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生命之源,在血管中循環流動,為人體輸送氧氣和營養物質。
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中有著點外賣、飲食不規律、夜晚熬夜等不良習慣,導致身體血液會變得粘稠,容易形成血管異物,導致血管被堵,誘發各類併發症,危害人體健康。
身體有這4種異常,說明血液已「粘稠」,若一個沒有,恭喜,血管很通暢
第1種:手腳冰涼
明明是夏天,但是感覺全身發冷,尤其是手腳尤其冰涼,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冷底」或者「寒底」。
手腳冰涼和血液粘稠有很大關係,當血液變稠,流經血管時容易形成血管異物,導致血管被堵,影響血液運行傳輸,手腳部位缺乏氧氣,糖無法進行氧化產生熱能,造成手腳發涼。
第2種:食慾下降
當身體健康就會有良好的食慾,但是看到食物毫無進食慾望或者進食感覺不到飽腹,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小心,這與體內血液粘稠有關。
當血液流通速度變緩,胃得不到足夠血液,影響到腸胃消化,食物停留在胃部時間過長,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現象。即便進食,但是因為胃供血不足,無法通過神經將飽腹信息輸送至大腦,會出現大量進餐但毫無飽腹感覺。
第3種:頭暈乏力
人體經過休息,祛除疲乏,會在早晨起床時感到神清氣爽,但是如果早晨起床感到昏昏沉沉,上班毫無精力,只有在吃過早飯後才會變得清醒,出現這種情況,是身體血液濃稠所發出的信號。
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對血液有需求,當血管被堵後,血液無法通過血管輸送至大腦,使大腦血管缺血產生痙攣,從而會出現頭暈、提不上精神的狀況。
第4種:視力模糊
平時視力良好,看東西毫無障礙,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內,視力下降,在看事物時出現模糊的感覺,這很明顯是你的血液過於濃稠所致。
當身體血液粘稠度偏高,血液流通速度變得遲緩,所攜帶的營養物質和氧氣無法及時供給眼部神經系統,使眼部神經系統和視網膜缺血缺氧,造成視力模糊。
血液粘稠與餐桌上這3類食物有關,建議儘早撤下
第1類:含鹽量高的食物
世衛組織曾建議人體正常攝鹽量是在6g左右,但是每日三餐如果不加以注意,非常容易出現體內鹽量超標的情況。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當身體中的鈉離子滯留過多,會使細胞外囊泡增多,血管滲透壓加強,外部的大分子事物容易進入血管,使血液變得濃稠,時間一長會使血管被堵。
第2類:高油脂食物
炸雞、漢堡、紅燒肉等都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平時少吃並不會造成體內血液變稠,但是有些人選擇長期吃這些食物,非常容易使體內血管被堵。
這些食物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進入身體後血液中脂質和雜質增多,在血管內壁形成斑狀小塊,時間久了還會導致血管被堵,使血液流通速度變緩。
第3類:晚間夜宵
晚間燒烤、火鍋想必是不少人的心頭愛,但是夜間身體代謝速度慢,吃了夜宵,這些食物無法消化反而堆積在體內,導致血液毒素和脂質增多,使血液變得粘稠。
建議:每天常做3件事,血液粘稠悄悄消失,血管不再被堵
第1件:多喝水
每天保持足夠的水分攝取,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降低血液濃稠度,但是「單 方不成藥」,在水中加入對血管有好處的6種植物,效果更好。
蒲公英:所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抗氧化效用,延緩血管衰老進程;
梔子:瀉火除煩,減少血管瘀堵,疏通血管;
金銀花:疏通鬱氣,軟化血管,增強血管彈性;
淡竹葉:利尿排毒,活血化瘀,加速血液脂質排出;
魚腥草:清熱解毒,擴張血管,降脂降壓;
棗仁:寧心補血,平緩血壓,促進血液流通。
將以上6種組成茶包,蒲公英茶,就是降低血液粘稠,養護血管的中醫良方。
第2件:多運動
久坐是血液變粘稠的最大「根源」。
當人長久坐著,新陳代謝降低,血液循環變緩,血管內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血液非常容易變得粘稠。
在運動時,身體血液流動加快,使血液變得稀薄,粘滯性下降,更容易將氧氣和營養物質傳送至身體各個器官,供血充足更顯得人精神旺盛。
第3件:飲食清淡
建議血液濃稠的人,避免爆炒、油炸等烹飪食物,選擇涼拌、清蒸,減少油脂攝入,防止血管異物形成。
同時多吃青椒、茄子、西紅柿等新鮮蔬菜,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強血管彈性,防止血液變得濃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