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為何被稱為百經之首?其影響深遠,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2020-12-14 觀文殿大學士

作為道家的傳世經典,《道德經》以洋洋灑灑的五千餘字,將大道以一種「玄而又玄」的方式,講述給了世人。

現如今,在國學熱風靡的當下,但凡對國學經典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讓孩童過早地去閱讀《道德經》。因為僅從年齡上來看,孩童天真未泯,不一定就能夠弄明白文章的含義。更何況,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一個學者敢放言,自己有多了解這部道家祖師所寫的經典。甚至就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也曾言世人不會明白《道德經》的內涵。

而在學說界,還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諸子百家的思想歸根結底都與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都知道《易經》被稱作是「群經之首」,而《道德經》在古代則被世人稱作是「百經之首」。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分析這個話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儘管諸子百家學說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彼此之間卻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繫。這也為之後雜家糅合百家經典,自成一派打下了夯實的理論基礎。而僅從儒家和墨家的學術論點中,我們也不難找出很多相似的地方。那麼,為什麼有些學者偏偏將《道德經》的影響提升到最高位置呢?

首先,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史記》中明確記載了「孔子問禮於老子」的事件。而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孔子後期的部分學說,以及其周遊列國後,最終選擇回到魯國開設講壇,編纂詩文等行為,也的確是受到了老子的啟發。因此,儒家的入世理念雖然與道家秉持的出世理念不同,但也受到了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德經》的深遠影響。

再就是墨家了,由於墨家傳世的經典不多,但僅從《墨子》「天志」和「明鬼」兩項主張上來看,就不乏道家學說的影子。《道德經》所論述的天運大道的思想,與墨子所推崇的理念也相類似。而從時間跨度上來看,道家思想也的確為墨家思想的出現,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

其三便為法家了。拋卻商君、尉繚子等法家代表人物不談,僅在被稱為法家集大成者的韓非的思想上,更是貼合了《道德經》的部分理論。而在《韓非子》一書中,作者甚至專門分出了「說老」和「解老」兩個章節,用以論述《道德經》中的部分觀點,其內容已經相當於是對《道德經》做出的註解了。

至於縱橫家、陰陽家乃至名家、雜家,在這些學說流派中,《道德經》以及道家思想的成分,也是多少存在的。就連未曾入列九流的兵家,其兵家寶典《孫子兵法》,就是以「兵者,詭道也」進行開篇論述,而這裡的「道」,便是對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大道」的一種延伸。

因此,儘管諸子百家的思想在互相借鑑中不斷融合創新,但還未曾有一家的思想,能夠對百家思想起到如此密切的聯繫作用。時至如今,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道德經》已然成為了西方世界印刷書籍中,僅此於《聖經》的存在,穩居世界第二的寶座。由此可見,《道德經》被稱之為「百經之首」的說法,不愧是名副其實了!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我正處於動亂之中,他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養性的方法。這些方法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隨著《道德經》的傳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道德經在西方早期的翻譯與傳播
    道德經早年在西方的傳播,得益於西方對中國文化的熱衷和漢學的發展,大量的翻譯作品湧現,西方的知識界、文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對老子學說的推崇。據統計,西方現行的《道德經》譯本多大二十多種語言,版本多達一千一百餘部。道法自然(資料圖)道德經與名家《道德經》富有哲理的思想,豐富的文化精神內涵,深深影響著世界其他民族。
  • 《道德經》:影響世界的中國智慧
    迄今為止,《道德經》的翻譯語種已經超過了50種,《道德經》的再版熱成為新世紀以來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道德經》最早被介紹到歐洲的明確歷史記錄是1788年,當時,西方傳教士將該書翻譯成拉丁文,作為禮物獻給倫敦皇家學會。《道德經》真正受到西方學者的關注是在19世紀,法國漢學家雷慕莎將「道」闡釋為希臘語中的「羅格斯」。
  • 從老子《道德經》學習了哪3招?鬼谷子馭人術,天下沒搞不定的人
    老子在諸子百家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道德經》被稱為百經之首,儒家、墨家、法家、雜家、陰陽家等學說裡都有《道德經》的影子,因此,老子被稱為諸子百家的引路人。作為縱橫家鼻祖的鬼谷子,他是老子的弟子嗎?在如今的社會,不管男人還是女人,掙錢的本領和成功之道誰都需要。天下事論到本質,無非都是人和人的那點事,上位者管理下屬,下位者揣測上司意圖,銷售人員切中顧客和客戶心理,都離不開對人的掌握。而鬼谷子對他人的影響,多是通過巧舌如簧的語言達成的,三寸不爛之舌,正是張儀位居高位的全部本事。
  • 一部從古至今產生深遠影響的經典哲作
    這部書在春秋時期被稱作《老子》,道教興起以後被尊為經典,故而被稱為道德經;因為這本書只有約五千字,所以又被稱為《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本書共八十一章,字數雖少,卻蘊涵了豐富的哲學內容,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成為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國學大師胡適曾經評價老子為「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學家」。
  •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翻譯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翻譯】 看見而不曉得,叫做"夷";聽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 "微"。"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議,難究其竟,所以它們混而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
  • 他的河南普通話 被翻譯成了多國語言
    (原標題:他的河南普通話 被翻譯成了多國語言) 本報訊
  • 被白巖松稱為「生命之書」的《道德經》,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老子充滿智慧,語言風趣,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僅僅用了五千字,81條,就把《道德經》就弄成了全世界翻譯各個語種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一本書。而就是老子寫的這本書,讓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稱其為「生命之書」,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 老子《道德經》:德語世界最熱的中國典籍
    ■唐雪  作為德語世界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典籍之一,《道德經》的德語譯本眾多: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克努特·瓦爾夫主編的《西方道學目錄》第六版中,收錄的從1870年到2009年《道德經》德譯本,計有103種之多。  德語世界對老子的關注可追溯到18世紀。
  • 《道德經》新譯本:道法自然,翻譯的觀念世界
    居延安在譯後記裡記述了他翻譯《道德經》的四道門坎:一是原作有長達二千五百多年的時間跨度;二是原作有越過太平洋再涉大西洋的空間難度;三是古漢語與現代英語之間存在不可通約性;四是《道德經》不可譯的內在神性。這些超歷史的問題從開始便如陰影,橫亙在譯作與原作之間,使他在翻譯《道德經》時,仿佛置身「萬丈深淵的斷橋」之上,只能用試探的方式,不斷清除語言的障礙。
  • 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它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 《道德經》在「禮樂文化」和「神啟宗教」外建構新世界,影響深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與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從自身,經過家、鄉、邦,乃至到天下,是道德實現的不斷擴大化和普遍化的過程。 既然一個為道者與眾人不同,那麼他具有一個什麼樣的真實形象?「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 博學書院:3句話領悟《易經》精髓,百經之首乾貨分享
    後世稱《易經》為「百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和商家的必修之書。循環不已乃道也,問一陰一陽之謂道,便是太極否,曰陰陽只是陰陽,一乃是太極,陰陽只是一氣,陰氣流行即為陽。天一坎數,由一生二,陰陽合德,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子一醜二,於天象為日月。這是中國的「對立統一」,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兩種力量,相輔相成,相互演進,不可偏廢,構成事物的本性及其運動的法則。
  • 《道德經》「和光同塵」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秦奮要用這個詞
    這個詞組來源於《道德經》第四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呢?在中國古文的翻譯上,有些是能準確的翻譯成白話文的,但有些是模糊的。這完全根據翻譯者對於古文的理解,和對古文作者的了解,加上當時的歷史環境和人文環境等綜合因素來翻譯,所以意思就出線了偏差,特別是在《道德經》的翻譯和注釋上。東臺認為,開卷有益是肯定的,開卷就要尋到真義就未必了。所以,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和光同塵」,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首,《聖經》知名度卻更大,原因你想不到作為東方的文人墨客肯定知道老子的一本書——《道德經》,但是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很多書的年輕人、甚至老人家他們可能不知道《道德經》,但是他們知道西方的
  • 大乘「經中之王」的《華嚴經》對中國佛教影響之深,已無遠弗屆!
    這要旨對佛學研究有一定的影響。《華嚴經》譽為「經中之王」。它的影響遍及諸經。世親菩薩在無著菩薩的循循善誘下,晚年以《華嚴經》的「三界為心」作依據,撰成《唯識二十論》。此論確立「唯識無境」的觀念,對諸識轉變外境,修持轉依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說明。其他經典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響。
  • 老外戀上中國文化隱居小珠山 翻譯《道德經》
    在小珠山的房子裡,戴嶺正在品讀老子《道德經》,他希望出版一本由自己翻譯的《道德經》。    戴嶺印刷了自己翻譯的英文版《道德經》。  他最大的愛好,是研究老子的《道德經》。  戴嶺的老家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期間他的哲學老師送給他了一本英文版《道德經》,從此一個原本學習電腦專業的美國年輕人慢慢迷上了中國文化,中國也成為了他的嚮往之地。  200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戴嶺來到了青島。他特別喜歡西海岸的山和海,也特別喜歡這裡的鄉村生活。如今,戴嶺在這座山上小房子裡已居住3年多。
  • 道德經;醍醐灌頂急開悟
    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大悲老子,真乃聖人也,縱觀道德經,其反覆描述,大道的奧秘,揭示宇宙之真理。吾輩得聞,如旱苗逢甘霖,如魚兒得細水,實受益匪淺!餘把本章分成三個部分,以便來觀照,先來看第一部分,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孔德不是孔夫子的德,這個萬不可混淆哦!何謂孔,孔,金文會意字,如嬰孩吃奶狀,故用力過甚,急,大,我們經常說,使出了吃奶的勁,這個勁,你說大不大?
  • 《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全文翻譯(全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