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西湖,多麼優雅的一個地名。我還看過更妖嬈的翻譯:愛麗西湖,脂粉氣十足。然而,在我請教了當地人以後才知道,它的意思大約是「雜居」。
《最後一公裡》(ID:MqMsMx)通訊員馬明月報導
艾力西湖是莎車縣的一個鎮,215省道從東北邊的三岔口一路蜿蜒而下,從鎮中間穿過,上連麥蓋提縣,下接莎車縣,是從巴楚到莎車的重要交通要道。
新修建的高速路也是沿著這條路並列下來的。葉爾羌河在艾力西湖的東面逶迤南下,潤澤四野,有大河惠澤。艾力西湖水源豐沛,田地肥沃,林木繁茂,桑葚,杏子、核桃、巴旦木從春到秋,花開芬芳,果纍纍,回饋辛勞。24個行政村相互依託緊緊連在一起,白楊夾道,溝渠縱橫,田疇地畝,桑株蔭蔭。
艾裡西湖鎮上的街市也頗具規模。一街兩巷布滿飯館餐廳、商場超市。「同胞餐廳」是這個鎮上最豪華的餐廳,裝修華麗,飯菜豐富,快餐大菜豐儉由你。我們剛到艾力西湖鎮第一頓晚飯就是在這裡吃的,第一次看到菜單讓人忍俊不禁。「火燒杜甫」「鋸菜拌麵」「龜肉拌麵」……你能看懂是什麼美食嗎?
有的店鋪匾額也很有意思。「民朋友理髮店」,不知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人民的朋友?意義含糊但手藝不錯,價格也比較喜人。一次五元,是我定點理髮的地方。
十字路口有家「金角牛肉麵家常館」,正宗蘭州拉麵的味道,一紅二白三綠都有,還能看到寬大的牛肉片,湯是用牛骨頭熬出來的。有一次,我問老闆為什麼他家的牛肉麵這么正宗,老闆說他以前在蘭州一家牛肉麵館打工做過學徒,拜師學藝得到真傳後帶了一身「武藝」回到家鄉施展拳腳。
星期三是艾力西湖的巴扎日,人們在這裡交換信息,交流物資,吃點什麼,買點什麼,再賣點什麼。巴扎日是當地農民最快活的日子,和我們節假日去商場逛街差不多。我到這時間不算長,在巴紮上卻感覺熟人很多,村裡許多人都到這裡來。
鄉村巴扎格局都差不多。在一個攤位前坐下,待兩串烤肉三個烤包子下肚,美味立馬讓人爽快,端起茶碗就喝,喝完繼續吃。在一個賣油炸魚的攤位上,主人在默默地炸魚,切塊。旁邊一個臉膛紅彤的老者不停地招呼客人:「吃塊魚嘛,很便宜的,不然到巴扎幹啥來了?」讓你覺得經過他的魚攤,不吃點他的魚,你都對不起巴扎,對不起艾力西湖。
其實我們不是吃貨,我們是光榮的駐村工作隊員,勤懇的勞動者,艾力西湖的土地上有我們鹹澀的汗水。盛夏到了,艾力西湖的麥子熟了。幫助農民收割麥子,是工作隊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剛來時那麼矯情了,艾力西湖的風雨把我們打造的身形和氣質越來越接地氣。
任磊隆起的肚子下去了,木塔裡甫黑得都快沒法看了。只有老劉還是那麼白白胖胖。沒辦法,已經減了3公斤,天生麗質難自棄。不知是誰先把頭剃光了,引領了新時尚,接著哥兒幾個都紛紛跟進,誰不剃個光頭,都不好意思在工作隊混。逼得我也沒法道貌岸然地保持髮型,和大家一起光亮了起來。阿迪裡江,理不理都那樣,智慧的光芒永不熄滅。只有亞雄不為所動,依舊英俊小生髮型,愛誰誰。
田地裡的麥子耐心而安靜地成長,突然有一天就變成我們所期待的樣子:腰肢柔軟,金黃耀眼。收割季節可不等人,就幾天的時光。有些家庭為此犯難了,工作隊此時該出手了,統計好需要幫助的農戶,籌了一筆為民辦事的錢,僱請幾臺收割機輪番作業。收割機觸及不到的角角落落,弟兄們揮鐮上陣躍躍欲試。
六月炎炎驕陽,太陽下烤一會兒就心潮起伏,汗流如注。我有30多年沒有摸過鐮刀了,掂在手上有點像和老朋友握手的感覺。摟住麥桔,手起刀落,麥杆發出脆脆的斷茬聲,仿佛在嘖嘖稱讚:寶刀不老。可畢竟「朱顏辭鏡花辭樹」,早已不是青春無畏的年紀了。看到弟兄們在麥田裡勞作的身影,我有些感動,有些驕傲。我們的收穫在廣闊的田野,也在心海的深處,艾力西湖註定要給我們的人生留下印記。
時值溽暑,前幾天阿迪力江提議:「我們去遊個泳吧,今天是星期天吶。」這個提議非常有見地,可是沒有時間去。我們都忙瘋了,星期天不屬於我們。(自治區公安廳駐村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