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之後,財務自由的概念便火了起來,不管距離這個自由到底有多遠,人人似乎都可以談論兩句。那麼你知道真正的財務自由之路到底有多難走?
從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升,很多人都小有資本,似乎可以談論一下有關財務自由,有關人生規劃的東西了。
前陣子,一個國外的視頻短片火了。短片是一群國外的大學生,站在草坪的跑道上準備一場跑步比賽。比賽開始之前,主持人對著學生說:這場比賽的勝利者,將得到100美元的獎勵。但是在我說開始之前,我有幾個條件要說。如果你符合這些條件,就向前邁兩步。如果你不符合條件,就呆在原地不動。
第一個條件是,如果你父母婚姻持續至今,請向前邁兩步,這時有四分之一的人原地不動,而後主持人又提出是否受過足夠的教育、培訓,以及家庭條件等各種條件,往前邁的人越來越少,其中一個黑人小夥,從第一個條件開始,就沒有移動過腳步。
這個故事其實是告訴我們,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很多看著很厲害的人,其實擁有很多普通人所享受不到的資源和條件,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如何奮起直追,不落人後才是畢生奮鬥的目標。
1、財務自由之路不僅僅是朝九晚五的上下班
英文上有個詞叫:Thinking out of the box,意思是打破常規思維,創造新的。對於成功,我們都有追求,但除了朝九晚五的上下班,你是否考慮過其他的出路?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新的概念:第二職業。何為第二職業?就是一份不會影響你的正職收入的兼職。比如做一位利用閒暇時間開網約車的司機;周末寫寫文章和稿件的網絡寫手;退休之後返聘回醫院的醫生專家等等,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發展額外的副業,既能消磨時間,又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這年頭,錢既難賺又好賺,只有你想的比別人多,做的比別人多,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生活賦予你的機會。
2、財務自由對於大多人來說其實是一個神話
之前網絡上盛傳一句讓人生無可戀的話:實現財務自由的門檻是2.9億。按80年來算,你一年需要掙得3625000元才能達到這一標準,這門檻與首富王健林先生的「定個小目標,先掙一個億」一樣聳人聽聞。
如果現在問你年入多少錢才能使你有安全感,其實多少錢都不夠吧?但是這不是意味著我們就隨波逐流,財務自由門檻奇高,普通人望塵莫及,但是我們就這樣得過且過嗎?
如果投資理財的收益能讓你買到一支口紅,一個遊戲手柄,你願不願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