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家的傳世經典,《道德經》以洋洋灑灑的五千餘字,將大道以一種「玄而又玄」的方式,講述給了世人。
現如今,在國學熱風靡的當下,但凡對國學經典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讓孩童過早地去閱讀《道德經》。因為僅從年齡上來看,孩童天真未泯,不一定就能夠弄明白文章的含義。更何況,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一個學者敢放言,自己有多了解這部道家祖師所寫的經典。甚至就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也曾言世人不會明白《道德經》的內涵。
而在學說界,還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諸子百家的思想歸根結底都與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都知道《易經》被稱作是「群經之首」,而《道德經》在古代則被世人稱作是「百經之首」。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分析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儘管諸子百家學說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間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繫。這也為之後雜家糅合百家經典,自成一派打下了夯實的理論基礎。而僅從儒家和墨家的學術論點中,我們也不難找出很多相似的地方。那麼,為什麼有些學者偏偏將《道德經》的影響提升到最高位置呢?
首先,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史記》中明確記載了「孔子問禮於老子」的事件。而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孔子後期的部分學說,以及其周遊列國後,最終選擇回到魯國開設講壇,編纂詩文等行為,也的確是受到了老子的啟發。因此,儒家的入世理念雖然與道家秉持的出世理念不同,但也受到了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經》的深遠影響。
再就是墨家了,由於墨家傳世的經典不多,但僅從《墨子》「天志」和「明鬼」兩項主張上來看,就不乏道家學說的影子。《道德經》所論述的天運大道的思想,與墨子所推崇的理念也相類似。而從時間跨度上來看,道家思想也的確為墨家思想的出現,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其三便為法家了。拋卻商君、尉繚子等法家代表人物不談,僅在被稱為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的思想上,更是貼合了《道德經》的部分理論。而在《韓非子》一書中,作者甚至專門分出了「說老」和「解老」兩個章節,用以論述《道德經》中的部分觀點,其內容已經相當於是對《道德經》做出的註解了。
至於縱橫家、陰陽家乃至名家、雜家,在這些學說流派中,《道德經》以及道家思想的成分,也是多少存在的。就連未曾入列九流的兵家,其兵家寶典《孫子兵法》,就是以「兵者,詭道也」進行開篇論述,而這裡的「道」,便是對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大道」的一種延伸。
因此,儘管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互相借鑑中不斷融合創新,但還未曾有一家的思想,能夠對百家思想起到如此密切的聯繫作用。時至如今,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道德經》已然成為了西方世界印刷書籍中,僅此於《聖經》的存在,穩居世界第二的寶座。由此可見,《道德經》被稱之為「百經之首」的說法,不愧是名副其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