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曼徹斯特》:不是所有人都要和自己的過往和解

2020-12-14 小魚數碼

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小城,有一對兄弟,哥哥叫喬,弟弟叫李。喬和李的父母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去世了。一直都是喬和李兩個人相依為命。喬是個很優秀的人,他為人友善,工作能力很強,朋友也很多,在這個小鎮裡,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喬·錢德勒。不過,就是這麼好的喬,卻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喬的妻子是個酒鬼,她整天酗酒,而且醉後總會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後來兩人離婚了,喬的妻子也不知道去了哪裡。李雖然沒有喬那樣的成就,但他生性開朗,有一個愛他的妻子,還有三個可愛的孩子。他雖然沒有什麼錢,但他過得很開心。

然而,上天不仁,它並沒有一直眷顧李,因為李的過失,間接害死了他的三個孩子。他的妻子因此怨恨他,對他惡言相向。兩夫妻互相折磨,早已失去了相愛的能力。最終,他們離婚了。離婚後的李離開了讓他心碎的家鄉,他自我放逐,來到了波士頓。

他在波士頓幹著最辛苦的活,拿著最少的錢,他無法原諒自己,因為哥哥和舅舅的原因,他無法自殺。況且,對於他來說,活著,本來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李像行屍走肉一般在波士頓苦苦掙扎,然而,一個來自家鄉的消息將本就處於地獄的他徹底推下了深淵:他的哥哥喬,因為心臟病,去世了。這令李痛苦萬分,哥哥可以說是他最後的活著的希望,現在,希望沒有了。

他再次回到曼徹斯特,這使他痛苦萬分。在辦理哥哥後事的時候,律師告訴他,他被喬指定為侄子派屈克的監護人。李因為自己的過往以及現在自己的精神狀態,他並不覺得自己有能力撫養派屈克——即使派屈克現在已經快成年了。但是,也是因為想到了已故的三個兒女,他不想讓派屈克也成為孤兒,所以他決定按照哥哥的遺囑,成為派屈克的監護人。

但是,在與派屈克的交通中,兩人發生了分歧:派屈克不想離開小鎮;而李不可能留在小鎮。最後,兩人各退一步:派屈克的監護權轉交給另一個朋友喬治——喬治是一個相當好的人;而李離開小鎮,但因為派屈克的關係,李已經漸漸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未來,他們兩個會越來越好。

這就是2016年被封為年度「最喪電影」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這些電影,結局無非就是主角與過去和解,重新走上新生活。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有些過去,是無法和解的。就像男主李一樣,他原本是一個開朗的人,但因為自己的失誤,他失去了一切,害死了自己最愛的人。他的生活在一夜之間,陷入了不可逃離的泥沼。

他沒有想過死嗎?不,他想過的,在警局的時候,他一把把搶過一個警察的槍,毫不猶豫地扣下了扳機。如果不是那把槍沒有子彈,李在幾年前就已經死了。後來,因為他的親人,他摯愛的哥哥,他才勉強活了下來,但他的靈魂在那一天已經死去。他活著,就是為了贖罪。

後來又是因為哥哥,他再次回到了曼徹斯特,回到了那個讓他傷心的地方。小A猶記得李和前妻的那段對話。前期向他道歉,讓他原諒自己,要「move on」;但問題是,她不理解李,那根本不是單純的一句原諒就能夠解決的事;而他的過往也不需要被遺忘。李的一生都將背負著那一段回憶,知道死亡將他解脫。

相關焦點

  • 《海邊的曼徹斯特》如何和過去和解?
    但是在那場大火過後,一切都破碎了。李一直認為是自己的疏忽害死子女,他變得沉默寡言,過著維修、飲酒、鏟雪等機械化程式般的生活。沉默是李長久壓抑內心之後不擅長與人交流的表現,也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萬能青年旅店有一首《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們從前那樣」,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它沒有講述自我和解成功的故事,導演試著和我們更多的普通人站在一起,來表達我們普通人的感受。在大火過後李被帶到警局問話,他搶過警察的槍準備自殺,他無法原諒自己。
  • 海邊的曼徹斯特:有人選擇與不堪的過去和解,有人卻選擇永不原諒
    對於過去的事情並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總會犯許多的錯,有些錯是可以彌補的,但是有些錯即便你再怎麼努力的去補救也無法挽回了。但是時間永遠都是一個充滿著善良和耐心的天使,它會運用法術讓人忘卻,讓你選擇與過去達成和解。因此很多人會對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去選擇忘記、選擇和過去說聲再見,從此讓自己面向更為廣闊和更多可能的未來。
  • 豆瓣8.6《海邊的曼徹斯特》:創傷背後是命運的無常和不可抗拒
    在這個故事裡,所有人的生活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但只有李的生活是停滯不前的,他陷入了過去的時間陷阱裡,無法擺脫過去的創傷記憶。2、通過閃回,使主人公產生空間焦慮,一次次回到承載創傷記憶的空間,以印證創傷的不可逆人類的記憶具有空間性。被追憶的過去始終是包裹全部愛恨體驗和生活細節的空間記憶。
  • 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上映《海邊的曼徹斯特》
    原標題:北京僅14家影院上映《海邊的曼徹斯特》  今年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兩個奧斯卡小金人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將於8月25日上映,略有遺憾的是,全國觀眾僅能在180餘家影院看到這部「卓越又讓人沉浸其中」的影片,其中北京有14家影院上映。
  • 《海邊的曼徹斯特》內地定檔8月25日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訊 美國環球影業正式宣布《海邊的曼徹斯特》國內定檔8月25日。值得注意的是,該片將只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影院上映,具體上映影院見文末。  《海邊的曼徹斯特》由馬特·達蒙擔任製片,肯尼斯·羅納根編劇並導演,卡西·阿弗萊克和米歇爾·威廉士兩位實力演員領銜主演。影片故事發生在麻薩諸塞州的一個小鎮社區,影片以精緻又寫實的風格描繪了被悲劇毀掉的生活以及關於悔恨、寬恕和傷痛的主題。卡西在本片扮演了一個被過往傷痛打擊得消沉不已的修理工,但是又因故不得不回到家鄉面對那些迫使他妻離子散的悲慘過去。
  • 2017奧斯卡最佳劇本《海邊的曼徹斯特》,一次對原諒的探討
    男主想自殺,但他不能讓他爸失去孩子他選擇過最苦的日子,他遠離他的朋友,他封閉他自己。一個人活在熱鬧的家鄉,卻心如死灰。十幾年了,他前妻也又找了幸福的歸宿,生下了新的寶貝,看上去過得不錯,甚至邀請他去參加了婚禮。村子裡的熟人打招呼也不再顯得小心翼翼。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的向前發展,他也不再整日酗酒,打架生事,時間神奇的能治癒一切。
  • 北京僅14家影院上映《海邊的曼徹斯特》
    《海邊的曼徹斯特》由好萊塢著名演員馬特·達蒙擔任製片,好萊塢巨星本·阿弗萊克的弟弟卡西·阿弗萊克出演男主角。卡西在本片扮演了一個被過往傷痛打擊得消沉不已的修理工,但是又因故不得不回到家鄉面對那些迫使他妻離子散的悲慘過去。憑藉在電影中的出色表現,卡西先後捧走第74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和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盃。
  • 和過去和解,不是原諒別人,是放過自己
    為了拿到女兒的撫養權,成功離婚換回自己的自由身,賈靜雯不惜停掉自己所有的工作,花費2600多萬,也幸好,與官司糾纏了一年多後,她終於贏了。如今,賈靜雯與修杰楷結婚並育有兩很可愛的女兒,生活美滿幸福,而孫志浩也有自己新的生活,倆人因為女兒選擇放下過往恩怨,冰釋前嫌,也許是結束它最好的方式。有的事情不需要去原諒,放過自己多好。
  • 這部電影被稱為溫柔版《海邊的曼徹斯特》——真情面前,謊言無用
    這部電影被稱為溫柔版《海邊的曼徹斯特》——真情面前,謊言無用還記得當初的《海邊的曼徹斯特》,不僅讓男主卡西拿下了奧斯卡影帝,更是口碑票房雙豐收,只因卡西所飾演的角色傳達出來的那種徹骨的寒冷與喪實在是讓人受不了,而今天要說的這部片子,同樣是以人性與情感為主題
  • 凱西·阿弗萊克狂飆演技《海邊的曼徹斯特》提名最佳男主
    凱西·阿弗萊克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提名最佳男主 無論是英文原名,還是中文翻譯,本片片名都給人很浪漫、很溫柔的感覺。但這是一個錯覺。因為「海邊的曼徹斯特」,並非描繪一個名叫曼徹斯特的海濱小鎮,而是那個小鎮的全名,就叫「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by-the-sea)。很自然的,影片講述的,是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一點都不溫柔。 再看預告片,它讓人覺得本片會是那種有笑有淚的正劇,應該會表現人生有得有失,最終會主打親情,以溫馨暖調收尾。
  • 馬特達蒙為《海邊的曼徹斯特》站臺 現身幕後贊細節豐富 8月25日...
    時光網訊 奧斯卡獲獎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將在8月25日內地上映,今日發布主創特輯,製片人馬特·達蒙贊影片細節豐富,「就像我們真實的生活,很了不起。」  肯尼斯·羅納根在本片的導演風格就像電影的名字,「海邊的曼徹斯特」,冷冽又寫實。故事發生在寒冷到讓人麻木的冬季,李在開篇的表現也仿佛被「凍僵了」,他反應遲鈍、情緒木訥,生活條件簡陋卻毫不在意,每天以酒度日。但隨著影片發展,導演構建出一幕幕真實而深刻的情景對話,李在與侄子派屈克的相處中似乎逐漸喚回了自己被「凍僵」的靈魂。
  • 人生必修課:學會跟自己和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許多人困惑已久的命題:學會跟自己和解。你別看它寥寥七個字,確實有人終其一生,都無法做到真正與自己和解。和解,意味著有矛盾點所在。至於究竟是言行不一帶來的負罪感還是對過往所作所為的遺憾,因人而異。
  • 放下過往,也放過自己
    還沒來得及等我緩過神來,她已留下一揚長而去的背影,留我一人在會議室門外凌亂……‍一幕幕昔日相處的過往,歷歷在目。淚,忽然湧出,漫過內心平靜的小湖。我不明白,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態度突發轉變的緣由。無辜、委屈、失落,隨著淚水在湖中翻湧……「隨她了,你不要放在心裡」、「他們之間的事又與你無關」、「她就是這樣的一種脾氣」……分不清楚,這些話語是同事對我的勸告,還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慰藉。我們曾經惋惜,那一段婚姻的失敗。
  • 和自己和解才能放下過去
    雖然你記得開頭和內容但你也懶得寫了,因為一篇文章花光了你所有精力,只差一個結尾,你卻要從頭來過。說來是啊,為什麼我們總是會在失去的時候才開始懷念,一遍遍地把以前的回憶翻來覆去,思念極致呢?然後在溫習一遍,恨不得能夠重新來過,不後悔都是假的,不想念也都是假的,後悔到懊惱不已是真的,想念到被回憶觸碰的痛也是真的,在重複失去的劇情後,只能在某個時刻一遍一遍回憶我和你一起的時光。
  • 《皮囊》:生活未必如你所願,人終究要和自己和解,學會捨棄皮囊
    生活就像一片海,看似平和寧靜,卻暗藏洶湧,每個人都漂浮在這海上,起起落落,相互交織,不斷經歷,不斷感受,不斷得到,或者失去。這一路,點亮皮囊包裹下的那顆心,充盈著光亮,希望,和無限遐想,皮囊會崩壞,但心在亮著靈魂就不會徹底消亡。
  • 「生活本就不易,人這輩子,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但是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需要證明的是自己,需要戰勝的也是自己。人生在世,要學會跟自己和解。1.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是因為解不開自己的心結看過我之前寫的文章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小縣城來到上海的。
  • 《海邊的曼徹斯特》面對心理創傷,「感冒思維」代替「絕症思維」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在豆瓣上評分8.6的片子,男主角卡西.阿弗萊克因此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該影片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很多時候,放過自己比放過別人更難。在他的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在迴響,「你不配開始新的生活」。 人總是跟自己如影相隨,無論是自己犯的罪還是錯,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自己。這更加重了他的絕望。創傷像火一樣烙在了心裡,很難被輕易抹平。
  • ...三個孩子,戲外失去孩子他爸,她才是曼徹斯特最痛苦的人丨毒藥推薦
    和很多人預想的一樣,今年奧斯卡的重量級獎項呈三足鼎立之勢。最佳影片給了《月光男孩》;影帝為《海邊的曼徹斯特》男主卡西阿弗萊克;影后為《愛樂之城》女主艾瑪斯通。其中 影帝卡西阿弗萊克 可謂風光無兩,包括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在內各大獎項的影帝拿到手軟,和去年爛片無數的 哥哥本阿弗萊克 形成強烈反差。
  • 《海邊的卡夫卡》:穿過「暴風雨」後,叛逆少年學會與生活和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逃不開自己的命運,有時候往往越是想逃開什麼,也就恰恰應驗什麼。由此,與命運抗爭的結果並不盡然,相反順應命運,逆來順受,才能讓自己和生活達成和解。書中說,世界是隱喻,唯獨這座圖書館不是任何隱喻。他在圖書館暫住的房間內有一幅名為《海邊的卡夫卡》的畫。書中說:看畫,聽風的聲音。困了,就睡一覺,一覺醒來你將成為新世界的一部分。
  • 與自己和解,就是與世界和解!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梅哲仁 正心正舉特約作者人們常說,「人要與世界和解」,話說起來沒錯,但是怎樣才能做到「與世界和解」?這是一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身體健康好,但怎樣鍛鍊才是關鍵。同樣的,能做到「與世界和解」非常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而關鍵點也在於怎樣做。雞湯是好東西,但是沒有勺子是喝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