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塊到一百,過大年要開壓歲錢,你都給誰給了多少

2020-12-19 聽我老崔話三農

這農村人過大年,大人們給小輩開壓歲錢是一項老規矩。

你家鄉過大年,大人們給小輩開壓歲錢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

歡迎你聽我老崔話三農!今天咱們就聊聊這過大年開壓歲錢的一些有趣的事兒。

老崔家鄉所屬之晉東南地區,過大年的時候,大人們給小輩們開壓歲錢,自然也是一項老規矩。有資格領取你壓歲錢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兒子、閨女;兒子,閨女成家有了小孩子後,就不再給兒子,閨女開壓歲錢了,而是直接開給了孫子、孫女或外孫、外孫女;還有自己兄弟姐妹的兒子、閨女;兄弟姐妹的兒子、閨女成家後有了孩子後,還要接著開。但給自己兒子、閨女以及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開的壓歲錢,和給兄弟姐妹的兒子、閨女以及他(她)們的孩子開的壓歲錢,要拉開一檔次的。

除此之外,還會有另外幾種情況,也是需要大人們給小輩們開壓歲錢的。這第一,那就是你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兒子、閨女以及他(她)結婚成家後有的孩子。第二,那就是本來不是什麼親戚,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結成的乾親戚,過大年的時候,也得大人們給乾親戚的小輩開壓歲錢;不過,這乾親戚的小輩們成家後,過年開壓歲錢這一項老規矩就自動作廢停止了。第三,就是給自己工作單位的主要領導的小輩們開壓歲錢,不過,開這種壓歲錢的人不是太多,而且也不規律。套用一句官場客套話,就是因人、因事、因時而宜。

老崔上面和你聊了這過大年你給誰都開壓歲錢話題。下面再來和你聊下這壓歲錢的變與不變的話題。

這所謂的變,指的就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們的富有程度,壓歲錢的歷史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記得老崔小時候過年,父母給的壓歲錢有五毛的時候,最多不超過一塊錢;過罷大年走親戚,最親的舅舅開的壓歲錢是一毛,也有兩毛錢的時候,最差的時候老崔還得到過舅舅的五個核桃,可能是真沒錢,只好用自家房後的核桃樹結的核桃來替代了。

後來,農村改革開放,農民漸漸富裕了起來,在這過年開壓歲錢的事情上,人們也漸漸大方了起來:老崔結婚成家有了小孩後,給孩子們開的壓歲錢,也是從五元漲到十元;再後來,又從十元漲到五十;待老崔孩子結婚成家,有了孫子、孫女和外孫、外孫女之後,先是每人一百,最近兩年又漲至三百;就這,在老崔老家這地方還不算是多的。今年臘月聽妻子講,人家有的已經給到了五百,聽說過最多的是一千。老崔對妻子講,咱掙得不多,覺著開三百已經很不錯了,想必孩子們也能理解,咱不能和別人比,人比人要氣死人,妻子點頭稱是。

這所謂的不變,指的就是你給你自己孩子和兄弟姐妹的孩子,以及自己和兄弟姐妹的孩子的孩子過年開壓歲錢,是一個定律,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老規矩:它不隨你與兄弟姐妹走的近與遠,關係處得好與壞而改變,該是多少是多少;不能說走的近的或關係處得好的就多開些,走得不那麼近的或關係處得不那麼好的,就少開些,如這樣就會節外生枝,平添許多麻煩;當然,如果在你與兄弟姐妹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因某種原因斷絕了關係的情況下,則另當別類。如果只是你們兄弟姐妹平輩之間鬧矛盾斷絕了來往,而小輩們之間沒有摻和進來,這過年時的壓歲錢不得照樣開,否則,可以不開。

老崔老家這過大年的壓歲錢,就是這麼個發展史,就是這麼個老規矩。

不知你那裡這過大年開壓歲錢有啥禮數,又有怎樣的有趣事兒。老崔很歡迎你不妨也說來聽聽,和大家分享一下

相關焦點

  • 過年發壓歲錢成了難題:給少了沒面子,給多了又心疼,多少是好?
    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起來很早,吃過飯之後,開始去串門拜年,基本上屬於長輩的家庭都會去,小的時候,去拜年會收到5-10元不等的壓歲錢,當然,父母也會給他們的子女壓歲錢,用俗話說,等於把錢換了換,我的給你,你的給我。
  • 新年到,壓歲錢即將登場:你的紅包裡準備了多少?
    當然最讓他們高興的還是收紅包,掙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它會在大年三十晚上出來驚嚇孩子,讓孩子變傻。因此,家家都在這天陪著孩子,坐著不睡,叫「守祟」。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
  • 二胎放開,一胎的她覺得壓歲錢給的特別吃虧,不想給又抹不開面子
    春節,這個中國人的大節日,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無可替代的盛宴。父母們期待孩子們的團圓,遊子們歸心似箭心中不時澎湃。而春節對孩子們來說,壓歲錢已經是他們心中最標誌性的形式出現了!自己父母或爺爺奶奶給壓歲錢,出門走親訪友也有很多親友互相贈送壓歲錢。
  • 看看關於壓歲錢的二個傳說,你家寶寶收了多少壓歲錢?
    作者:寶寶知道 小可愛啦壓歲錢的來歷傳說一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 爺爺奶奶哪一天給孫子壓歲錢,大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區別還很大
    到了大一些懂事了,就不幹了。再過上幾年,離開家求學,回家時又喜歡給爺爺奶奶磕頭,這是孩子們又成熟了,真正明白磕頭的意義。網友3:三十晚飯後給孫輩壓歲錢,睡覺時把紅包放枕頭底下,讓孩子枕著錢睡覺。網友4:每年都是吃年飯後給。網友5:大年三十吃過團圓飯就給。
  • 你父母是怎麼拿走你的壓歲錢的?你孩子的壓歲錢要怎麼辦?
    詐騙式「你還太小了,要是弄丟了怎麼辦?來放到我這來,媽媽先給你存著,等你需要的時候再給你。」內心話:「反正進了我的兜你就別想再看見了。」李代桃僵式「我用兩張來換你一張。」多用於欺騙年齡小不懂事的孩子,兩張一塊的換一張一百的。變魔術式「你的壓歲錢呢,媽媽給你變個魔術,看,沒了。」然後就真沒了,此時如果遭遇娃嚎啕大哭可能會配上「李代桃僵式」忽悠一下。
  • 【散文】壓歲錢 / 宋武雄
    孩提時代,就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就掰著手指頭算還有多少天過年。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吃一頓團圓飯,那頓飯可是爸媽揮灑血汗積攢了一年錢置辦的。
  • 壓歲錢給多少?啥時給?歸誰管?都有學問
    壓歲錢給多少才合適?什麼時候給?該歸誰保管?……壓歲錢到底該不該給,本來不是個問題。據了解,這個寓意著喜慶、吉祥的風俗,已流傳了上千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民俗之一。但近年來,壓歲錢好像逐漸變了味。有網友認為,來而不往非禮也,親戚朋友給了自己孩子壓歲錢,自己也按照同樣的數額返還給他們的孩子,到最後,自己孩子拿到的壓歲錢實際上都是自己給出去的,繞來繞去,何必那麼麻煩?還有網友認為,壓歲錢畢竟是中國春節的習俗,寄託了美好的寓意,給壓歲錢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 五年級學生作文「除夕夜的壓歲錢」,學生直言:想要壓歲錢嘴要甜
    說到壓歲錢,很多孩子的嘴角都會浮現出一絲笑容來。除夕夜,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在我們這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這邊不僅大年三十晚上「圍爐」的時候家長必須孩子發紅包壓歲,而且在正月初四的晚上會再過一次年,在正月初四的晚上,孩子們也能得到家長給的壓歲錢。
  • 壓歲錢給不給?給多少?啥時給?歸誰管?都有學問啊!
    給壓歲錢是一份心意,  要送出新意;  收壓歲錢是一種幸福,  要學會感恩……  新春在即,  今年的壓歲錢  還要不要給?  給多少才合適?  什麼時候給?  壓歲錢該歸誰保管?  有網友認為,來而不往非禮也,親戚朋友給了自己孩子壓歲錢,自己也按照同樣的數額返還給他們的孩子,到最後,自己孩子拿到的壓歲錢實際上都是自己給出去的,繞來繞去,何必那麼麻煩?
  • 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壓歲錢的傳說故事?
    紅包,又叫壓歲錢。從小時候收紅包到長大後發紅包,我們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小時候在吃完年夜飯後外表假裝淡定,內心卻億萬奔騰默默等著長輩們發紅包在過年時,每一個曾經收過紅包的人,估計都不會忘記,時的激動、期待而又喜悅的心情。
  • 春節發壓歲錢嘍,你覺得給多少錢的紅包合適?
    你說我們娘兒倆……」我也樂個不停,居然這麼糊塗。某問答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也很有意思,他說:我有一個孩子,我哥哥給了800塊壓歲錢,但是他有兩個孩子,我給多少紅包合適呢?我回答道:我覺得如果你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就500×2好了。
  • 20年前,媽媽拿走的壓歲錢去哪裡了,媽媽:等你長大了再給你
    文/陶 陛在我們農村,老百姓每年習慣過的就這六個節,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八月十五、臘月二十三。可是我們這群小孩,卻只喜歡每年過四個節:正月十五、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大年三十。爸爸,我要吃月餅。爸爸看了我一眼:等著吧,我過幾天上街再說吧。節日都過去了,我才吃到爸爸買回來的月餅。月餅真甜啊,還有那月亮又大又圓,我吃完一塊又一塊。
  • 壓歲錢的習俗與起源:皇帝還要領壓歲錢!?皇帝的壓歲錢是多少?
    元代初年,與大藝術家趙孟頫關係良好的周密(1232-1298)在《武林舊事》描述,宋代宮廷每到過年時后妃都要準備「隨年金錢一百二十文」掛在皇族子女的床頭以鎮壓歲祟。 但從這段記載看來,這比較類似「厭勝」性質的作法,是宗教習俗,與現今長輩直接給現金的作法不太一樣。
  • 天津人的壓歲錢得給這個數
    俗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都得發壓歲錢又快到一年一度熊孩子靠收壓歲錢一夜暴富工作狗發壓歲錢>注意你是一個懂禮貌又有眼力見兒的寶寶嘴裡不能停手上……那就不一定了記得要在第三個回合拿下紅包,表情真摯且無奈。宋神宗得知此事後,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所以「壓驚錢」又演變成了「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了,寓意保佑孩子健康平安。古代給多少壓歲錢?和現代人發壓歲錢寓意不同,古人發壓歲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意思一下」。
  • 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壓的是什麼?
    你現在還能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嗎小時候過年,我們都會收到壓歲錢。你知道壓歲錢的來源嗎,壓歲錢壓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做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出來害小孩子,一直延續了許多許多年。每到這天晚上,家裡大人們都不敢睡覺,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被祟害死,但是祟來了,即便再多的人也沒有用,因為祟真的很厲害。
  • 過年怎樣給壓歲錢?給多少合適呢?
    文|杉杉育兒過年壓歲錢什麼時候給過年的壓歲錢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給。拜年和給壓歲錢都是過年時候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從古代流傳至今。壓歲錢一般在春節拜年時給,一般在大年初一零點時分,也有第二天或過後幾天去拜年時給。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 春節紅包壓歲錢怎麼給,給多少?
    小朋友們就更高興了,除了有好吃的,新衣服,最主要的還將有紅包壓歲錢呢,壓歲錢從古代的闢邪除魔的作用到現在演變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及祝福,多多少少都是要給些來表達心意的,不過小朋友高興大人可就要出血了,要是家裡的小朋友多的話光就壓歲錢就要花去不少錢,那麼,壓歲錢要怎麼給,給多少也是大人們頭疼的問題。
  • 賈府春節怎麼過?年貨吃野味,珍稀動物裝幾車,壓歲錢用純金打造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加快,人們在兒時曾經歷過的過年儀式感漸漸淡化,但不變的是對團圓的期盼和家庭美滿的守望。無論現代生活方式如何改變,各地仍舊保留了世世代代沿襲下來的過年傳統。那麼過去的人們是如何過年的呢?今天,一哥帶你走進《紅樓夢》,看一看賈府也就是當年曹雪芹家裡是如何過春節的。
  • 「壓歲錢我幫你攢起來吧」,那些年被父母攢過的壓歲錢都不翼而飛
    但最怕爸媽突然關心地問道:「壓歲錢怎麼用呀?我幫你攢起來好不好!」聰明的寶寶都知道,爸媽並不是在和你討論壓歲錢怎麼用的問題,而是命令你馬上交出壓歲錢。媽媽義正言辭地說道:不行,我要買個包,錢是正好的。這時寶寶都要哭暈在廁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