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7月19日電 「我們村哪個屯都有幾個年收入超百萬元的草莓種植戶,村民要是進城買房不是全款都會被笑話。」今年44歲的草莓老闆蔡有貴憨笑著說。
作為「中國草莓第一縣」,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有80多年的草莓栽培史,近年來發展尤其迅猛。2019年,全市草莓生產面積達14.8萬畝,產量23萬噸,產值高達46億元。
椅圈鎮是東港市草莓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有合作社包括家庭農場近百家。馬家崗村村民蔡有貴原來種水稻,看到別人種草莓發了家,2017年,他通過借貸、政府補貼等方式湊錢建了6座草莓棚,沒想到當年就回本了,且還有盈餘。第二年,他又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一個200多平米的包裝車間。
「我家旺季每天草莓銷售量4萬斤,一年純收入200多萬元,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我還僱了10個工人,他們人均年收入都超過5萬元,在我們這,只要肯幹,都能過上富裕的好日子。」蔡有貴笑呵呵地說。
「原來家裡窮,我們兩口子靠出門打零工餬口,經常不知道第二天還有沒有活幹,睡覺都沒安全感。」56歲的吳家村村民李盛飛告訴記者,自打開始種草莓,家裡生活徹底變了樣,兩個棚子一年收入四五十萬元,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位於吳家村的玖玖農場,是東港市單體規模最大的農場,有99座日光溫室,共260畝淨種植面積。
「因為採用冷凍苗技術,全國最早成熟的草莓就在這產生,去年,第一批草莓賣上了120多元一斤的好價錢,而在7年前,最貴的草莓也只有9元錢。」玖玖農場場長徐崗自豪地說。
東港草莓品質和價格的不斷升級,源於集草莓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種苗生產及草莓保鮮包裝技術研發為一體的草莓專業研發機構——遼寧草莓科技研究院和廣大種植戶的不斷探索,這使當地種苗生產、草莓種植管理技術方面均領先全國。
同時,東港草莓的包裝、深加工、營銷、物流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在集物流裝卸、集配倉儲和生鮮產品加工等功能於一體的東港電商快遞產業園,草莓能夠第一時間封裝、寄遞,實現從「田間」到「舌尖」的快速對接。
目前,東港共有9萬戶農民、2000多名經紀人、上百家企業從事草莓生產、加工和商貿。東港草莓連續多年被評估為全國最具影響力和最具消費者歡迎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現在的品牌價值已高達77.5億元。(工人日報記者 柳姍姍 劉旭 羅筱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