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以滇菜為基礎,與馬幫文化、僑鄉文化、山珍資源高度融合,形成獨具代表的地方特色。保山美食眾多,食材資源豐富,以騰衝為代表,在雲南獨樹一幟,具有油而不膩、酸辣有度、香而爽口的特點。最著名的特色菜有大救駕、餌絲餌塊、大薄片等,鍋子也是風味代表,騰衝菜略鹹,口味清淡的朋友可提醒廚師少放鹽。大救駕即騰衝炒餌絲配「青龍過海湯」。將餌絲切成塊片,加以新鮮肉片、西紅柿、雞蛋、香菌、嫩綠豌豆尖及蔥花、醬油等作料用油鍋猛火炒熟即可。
菌香牛肉:原材料;主料;牛裡脊肉350克,雞樅200克。輔料:A料(鹽8克,味精3克,陳醋5克,白糖15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50克),高湯400克,紅油150克。做法:牛裡脊肉洗淨,按照燈影牛肉的做法烹調好。雞樅刮洗乾淨,切成厚0.3釐米的薄片,放入燒至五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水分盡失,撈出控油。鍋內放入紅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牛肉、雞樅,倒入高湯和A料,大火燒開,改小火焗30分鐘,收幹汁水後出鍋裝盤。
瀘西蕎酒以產於境內高寒山區的優質苦蕎為原料,用得天獨厚的阿廬古洞地下礦泉水系「觀音寺」井水,把蕎籽蒸煮、糖化後。用新型發酵等方法精心釀製而成。苦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苦蕎被稱之為「五穀之王」。其味微苦,平、寒,莖葉含蘆丁,蕎籽含維生素B、脂肪、蛋白質,所含蛋白質、核黃素在穀類中居首位。民間把苦蕎作為清肺涼腑、消炎解毒、開脾健胃、預防高血壓的藥用食物。
砂鍋魚是在大理相當有名,相傳以前大理城有一位窮人,有一次把一大桌剩菜裝進砂鍋帶回家,他的家人正巧從洱海捕回一條魚,於是將剩菜和魚一同烹煮,意外地發現味道鮮美,後來開了專賣砂鍋魚的飯店,從此砂鍋魚成為當地著名菜餚。現在的吃法也差不多,一般將鯉魚油煎後放入砂鍋,魚頭魚尾露在砂鍋外,再將雞湯、雞肉、火腿、豆腐等倒入,加以各種調料,慢火烹燉。趁熱享用,魚味鮮美,香氣撲鼻,回味無窮啊。
宣威火腿,雲南省著名地方特產之一,因產於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點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鬱,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似血氣尚在滋潤。火腿的做法很多可以爆炒,燉湯,清蒸,但是無論哪種方法都不會減少火腿的鮮味,所以去雲南一定要吃當地的火腿菜。雲南是菌類的王國,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的菌類品種,而且本地有很多菌類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其中比較有名且常見的有:雞樅菌、牛肝菌、松茸、雞油菌、燕窩菌等。
阿昌族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來源,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花魚)最具特色。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典型食品主要有:芭蕉肉、全肉條等。還有竹筒燒麂排,油煎掃把蟲。德昂族酸筍燉雞就是利用酸筍入味的一道美食。酸筍用途十分廣泛,即使在燉雞、炒肉或烹魚時都要加酸筍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