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在媽媽眼裡,白白胖胖的小寶寶做什麼都可可愛愛,使勁蹬個小腿,搖晃一下小胳膊,都能萌化人心。
不過帶娃最重要的一點,還是細心觀察,孩子的小動作,也有可能是在傳遞某些信息。
前段時間去表妹家探望剛出生四個多月的小外甥,小傢伙不哭不鬧十分乖巧,就是有時會蹬腿使勁兒,小臉也紅撲撲的。
表妹在旁邊收拾衣服,並未當回事,還說最近孩子經常會有這樣的表現,她婆婆說這是小孩在長個呢!小胳膊、小腿伸一伸,就長大了。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一定正確,寶媽不可盡信。
幾個月大的寶寶身體還沒發育完善,不能複雜地思考,也不能說話,感覺不舒服了就只能通過肢體動作表達意圖,這可以理解為無聲但有形的信號。
家長們所要做的,就是正確接受信號,及時滿足寶寶的需要。
1、我覺得不舒服
由於寶寶自身免疫力不強,身體調節冷熱的平衡機制也沒發育完善,因此平時和睡覺對溫度的要求很高,太過悶熱和寒冷都會讓他感覺不舒服。
然後,你就會發現寶寶蹬著腿、使著勁兒,哼哼唧唧地表達不滿。
除此之外,休息時環境太過吵鬧,或者缺鈣、絞腸痛,也都是讓寶寶蹬腿抗議的因素。
2、我好開心呀
為了不讓寶寶哭鬧,家長常常會逗樂,以此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不過你知道嗎?要是睡前玩得太盡興,寶寶會很難入眠的,即便睡著了也不踏實,總是翻來覆去或蹬腿兒。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玩得太嗨,大腦神經細胞也會一直活躍,睡不好是自然的。
除此之外,寶寶被嚇著或被批評,也要降低睡眠質量,因此家長要避免這些狀況的發生,不要在睡前一個小時內讓寶寶出現亢奮情緒。
3、我不困,還要玩
小寶寶不像成年人一樣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基本都是隨心所欲,有的白天總是睡,晚上不睡,有的晚上睡白天不睡。
這種情況需要家長想辦法調整,讓寶寶分清白天黑夜,形成規律作息。
寶寶白天睡太多或晚上睡太早,都會導致後半夜睡不踏實、總是夜醒,出現蹬腿現象,平時避免就可以了。
事實上,寶寶長個不能僅憑這一個表現判斷,要想知道寶寶是否處於猛漲期,真正應該觀察的,是他可否有以下行為:
1歲前的寶寶要經歷7個猛漲期,脾氣很大、愛哭鬧是很正常的現象,但蹬腿兒、小臉憋通紅這些表現,並不能代表寶寶在長個,只是傳達出來的信號而已。
1、襁褓法
這種方法的靈感,來自於子宮對胎兒的緊緊包裹,目的就是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方法很簡單,用一塊1.5米的四方長布,在不影響寶寶呼吸的情況下包裹住他,讓他感覺到熟悉和安心。
2、側抱或豎抱
這兩種抱法,會消除寶寶從子宮到外在環境的落差和陌生感,讓寶寶獲得安全感,成功走出「莫落反射」,安撫時可以試一試。
3、白噪音
家長還可以模仿寶寶在子宮裡的環境,對出生不久的嬰兒最管用。
比如用吹風機、流水、收音機,或在寶寶耳邊輕輕發出「噓」的聲音,讓寶寶擁有尚在子宮中的錯覺。
1、穿舒適的衣服睡覺
寶寶雖然小但很敏感,平時穿的衣服要選擇純棉、柔軟舒適的,不要太過注重外觀。
一款舒適的睡衣,能逐漸培養孩子的睡眠意識,被子也是一樣的,不能太厚重,要讓孩子感覺無壓力。
2、注意保暖
由於寶寶出生前一直待在恆溫的子宮裡,因此出生後他的體溫調節功能很弱,如果寶媽沒有給他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寶寶就會感覺不舒服,甚至生病。
特別是剛出生的第一個月,尤其要把握好室內的溫度,做好保暖,不要讓寶寶受風。
3、換尿布
寶寶皮膚敏感,尿布要勤換,不然容易紅屁屁。
對新手寶爸寶媽來說,換尿布可是個既新鮮又困難的活,手法也是有講究的哦~對此,沒有別的辦法,唯手熟爾,姿勢對了多換幾次自然就好了。
最後,溫馨提醒各位家長們,孩子不管是蹬腿、小臉憋得通紅,還是有其他表現,都需要科學審視,老話不一定全對。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