售「辣條」……記者調研發現,重拳之下,校園周邊的「五毛零食」泛濫情況有所收斂。
  • 「五毛食品」包圍農村校園,快救救孩子!
    近年來,農村食品安全問題屢屢被曝光,尤其是包圍校園的「五毛食品」,破損溢油的小包辣條、「傍名牌」的山寨食品、過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湧進農村小賣部。這些零食單價往往低於1元,被人們稱作「五毛食品」。湯女士向記者透露,這些零食,平時自己也常吃,而這間不足15平方米的小賣部,一年收益近10萬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彭亞拉曾就農村兒童營養和食品安全開展長達三年的研究。
  • 香蜜湖派出所:守護城市平安 見證香蜜變遷
    「香蜜湖」這個美好的名字一直是深圳人記憶裡最難忘的一道風景。遊樂園是孩子們童年的記憶,度假村是曾經深圳人呼朋喚友相聚的地方,而不斷拔地而起的一片片住宅社區和學校更讓香蜜湖片區成為了城市發展中最具「深圳速度」的變遷之一。在香蜜湖片區不斷變化的舊時光裡,香蜜湖派出所一直堅守於此。
  • 泗縣山頭閘:一座閘承載山頭發展變遷的記憶
    「記憶中,只要看到山頭閘,就知道快到家了」,一位外來的媳婦笑道。 「以前啊,最喜歡在山頭閘上看別人撐著小船捕魚了」,中年大叔感慨。娓娓道來皆是情,山頭閘---在山頭人民的眼裡,早已不是簡單的大閘,她更像一位母親,呵護著山頭人民,承載著美好的記憶。 但是,沒有大閘時的山頭鎮,也曾哀鴻四野。 「僮城取慮汗時候,國邑曾分最上遊」。
  • 日曆的記憶,見證濟寧四十年時代變遷
    但作為曾經的必備物品,日曆的變遷也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從老黃曆到裝飾紀念,一本掛曆見證祖國大事「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有本老黃曆。用的是最薄的紙,白底上印著紅色、綠色和黑色的字,最中間最大的是日期,下面還有忌宜、吉神方位等,反面還有周公解夢。」
  • 舊物是溫暖的記憶(之一):舊信承載著一段段溫馨的記憶
    倒不是因為自己有戀物癖,實在是,每一件舊物,都是一段溫暖難忘的記憶。舊信承載著一段溫馨的記憶舊物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是從歲月身上剝下的鱗片,一片一片,投射著時代的影子,比如說,舊信。現在這個年頭,電話、手機、網絡飛速發展,人們很少用手寫信了,舊信便也成了稀罕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