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正當防衛!

2020-09-14 天津司法

來源:法務之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律界王凱 微博評論指出:

兩高一部最新發的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這個案件也有積極影響,尤其是同時發的七個經典案例,我覺得不管懂不懂法,這七個案例都該好好研讀一下。

誰也不敢保證會遇到這種爛事啊,對正當防衛的構成和限度,多了解沒壞處。

這裡貼下第一個,和重慶那個攤主的案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裡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要防止將不法侵害限縮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為,進而排除對輕微暴力侵害或者非暴力侵害以及違法行為實行正當防衛。

一、汪天佑正當防衛案

——正當防衛起因條件的把握

基本案情

被告人汪天佑與汪某某系鄰居,雙方曾因汪某某家建房產生矛盾,後經調解解決。2017年8月6日晚8時許,汪某某的女婿燕某某駕車與趙某、楊某某來到汪天佑家北門口,準備質問汪天佑。下車後,燕某某與趙某敲汪天佑家北門,汪天佑因不認識燕某某和趙某,遂詢問二人有什麼事,但燕某某等始終未表明身份,汪天佑拒絕開門。燕某某、趙某踹開紗門,闖入汪天佑家過道屋。汪天佑被突然開啟的紗門打傷右臉,從過道屋西側櫥柜上拿起一鐵質摩託車減震器,與燕某某、趙某廝打。汪天佑用摩託車減震器先後將燕某某和趙某頭部打傷,致趙某輕傷一級、燕某某輕微傷。其間,汪天佑的妻子電話報警。

處理結果

河北省昌黎縣人民法院判決認為:被害人燕某某、趙某等人於天黑時,未經允許,強行踹開紗門闖入被告人汪天佑家過道屋。在本人和家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情況下,汪天佑為制止不法侵害,將燕某某、趙某打傷,致一人輕傷一級、一人輕微傷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典型意義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正當防衛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這是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司法適用中,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既要防止對不法侵害作不當限縮,又要防止將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錯誤認定為防衛行為。

第一,準確把握不法侵害的範圍。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權利的行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財產等權利的行為;既包括針對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國家、公共利益或者針對他人的不法侵害。要防止將不法侵害限縮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為,進而排除對輕微暴力侵害或者非暴力侵害以及違法行為實行正當防衛。對於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實行防衛。本案中,燕某某、趙某與汪天佑並不相識,且不表明身份、天黑時強行踹開紗門闖入汪天佑家,該非法侵入住宅的行為不僅侵害了他人的居住安寧,而且已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嚴重威脅,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可以進行防衛。因此,汪天佑為制止不法侵害,隨手拿起摩託車減震器,在雙方廝打過程中將燕某某、趙某打傷,致一人輕傷一級、一人輕微傷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第二,妥當認定因瑣事引發的防衛行為。實踐中,對於因瑣事發生爭執,引發打鬥的案件,判斷行為人的行為是否系防衛行為,較之一般案件更為困難,須妥當把握。特別是,不能認為因瑣事發生爭執、衝突,引發打鬥的,就不再存在防衛的空間。雙方因瑣事發生衝突,衝突結束後,一方又實施不法侵害,對方還擊,包括使用工具還擊的,一般應當認定為防衛行為。本案中,汪天佑與汪某某系鄰居,雙方曾因汪某某家建房產生矛盾,但矛盾已經調解解決。此後,汪某某的女婿燕某某駕車與趙某、楊某某來到汪天佑家準備質問糾紛一事,進而實施了非法侵入住宅的行為。綜合全案可以發現,汪天佑隨手拿起摩託車減震器實施的還擊行為,係為制止不法侵害,並無鬥毆意圖,故最終認定其還擊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

為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維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鼓勵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司法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把握立法精神,嚴格公正辦案。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正當防衛的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2.立足具體案情,依法準確認定。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的具體情境,綜合考慮案件發生的整體經過,結合一般人在類似情境下的可能反應,依法準確把握防衛的時間、限度等條件。要充分考慮防衛人面臨不法侵害時的緊迫狀態和緊張心理,防止在事後以正常情況下冷靜理性、客觀精確的標準去評判防衛人。

3.堅持法理情統一,維護公平正義。認定是否構成正當防衛、是否防衛過當以及對防衛過當裁量刑罰時,要注重查明前因後果,分清是非曲直,確保案件處理於法有據、於理應當、於情相容,符合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4.準確把握界限,防止不當認定。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對於雖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依法認定為防衛過當。

二、正當防衛的具體適用

5.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正當防衛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權利的行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財產等權利的行為;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不應將不法侵害不當限縮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為。對於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實行防衛。不法侵害既包括針對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國家、公共利益或者針對他人的不法侵害。對於正在進行的拉拽方向盤、毆打司機等妨害安全駕駛、危害公共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可以實行防衛。成年人對於未成年人正在實施的針對其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應當勸阻、制止;勸阻、制止無效的,可以實行防衛。

6.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於不法侵害已經形成現實、緊迫危險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對於不法侵害雖然暫時中斷或者被暫時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繼續實施侵害的現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仍在進行;在財產犯罪中,不法侵害人雖已取得財物,但通過追趕、阻擊等措施能夠追回財物的,可以視為不法侵害仍在進行;對於不法侵害人確已失去侵害能力或者確已放棄侵害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斷,不能苛求防衛人。對於防衛人因為恐慌、緊張等心理,對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產生錯誤認識的,應當根據主客觀相統一原則,依法作出妥當處理。

7.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正當防衛必須針對不法侵害人進行。對於多人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針對直接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也可以針對在現場共同實施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明知侵害人是無刑事責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的,應當儘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沒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進行反擊。

8.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意圖條件。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對於故意以語言、行為等挑動對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擊的防衛挑撥,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9.準確界分防衛行為與相互鬥毆。防衛行為與相互鬥毆具有外觀上的相似性,準確區分兩者要堅持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通過綜合考量案發起因、對衝突升級是否有過錯、是否使用或者準備使用兇器、是否採用明顯不相當的暴力、是否糾集他人參與打鬥等客觀情節,準確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和行為性質。

因瑣事發生爭執,雙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發打鬥,對於有過錯的一方先動手且手段明顯過激,或者一方先動手,在對方努力避免衝突的情況下仍繼續侵害的,還擊一方的行為一般應當認定為防衛行為。

雙方因瑣事發生衝突,衝突結束後,一方又實施不法侵害,對方還擊,包括使用工具還擊的,一般應當認定為防衛行為。不能僅因行為人事先進行防衛準備,就影響對其防衛意圖的認定。

10.防止將濫用防衛權的行為認定為防衛行為。對於顯著輕微的不法侵害,行為人在可以辨識的情況下,直接使用足以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方式進行制止的,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不法侵害系因行為人的重大過錯引發,行為人在可以使用其他手段避免侵害的情況下,仍故意使用足以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方式還擊的,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三、防衛過當的具體適用

11.準確把握防衛過當的認定條件。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認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12.準確認定「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防衛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應當綜合不法侵害的性質、手段、強度、危害程度和防衛的時機、手段、強度、損害後果等情節,考慮雙方力量對比,立足防衛人防衛時所處情境,結合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作出判斷。在判斷不法侵害的危害程度時,不僅要考慮已經造成的損害,還要考慮造成進一步損害的緊迫危險性和現實可能性。不應當苛求防衛人必須採取與不法侵害基本相當的反擊方式和強度。通過綜合考量,對於防衛行為與不法侵害相差懸殊、明顯過激的,應當認定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13.準確認定「造成重大損害」。「造成重大損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死亡。造成輕傷及以下損害的,不屬於重大損害。防衛行為雖然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但沒有造成重大損害的,不應認定為防衛過當。

14.準確把握防衛過當的刑罰裁量。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要綜合考慮案件情況,特別是不法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不法侵害的嚴重程度以及防衛人面對不法侵害的恐慌、緊張等心理,確保刑罰裁量適當、公正。對於因侵害人實施嚴重貶損他人人格尊嚴、嚴重違反倫理道德的不法侵害,或者多次、長期實施不法侵害所引發的防衛過當行為,在量刑時應當充分考慮,以確保案件處理既經得起法律檢驗,又符合社會公平正義觀念。

四、特殊防衛的具體適用

15.準確理解和把握「行兇」。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下列行為應當認定為「行兇」:(1)使用致命性兇器,嚴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2)未使用兇器或者未使用致命性兇器,但是根據不法侵害的人數、打擊部位和力度等情況,確已嚴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雖然尚未造成實際損害,但已對人身安全造成嚴重、緊迫危險的,可以認定為「行兇」。

16.準確理解和把握「殺人、搶劫、強姦、綁架」。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的「殺人、搶劫、強姦、綁架」,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在實施不法侵害過程中存在殺人、搶劫、強姦、綁架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的,如以暴力手段搶劫槍枝、彈藥、爆炸物或者以綁架手段拐賣婦女、兒童的,可以實行特殊防衛。有關行為沒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應當適用一般防衛的法律規定。

17.準確理解和把握「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的「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應當是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行為相當,並具有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緊迫危險和現實可能的暴力犯罪。

18.準確把握一般防衛與特殊防衛的關係。對於不符合特殊防衛起因條件的防衛行為,致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如果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也應當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五、工作要求

19.做好偵查取證工作。公安機關在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時,要依法及時、全面收集與案件相關的各類證據,為案件的依法公正處理奠定事實根基。取證工作要及時,對衝突現場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的,應當第一時間調取;對衝突過程的目擊證人,要第一時間詢問。取證工作要全面,對證明案件事實有價值的各類證據都應當依法及時收集,特別是涉及判斷是否屬於防衛行為、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以及有關案件前因後果等的證據。

20.依法公正處理案件。要全面審查事實證據,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高度重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的辯解、辯護意見,並及時核查,以準確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要及時披露辦案進展等工作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對於依法認定為正當防衛的案件,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及時作出不予立案、撤銷案件、不批准逮捕、不起訴的決定或者被告人無罪的判決。對於防衛過當案件,應當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不法侵害人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及時追訴。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的涉正當防衛案件,社會影響較大或者案情複雜的,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社會影響重大的,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進行審理。

21.強化釋法析理工作。要圍繞案件爭議焦點和社會關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準確、細緻地闡明案件處理的依據和理由,強化法律文書的釋法析理,有效回應當事人和社會關切,使辦案成為全民普法的法治公開課,達到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要盡最大可能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2.做好法治宣傳工作。要認真貫徹「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做好以案說法工作,使正當防衛案件的處理成為全民普法和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要加大涉正當防衛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的發布力度,旗幟鮮明保護正當防衛者和見義勇為人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正氣,同時引導社會公眾依法、理性、和平解決瑣事糾紛,消除社會戾氣,增進社會和諧。

相關焦點

  • 正當防衛新規!!!!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正當防衛新規來了!
  • 關於正當防衛,新規來了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
  • 正當防衛標準定了!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可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制度適用有了新標準。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對於雖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依法認定為防衛過當。適用正當防衛要做到「十個準確」姜啟波介紹,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具體適用,《指導意見》提出了十方面規則,也可以稱為「十個準確」。01 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正當防衛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
  • 正當防衛還是故意傷害?兩高一部發布「十個原則」認定正當防衛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2018年崑山反殺案引起廣泛關注,並引發對正當防衛的討論。今天(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十方面規則,來規定正當防衛、防衛過當和特殊防衛的具體適用。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是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法律武器。
  • 什麼是特殊正當防衛,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怎麼確定?
    根據正當防衛的構成條件可以看出,進行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和存在。正當防衛只能對不法侵害實施,這是正當防衛的本質所在。認定不法侵害應注意其具有的侵害性、違法性、緊迫性、可制止性四個方面特徵。
  • 最新:正當防衛新規來了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什麼是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制度一直備受爭議,尤其是崑山反殺案之後,更是議論紛紛。再者,正當防衛一直是高級考試的熱點,所以,藉此機會也梳理一下當前正當防衛的主要知識點和誤區,主要依據是張明楷的《刑法學》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一、什麼是正當防衛?
  • 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問題探究
    但正當防衛的防衛權也不是可以任意行使的,公民需要在法律限度內來行使自己的權利,超過必要的防衛限度,可能會造成防衛過當。本文首先對正當防衛進行概述,接下來闡述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認定問題及其具有的重要意義。
  • 「正當防衛」成熱詞 什麼樣的尺度算「正當防衛」?
    一北一南兩個家庭命運的逆轉背後,是對正當防衛深刻的法律思考,它不是簡單的「以暴制暴」,而是「以正對邪」。專家:什麼樣的尺度算「正當防衛」路見不平,敢不敢拔刀相助?飛來橫禍,能不能勇敢自衛?發生在一南一北的兩起案件,引發了人們對當事人命運的強烈關注,也表達著對安全感和公平正義的訴求。
  • 常識積累|正當防衛的新規
    意見要求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對於以防衛為名行不法侵害之實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避免認定為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包括三個部分,分別規定了正當防衛、防衛過當和特殊防衛的具體適用。
  • 防衛行為正當化進一步為正當防衛「解綁」
    斯河近日,最高檢發布了對6起防衛行為人不捕不訴的典型案例,旨在進一步明確正當防衛制度的法律適用,統一司法標準,準確理解把握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於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
  • 正當防衛典型案例(三)——正當防衛與相互鬥毆的界分 ----汪天佑正當防衛案
    正當防衛典型案例(三)——正當防衛與相互鬥毆的界分----汪天佑正當防衛案2014年3月12日晚,被告人陳天傑和其妻子孫某某等水泥工在海南省三亞市某工地加班攪拌、運送混凝土。22時許,被害人周某某、容某甲、容某乙(歿年19歲)和紀某某飲酒後,看到孫某某一人卸混凝土,便言語調戲孫某某。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來了!正當防衛以後可以名正言順了
    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意見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提出了十方面規則。對於正當防衛的時間,意見明確規定:「對於不法侵害是否已經開始或者結束,應當立足防衛人在防衛時所處情境,按照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
  • 電視劇《決勝法庭》鐵榮光表示是正當防衛殺人,什麼是正當防衛?
    導語:電視劇《決勝法庭》鐵榮光在法庭上,面對公訴人對他的指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2條規定,鐵榮光被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鐵榮光表示自己生命受到了他人的威脅,所以做出了正當防衛,從而導致他人死亡。一、什麼是正當防衛說到正當防衛,那什麼是正當防衛呢?
  • 正當防衛新規來了:鼓勵見義勇為,維護公民正當的防衛權利
    我國正當防衛制度的立法,開始於1979年刑法,當時對正當防衛的適用標準把握過於嚴格,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手腳1997年刑法對此進行了改進,增設了特殊防衛制度,規定對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等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從而使正當防衛制度的束縛有了明顯緩解。但總的看,由於受&34;觀念影響,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仍保偏守,未能充分發揮正當防衛制度的功效。
  • 正當防衛制度新規明確:防衛過當應兼具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來源:澎湃新聞正當防衛司法適用標準漸趨統一。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值得關注的是,在正當防衛制度的具體適用上,《指導意見》提出了「十個準確」規則。比如,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對象條件、準確把握防衛過當的認定條件、刑罰裁量等。
  • 正當防衛新規來了
    涉正當防衛案件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於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堅決依法認定,切實矯正「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傾向,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 為什麼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 如何判定正當防衛?
    1997年刑法修訂,對正當防衛制度作出重大修改,主要是進一步嚴格了防衛過當的成立條件,增加了無過當防衛的規定。修法的基本目的是強化正當防衛權,鼓勵民眾實施正當防衛,勇於同犯罪行為作鬥爭。>準確把握正當防衛制度的立法精神。
  • 刑法乾貨:正當防衛
    關於正當防衛:(1)非常熱門,尤其是特殊正當防衛,不但客觀題必考,主觀題的概率也很大。(2)起因條件是存在不法侵害。請注意,這裡的「不法」是違法性角度的不法,而非有責性角度的不法。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為(故意犯罪行為、過失犯罪行為均可),也包括一般侵權行為。
  • 讓正當防衛不再「縮手縮腳」
    人民法院報 2020-09-10  作者:張華  為正當防衛適當「鬆綁」必須在法治框架內進行,要切實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防衛過當認定為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合法權利,對不法侵害人不能遷就,更不能躲避,但是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擔憂,認為鼓勵正當防衛可能會導致防衛權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