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白銀就等於流出鮮血:西班牙與古代中國貿易的尷尬現實

2021-01-08 人民資訊

文|郭曄旻

由於「銀荒」的關係,與外國相比,中國當時的銀價高出許多。比如1560年,歐洲的金銀比價是1比11,西屬墨西哥是1比13,而中國僅在1比4至1比8之間。也就是說,美洲白銀用來購買中國貨物時,其購買力即刻上升三倍。感覺佔了大便宜的西班牙人為之驚呼:「這兒所有東西都很便宜,幾乎是免費給!」備受歐洲人喜愛的中國絲織品因此更顯價廉物美,運到秘魯後的價格僅是西班牙產品的1/3。結果,美洲殖民地甚至西班牙本土的市場也迅速被大帆船所運去的中國絲織品所佔領,以至西班牙所有絲織工廠統統打烊關門了。

反過來再說大帆船從美洲運回的貨物。當大帆船在馬尼拉卸完貨後,停留在此的華商就會以中國商品交換大帆船運回來的貨物,之後就乘東南季風返回中國。最初幾年,大帆船上尚載著西班牙織物如天鵝絨、長筒襪以及荷法製造的亞麻布、葡萄酒,可也是只供生活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消費,從未打入中國市場。很快,西班牙人尷尬地發現了這樣一個現實,自己所能與華商貿易的貨物,「沒有一樣不是中國所已經具備的。所以,對華貿易必須向中國輸送白銀。」在重商主義盛行的時代,流出白銀就等於流出鮮血,但西班牙人別無選擇。此時的西方殖民者還沒有「聰明」到用一種毒品(鴉片)來平衡貿易,更沒有強大到可以用武力打開中華帝國的大門。簡而言之,中國對西班牙殖民地帝國的貿易關係,就是(中國)絲綢流向菲律賓和美洲,白銀流向中國的關係。

當時,一艘大帆船從阿卡普爾科運往馬尼拉與中國商人貿易的白銀一般為1.8萬公斤,合明制48萬兩,僅此就遠遠超過了大明帝國一年的白銀產量,也因為如此,時人也將這樣的西班牙大帆船稱為「銀船」。有人統計,從1571年到1644年,由大帆船從美洲運往馬尼拉(而輸入中國)的白銀總數高達7620噸,約合明制二億兩!僅在1597年,從阿卡普爾科運到馬尼拉的白銀就高達34.5萬公斤(930萬兩),相當於明朝國內半個世紀的白銀產量!海量美洲白銀的輸入,不僅大大緩解了中國的「銀荒」,也使得墨西哥銀元「比索」(1比索=0.72兩)日益在中國市面流通。到了數百年後的19世紀,「比索」竟成為市面普遍接受的銀幣。甚至到了民國初期,歷屆北洋政府還都按照比索的重量和成色鼓鑄銀元(俗稱的「袁大頭」),此是後話。

相關焦點

  • 為何說白銀是很尷尬的貨幣?美國又是如何通過白銀沉重打擊我國的
    在此之前,我國古代最常用的貨幣還是銅。作為一個貧銀國家,明朝吸納了當時世界上50%的銀。明朝用茶葉、絲綢、瓷器等這些商品通過皇家海禁和海洋貿易賺取了世界上大量的白銀。荷蘭、美洲、日本等地的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到了中國。但有利就有弊,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銀本位。但作者今天為何要說白銀是一種很尷尬的貨幣呢?而美國又是怎麼通過白銀政策來打擊我國政府的呢?
  • 從裝飾品到通貨:改變中國歷史的白銀
    白銀伴隨著其他貨幣一起,正式進入了民眾的日常交易環節。白銀在宋朝政府的稅收比例中已經獨佔鰲頭。同一時期,地中海貿易圈也日趨成熟,它是連接歐亞大陸東西方貿易的心臟,這個貿易圈為中國源源不斷輸送了大量白銀。中國自古是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以茶葉、瓷器、絲綢等為代表的出口商品為中國賺取了大量白銀,另一方面,中國的進口需求一直不夠旺盛,長期維持著巨額的貿易順差。
  • 和珅被嘉慶皇帝抄家,抄出8億兩白銀,為何大清國庫還是沒留住銀子
    外部原因 全球白銀減產,導致白銀流入量大幅減少 在清朝,白銀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但中國本土的銀礦稀少,白銀更多是依賴進口,乾隆時期的經濟繁榮就跟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有關。但是在1790年之後,整個嘉慶在位的25年間,白銀流入中國的數量明顯下降。
  • 古代一兩白銀相當於今天多少貨幣?
    驗證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準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餘。
  • 漳州月港民間貿易首通歐洲 中國由此開啟「白銀時代」【4】
    漳州月港民間貿易首通歐洲  中國由此開啟「白銀時代」【4】 來源:人民網  2014年08月24日10:50 海洋問題研究專家、廈門大學李金明教授在周圍傳來的陣陣蛙聲和狗吠聲中,談起當年月港的漳州海商把貿易首次做到歐洲的盛況,讓人對大量白銀由此湧入中國成為結算貨幣而開啟的「白銀時代」感到驚奇。 大航海時代,月港貿易從馬尼拉到拉丁美洲,發展到通過西班牙到歐洲,貫穿了東西方貿易,對中國成為當時世界貿易中心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 數讀:全國各省人口流入流出圖
    多年的人口淨流出以及明顯的老齡化,讓東三省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然而事實上面臨同樣窘境的不僅東北三省,全國近半數省份正在失去活力。依照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數據,在全國 31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淨流入地區有 l4個,淨流出地區相對較多有 17個,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的省份則有10個之多。人口流失數量最多的是安徽省。
  • 農林牧漁行業今日淨流出資金13.80億元,8股淨流出資金超5000萬元
    yAxis: { axisLabel: { rotate: 0, interval: 0 }, type: 'category', data: ['綜合','農林牧漁','房地產','銀行','商業貿易
  • 市民劃開大樹,傷口竟不斷流出「鮮血」,植物專家:這是正常的
    大家發現的這棵樹位於重慶市歌樂山附近的一個路口,有一位遊客無意間在大樹上劃開了一道小口子,附近的居民就發現這道口子流出鮮紅的液體。有一位市民告訴記者,她在這棵樹上就有著同樣的發現,全部是紅色的液體,真的好像是在流血。對於這個現象,圍觀市民七嘴八舌的發表著自己的看法,有市民說一般黃桷樹的樹幹流出的都是白色的液體,而這種紅色液體還是第一次見。
  • 漳州月港開禁 促進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
    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喜歡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普遍現象呢?就是古人在交易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喜歡用銀子支付,比如什麼銀元寶,小碎銀等等。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古人們真的出手好闊綽,好有錢,那麼問題來了,古代5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的月收入有5兩銀子嗎?可能是生活時代的不同,我們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古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金錢交易方式,真的是與我們差異很大。現在我們買東西大多數都是紙幣,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人民幣,當然還有一元的硬幣。
  • 朝鮮王朝與清朝貿易往來密切,為何要把人參被列為「違禁品」?
    朝鮮王朝,建立於1392年,是朝鮮半島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同期歷史上經歷過古代中國的明清王朝,而且朝鮮王朝和明清王朝都建立起了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在朝鮮本國背部通常不使用白銀,白銀只用於對外的朝貢貿易,這一點無論是在古代中國的明朝還是清朝時期都是一樣的政策和條件。
  • 陰道流出黑色東西
    有時候在臨床工作中,甚至是在網上問診時,能夠遇到一些以陰道流出黑色的血和褐色分泌物為主要症狀的患者。那麼究竟陰道內流出黑色分泌物是怎麼回事呢?   陰道流出黑色的分泌物是怎麼回事?  有患者或醫生可能會將流少量黑色或褐色分泌物當成是陰道炎來進行治療,甚至是進行陰道衝洗、上藥治療。
  • 在南美洲和日本發現的礦山,確立了中國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
    就這樣,折騰了半天,明朝依然飽受錢荒之苦,為保財富不流失,不得不關閉大門,而這一切,卻因為南美洲和日本的白銀大發現迎刃而解了。位於南美洲的波託西,在16世紀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1545年,西班牙人在這裡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銀礦——波託西銀礦,儲量高達20萬噸,以西班牙為首的歐洲頓時掌握了巨大的白銀資源。
  • 如果明朝持續鄭和下西洋的政策,中國會不會成為資本主義強國?
    但七次鄭和大航海行動確實給中國帶來了不少的實惠的內容:促進海岸周邊國家的政治交流,將文化,經濟傳播開來。剿滅了以陳祖義為首的長期滋擾東南亞以及中國南海的海盜,肅清了大明朝周邊海岸的威脅,保證了海上貿易和海防的安全。《鄭和航海圖》等,都體現了鄭和下西洋對世界航海事業和海洋文化的貢獻,也促進了世界航海技術特別是中國與阿拉伯航海技術的交流。
  • 「一周資金路線圖」主力資金淨流出965億 電子行業淨流出規模居前
    資金流向方面,滬深兩市主力資金全周累計淨流出965.24億元,其中周五淨流出272.75億元。1本周兩市主力資金累計淨流出965.24億元本周兩市主力資金累計淨流出965.24億元。其中周五(10月18日)主力資金開盤淨流出117.00億元,尾盤淨流出34.01億元,全天淨流出272.75億元。2本周滬深300主力資金累計淨流出250.96億元本周滬深300主力資金累計淨流出250.96億元,創業板淨流出206.51億元,中小板淨流出252.67億元。
  • 古代紙幣興亡史,白銀不是一直都是錢,它只是一種特殊商品
    隨著元明時期海外貿易發展,白銀的大量流入,錢荒問題得到解決。到了明朝中後期,逐漸採用白銀代替紙幣作為流通貨幣,傳統紙幣也完成率自己的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從出現到消失,紙幣在我國歷史上存在了400多年,經過人民大眾的自然選擇,優勝劣汰之下,紙幣最終逐漸走向消亡。與此相對應的是白銀在人民的選擇下成為了民間流通的貨幣。一起看看這段古代紙幣的消亡史和白銀髮家史吧!
  • 張明、李曦晨|重視新興經濟體國內外居民短期資本同時流出的風險
    註:在關於中國資本帳戶開放的政策討論中,經常可以聽見這樣的說法,「在加大資本帳戶開放之後,非居民的資本流入將和居民的資本外流相互抵消,使得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變得更加均衡」。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經常發現,在負面衝擊下,經常會發生本國居民資本外流與外國居民資本回撤同時發生的現象。而內外資同步外流的共振,將對一國的宏觀經濟增長與金融市場穩定造成顯著負面影響。
  • 為什麼股票封住漲停板,但是主力資金流出?而且資金還流出上千萬,這...
    套路1:為什麼股票封住漲停板,但是主力資金流出?股市像一個水池,上下都有一個水龍頭。上面水龍頭進水,叫流入,下面水龍頭流出叫流出。進水100萬減去出水50萬是正數,那就是淨流入。進水50萬減去出水100萬,那就是淨流出。
  • 【中國古代史】《寶鈔崩壞、白銀需求與海外白銀流入——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的思考》
    從民間開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銀貨幣化趨勢衝擊著明代的貨幣制度,最終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明代中國產銀數量遠遠不足以滿足政府和民間巨大的白銀需求,明政府被迫開放海上貿易。憑藉外貿出超優勢,巨額海外白銀滾滾流入國內,滿足了明代中後期不斷擴大的白銀貨幣需求。
  • 食品飲料行業今日淨流出資金38.72億元 9股淨流出資金超億元
    原標題:食品飲料行業今日淨流出資金38.72億元,9股淨流出資金超億元   滬指12月15日下跌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