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裴健如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6月17日,華人運通「官宣」,將與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悅達起亞)成立聯合工作團隊,未來,華人運通的首款車型將在東風悅達起亞生產,並計劃於2021年量產銷售。
在此之前,坊間有消息稱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將於本月底停止生產,以「長期租賃」形式給華人運通(即華人運通控股有限公司)生產新能源汽車。上述「官宣」間接證明此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華人運通稱,該公司已經與東風悅達起亞確定了產業化落地方案和生產合作模式,但對是否「長期租賃」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之事,華人運通並未明確表態。在此之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向東風悅達起亞和華人運通方面分別求證工廠租賃一事,雙方並未明確否認,均表示相關官方聲明正在準備中,會儘快公布。
根據坊間消息,由於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設立於2002年,在技術等方面相對滯後,因此將進行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級,預計2021年上半年完成改造。目前在第一工廠生產的獅跑車型也將轉至第二工廠生產。
據了解,東風悅達起亞共有三大工廠,其中第一工廠年產能為15萬輛,若將其「租賃」給華人運通,東風悅達起亞年產能將下降至75萬輛。
銷量下滑是東風悅達起亞產能閒置的重要原因。2018年,東風悅達起亞總銷量為37萬輛,同比增長2.8%。雖然有所復甦,但產能利用率仍較低。2019年1~5月,東風悅達起亞批發銷量為12.8萬輛,同比下滑11.4%。
事實上,在車市下行的背景下,一些傳統車企出現了產能閒置的情況,將閒置產能轉移給造車新勢力,成為不少車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路徑之一。在合作方式上,目前有海馬汽車代工小鵬的「代工模式」、長安鈴木與綠馳的「共同製造」模式、博郡與一汽夏利成立全新合資公司的合作模式。如果東風悅達起亞「租賃」工廠給華人運通的消息為真,雙方的合作方式令業內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悅達起亞與華人運通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啟信寶信息,華人運通旗下子公司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華人運通控股(上海)有限公司(此為華人運通曾用的歷史名稱)和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該公司80%和20%的股份。而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是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方之一,擁有其28.99%的股份。而江蘇悅達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東風悅達起亞的股東方之一,擁有其25%股份。由此可見,華人運通與東風悅達起亞背後有一個共同的投資方。
華人運通方面也表示,此次與東風悅達起亞合作,也是在悅達集團的統籌和支持下。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