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未來的格局怎麼樣,從3件事就能看出來了,父母別不在意

2020-08-30 開心爸爸的日記

導語

關於孩子未來格局的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都非常的關注。

但不幸的是,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關注的點並不準確,很多時候他們僅僅只是把孩子某方面的表現當做是未來格局的表現,這種以點帶面的教育方式,所能取得的效果,自然是很有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看到很多關於孩子格局培養的文章,諸如《放學後和孩子說的第一句話,決定了他們未來的格局》、《當孩子說媽媽我們是不是很窮的時候,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等等,包括開心爸爸自己也寫過類似的文章,試圖從生活中的點滴故事中,找到孩子未來格局的影響因素,從而給更多的爸爸媽媽們以接地氣的建議,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大格局的人。

其實這些建議,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

對,是因為孩子小時候接受的很多教育,以及模仿的各種行為,都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一定的影響,當然也包括格局。比如上面說的,孩子問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眾所周知,不管是什麼時候最好都不要和孩子哭窮,原因很簡單,小時候孩子們的願望是很單純的,但爸爸媽媽的哭窮呢,其實就是給孩子灌輸了一個「我們家庭不如別人,你不如別的小朋友」的種子,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從小就留下了貧窮的影子,確實是會影響他們未來格局的。畢竟一個人對待錢財的態度,間接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這幾個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格局的組成方面。

而說不對呢,則是因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格局包括的方方面面其實很多,遠不是一個如何對待錢,如何對待別人,如何和別人說話等方面就能囊括了的。如果僅僅是把眼光,或者是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孤立的一個個點上面的話,教育孩子取得的效果,只能說是事倍功半了。

那麼,孩子的格局到底包括哪些方面呢?

這個問題,著名的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女士,在她的暢銷書《父母的格局》中有這樣一段鞭辟入裡地講述:

「我所理解的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視野,有廣度的胸懷,有厚度的立項,它代表了三個維度,即高度、廣度和深遠度。

視野需要我們攀上高山,然後把肩膀讓給孩子,讓他們看到更遠的地方;

胸懷,即包容,越有廣度的包容,一個人就越少封閉,越少自私。它能帶給孩子正面而積極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理想也就是抱負,讓孩子們不只看到眼前,還可以看到海洋,看到天空,看到山川。」

深以為然。

上面一段話,雖然說的是爸爸媽媽本身應該具有的格局,其實又何嘗不是在說孩子應該具備的格局呢?何嘗不是在給我們指出一個培養孩子的方向呢?

有高度的格局

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該如何培養孩子有高度的格局呢?

開心爸爸的建議是放手,做讓孩子動手的爸爸媽媽,而不是「直升機媽媽」。

「直升機媽媽」是近些年來一個很熱門的詞彙,來源於一本1969年的暢銷書《家長與青少年》。這本書中,有個孩子是這樣形容自己媽媽的:

「我媽媽就像一架直升飛機在我頭頂上不停盤旋……」

其實所謂的「直升機媽媽」,指的也是這些,爸爸媽媽好像是直升機一樣,一直盤旋在孩子頭頂的上方,密切監視著孩子的一切,孩子只要稍微有點不和自己心意,他們就會及時地降落教育指導孩子。在他們眼中,孩子不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不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孩子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被爸爸媽媽掌控。

之前開心幼兒園開公開課,開心爸爸就見過這樣的一個媽媽。

從一進教室,她就開始不停地說話了:「寶貝今天好好吃飯了嗎?」「寶寶知道媽媽要過來嗎?」,整個上課過程中,都是老師在上面說,這位媽媽在下面重複著「這首詩,媽媽和寶貝在家裡面也背過哦!」,「這個問題不難,寶貝可以主動舉手回答哦!」,「老師說的寶貝能聽懂嗎?」......

不知道她的寶貝是什麼想法,反正在一邊的開心爸爸幾乎是要瘋掉了,我是來參加公開課,看孩子們在幼兒園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而不是專門請假過來看你們母慈子孝的。而且,人家上課就是孩子聽課學知識的過程,旁邊有個媽媽就像是「蒼蠅」一樣不斷說話,孩子還怎麼才能聽得進去呢?

在幼兒園都是這樣,回到家中就更不用說了。實際上,「直升機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比如看上去像是為了孩子好,為了教育孩子,實際上呢卻是捲入了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剝奪了孩子自我學習自我進步的機會,而且爸爸媽媽的行為更是會給孩子一個「你不行,沒有我你什麼都做不了」的心理暗示。

不得不說,這種教育對孩子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真正的格局教育則是要求爸爸媽媽們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其實,家庭教育中的放手,並不是說從此以後不要管孩子了,讓他們放任自流吧。更多的是為了激發孩子的內驅學習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問題,學會承擔責任,並且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樣,20年後,那個長大的孩子,才能成為我們想像中的那個模樣。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愛,最終的結果都是大家在一起,唯獨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有廣度的格局

而格局教育中的廣度,則是要求爸爸媽媽們給孩子「優質教育」。

當然,這裡說的優質教育,和我們普遍意義上理解的優質教育並不一樣。並不是說找一個好的幼兒園,找一個好的老師,找一個好的興趣班就行了的。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硬實力固然重要,其實軟實力也同樣很關鍵。比如美國兒童的早期教育,更關注他們的個性發展(獨立思考)以及綜合能力(獨立自主)的發展;挪威呢,比較推崇孩子的成長與自然的關係,所以他們更偏向於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學習,讓孩子在早期就有一個好的審美,好的價值觀,以及好的體能;我們的鄰國日本,在兒童的早期教育則是比較關注禮儀感恩等方面。

其實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來,對於孩子來說,早期的教育,知識本身的掌握並不算是太過於重要,很多國家都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孩子最基本的價值觀,以及人文素養的培養上,這些培養看上去沒什麼太大的用處,也不像學了小學的知識,一下子能夠在小夥伴中脫穎而出,實際上呢,卻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人格的健全。

有厚度的格局

有厚度的格局,指的就是孩子的理想,或者說是夢想。

一說起孩子的夢想來,很多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切實際。

確實是這樣,很多時候,孩子們的夢想因為眼界的不足,以及閱歷的缺乏,看上去顯得有點天馬行空,有些不切合實際。但是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不正是需要這樣的不切合實際嗎?

我們當初溝通只能靠人力傳遞信件的時候,誰又能想到現在不管在哪裡,只要有一個手機就完全可以聯繫了呢?當初大型計算只能靠人力不斷累加的時候,誰又能想到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能夠完成多少人都完不成的任務呢?當初交通只能靠馬車的時候,誰又能想到現在交通的便利,飛機一出全世界都仿佛連在了一起一樣。

其實,孩子的夢想也正是這樣,看上去有點不切合實際,實際上呢卻是他們在內心深處,為自己未來定下的宏偉志願。

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面對孩子的夢想,更應該及時給予他們認可和鼓勵,讓孩子在有信心的同時,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逐夢想上;應該幫助孩子離夢想更近一些。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有興趣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一些翔實的資料,以及基礎的建議,既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夢想逐漸被實現的興奮感,也能夠讓孩子的未來,有更明確的目標;當然,爸爸媽媽還應該正確面對孩子「善變」的夢想,讓他們明白所有的夢想想要實現,都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以及為之奮鬥,才有可能實現。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成功的硬性要求。

保護孩子的夢想,其實就是在保護孩子的格局。

最後

其實作為爸爸媽媽,並不是說讓孩子吃得飽穿的暖就夠了,更多的是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讓他們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父母的格局》和孩子的格局同樣重要。

相關焦點

  • 3歲女孩總愛「站著」尿尿,只因父母平時忘了這事,別不在意
    導讀:3歲女孩總愛「站著」尿尿,只因父母平時忘了這事,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女孩總愛「站著」尿尿,只因父母平時忘了這事,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未來怎麼樣,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很明顯
    俗話說:三歲看老。在我們國人的思維裡,看一個人小時候是什麼樣的,就可以知道,他長大後是個什麼樣的人。這是一個看似很荒謬,很武斷的說法,可事實上,卻是驚人的準確。看我們身邊的朋友就能知道,那些從小優秀,別人家的孩子,長大後,依然是那麼的優秀。所謂的長歪和逆襲,都是個例中的個例。我們大部人都還是按照著「三歲看老」的這個預言,慢慢的成為了命中注定的人。關於這個說法,李玫瑾教授也認為:孩子未來怎麼樣,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很明顯。
  •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視野和未來
    孩子就像父母的影子,如果父母的價值觀混亂,父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嗎?我最近讀到一本書,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本書的作者首次提出「格局養育」孩子的全新觀念,告訴父母如何樹立格局養育觀,以及這種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怎樣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本書——黃靜潔的《父母的格局》。
  • 父母要捨得逼孩子去做這3件事,影響孩子未來人生
    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相信很父母都糾結過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逼孩子?看著孩子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候,覺得就這樣慢慢長大挺好,但回頭看到別人家孩子成績優異還有十八般武藝的時候,又恨不得現在就把他丟進課外輔導班。你不逼孩子一把,永遠也不知道,孩子居然還可以這麼優秀!下面這三件事上,我們必須逼孩子一把,你做到了幾件?
  • 「窮人家」孩子為何一眼就能看出來?李玫瑾:身上這3壓根藏不住
    這樣的孩子即使再要強,也是掩蓋不住內心的自卑,內心的脆弱也是讓人一眼就能看穿,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都會打碎他們偽裝的堅強,所以「窮人家」孩子,表面再要強,還是會被看出來。一個凡事斤斤計較,不願付出只想有回報的人,在人際交往、生活工作中,都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被人孤立,四處碰壁,未來也是難有發展,這樣的特點,即使你穿上華麗的衣服,也不過是欲蓋彌彰。
  • 想讓孩子熱愛學習?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很重要
    孩子一天天長大,父母憂心的事越來越多。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識字數數隨口就來,琴棋書畫也搗鼓的像模像樣,他們再也坐不住了。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及時調節自己孩子的學習行為,是家長必做的功課。想讓孩子熱愛學習?高情商父母做好3件事,很重要!
  • 父母的格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認為這不是100萬的問題,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未來的負責。100萬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的確是一筆值得心動的財產。鍾媽媽卻沒有被金錢所迷惑。她能在孩子無法做出正確選擇時,及時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目標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雙眼。鍾美美的媽媽是了不起的,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了不起的母親,比如孟子的母親、嶽飛的母親、蘇軾的母親等……了不起的母親就能培養出了不起的孩子。這些母親是有屬於自己格局的人。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可事實上,就如李玫瑾教授曾說的那樣,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讀書,都能取得好成績。而你的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時的行為其實就能看出來。李教授的女兒在學生時代,就向媽媽明確表示自己對數學沒興趣,而且怎麼學都學不好,沒辦法提高成績。
  • 這是一個拼爹的時代,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
    而是看誰的父母眼界高、看得遠、會教育。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如何教育孩子,特別對不同孩子的對比。我們終於發現不會教育的父母是多麼的失職。由於自己的失職,讓自己的孩子。由天才變成了蠢才。所以說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而最好的教育便是以父母為榜樣,言傳身教。
  • 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在意
    導讀: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4方面!
    在如今這個社會,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自家孩子的教育問題,畢竟這個社會的人,都是非常看重學歷的,有高學歷的人,將來也都會有更好的未來。而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說清楚的,而且孩子的教育也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
  • 有這3個特點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會四處碰壁,別不在意
    文|文兒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方方面面在自己父母的影響下塑造起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孩子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父母雙方掂量掂量自己就夠了。可是有些家長在不嚴格要求自己的情況下,還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簡直就是個天方夜譚。特別是有這3點表現的父母,孩子長大後會四處碰壁,別不在意。
  • 學習差的孩子出路在哪裡:有眼光的父母,做對這兩件事
    否則,也就沒有無數個父母義無反顧為孩子操心學習的事,更沒有學區房的概念了。孩子的學習似乎永遠是為人父母者最為關心的大事。但讀書絕不只是停留在未來考上一所大學找份工作這個層面上,而是通過讀書,找到一條能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視野高度、改變看世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拓展未來無法預估的人脈資源等,讓自己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 父母&孩子|眼界、格局
    很久不更新,突然發文就是關於思維和格局這個話題。其實這兩個話題很深奧,以我目前的條件,還真是不能班門弄斧,但是還是想分享出來。今天分享這樣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基本就是孩子以後發展的上限!」這話說的有點絕對,不過也是值得思考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 孩子被人瞧不起,父母要做到3件事,影響孩子一生格局
    所以,當你的孩子被人瞧不起,父母一定要做到這3件事。所以,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用獨立思考面對他人的嘲笑。如果孩子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輕易地被他人左右,做出錯誤的判斷。對於純粹提出物質要求的孩子,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幫助其建立更強大的內心。內心不夠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兩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獲得自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重點在於,父母自己要擺正心態,才能引導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攀比。如果父母不以貧窮為恥,孩子也不會認為金錢是衡量地位的標尺;如果父母自怨自艾,孩子自然也會感覺低人一等。
  • 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婚姻是否幸福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太羞澀內向,不會表達。那麼如何讓孩子做自發的去做表達,或者是如何讓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去成長,父母經常會有這樣一種辦法,我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動自發的去跟孩子共同做愛的表達呢?那你會發現你更多的給到這個孩子空間,你會更多的去探討。在挖掘出孩子前,你也同樣會更多的去尊重孩子,他本身自然生長的規律,而不會拔苗助長。我們第三個層次就是關於婚姻。可能大家都會覺得,我們講這個婚姻會不會有點為時過早?我想跟大家說一點。從西方的心理學或者是我們東方的智慧來講,說三歲看大,七歲看大看老,這是我們古人自古以來的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
  • 幼兒園老師:孩子家裡窮富,一眼就能看出來,與穿著無關
    通常開學這天父母們都會特別的開心,因為家裡的小神獸總算是不用再鬧騰自己了。為了讓孩子有個好心情上學,父母還會認真的把孩子打扮一番,甚至一些父母還會提前給孩子買些貴的衣服。但其實在老師的眼裡,孩子的家裡看起來有沒有錢,其實和他平時的穿著沒有關係,主要還是看他平時的表現。
  • 父母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未來的高度
    教育不僅關係到父母,更關係到孩子未來的高度。當一個家庭站得很高,看得很遠時,孩子們就可以在廣闊的視野中有更多的生活選擇。,吃不得一點苦,受不了一點罪,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是怎麼樣的呢?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大格局的父母不會工具化孩子,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
  • 為何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些特徵很難掩飾
    為何窮人家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李玫瑾:這些特徵很難掩飾李玫老師說:如果你的孩子整處於貧窮和富貴之間的時候,不用刻意的隱瞞,孩子身上的一些特徵是很難掩飾住的。在家庭對孩子的培養中,教育一個孩子並不是依靠著金錢去堆積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主要的區別,是因為,富人家孩子的父母,都比窮人家孩子的父母受到的教育要高,要多,所以,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
  • 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主要看這3個方面
    文/好奇的萌娃控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期望,試問哪個父母不想自己的孩子,從小學習好,考上清華北大,憑實力改變自己的一生,讓父母臉上也有光。分析:其實李女士的想法並沒有錯,雖然可能有點否定孩子,但是從孩子不懂舉一反三這件事,就能看出來孩子確實不是「學習的料」,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早發現早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