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的的寬容度是相對比較高的,相對於體制外來說,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者的寬容度其實要大一些。為什麼呢?這是由體制內的工作性質決定的,體制內的工作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政策性也比較強,辦事講究規矩、講究程序,講究下級服從上級,要求一個人低調、穩重,不能太外向、太張揚。尤其是像組織部、辦公廳、領導秘書這樣的核心部門和崗位。
在選人用人的時候都特別注重低調穩重這樣的性格特徵。其實並不是很喜歡那種話特別多,嘴把不住門,特別活潑外向這樣的人。
我以前也給大家舉過類似的例子,我在組織部門工作的時候,剛好遇上大批量的提拔幹部,工作量特別大,領導就說,我們從基層借調一個人上來先幫忙,如果好用的話就把他留下來。因為我經常跟基層的年輕人打交道,跟他們關係還挺不錯的,所以領導就讓我推薦一個合適的人選,然後我就推薦了幾個比較優秀的基層的年輕人,最後領導再定奪人選的時候,選中了一個性格比較內向,話不是太多的人。其實我一開始認為他不太會選被選中,我後來想了一想,選這個人也是有道理的,領導看人確實比較準,因為在組織部門做幹部工作,很多時候是會比其他人更早接觸到幹部選拔方案的一些消息,幹部考察談話的情況等等。
而且有的人為了探聽消息,他們往往會打電話給具體從事這項工作的年輕人,不會打電話給領導。比如說問一下,我今天的民主測評情況怎麼樣?今天的談話情況怎麼樣之類的這樣的問題。所以在組織部門工作,選擇一個性格相對沉穩的人,比較合適,不會亂講話,不會隨便把消息透露出去,如果你性格比較內向一些,其實你待在體制內還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你是在企業裡面的,比如說你你去做銷售做什麼培訓?如果你太內向的話,可能是致命的。 但是在體制內你內向一些,反而可能會是你的優點。
比如說有會員曾經問我這麼一個問題,跟一把手領導一起坐車,車上總共有三個人,就除開司機以外,總共有三個人,還有一個部門領導,部門領導、一把手一路上都沒有怎麼說話,然後他自己也找不到話題來聊,所以路上大家都比較沉默,然後他就感到很尷尬,感到這一路很漫長,如坐針氈。
其實我們說領導們可能根本沒覺得怎麼樣,沒有把當回事,他們覺得不說話是一種比較舒服的相處模式,只有你自己感到尷尬,拼命想找話題,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其實在領導眼裡你就是一個隨從,作為一個年輕人,不該說話的時候不說,話不要太多,即使領導們在說話,你也不會亂插話,亂插嘴,你聽到了也當做沒聽到,可能這正是領導看中你的一點,你自己卻把這個點當成了缺點,體制內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其實比較寬容,你並不需要為此太過焦慮,只要你不是太過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