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問題探究

2020-12-19 騰訊網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的一種手段,目的在於在遇到危險情境下,國家公權力不能及時介入時,公民能夠以正當防衛的手段及時自救,保護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國家利益不受非法侵害,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但正當防衛的防衛權也不是可以任意行使的,公民需要在法律限度內來行使自己的權利,超過必要的防衛限度,可能會造成防衛過當。本文首先對正當防衛進行概述,接下來闡述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認定問題及其具有的重要意義。

一、正當防衛的概述

正當防衛是大陸法系刑法上的一種概念。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仍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從對法律條文理解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構成正當防衛需要滿足以下五個條件:一是起因問題,需要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二是時間問題,正當防衛舉措必須發生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三是限度問題,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四是目的問題,正當防衛必須具有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五是對象問題,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對象必須是不法侵害者本人。其中就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問題,學界爭論較多,也是筆者分析的重點。

二、正當防衛中「必要限度」的認定

由於現實在生活中防衛案件本身具有相當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因此如何正確界定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是當前司法審判環境中較難把握的一個問題。根據刑法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首先判定「明顯超過」,從字面意思理解,可以很明顯感知到是以明顯高於對方的暴力行為實施防衛行為;其次判定「重大損害」,指防衛者行為導致的損害結果是重大而非輕微的,這裡包括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所保護的法益明顯大於所傷害的法益,這樣顯然不能達到保護法益的目的。最後對於「必要限度」的判定,我國學界有關「必要限度」的理解有多種學說,包括「基本相適應說」、「客觀需要說」以及「折衷說」,下文來具體闡釋這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基本相適應說」,該學說認為,防衛的必要限度是指防衛行為在手段、強度、後果、性質等方面需要與不法侵害行為大體相適應,可以從損害所造成結果的輕重、大小等方面來進行衡量。如果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侵害行為,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就是超過了「必要限度」。

第二種觀點是「客觀需要說」,該學說認為,防衛行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為「必要限度」,只要出於正當防衛的目的在不法侵害進行中進行防衛,無論對不法行為人造成的損害輕重,均不認為是防衛過當。認為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是正當防衛的客觀需要,只有當正當防衛的強度超過了應由的強度才能算作是正當防衛,這樣才能有效遏制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防衛是否超過必要限度,要從防衛的實際需要出發,進行全面衡量。因為正當防衛從本質上說是同犯罪分子作鬥爭,為保護自己、他人、社會公共或國家利益迫不得已實施的防衛行為,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維護社會穩定的必要之舉。因此為達到這一目的,所使用的強度就不應該被不法侵害行為的強度加以限制。

第三種觀點是「折衷說」,該學說是對「基本相適應說」與「客觀需要說」的折中與調和。折衷說從兩個方面考慮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一方面要考察防衛行為是否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防衛行為的強度與侵害行為的強度基本相適應;另一方面還要判斷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行為造成的結果是否基本相適應,即是否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如果防衛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損害明顯大於不法侵害人可能對防衛人造成的損害,即為防衛過當。

從上述三種學說來看,「基本相適應學說」提出了必要限度的一般衡量標準,強調相適應而不是苛求絕對的等同。防衛行為可以超過但不能明顯超過不法侵害行為本身,這樣有利於保障公民對於防衛權的合法使用。但是該點過分強調了防衛行為與侵害行為客觀方面的相適應性,忽視了正當防衛的目的,是鼓勵公民踴躍同不法侵害行為作鬥爭。而「客觀需要說」過分強調了正當防衛的目的,過於空泛,難以作出具體判斷。相比較而言,「折衷說」既著眼正當防衛的目的,又將制止不法侵害作為最基本的內容,同時,又強調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行為相適應,兼具了「基本相適應說」與「客觀需要說」的長處,彌補了二者的不足,成為了刑法學界的通說。

三、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運用到司法實踐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問題一直是較難認定的問題。對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應當從防衛程度以及防衛導致的後果兩方面進行考慮,還應該結合具體案件的各種主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在認定正當防衛的結果限度時不能進行硬性規定,應當給予一個彈性空間以便更好地達到更好的法律適用效果;而在認定強度限度時,不可脫離防衛者的心理因素、環境條件、防衛時間等其他條件因素,必須做到具體案情具體分析。

四、結語

關於正當防衛的限度問題,應該加強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理論上確定一個較為具體的概念,才能在司法實踐中更準確的認定正當防衛行為的合法性。總之,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對於正當防衛限度問題的研究,有利於鼓勵人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及時消除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有效懲治犯罪,對保護社會穩定有著重要且積極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特殊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怎麼確定?
    所謂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行為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那麼,什麼是特殊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怎麼確定?
  • 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如何界定
    黎某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嗎?  分歧  對於本案中黎某的行為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黎某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理由是黎某為使自己的人身權益免受不法侵害,對正在實施不法侵害的鄧某強採取必要的防衛行為,其行為屬正當防衛,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種觀點認為黎某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
  • 「正當防衛」兩會期間受關注,代表建議出臺解釋明確防衛限度
    近年,從於歡案到「崑山反殺案」,從趙宇案到「淶源反殺案」,關於是否正當防衛的認定和爭議,受到廣泛關注。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正當防衛」的話題被多位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提及,這些討論聚焦於正當防衛的認定規則——司法實踐中如何準確判斷防衛限度,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邊界如何釐清。
  • 淺論正當防衛中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判斷規則
    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輿論各執一詞。即便最高檢出臺指導案例以明確正當防衛的界線標準,但紛雜的司法實務使得司法工作者對個案中正當防衛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仍然難以進行規範判斷。因此,如何具體判斷防衛人的防衛行為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就很有探討的必要。
  • 正當防衛法律依據、條件和適用——正當防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正當防衛是國家賦予公民在國家、公共利益和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不法侵害時的反抗權。它的存在對於保障社會利益和其他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和震懾犯罪分子及鼓勵公民同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做鬥爭都具有重要意義。今天,我們就跟隨筆者一起來認識正當防衛的法律依據、條件和具體適用,了解正當防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什麼是正當防衛?
    一般正當防衛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其他不法侵害所進行的防衛,具有防衛限度因而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特殊正當防衛是針對正在進行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5.必須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關於防衛過當的一般規定。「必要限度」,應以制止不法侵害、保護法益的合理需要為標準。
  • 以案說法:關於被拐賣婦女兒童的正當防衛時間和防衛限度
    電影《盲山》法律關係分析:我國法律規定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中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 一「典」一點看 | 合理限度的正當防衛免責。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合理限度的正當防衛免責。面對不法侵害,我們如何救濟?緊急自衛權,還需行使有度。請看民法典的相關條款: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編輯:吳文杰
  • 每日一「典」:合理限度的正當防衛免責
    請看民法典的相關條款:第一百八十一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 正當防衛的司法認定
    正當防衛的司法認定│熊紅文*  [摘 要] 受司法理念和司法環境等因素影響,司法實踐中對正當防衛的尺度把握存在防衛時機、防衛力度、防衛意圖的認定過於嚴苛的問題。  正當防衛是刑法總則規定的一項重要出罪事由。近年來,山東於歡案、江蘇「崑山反殺案」等涉及正當防衛的案件引起社會熱議,反映出社會民眾對正當防衛問題的高度關注,也反映出正當防衛的司法認定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辦案實踐就正當防衛的司法認定問題略陳管見。
  • 設「毆打罪」,給「正當防衛」加防衛
    而在法學界,被討論最多的,還是騎電動車的於某是否屬於正當防衛。事實上,公眾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某個具體新聞事件引向對正當防衛問題的聚焦。現實中,人們在遭遇因糾紛而起的暴力侵害時,對於怎麼行使防衛權也很困惑。那麼,反擊或者說還手的一方算不算正當防衛?人們在面對「易怒族」時該怎麼辦?
  • 如何判斷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該運動員拒不認罪拒不賠償,正當防衛辯護法院沒有採納,這事發生在幾年前,每每想起這事我就痛心,堵得慌。那麼,對於那些引起爭吵有過錯,先動用武力,使用工具促使矛盾升級的就沒有辦法了嗎?不是的,近幾年,正當防衛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因雖然是個案,但卻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普遍訴求。
  • 什麼是正當防衛?如何把握正當防衛的「度」?
    正當防衛分為特殊防衛和一般防衛:針對正在進行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所進行的防衛,是特殊防衛,不存在防衛過當的問題;針對此外的其他不法侵害所進行的防衛,是一般防衛,存在可能的防衛過當問題,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是防衛過當,要負刑事責任。
  • 正當防衛新規!!!!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正當防衛新規來了!
  • 關於正當防衛的那些事!如何區分正當防衛和打架鬥毆?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時候會碰到雙方意見不合,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這種一般基本算是打架鬥毆,但是這裡涉及一個問題,就是被對方攻擊的情況,予以還手的話,相關法律法規是如何規定的呢?是判定為正當防衛還是打架鬥毆呢?今天就來聊聊二者的區別和相關規定。
  • 刑法中的正當防衛
    什麼是正當防衛?正當防衛就是「看上起像犯罪,但實際上不是犯罪」。正當防衛在客觀上首先應當是刑法中的「危害行為」,只是因為其他條件,成立正當防衛的屬性,所以此「危害行為」不被認為是犯罪。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到底是什麼呢?(一)起因條件:面對正在進行的現實的不法侵害。1.針對個人性。
  • 正當防衛!
    誰也不敢保證會遇到這種爛事啊,對正當防衛的構成和限度,多了解沒壞處。這裡貼下第一個,和重慶那個攤主的案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要防止將不法侵害限縮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為,進而排除對輕微暴力侵害或者非暴力侵害以及違法行為實行正當防衛。
  • 【學用民法典】每日一「典」:合理限度的正當防衛免責
    【學用民法典】每日一「典」:合理限度的正當防衛免責 2020-08-0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當防衛指導意見出臺!醫務人員該如何進行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涉正當防衛案件往往廣受關注。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正當防衛,是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正當防衛適當,那麼保護合法權益而導致對方受損害則無需承擔責任,否則構成防衛過當。
  • 陝西酒吧反殺案二審改判防衛過當!防衛過當與正當防衛有什麼區別
    編輯近日,這起引起廣泛關注的「陝西版反殺案」二審開庭,終審判決王浪防衛過當正當防衛,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防衛過當,是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