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鳳蓮
每逢穗港往返,眼前所見一幕幕,總會令人感嘆,香港是一個巨大的漂浮島嶼,山水城海次第排列,如遠觀或是俯瞰,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如一幅無邊的畫,一卷滾動著鋪開就很難摺疊回來的長軸,如穿行或遊逛其中,則有久別重逢的錯覺,一如先前廣州的街巷留下的觸動,親近熟絡,似曾相識。
香港的街道,商業旺地的最大特徵,多半是店鋪林立廣告招搖,鱗次櫛比密不透風,而另一副面孔,則是曲折蜿蜒的臨海島城的風情,有細緻的鋪排,亦有撩人的絕色。
就像一個光華燁燁的大人物,繁華轉向後,在悠閒自我的氛圍中,那一副放鬆自我閒適真實的樣相,細節中的溫情,不經意營造起來的溫馨,那些可以滋生寄存某些私密的角落旮旯,就在尋常可見的小街小巷裡。
香港的地貌起起伏伏,除了通衢大道街區井然的設置,為數不少的道路或會繞海邊而行,或會在地勢的變化中高低錯落,或會在山體巖壁的邊緣伸延,藤蔓之類的植物不期然就會從山邊垂掛下來,路況升升降降,街巷多半有梯級或是自動扶梯上上下下,順著地勢曲折迂迴地盤旋著,樓房居家就落座其中。那些臨街的店鋪,各行各業各式各款點綴其中,周邊環境有的嘈雜熱鬧,有的靜謐低迥,那些與視線相遇的建築,不同的時代混搭出不同的神貌,如同萬花筒一般,看這邊是一種風格,轉過去看那邊則是另一種風情,中式的多半喜慶堂皇,西式的多半雅致溫馨。
抹不去印象的街巷,多半在港島一帶的老城區。這一次陪兒子赴考,訂的老牌酒店維景,大堂一個美女跟我搭訕,問及為什麼會選擇這裡,脫口而出的回答,全是衝這裡的街巷這裡的感覺。看地圖才知,軒尼詩道竟然離大王東街不遠,我站在那裡打的士的球場,或許就能看到老叔的窗口,七十年代月月代替父親寫信,這條街道從未走近,卻幾乎閉目能詳,想像中的香港街巷竟熟如故裡,只是舊痕依在,人面不再了。
告示打道、莊士敦道、佐敦道、薄扶林道,欄杆、梯級中的店鋪,精緻的小小的櫥窗,路邊花架盛放著鮮豔的花朵,間或有門前的擺買,間中有專營舶來品的老店,恍如古董,踅入其中轉悠,不是為了淘什麼珍稀奇異,只是為了領受一些沉落的感覺,恍如回到那個時候,恍如置身其中的日子,感受比擁有更有隔世的微醺,此中的領略妙不可言。
一個人和一座城市的關係,一個人和一片街巷的關聯,就是這樣建立並且確認下來的,比易變的人際關係,比或會耗盡消失的感情,都要穩固沉潛一些,大概這就是鄉愁的具體表現,或者是所謂血濃於水的基因吧,時光會老,情懷會變,而記憶卻總在那裡,那一把捋不清的衷腸,一如讓人往返惦記的街巷,就是這麼兜兜轉轉欲說還休的。
梁鳳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