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姐說:所有的公關公司都缺人,為什麼?
首先,公關的歷史比較短,在中國也就只有二三十年,新興行業當然是人才緊缺的,好多人都搞不懂這行是幹什麼的呢。
其次,公關行業的人員跳槽太頻繁,況且集中在北上廣這樣人口快速流動的大城市,在一個公司呆上兩年就算是老員工了,HR們互相挖牆角也就見怪不怪了。
第三,工作強度大,要求高,加班是常態,這對人本身就是極大的考驗。都是娘生的,憑什麼公關汪就要去伺候甲方伺候媒體啊?走人!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公關是諮詢/服務行業,沒有實體的產品,人就是公關公司最大的資產/開銷,眼見著有些公司幾個資深的人相繼離開之後就快黃了。人就是核心且唯一的競爭力啊,能不缺麼!
這篇文章源自PRweek,自然有點水土不服,S姐編輯了一下,你們領會一下精神就可以了。乖。】
甲方還是乙方?
據PRWeek統計,職位空缺最多的行業,集中在快消,醫藥和新媒體,這些行業大多依賴服務代理公司;很多求職者更喜歡做甲方(in house)而不去乙方(consultancy)。
「Agency和甲方的操作完全不同。」Ellwood Atfield的PR Gavin Ellwood說,「甲方的職位大多有明確的任務要求,有統一的規範並且工作更穩定。但Agency是跟著客戶的需求走。Agency更像是一個企業,反應更快,所以當資源變成任務時非常緊張。大多數人只能適應企業或Agency中的一種,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兩者都能適應。」
希望在甲方工作的求職者大多數尋求的是一份穩定的,正常工作時間,更寬鬆工作環境的工作,最好同時薪水和福利也不錯。「通常在Agency'裡工作的發展空間會更大,但凡事都有利弊。」JFL Search & Selection的管理總監Ros Kindersley說。
「甲方的傳播部門在組織裡屬於一個支持的部門,並不算公司的主要業務。尤其在一些小型組織中,傳播或公關部門只有一個人負責,甲方的工作顯得十分孤立。工作的步伐非常不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很多求職者又回來了。」
公關公司Ketchum發現的一個趨勢是,和多年前相比,求職者想要的更多了。「人們對於跳槽非常地小心」倫敦Ketchum的人事總監Stacey Neighbour說,「在過去,人們尋求下一份工作的目的是更高的薪水,而現在大家考慮更多的是下一份工作能帶來的職業發展機會和能力的提升。」
「客戶總監和高級客戶經理的職位是最難找到合適的人選的」Neighbour說。「這個問題現在的確很棘手,尤其對於這樣的職位,agency會流失很多人才去了甲方,因為大家有了孩子以後想要開始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Ellwood補充道。
新人上位的機會?
獵頭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就是,給求職者更靈活的需求,比如在職位介紹中說明可提供的福利。
另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在年輕人中培養人才。數據顯示,有大量的年輕人想要湧入公關行業。一些諸如初級媒體人員和客戶執行之類的初級職位是求職者最多的。所以畢業生對公關行業還是很有熱情的。
Kindersley說,「年輕人學習得更快,有很大的發展潛力。」2011年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發布的全球人才指數顯示,全球的公司趨向於僱傭「原生力量」,比以往投入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去培養員工。
公關也需要IT技能?
除了需要有經驗的管理人才,由於數字革命帶來的變化,公關市場同樣需要一些新的競爭者加入。直到幾年前,數字技能還只是一些特殊網際網路職位的需求,和傳統的傳播行業無關。而今天,各個部門都稀缺數字人才。Kindersley說,如今對數字技能的需求就好像要求人會打電話一樣普遍。
當然,其中一些機會還是常規的,而有部分傳播企業更需要數字才能的加入。「客戶不希望看到一個個部門分立,agency是一個整合的個體,所以每個人需要的技能也是整合的。」Ellwood說。Neighbour也同意這個觀點:「幾年以前找到數字人才還是件很有挑戰的事情,而現在這樣的市場趨於穩定了。」
Michael Page的總經理Paul Sykes說,agency在過去幾年裡再培養自身數位化方面做得很好。「對數字方面的投入步伐已經遠遠超過了員工和公司本身所需。」 稀缺的人才是正確運用數位化的人才,而這項技能現在正越來越具體化。
解決方法就是公司和個人同時發展自己的數位化能力。這樣能更容易適應不同的角色和部門,開闊未來的機會。
市場成長下的高級人才需求
數據表明,在高級人才的市場裡,職位空缺和相應求職者少之又少。在這個領域PR是可以與其他行業向比較的。
「人們對於信息的渴望比以前更為強烈,組織內部相比30年前更需要有人來管理他們的聲譽。那時候還沒有這樣的部門。」Ellwood說。
但這份報告同時也指出,缺乏「彈性,適應性,對知識敏感度和多樣性」以及應變能力是全球範圍內管理人才的通病。當這個原理應用在公關行業時,可以得出,長期來看,贏家將屬於那些與時俱進的人。
原文:PRweek
編譯: Millennial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