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課程交流群看到一個問題,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新手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觀念,這將導致任何東西都很難學會。
我有個《21 堂信息搜集課》,在群裡看到有人提問 ——
我按照課程去操作,從百度網盤下載了軟體,需要在瀏覽器安裝。現在遇到的問題是:Chrome 瀏覽器打開的網頁是空白頁,這個是哪裡操作失誤嗎?
我問,你覺得應該會是什麼樣的網頁?
他說,我以為是這樣的。他把教程裡的截圖發了出來,就是下面這個。
問題描述完畢。
我來解釋一下。
課程的軟體安裝步驟是 ——
1 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chrome://extensions/,進入安裝網頁。
2 按照操作安裝軟體(簡略版)
他把第 1 步做完後,發現自己的網頁和教程裡的網頁不一樣,於是覺得自己錯了,然後來群裡提問。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問題哪裡不對?
教程的網頁和他的網頁,其他地方都一樣,只有一處不同:
教程的網頁下半部分有一些東西,如下圖——
他的網頁下半部分是空白的。
因為這個地方不一致,所以他覺得自己錯了。
他錯了嗎?
並沒有!
這不是一個錯誤,這就是正常結果。
教程下半部分有東西,是因為我的電腦之前裝過一些軟體,所以能看到一些舊信息。
他的下半部分沒有東西,是因為他是新安裝的,所以沒有舊信息。
如果按照教程操作完後,他的下半部分也會增加一個類似的東西。
所以,他的網頁和教程網頁不一樣,是一個正常結果,不會影響他的後續操作。
而他因為發現教程和自己不是完全一模一樣,就覺得自己錯了。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有人會說,你是專家,所以你知道這個。別人剛學習,不知道這個很正常。
不,這不正常。
因為這個結果,是一個常識。
打個比方,小明要炒土豆絲,於是在網上搜了一個教程。
教程步驟裡說 ——
1 把土豆洗乾淨
2 切絲,放油、炒等等(簡略版)
於是,他按照教程的步驟 ——
拿出一個土豆正準備洗,發現自己的土豆和教程的土豆形狀不一樣,於是,他覺得自己出了問題,為什麼自己的土豆和教程的土豆不一樣?哪裡出了問題?我打電話找客服問一下。
小明看到教程裡的土豆和自己的土豆形狀不一樣。
這和文章開頭,用戶看到教程裡的網頁和自己的網頁不一樣。
這是同樣的問題。
如果現實中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肯定會很自然想到:土豆不一樣很正常,因為我和他是在不同地方買的,這不影響我繼續操作。
甚至,大家都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因為這是常識,哪有教程和實際操作一模一樣的?
如果要求一模一樣,那青椒也應該形狀一樣,炒菜用的油牌子、油桶尺寸也應該一樣,炒菜有的鍋也應該一樣,鹽、味精、菜刀、案板都應該一模一樣。
如果要一模一樣才算正常,那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教程是能用的。
回到文章,用戶發現自己的網頁和教程網頁不一樣,他應該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到答案,這也是一個常識性能力。
這不需要專業知識,只要有炒土豆的常識就能知道:這個地方不一樣,但它不影響我操作。
事實上,以前的聽課用戶裡,絕大部分在這一步都沒有問題,會自己找到解決方案。更多用戶,不會認為這是一個錯誤。
但也有一些用戶,在這一步就停下來,他必須找人問明白,才能繼續往下學習。
我當時在群裡是這麼說的 ——
他如果自己想不明白這點,那後面課程是沒法學的。
因為任何教程,都不會和自己的實際操作完全一致。
他後面還會遇到無數個不一致的情況,而這都需要他自己來分析,為什麼不一樣?是否影響操作?該如何解決?如果每個問題都需要別人來解答,那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一種消耗。
事實上,我經常在群裡看到這種問題,都是自己的操作和課程步驟不完全一致。
很多人不思考就會來提問,但其實這個只需要一些常識,或者自己嘗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而且,這不止是我的課程會遇到,這是任何人學習過程中都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會遇到的問題。
因為任何教程,都不會和自己的實際操作完全一致。
所以,無論你是學習課程,還是讀書,或者在搜尋引擎找資料,按照教程操作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不一致的地方,這時候一定要自己多思考、多試錯、多探索,這才有可能學會。
到這裡,貌似已經找到了問題所在:多思考,多試錯就能學會。
但其實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有人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思考、試錯,而第一想到找別人幫忙?
僅僅是因為缺乏常識嗎?
但炒土豆遇到這樣的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會知道如何做,為什麼換到學習上就不行了?
我因為一直做課程,長期(3年左右)親自在群裡給用戶答疑,所以我經常琢磨這些問題——
為什麼有人會有這個疑問?他遇到這個問題時,是如何思考的?他當時是什麼心理狀態?
經過長期觀察、分析、找用戶調研,我有一個自己的結論:缺乏自信。
因為缺乏自信,所以在聽課時會默認課程一定是對的,而且是任何步驟都絕對正確,毫無錯誤,不能有任何細微偏差。
這就導致一旦遇到課程和自己操作不一樣時,第一反應是:我錯了!
他會直接選擇尋求幫助,因為覺得即使自己思考、嘗試,也解決不了問題。
我昨晚也和這個朋友聊了一會,發現確實是這樣:他覺得自己是網際網路純小白,所以遇到問題一定是自己錯了,就算嘗試也大概率解決不了,於是就來群裡提問。
但事實上,我這個課程,和小白不小白的完全沒關係,只要你有一些基礎的炒土豆常識,就能自己學會這個課程。「網際網路純小白」是他缺乏自信,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然後就出現遇到錯誤,不思考、不試錯,直接選擇尋求幫助。
那新的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很多人會缺乏自信?
還是我的一個觀察、分析、調研的結論:習得性無助。
缺乏自信的狀態,是自己習得的,自己主動學會的。
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我覺得是一些無良的知識付費環境。
因為很多課程的宣傳語說:0 基礎就能學會。或者,無需任何基礎知識,聽完就能精通,月入 10w。
比如,0 基礎聽寫作課,21 天就能寫出 10w+。
而現實情況呢,99% 的人聽過課程後,沒有學會。或者,沒能達到課程宣傳的效果。
於是,他們認為自己連 0 基礎能學會的課程都學不會,說明能力有問題,或者是一些「天賦」原因,自己不適合學習。
每天被這類信息洗腦,鼓起勇氣嘗試後又被現實打擊,來回多次後,課程沒學會,反而學會了一樣東西:我能力差,我是最小白的小白,所有有難度的東西我都學不會。
於是,他們學任何東西,都會出現文章開頭的問題,遇到錯誤,不會主動思考、探索,因為覺得自己即使思考、探索也解決不了。
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人是 0 基礎,只要你能識字,有炒土豆的常識,能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你就不是 0 基礎。
每個人要先對自己有信心,這樣才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積極思考、主動試錯,有了這個積極主動的態度,任何東西都能學會。
這不是雞湯、不是鼓勵,不是願望,這是客觀事實。
所以,
保持自信、
保持自信、
保持自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