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公共衛生教育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2020-08-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警示我們,公共衛生安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開展公共衛生普及教育,既是高校自身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學生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疾病預防能力的必要措施。

我國高校公共衛生普及教育起步較晚,其目標、內容、形式、手段、方法等還不完善。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學科特點和優勢,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共衛生宣傳和普及教育,增強大學生公共衛生安全意識和知識,提升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維護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構建公共衛生教育的長效機制

課程是公共衛生普及教育實現整體性、系統性、理論性的基本保障。要開設一批相關公共課程,提高公共衛生教育教學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整合校內外醫療、衛生、防疫等人員資源,開設「健康教育學」「環境與健康」「營養與健康」「食品與健康」等公共必修課或選修課程,使學生獲得公共衛生知識,培養科學的醫學觀,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公共衛生素質。

要在專業課知識的講授中融入、滲透公共衛生知識,普及公共衛生教育常識。根據專業設置實際,比如,在物理類、化學類、食品類、生物類等專業中,可尋求與公共衛生教育的契合點和銜接點,將公共衛生知識融合、滲透到專業的課程教學和實踐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發揮多學科、綜合性教育優勢,普及公共衛生常識,提高學生公共衛生意識。

要利用形式多樣的專題教學,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公共衛生意識。通過開設專題網站、網絡學堂等形式,利用典型事件和案例,以專題講座、模擬訓練等方式,使公共衛生普及教育活動長久、可持續,加強宣傳公共衛生知識,增強公共衛生普及教育的實際效果。

要圍繞生命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道德教育、公民責任等開設教育主題活動,拓展和豐富責任擔當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堅定大學生的責任心。

營造公共衛生教育的環境氛圍

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是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最好「疫苗」。高校健康教育應作為學校健康發展的一項日常工作來抓,要教育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健康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加強心理衛生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危機心理幹預,幫助大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創造良好的校園人際環境,穩定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配合學校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策和措施。

應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前後,及時採取講座、報紙、校園廣播、網絡等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培訓工作,傳播有針對性的健康防護知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知識、應對危機事件的基本技能等相關知識,有效提高大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和處置能力。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要積極開展心理幹預,緩解危機事件引發的強烈恐懼、焦慮和抑鬱的情緒,幫助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恢復心理的平衡狀態,避免因心理失衡引起的傷害性行為。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品質,提升道德修養水平,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當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生要體現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積極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擔當落實在行動中,在大事面前不退卻,考驗面前立得住,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有能力更有意志擔得起大任。

築牢應對突發危機的心理防線

研究表明,危機意識教育可以使人避免在面臨危機或應對危機時的無知恐懼、手足無措,是避免導致更嚴重損失的有效手段。加強危機意識教育,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大學生形成對社會、對人生、對自然的理性認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至關重要。

高校可以採取將危機意識教育內容融入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將危機情境和危機問題帶入課程,強化學生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教育大學生建立良好的防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危機意識教育的動力。高校也可以通過開設危機情境模擬體驗課,用情境模擬來替代傳統課堂,用模擬體驗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提高學生的危機辨別能力,降低危機事件的危害發生率。

同時,也可以通過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討論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防微杜漸,培養大學生認清危機存在的普遍性,保持面對危機時的警覺性、敏銳力和洞察力,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時,擁有強大的心理防範和心理準備,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以正確的方式來應對,提高應對風險和化解危機的能力。

最後,重責任、勇擔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面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有之舉。高校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擔當意識。善於利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用責任倫理觀念激勵當代大學生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年輕人,使學生把外在的理論內化為自覺的行動,從而樹立起堅不可摧的責任擔當意識。

(作者系吉林師範大學教務處副處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17日第3版

作者:丁志強

相關焦點

  • 應對自然災害 事故災害 公共衛生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
    天津北方網訊:為建成與有效應對公共安全風險挑戰相匹配、覆蓋突發事件應對全過程、社會廣泛參與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實現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優化,市政府日前發布《天津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 應對突發事件案例.點評.啟示
    應對突發事件案例.點評.啟示 發表時間:2013-07-22    來源:新華網字體: [大] [中] [小] 選取全球範圍內的25個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例進行詳細描述,儘量還原突發事件的真實場景;點評則緊密結合案例的典型性,圍繞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體制、機制和法制展開,在闡述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專家的多種視角,著重從適合讀者需要的角度進行解析。
  • 銀行應對突發事件「有章可循」
    銀保監會日前制定了《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突發事件金融服務管理辦法》,為監管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應對特殊時期金融服務提供監管指引和行為規則。近年來,自然災害、大範圍公共衛生事件等造成的風險對全球金融機構持續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形成挑戰,相關國家和地區監管機構為指導金融機構應對突發事件,普遍制定了相應的監管規則。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主要經濟體紛紛採取了保障實體經濟穩定的支持措施,並調整監管安排,加強對特定風險的關注。
  • 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 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專題...
    這場交流,連同此前兩天舉行的專題講座、案例分享、實地調研,都是湖南省委黨校第58期中青一班開展「提高領導幹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專題研究式教學的一部分。而舉辦這次專題研究式教學,是湖南省委黨校科社(政治學)教研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增強黨校教育培訓實效的一次創新探索。
  • 《突發事件應對法》問答手冊
    答:國家建立有效的社會動員機制,增強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範風險的意識,提高全社會的避險救助能力。  8.關於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對突發事件的職責是如何規定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與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合作,聯合培訓、聯合演練,提高合成應急、協同應急的能力。  29.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為專業應急救援人員做好哪些工作?
  • 劉璠代表:建議成立常設性國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小組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人大代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劉璠處獲悉,今年全國兩會,他準備了《完善國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設》《加快高危功能醫用機器人開發》《加快醫學高科技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等建議。
  • 應對突發事件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
    應對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危機是現代治理的重要任務,也是組織力建設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緊迫性。組織就是將物的構成部分組合成整體,是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資源配置的活動過程,是管理或治理的一大職能。組織力建設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 權威發布|十大制度建設護衛全市公共衛生體系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立臨床治療、疾病控制、醫療保障、物資供應、科學研究等有效協同機制,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我市制定了《濰坊市關於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經市政府第六十二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於2020年10月28日印發。
  • ...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補助資金專項審計調查
    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基本公共衛生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政策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落實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和預防為主的方針,根據上級審計機關統一部署,結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11月10日,鄭州市審計局召開專題會議,正式啟動全市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補助資金專項審計調查
  • 增強綜合救援技能水平 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利用各類裝備演練救援的綜合能力建設,特別是熟練掌握衝鋒舟、皮划艇快速集結、組織開進、定點離靠岸、特殊編隊行進等科目的有序進行。並充分利用無人機探測、遠近距離救生拋投器等現代化救援輔助裝備。全體參訓人員通過這次演練,提高了全員認識,熟練掌握了各項救援設備的工作性能和使用方法。達到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妥善應對自然災害類、安全生產類等突發事件的目的。【來源: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清華大學教授薛瀾:在突發事件中學習,推動應急管理體系進步|戰「疫...
    一、風險、突發事件及其類型突發事件一共分為四大類:自然災害,如2008年5月12號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事故災難事件,如2015年天津港「8·12」火災爆炸事故;公共衛生事件,如「非典」、甲流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等;社會安全事件
  • 《全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標準與規範(試行)》解讀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部署,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的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公共衛生發展的需求,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成立專家團隊
  • 山東發文健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這些市要建區域中心!
    到2022年,完善平戰結合、科學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構建體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全省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
  • 「快反衛城」警務體系啟動 鹿城公安提高應對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溫州網訊   為積極推動區域治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以快速反應能力建設為核心的中心城區現代警務模式,形成「扁平指揮、一呼百應、多警聯動」快速反應網,全面提升中心城區治安首位度,日前鹿城區公安分局在特巡警大隊舉行「快反衛城」警務體系啟動儀式。
  • 發生突發事件香港應急管理體系如何應對?
    香港地鐵縱火事件發生後,地鐵安排免費巴士送乘客回家。網絡圖。近日,香港地鐵尖沙咀站發生縱火事件,火勢隨後被消防員撲滅,事件造成18名市民不幸受傷入院。事件發生後,從特區政府、地鐵公司到香港市民的迅速反應使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我們不妨探究一下香港的應急管理體系在發生突發事件之後如何應對,看看有何值得借鑑之處。
  •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第十三...
    一是應急保障綜合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突發事件處置需求。應急隊伍、物資和避護場所等資源統籌規劃及綜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核心應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對新發領域突發事件發生發展規律及應對研究不足。各類基礎信息亟待整合共享,突發事件快速評估和決策機制需進一步健全。二是重要基礎設施綜合防範能力還相對薄弱。
  • ...廳關於印發《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年6月4日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為全面提升首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如下行動計劃。
  • 淺議德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治理模式
    這一開關由著名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e)掌握,只有當該研究所在獨立法律地位和科學專業的學術研究判斷基礎上做出風險等級評估和有關通報之後,各個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才會啟動與災害控制或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相關的行動,並做出相應部署。
  • 專家建言獻策:如何加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
    2009年應對甲流之後,當時衛生部委託我跟曾光牽頭對甲流防控做了一個系統的評估,對我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存在的問題做了分析,也提出了建議。所以,我覺得我們事後怎麼更好的總結經驗教訓並真正落到實處,這方面也有大量的經驗教訓需要吸取。
  • 有效應對突發事件 切實增強處置能力
    本報訊 12月21日上午,江西省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在宜春市袁州區振興學校舉行。此次模擬呈現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與報告,處置與響應等各環節,檢驗了事件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各級各部門聯動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