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月港民間貿易首通歐洲 中國由此開啟「白銀時代」【4】

2020-12-18 人民網

漳州月港民間貿易首通歐洲  中國由此開啟「白銀時代」【4】

來源:人民網  2014年08月24日10:50


(人民網記者 車柯蒙 攝)

人民網漳州8月24日電(林長生)站在漳州古月港餉館碼頭遺址前,那久遠的潮水在微微蕩漾著。海洋問題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李金明教授在周圍傳來的陣陣蛙聲和狗吠聲中,談起當年月港的漳州海商把貿易首次做到歐洲的盛況,讓人對大量白銀由此湧入中國成為結算貨幣而開啟的「白銀時代」感到驚奇。

大航海時代,月港貿易從馬尼拉到拉丁美洲,發展到通過西班牙到歐洲,貫穿了東西方貿易,對中國成為當時世界貿易中心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李金明說,十七世紀的貿易中心在中國,西方只是買了一張票,搭了中國的便車,這在西方人弗蘭克的《白銀資本》一書裡有體現,該書推翻了「西方中心說」。

十七世紀的明朝,「海上馬車夫」荷蘭是海上鱷魚,為了防備海盜和倭寇騷擾,明朝實行「海禁」。當年,福建巡撫陳子貞向朝廷奏報福建海邊人「以船為家,以海為田」。 漳州月港地處九龍江入海口,因地形像「偃月」而得名,也因為地形隱蔽獨特而成為民間唯一合法的海上貿易港。

月港作為一個有天然屏障的港口,又有民間海上貿易活躍的傳統,一時成為全國進出口商品的聚集地。月港也成為民間海商集團大航海時代的樂園,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港。

李金明表示,明朝政府在漳州月港設置了靖海館後,又於隆慶元年在月港開海禁,設「洋市」,這個「政策市」是一種民間的倒逼,也是順應民心。

「月港第一次把貿易引向歐洲,是中國貿易第一次和西方接觸。」龍海市社科聯主席江智猛表示,月港繁華時,不足一公裡的海岸有7個碼頭,周圍形成7個商市,貿易涉及47個國家和地區,外來的商品140種左右。有資料顯示,萬曆四十一年,福建全省的稅銀五萬多兩,漳州的稅入就佔了一半。

「歐洲人剛發現的番薯、菸草、花生等美洲特產初傳中國,進而擴散到其他地區,使中國第一次分享到了全球化的碩果。」漳州市博物館展廳的資料顯示,漳州月港的興起正逢歐洲人東來,月港出口生絲、陶瓷等東西,進口的產品除胡椒香料和珍寶之外,漳州等地居民首次接觸西班牙銀幣,很快當成通行貨幣。

月港不僅在明朝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其文化價值也值得深挖。除了月港的繁榮造就了當年不少財富神話外,也培養了不少航海人才,出現一批優秀的航海著作。作家青禾說,現代文學大師林語堂出生於平和縣坂仔。林語堂的《八十自述》中記載了漂洋過海的詳細行程。當年,他從家門口的九龍江支流西溪乘船,過漳州江東橋,從月港出海的。

相關焦點

  • 漳州月港:海商從這裡啟航
    江智猛說,明代初年,政府長期實行「海禁」政策,禁止外國商人隨意來華貿易,也禁止中國商人自由出海經商。因此,東南沿海福州、泉州等地的原有對外通商港口逐一被關閉。地點隱蔽的漳州月港,由於政府管制較鬆弛,反而悄然發展成私人海外貿易的集中地。當時,有些民間的海外商船為了繼續出海貿易,覓得漳州月港。
  • 專訪漳州市長檀雲坤:月港走出「中國路」 漳州邁向「新海絲」
    人民網漳州8月25日電(賴俊文 林長生)在西方學者的眼中,明朝時期的世界貿易中心在中國,漳州月港是當時民間海上貿易的唯一合法港口,第一次貫通歐洲,開闢了民間資本的大航海時代和中國以白銀為結算貨幣交易的時代,也把歐洲人剛發現的番薯、菸草、花生等美洲特產初次傳到中國,讓中國第一次分享到全球化的成果。
  • 漳州月港開禁 促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金明認為,隆慶元年(1567年),明政府在月港開放「洋市」,允許商人從這裡往東西洋進行海洋貿易,月港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貿易港口。可以說,漳州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城市。  而在當時,中國萬裏海疆,對外開放的港口除漳州月港,僅有廣州港。
  • 漳州:一封從月港出發的家書 訴說滄海橫流的百年夢想
    當歐洲人使用中國製造的鍋碗瓢盆等陶瓷製品後,衛生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他們認為中國陶瓷有魔力,對中國陶瓷這樣的「神器」產生膜拜。 因為景德鎮的官窯與民窯爭奪高嶺土等紛爭,導致官窯生產中斷80年,西方對中國陶瓷的需求供不應求。期間,荷蘭走私者就到被稱為「漳州河」的月港附近來購買當地生產的陶瓷。在平和、漳浦、南靖、華安等地燒制的漳州陶瓷也通過月港出口,「福建青花瓷」也在歐洲打開銷路和名氣。
  • 漳州月港:東風入懷再揚帆
    ……這是漳州籍作家陳子銘筆下的月港。明朝中後期,這個漁村小港出人意料地崛起,成為彼時「海上絲綢之路」唯一合法的民間海上貿易始發港。據《漳州文化志》記載:「月港與漢唐的福州港、宋元的泉州港、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福建歷史上的四大商港。」
  • 漳州月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月港及漳州窯業的興起 從16世紀開始,隨著東西方新航路的開闢,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歐洲人分別繞過非洲、南美洲,從東西兩個方向揚帆而來,匯集到中國沿海。在這次貿易交流浪潮中,漳州月港成為興盛的國際貿易港口。從月港出發的海上航線,東達日本,南通菲律賓,西至馬六甲,然後與歐洲人開闢的新航路相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環球航線。與月港同盛同衰的漳州窯瓷器不僅是月港外銷商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使者和載體。 漳州月港「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因其狀似彎月而得名。
  • 大航海時代同期,還有一個太平洋絲綢之路!
    漳州月港成為全國唯一合法的民間海外貿易中心和國際貿易港口,填補了「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歷程的空白,素有「閩南一大都會」和「天子南庫」美譽。從此,閩南商人聚集到月港這個舞臺上,引領了中國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在長達250年間的16世紀大航海時期,中國唯有漳州月港受明王朝許可而參與了由西班牙開創的運銷中國絲綢等商品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航線」,成為連接亞洲、美洲和歐洲的「太平洋絲綢之路」,將人類推進到全球化的時代。
  • 海都深讀:漳州月港申遺 昔日榮光欲重回世界舞臺
    他認為,馬六甲港與漳州月港有許多相關聯之處,中國人與馬六甲交往較密切關係始於明朝。「早期的人群主要是漳州人,馬六甲峇峇中著名的陳禎祿家族、徐氏家族祖籍地都是漳州」,這剛好與月港存續時間點總體是吻合的。他稱,馬六甲港是在新航線開闢後,全球貿易第一波浪潮中興起的,月港也是,兩者都是同時代背景的產物,一北一南、一東一西遙相呼應。其中馬六甲是通往歐洲的中轉港,而月港則是中國的始發港。
  • 漳州,欲再展當年月港雄風——聚焦海絲起點③
    面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漳州製造」摩拳擦掌,欲再展當年月港雄風。漳州是一座因海而興、拓海而榮的港口城市。明代中後期,漳州月港是唯一合法的「海絲」始發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今年初以來,漳州以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為主線,在載體、產業、港口、貿易、文化、往來等方面先行先試,力求打造成為「海絲節點城市和先行示範區」。
  • 新絲路新夢想:漳州月港的盛衰變遷史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新華網福州5月14日電(記者孟昭麗、郭亞強、劉姝君)福建漳州的月港,是明朝中後期「海舶鱗集、商賈鹹聚」、「農貿雜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產」的著名外貿通商港口,如今,這裡只剩下幾處碼頭遺址和一些流傳下來的故事。容川碼頭是月港碼頭之一,位於漳州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
  • 為何說這個不起眼的小港,帶動了整個漳州地區的經濟發展?
    晚明依然閉關鎖國,但開放了兩個小小的港口通商,且功能相反:一是廣東澳門,允許夷船入港,不許華船出海;二是福建月港,只許華船出海,不許夷船人港。這是空前絕後的歷史機遇,月港商人壟斷了明帝國的海上貿易。△月港通洋期間,漳州平和縣生產的克拉克瓷,頗受追捧。
  • 中國大道:從月港到馬尼拉,明朝與東西二洋諸國的海上貿易通道
    明朝後期與馬尼拉進行貿易的港口主要是漳州月港。月港坐落在距離漳州城東南方五十裡的地方,因為形狀看起來像月亮一樣,所以被稱為月港。就陸上通道而言,月港是聯繫福建和廣東的要塞。從水上通道來看,月港通過大大小小的河流而與內地有著便捷的通道。就月港的海域而言,隔海與臺灣、琉球對峙,附近海域是我國與東西二洋諸國進行海上貿易的傳統通道。
  • 流出白銀就等於流出鮮血:西班牙與古代中國貿易的尷尬現實
    文|郭曄旻由於「銀荒」的關係,與外國相比,中國當時的銀價高出許多。比如1560年,歐洲的金銀比價是1比11,西屬墨西哥是1比13,而中國僅在1比4至1比8之間。也就是說,美洲白銀用來購買中國貨物時,其購買力即刻上升三倍。
  • 【中國古代史】《寶鈔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的思考》
    從民間開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銀貨幣化趨勢衝擊著明代的貨幣制度,最終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明代中國產銀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政府和民間巨大的白銀需求,明政府被迫開放海上貿易。憑藉外貿出超優勢,巨額海外白銀滾滾流入國內,滿足了明代中後期不斷擴大的白銀貨幣需求。
  • 在南美洲和日本發現的礦山,確立了中國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
    現在手握大量白銀的歐洲和日本的出現,讓中國製造終於有機會展現吸金能力了。最先發生變化的是中日貿易。在16世紀,倭寇成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威脅,其實,所謂的倭寇,不僅有日本人,還有中國人,甚至還有葡萄牙人。因為那時中國實施海禁,所以倭寇裡既有海盜,也有武裝走私的海商。這些海商把中國的商品走私到日本,來換取日本的白銀,這種走私貿易自然免不了與官方作對。
  • 月港古鎮,依舊人家煙火,見證昔日繁華
    11月1日,應邀往漳州龍海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住海澄九龍江畔,從客廳落地窗看出去,廣袤的漳州平原和奔流的九龍江就在眼底。眼前這片熱土,就是歷史上曾經一度繁華的漳州月港所在地。聊起月港,朋友說附近還保存有一個月港古鎮,午飯過後,我們就前往探訪。
  • 福醫大學生走進月港小鎮 徜徉海絲館文化海洋
    為了貫徹十九大精神,響應國家號召,2018年7月12日上午,福建醫科大學「薌曲之情,藥夢醫行」赴漳州社會實踐隊前往明中代後期著名港口所在地--漳州月港小鎮。月港是福建「四大商港」之一。他們學習了解月港歷史,並弘揚月港精神。
  • 換個角度看《大宅門》,六百年商幫沉浮,道盡中國歷史大變故
    真正有智慧、有遠見、有能力的商人總是能夠抓住歷史機遇,從而打造自己的商業版圖,從明朝時期開始出現的商幫就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在《權力、資本與商幫》一書中,青年學者王俞現這樣說到:「中國商人給人一種宿命的印象,但凡大商,無不是政商,一旦涉及政治,他們又命運多舛。」
  • 從裝飾品到通貨:改變中國歷史的白銀
    作為通貨的白銀白銀在中國作為通貨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1974年8月,河南省扶溝縣古城村的戰國楚墓出土了用白銀製作的貨幣——銀布,共計18枚,總重3072. 9g。1974年,河北省平山的戰國中山國王墓出土銀貝4枚,無文字,是仿海貝形狀鑄造的。正面一道貝唇,兩側俯視有若干條貝齒。這些都是白銀作為貨幣的物證。
  • 白銀金奇經典產品油漬淨 開啟中國綠色清潔時代的新篇章
    白銀金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努力創新,做強企業品牌;為了能讓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都能用上更好的清潔產品,帶給千千萬萬個家庭溫馨的環境。公司2015年研發的油漬淨是一款新型清潔產品,由多種表面活性劑、天然活性礦物質吸附劑科學配製而成,具有較強的乳化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