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寶鈔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的思考》

2021-02-13 歷史論文悅讀分享

寶鈔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的思考

【論文出處】《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1年2期

【論文作者】陳昆  南京審計學院 金融學院

【分享人】安徽譚偉弘

【摘要概述】

    明代民間白銀貨幣的大量應用與大明寶鈔的逐漸崩壞是相伴而生的,二者共同促進了白銀貨幣化的進程。從民間開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銀貨幣化趨勢衝擊著明代的貨幣制度,最終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明代中國產銀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政府和民間巨大的白銀需求,明政府被迫開放海上貿易。憑藉外貿出超優勢,巨額海外白銀滾滾流入國內,滿足了明代中後期不斷擴大的白銀貨幣需求。

【關鍵詞】寶鈔崩壞;白銀需求;白銀貨幣化;海外白銀流入

【論文提綱】

    本文沿著民間白銀貨幣的應用與大明寶鈔的逐漸崩壞的關係這一線索,通過對史實的考察試圖分析白銀貨幣化與寶鈔的衰落的關係以及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的關係。

一、寶鈔崩壞與白銀需求

二、白銀成為法定貨幣

三、「一條鞭法」改革與白銀主導貨幣地位的確立

四、產銀不足與海外白銀流入

五、結語

【精彩摘抄】

    白銀不是明朝的法定貨幣,明代並沒有白銀制度可言。從歷史上看,白銀貨幣化發端於民間,而不是來自官方的制度設計。明朝成弘年間以後,白銀經歷了從官方非法貨幣到官方認可的合法貨幣過渡的時期,到嘉靖年間(16世紀40年代),白銀貨幣化過程已經基本完成。

    官方的認可與推動加快了白銀貨幣化步伐,白銀在整個社會全面鋪開,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白銀貨幣化加快了貨幣流通,活躍了商品市場,繁榮了社會經濟,帶來了整個明代社會結構的變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商幫的形成、市鎮的興起,都受益於白銀貨幣化。因此,海外白銀流入是中國當時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遷催生出來的一種要求。

一、寶鈔崩壞與白銀需求

    白銀貨幣化趨勢早在唐宋以後就開始顯示了出來。

    從顧炎武的上述考證中可以知道,民間以銀交易,是從金代開始盛行的。元代實行寶鈔制度,曾以銀為鈔本,又在對外貿易中使用白銀。這些都為明代白銀貨幣化奠定了社會基礎。然而,明代白銀貨幣化卻並非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明代官方與民間博弈的結果。明朝立國不久就建立了寶鈔貨幣制度,為推行寶鈔制度而屢屢禁用金銀和銅。可是,由於寶鈔逐漸崩壞,加之銅幣原材料的匱乏,客觀上推動了了白銀貨幣化趨勢。

    本文就沿著民間白銀貨幣的應用與大明寶鈔的逐漸崩壞的關係這一線索來考察白銀貨幣化趨勢。

    洪武八年(1375年)發行「大明通行寶鈔」之後,明朝下令禁止金銀流通,後來連銅錢也一併禁止,專行紙鈔。

    可是由於明朝實行鈔法,並無貴金屬或實物作為發鈔準備,寶鈔在流通中投放多而回籠少,初行鈔法時,明朝也未規定舊幣更新辦法。

    由於寶鈔制度本身存在著缺陷,「大明寶鈔」的貶值,幾乎在實行鈔法後立刻就開始了。從鈔與白銀的比價看。在洪武中期大致是銀一兩當鈔三五貫。宣德七年,湖廣、廣西、浙江等地的商稅魚課折鈔,每銀一兩納鈔一百貫。

    寶鈔的日趨貶值使得寶鈔流通不暢,明代人稱之為「鈔法阻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以後,社會上流通的貨幣,不只有寶鈔,還有其他金銀及緞匹、米谷等實物代用品。為了維護寶鈔幣值,明朝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出臺了禁用銅錢的法令。這個禁銅法令導致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明初以鈔為主、以錢為輔的貨幣制度遭到破壞,更造成了民間用銀現象的增多。

    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朝又一次禁止以金銀交易[6]。但是,政府的法令卻並未能真正禁止得了民間白銀的使用。永樂(1403-1424)以後,因寶鈔已經失去了信用,而銅錢價值又低落,迫使像土地買賣的大宗交易,回復至兼用實物支付,這又大大妨礙社會經濟的發展。 

    洪武、建文年間,民間白銀貨幣化已經形成了一種趨勢,對寶鈔貨幣制度構成了威脅,為了維護寶鈔制度,洪武初年開始就屢次頒布法令,禁止使用白銀。但在洪武末年,白銀已在民間交易中盛行,太祖的一系列禁令無奈大都無果而終。

    至成化年間,從已經收集的90件契約來看,無一例外地使用白銀進行交易,從而說明在民間交易中至此完全實現了貨幣白銀化[8]。成弘時期明人陸容說:「寶鈔今惟官府行之,然一貫僅值銀三釐,錢二文。民間得之,置之無用之地耳。」[11]這表明,寶鈔已完全退出了民間實際交易。

    明代白銀貨幣化是從民間開始的,這種自下而上的白銀貨幣化趨勢,衝擊著明代的貨幣制度,迫使明朝統治者接納和認可這一來自民間的巨大力量。

    儘管明王朝採取各種措施,力圖確立寶鈔的貨幣主體地位,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能夠制止白銀對於寶鈔的衝擊。明朝發行寶鈔既無鈔本,又無限額,發行量大,回籠量少,兌換新舊鈔的秩序混亂且價格懸殊,加之寶鈔製作簡陋,易於偽造,紙幣充斥市場,大大超過了社會商品流通實際的貨幣需求量,造成通貨膨脹,寶鈔日益貶值。明朝實行鈔法,從統治者主觀上講主要是為了聚斂財富,而不是便民。鈔法在實行後不久便出現各種問題並趨於崩壞,與這種動機有密切關係。客觀上,從實行鈔法中獲得好處的除了國家,便是某些奸商和不法官吏,鈔法給一般老百姓帶來的則是災難。實際上,自成弘年間以後,民間的對寶鈔的不信任感增強,寶鈔已失去貨幣的信譽和價值,民間支付所用主要是白銀,寶鈔不能流通,鈔法也就形同虛文了。

    考察還表明,白銀的貨幣化與寶鈔的衰落是一個相伴相生的過程,這一過程在民間基本完成於成弘年間,此後開始了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線索的融合,最終白銀貨幣化在明朝得以徹底完成。

二、白銀成為法定貨幣

     英宗頒定的白銀貨幣新法奠定了白銀成為合法貨幣的基礎。

   英宗頒定的白銀貨幣新法奠定了白銀成為合法貨幣的基礎。「遂減諸納鈔者,而以米銀錢當鈔,馳用銀之禁。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惟折官俸用鈔,鈔壅不行。」[10]即先形成銀、錢、米當鈔兼行的貨幣結構,又經「弛用銀之禁」而後又發展為以銀為主、銀錢並行的流通貨幣結構,寶鈔僅在名義上保存與銀錢兼行的地位,白銀則正式成為合法貨幣。

    英宗初立金花銀制,白銀雖為合法貨幣,但朝廷官俸、軍餉這二項最大財政支出以及鹽稅、茶稅、關稅、商稅等田賦以外重要的大宗國稅收入,仍循舊制不收銀而以鈔錢為主。故白銀在國家財政收支上的法定貨幣尚有較大局限,尚未具備國家法定貨幣的無限法償資格。

    明朝鹽課,在成弘以後逐漸成為朝廷財政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鹽課開始由實物向貨幣化轉變。成化年間,兩浙鹽課開始折銀。明初設立的戶口鹽鈔制度,到成化年間,也已出現向白銀貨幣的轉變。

    茶稅改收白銀始自憲宗。成化三年,「令茶百斤,折銀五分。商課折色自此始」[14]。茶稅最初是商人納錢給引,後鈔法行,以鈔給引。伴隨寶鈔退出流通領域,根據史料,茶稅白銀化也是始於成弘年間。

    關稅是明朝最重要的商業稅,關稅改收白銀始於成化。

    白銀在明朝廷財政支出中主要地位的確立,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國家經費,莫大於祿餉」[18]。明初俸祿給米,間以錢鈔,或米鈔兼支。至憲宗成化年間,官俸仍給米絹。武宗正德三年改為「……官俸,十分為率,錢一銀九」。至世宗嘉靖八年起,才「課稅、官俸且俱用銀」,一應開支「應給錢者悉予銀」[19]。軍餉及駐邊軍士的賞賜原以米絹錢鈔者,亦於此階段漸改為支給白銀,如正德十二年,「令防守古北口、百羊口、黃花鎮官軍,每名各賞銀一兩」。

    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又反過來極大地促進了民間用銀。

    白銀的巨大需求造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了「銀荒」。

三、「一條鞭法」改革與白銀主導貨幣地位的確立

    在嘉靖賦役徵銀的幾次賦稅改革以後,神宗萬曆九年,首輔張居正主導的「一條鞭法」賦稅改革推廣至全國,把丁役土貢等項,一概歸併入田賦一項而「計畝徵銀」。「一條鞭法」使各地農民皆必須「以糧易錢,以錢易銀。由縣輸郡,郡輸省,省輸京師」[28]。故「一條鞭法」瓦解了自然經濟,大大推進了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在明後期,白銀最終成為社會各階層、各地區普遍通用的法定貨幣。

    「一條鞭法」標誌著我國封建社會田賦制度已由實物稅階段轉入貨幣稅階段。田賦在封建社會的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白銀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當時經濟社會的主導貨幣。

四、產銀不足與海外白銀流入

    白銀貨幣化的迅速發展,明朝社會對於白銀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白銀的來源不外有三個,一是政府庫藏銀,明朝政府前期曾一度禁止白銀在民間流通,加之鈔券提舉司只能單向兌入金銀的制度安排使得明政府囤積了一定數量的白銀。二是國內銀礦產銀,明王朝自建立伊始就在國內大開銀礦,明朝中後期由於經濟發展對白銀需求日漸增加以及冶煉技術的提高,國內白銀產量有所增加。但是中國在地理位置上沒有規模較大的銀脈經過,因此國內白銀產量極為有限,通過上述兩條渠道進入流通的白銀佔當時市面上白銀總量的比例很小,其餘大部分白銀均來自國外,通過中國對外貿易的出超流入國內。梁方仲先生就曾指出:「中國向來是一個產銀不多的國家。自近代與歐洲各國通商以來,銀的供給,大部分依賴外國的來源;本國產量,殊不重要。」

    回顧一下同時期的世界歷史,就能更加清楚看到當時中國大量海外白銀的來源。由於貿易經濟的發展,歐洲在中世紀後期(10世紀後)就廣泛使用金銀作為交易貨幣,到了15世紀,歐洲因貨幣供給不足而陷入「銀荒」的困境。於是,歐洲人就開始了在全世界尋找金銀的歷程。1492年(弘治五年)哥倫布到了美洲,1498年(弘治十一年)達﹒伽馬開闢了繞道好望角牴達印度的新航線,1519年至1522年(正德十四年到嘉靖元年),麥哲倫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為西方世界的航海家打開了通往美洲的大門。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和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西班牙殖民者相繼在波託西(今屬玻利維亞)和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發現的特大型銀礦。大量低成本的美洲金銀自16世紀開始流入西班牙。之後,這些金銀財富又通過國際貿易、金融操作、走私、海盜掠奪及戰爭賠款等多條渠道注入歐洲其他主要國家[19]。有學者估計,這些金銀總額的1/3至1/2最終都流入了中國[20]。嘉靖之後,明政府開放海上貿易,憑藉外貿出超優勢,巨額海外白銀滾滾流入中國,滿足了明中後期不斷擴大的白銀貨幣需求。

五、結語

    史實的考察表明,明代白銀貨幣化是從民間開始的,寶鈔的崩壞是白銀貨幣化的直接原因。這種自下而上的白銀貨幣化趨勢,衝擊著明代的寶鈔貨幣制度,迫使明朝統治者接納和認可這一來自民間的巨大力量。為了維護寶鈔制度,明政府屢次頒布法令,禁止使用白銀,但政府的法令卻並未能真正禁止得了民間白銀的使用,最終明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認可了白銀貨幣化的存在。正是這種來自民間社會的白銀貨幣化的強大驅動力迫使明朝統治層承認既定事實,白銀遂成為法定貨幣。明代「一條鞭法」的實行,是白銀貨幣化完成的標誌,又是白銀貨幣化的一個結果。「一條鞭法」改革之後,明代中國似乎對白銀有一種無限渴求。一個主要原因是,明代中國對白銀貨幣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賦稅貨幣化引起的,而這種賦稅貨幣化的動力來自政府的財政體系運作的需要。自此以後,國家財政制度和官僚體制運作對白銀的依賴越來越嚴重。

    白銀貨幣化後,白銀遂滲透到整個社會,一方面,出現了國家銀庫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會上自皇族下到小民都有日益增長的白銀需求。這一日益增長的白銀需求,與當時明代國內白銀儲存量以及銀礦開採量嚴重不足的矛盾凸顯了出來,巨大的白銀需求引起供給嚴重不足,向海外尋求白銀就成為必然。明中葉所處的時段,正是地理大發現後的全球化起步階段。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進一步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開拓了世界市場。為獲得白銀,明中葉以後,政府開放海上貿易。憑藉外貿出超優勢,海外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為明代中國貨幣白銀化最後完成提供了豐厚的物質條件。當海外白銀成為明代中國白銀重要來源時,中國經濟就日益融入到了美洲白銀主導的世界資本市場。這就好像冥冥中有一隻手,把西班牙人在美洲發現的白銀,與同時代中國的貨幣問題聯繫起來了:中國人能生產世界上最好的商品,而驅動中國不斷擴大商品生產的卻是中國緊缺的貴金屬——白銀,當時的西班牙人儘管一無所有,但手裡卻掌握著經墨西哥出口的白銀。

    中國從宋代至元明時期,商品經濟有很大發展,市場繁榮居世界之冠,然而在16世紀以前,總是經歷周期性的貨幣短缺。每當商業和市場發展,貨幣供應量就出現不足,主要原因是國內貴金屬短缺而沒有建立起以貴金屬為基礎的貨幣制度。白銀貨幣化大大推進明代商品生產和交換關係的發展。白銀貨幣化也約束了當權者濫發貨幣的權利,切斷了明王朝通向惡性通貨膨脹之路,國家無法像印紙鈔時那樣輕易地把大批社會財富聚於自己的控制之下,這也大大推動了生產和貿易的增長。可以斷言,如果沒有白銀貨幣化,16世紀至18 世紀中國市場經濟的空前繁榮是不可能出現的。本文對白銀貨幣化的研究無疑加深了對明代貨幣經濟發展水平的認識,從而對晚明時期的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諸方面的繁榮做出正確的評價。

 【讀後感悟】本文梳理了白銀貨幣化的過程,寶鈔崩壞,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對白銀大量的需求,出現「銀荒」局面,海外貿易,國外白銀的大量流入,推動了中國白銀貨幣化的發展,成就了16-18世紀中國市場經濟的空前繁榮。讀此文一方面清晰感受到到了上下層之間的博弈,政府的政策與百姓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政府的妥協與改變。

【相關推薦】

相關焦點

  • 古代紙幣興亡史,白銀不是一直都是錢,它只是一種特殊商品
    隨著元明時期海外貿易發展,白銀的大量流入,錢荒問題得到解決。到了明朝中後期,逐漸採用白銀代替紙幣作為流通貨幣,傳統紙幣也完成率自己的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從出現到消失,紙幣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400多年,經過人民大眾的自然選擇,優勝劣汰之下,紙幣最終逐漸走向消亡。與此相對應的是白銀在人民的選擇下成為了民間流通的貨幣。一起看看這段古代紙幣的消亡史和白銀髮家史吧!
  •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從白銀命運解東西轉折
    自16世紀40年代起,中國以白銀為媒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開始向「白銀帝國」演變,並創造了繁榮盛世;而18—19世紀,西方過渡到金本位並逐漸孕育出現代金融系統時,中國仍然固守銀本位,「白銀帝國」逐漸走向末路。  《白銀帝國》正是通過對這一段歷史的考察,分析中國社會興衰存亡背後那條連綿不絕的銀線。
  • 新能源革命將給白銀帶來新定價機會 2021年白銀該如何投資?
    前期我在黃金專欄的分析文章中,就白銀走勢問題留下了一個伏筆,當時重點申明了一個觀點,那就是白銀未來可能因工業需求等因素而與黃金走勢會有所分化,同時也重點指出了白銀的長期技術指標並未出現嚴重超買,預計後期白銀的走勢會強於黃金。在這篇分析文章中,我將較為詳細地分析未來影響白銀趨勢的主要因素,並就明年白銀的投資策略做以探討。
  • 為何說白銀是很尷尬的貨幣?美國又是如何通過白銀沉重打擊我國的
    明朝用茶葉、絲綢、瓷器等這些商品通過皇家海禁和海洋貿易賺取了世界上大量的白銀。荷蘭、美洲、日本等地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了中國。但有利就有弊,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銀本位。但作者今天為何要說白銀是一種很尷尬的貨幣呢?而美國又是怎麼通過白銀政策來打擊我國政府的呢?·白銀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興起的您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地方的貨幣叫「比索」嗎?
  • 從裝飾品到通貨:改變中國歷史的白銀
    宋代銀鐲子到了宋朝,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對貨幣的需求發生了爆炸性增長,任何單一形式的貨幣都無法滿足貨幣流通的需求。白銀伴隨著其他貨幣一起,正式進入了民眾的日常交易環節。白銀在宋朝政府的稅收比例中已經獨佔鰲頭。
  • 三百年前的國際金融危機,被白銀絞殺的大明!
    鬧得「群小藉勢誅索,不啻倍蓰,民不聊生」, 但萬曆及其礦監如此努力,最後開採了多少白銀呢?據載:「自萬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諸鐺所進礦稅銀幾及三百萬兩」,平均每年二十多萬兩, 即使算上宦官數倍貪汙中飽之數,其開採量也完全不能同進口的白銀相比。美國學者魏斐德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在17 世紀的前30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國的白銀,總量約達25萬至26. 5 萬公斤。
  • 叫白銀有色就是白銀股?此「白銀」非彼白銀也
    近期,全球市場避險需求不斷上升,出於對供應不足的擔憂,國際黃金、白銀價格一路走高。受「期股聯動」效應提振,A股貴金屬板塊今天同樣集體飄紅,多隻相關概念股開盤漲停,白銀有色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且慢,公司名叫白銀有色就是最正宗的白銀股麼?
  • 獨家翻譯 | 世界白銀協會:光伏行業白銀需求將小幅下降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世界白銀協會(Silver Institute)發布的《2020年展望》顯示,2020年太陽能行業的白銀需求將略有下降,但仍接近近期的歷史高位。  歸功於電氣和電子行業以及汽車市場,所有行業對貴金屬的需求預計將增長3%。該協會分析師表示,5G基礎設施和即將推出的智能電子產品中白銀的使用,也可能推動需求增長。
  • 從白銀持倉秘密所見:銀價將繼續上漲
    但隨後,白銀低點反彈的勢頭異常強勁。到8月初,白銀價格飆升142.8%,觸及29.04美元/盎司,為七年來新高。目前為止,銀價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如果如此高的銀價能夠持續下去,對大型銀礦商來說無疑是好消息。這波暴力反彈背後,有一個推手。今年夏天,在白銀價格飆升的同時,白銀ETF也在大幅流入。
  • 12月18日白銀期貨行情多少錢一克?今天白銀期貨走勢查詢-白銀期貨...
    周五(12月18日)中國白銀期貨今天價格如何?今天白銀期貨開盤報5450元/千克,期銀今天價格最高上探5470元/千克,最低觸及5379元/千克,截至發稿,滬銀主力報5414元/千克,上漲幅度2.52%。
  • 古代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多少貨幣?
    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鹹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 川普對華新動作 白銀期貨挑戰這一關口-白銀期貨新聞
    周三(1月6日)中國白銀期貨今天價格如何?今天白銀期貨開盤報5743元/千克,期銀今天價格最高上探5768元/千克,最低觸及5681元/千克,截至發稿,滬銀主力報5708元/千克,上漲幅度-0.28%。打開APP,查看更多高清價格當地時間1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一項行政令,禁止使用包括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在內的8款國內應用軟體進行交易。
  • 中國黃金協會:2020年白銀總需求量仍將下滑3%
    2020年7月28日,中國黃金協會、世界黃金協會及英國金屬聚焦公司在京召開線上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黃金年鑑2020》、《全球黃金年鑑2020》(中文版)、《全球白銀年鑑2020》(中文版)、《全球鉑鈀年鑑2020》(中文版)。
  • iShare白銀ETF今年至今已流入9.5% 與黃金ETF鮮明對比
    儘管SPDR黃金ETF(GLD)今年仍然處在流出的狀態中,和金價的走勢比較一致,但白銀ETF,iShare白銀ETF(SLV)和它有所不同。SLV擁有更多的散戶投資者,而從其持有量來看,這些投資者則沒有在賣出。和GLD的持續流出不同,SLV一直在流入。
  • 我唱了一首《白銀飯店》,你沿江而來
    白銀不及天水那樣秀美,沒有青城那樣古樸,仔細想想白銀除了礦產,幾乎沒有別的閃光點。但白銀是一座不論你久居他鄉多少時日,歸來時定會淚溼眼眶的城市。白銀位於甘肅省中部,黃河上遊,屬於祁連山餘脈和騰格里沙漠向黃土高原過度的地帶,是共和國的版圖上唯一一座以貴金屬名稱命名的城市,是我國西部工業文明的發祥地。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官方在此設有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鬥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
  • 12月8日白銀期貨行情多少錢一克?今天白銀期貨走勢查詢-白銀期貨...
    周二(12月8日)中國白銀期貨今天價格如何?今天白銀期貨開盤報4999元/千克,期銀今天價格最高上探5213元/千克,最低觸及4949元/千克,截至發稿,滬銀主力報5189元/千克,上漲幅度2.45%。從1小時走勢圖來看,紅色動能柱逐漸縮短,多方動能正在減弱,白銀期貨漲勢能否繼續還需要觀察。
  • 庚子賠款中的美元白銀邏輯
    (二)凱恩斯「白銀預言」的貿易平衡觀點  16世紀中期至鴉片戰爭前,中國成為了白銀「窪地」,是全世界白銀的主要進口國。文獻記載,1800年以前的兩個半世紀裡,中國進口白銀累計60餘萬噸,佔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主要的貿易特徵為「白銀東流、黃金西去」,據清末海關資料,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近30年期間,中國累計黃金淨進口接近7800萬海關兩,白銀淨進口4940萬海關兩。
  • 白銀蛋糕食之有方 詳解國內白銀四大投資渠道
    然而相比黃金等品種,白銀目前的投資方式還比較有限,面對如此誘人的蛋糕,投資者怎樣才能更好地分享到收益?  目前國內主要有以下幾個投資渠道:  其一,白銀概念股。國際白銀投資市場中份額最重一項即為白銀類個股。歷史數據表明,其股價的上漲幅度一般較白銀上漲速度更為迅速。
  • 人民幣白銀價格走勢圖
    白銀具有重要的投資價值: 白銀擁有較大的工業需求,包括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手機、液晶、電池等產品都存在對白銀的需求,隨著環保新能源的廣泛使用,這一需求還將大比例增加。而黃金因為價格高昂,工業用途並不多,這就是說,白銀比黃金更加稀缺。 白銀之所以被低估,是在近20年來,其工業用途遠遠大於金融屬性。
  • 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兩白銀?
    近來有粉絲詢問筆者清代時黃金與白銀的比價是多少,是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嗎?關於清代的銀法以及錢法筆者曾寫過不少文章。唯獨黃金比價沒有涉及過,借著這個機會,就來說一下黃金與白銀的比價問題。中國人用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