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武漢高三學生迎來了疫情後的開學。這一天,武漢市還有許多中職中專、技校的孩子們開學。想想武漢封城以來到現在,都過去有100天了。100天裡,武漢的校園靜悄悄的,它們也焦急的等待著學生的歸來,與此同時,校園小店店主們也同樣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我的高中在武漢市武昌區小吃雲集的糧道街。你可以充分發揮想像,那個時候的我和同學們每天過著什麼樣的一種校園生活。其實不僅是高中,從小到大,我所在的校園附近都有令人難以忘懷的風味小吃。
小學到中學,武漢的物價一直比較平穩。武漢小吃豐富,不亞於成都。如果你是一個標準吃貨,零花錢一個月在50元錢左右,每天早點你都可以換著花樣吃到爽。
幼兒園時,每到放學,必買一個蒸糕,大份才5分錢。
小學時,經常和同學們光顧一個老婆婆自家開的炸藕圓店。其實那根本算不上是店,就是在自家平房門口支個蜂窩煤爐子,炸點自製藕圓子,再給孩子們配上一勺秘制蘸醬,一份五角錢。那味道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只是自己難以複製,想回味,也吃不到了。那會有零花錢的孩子不多,大家基本都是隔三差五互相請客,吃一個沾沾光。
初中時,最愛光顧的是一家早點鋪。老闆娘是我們同學間的談資。老闆娘長得非常漂亮,不是妖豔那種,不施粉黛,膚白大眼,看起來很賢惠。同學們都說,這麼漂亮的女人賣早點,太可惜了。那個時候不懂生活的難,以為童話裡的故事是會實現的,以為長得美麗的人都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其實現實遠比童話殘酷。不知道那個老闆娘現在還做不做早點了,學校那條街上的樓房早已更新換代,變了面貌。就連學校,聽說都已經拆除了。
高中在糧道街,而且離聞名全國的戶部巷一條大馬路的距離。那個時候戶部巷還沒有如今這麼有名,那裡的商鋪老闆還都是武漢人,做的也是地道的武漢早點。
一元錢在高中還是可以吃到熱乾麵、我最愛的魚糊湯粉、原湯粉、面窩、油條、米酒、糯米雞、歡喜坨這些早點的。寫到這裡,真的懷念一元早點時代!
雖然我的高中是美食雲集之地,但那個時候囊中羞澀,根本沒吃過什麼美食。
我高三的同桌和我那個時候最要好,她的家境貧困,但她卻是個聰明伶俐樂觀積極的女孩。因為我外婆家離學校只有一站路,而她住在武泰閘,中午如果回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她家境一般,每天的零花錢只有3元錢,所以她幾乎每餐只花1元錢。別的同學中午不回家的,可以花5元吃盒飯,或者3元吃一碗有牛肉的桂林米粉,但她幾乎只能只兩個燒餅或者吃一碗素湯粉,還得自己帶飯盒。
有段時間,她跟我回我外婆家吃午飯,而她作為回報,給我買早餐。有一次,我兜裡也只有5毛錢了,中午出去逛商場只為不瞌睡,寒風中吃了一個5毛錢的燒餅。看到有的同學在小館子裡吃著炒豆絲、桂林米粉等美食,自己只能吃口餅喝點水。現在回憶起來,還是很心酸的。
高中時期的校園小店,屬於家庭環境較好的孩子們。那個時候,感覺貧富差距已經拉開了。
校園小店是時代的縮影,它見證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劇變。
我離開武漢已經十餘年了,其實再回去,我跟一個異鄉人沒什麼兩樣,可能我比生活在武漢的外地人更加不熟悉武漢。2008年以後,武漢的建設日新月異,中間回去過幾次,卻連路都不知道怎麼走,好多以前常坐的公汽走的線路我都已經忘記了。
每次回去,我都要去過去的校園那裡走一走。懷大寶那年的春節,我把小學、初中、高中都走了一遍。
由於是過年期間,學校放假,校園裡都靜悄悄的,小學和初中也都改造得和記憶中不一樣了,而且小學早已更名,我的小學已經不存在了。初中據說也在這一兩年被拆除了。而高中呢,我畢業以後就改制,和另一所高中合併,原來的高中變為初中了。
有時候我和同學們打趣說,我們這一屆學生還真是牛,我們讀過的學校都已經&34;了。
笑過之後,大家心裡都有一種失落。畢竟一個學校承載著學生們的回憶,現在連載體都沒了,豈不是我們的回憶根本就是毫無根據的虛妄?
時間永遠都在前進,歲月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遺憾,還有積澱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再見了,校園小店!你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