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成功,是因為一生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在這裡先給大家講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效應——"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效應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瓦拉赫在上中學的時候,她原本在父母的期望下,想從事文學行業,但經過一學期學習,卻毫無起色。老師的評語更是:「很用功,但太拘泥,不可能在文學創作上有所突破。」然後又改為學油畫,可她不善於構圖,不會調色,對繪畫的理解力也很差,成績倒數第一,學校評語更是:「笨拙,繪畫藝術方面難以造就。」當時,學校、教師和家長也認為她成才無望,但只有化學老師認為她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建議她學化學。瓦拉赫後來選擇了化學專業,最終成為著名化學家。
瓦拉赫的成功,其實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的智能是不均衡的,發展也有滯後性,可能很多人在大半生都在漂泊尋找,或許一生也沒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有些人可能妥協了,但有些人經過千迴百轉,最終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路。所以,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的是,我們需要的是探索自己的潛能,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樣的案例其實很多,比如在職場上,也有很多這樣的現象。
職場瓦拉赫效應
我們會發現很多人的職場也不是一帆風順。即使很多後來很成功的人,在初入社會職場也走了很多彎路,探索了很久,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也是走了很多彎路,探索很久才找到職場方向。當然,也有一輩子都沒有找到方向,大有人在。可能一生都在追尋之中。
當然,人生沒有絕對正確的路,有些人在抉擇,在權衡,但若是能找到自己相對而言,比較喜歡,比較適合自己天賦的工作,那就算是成功的,最起碼相對比而言, 你會安心些,你會更有熱情一些的,不論掙錢多少,最起碼你的內容平靜一些,你的感覺幸福一些,這樣就算是成功吧。
關於成功,我突然想起了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境界說」。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人生三種境界
人這一生,都在找適合自己的路,有些人很早就找到了,有些人卻苦苦尋覓。王國維說,成功的人,都會經歷這三種境界,而其中第一種境界,就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天涯路」!
登高望遠,望盡天涯路,這就是探索的過程。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路終究還是要自己去探索,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能不能找到呢?沒有絕對正確的路,但在探索之後做出的選擇會更適合,或許還需要不斷嘗試、選擇、探索。
然後進入到第二種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探索之後,開始追求,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即使「瘦了」也不覺得後悔!不知你有沒有進入到這樣的一種境界呢?
最後是第三種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即使經過奮鬥並沒有成功,依然困惑,但驀然回首,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
人生的成功與否,有外因內因,不論是不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但只要探索過、努力過、最終都會獲得成功的心情。
結語
所以,要「成功」,就要先「望盡天涯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這是第一步。而很多「不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那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呢?首先要了解自己,認清自己;然後了解不同的行業,分析你將要選擇的行業;最後找到切入點,讓自己進入這個自己喜歡的、選擇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