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經常是一個家庭兩三個孩子,很多人會問,那麼多孩子,還沒有老人幫忙帶,父母們是怎麼帶孩子的呢?這就要提到德國舉全社會之力共同「富養」孩子的文化,讓我們來看看德國人到底是怎麼「富養」孩子的吧?
01
各地普及的三歲以下兒童託兒所
在德國,如果父母是雙職工,家裡有兩三個孩子的話,又沒老人幫忙,孩子就必須送去三歲以下託兒所,叫Kita。我見過在Kita最小的孩子還不到12個月大。
我家附近的一個Kita一共大概有30個孩子,分三個組,每組十個孩子。每組一個主要負責的老師,整個Kita還有兩個專門做飯的廚師。孩子可以在這裡吃早餐和午餐、睡午覺。
太小的孩子就由老師時時抱在身邊,特殊照顧,其他孩子的主要的任務就是吃、睡、玩,家長要準備孩子待換的衣物、用品等等。
每天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會給你說一下她當天對孩子做的記錄,比如你的孩子今天早午飯吃的怎麼樣,大便了幾次,睡午覺多長時間等等。
多虧了這樣的託兒所才使得一些父母們可以繼續職場生涯。
02
遍地都是的兒童室外免費遊樂場
在德國,向孩子們免費提供各類室外遊樂場所,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
德國兒童室外遊樂場所因地制宜,每個場所的具體設計都不大相同,但都會考慮到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大多是原生態風格的設施。
這些兒童遊樂場所會建在居民區附近,都是開放式場所,孩子可以隨便去玩耍。
03
各種方便帶兒童出門的無障礙設施
在德國,經常看到一個媽媽或者一個爸爸推著一輛嬰兒車,手裡還牽著一個大一點的孩子,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感嘆,這些父母們可真能幹,一個人就帶著兩三個孩子出門。
在德國久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德國到處都有的兒童無障礙設施,方便帶孩子的人出行。各處的無障礙通道就不用說了,在商場裡,有專門的母嬰室,有座位,可以給孩子餵奶,有尿布臺,可以換尿布……
朋友說,她最喜歡的就是德國連鎖超市dm裡設置的尿布臺,不僅有免費紙巾、尿布提供,關鍵是著急的時候真可以幫上忙。
還有火車裡的家庭車廂,帶著孩子出行,可以預訂家庭車廂,有的車廂裡還有木馬等玩具,這些都是方便兒童出行的設施。
04
遵循紅綠燈規則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
初到德國的時候,我的德國朋友就一再提醒我,如果有孩子在紅綠燈路口,那麼你再著急也一定不要闖紅燈,這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榜樣。
連遵守交通規則都宣傳地這麼富有社會責任感,對於孩子的教育還真是上升到了整個社會共同責任的層面呢。
05
帶兒童出行,如遇困難會得到各種幫助
如果是一個媽媽推著嬰兒車出行遇到困難的話,總會有陌生人伸出援手。
我的一個朋友曾一個人推著12個月大的孩子乘火車5小時到另一個城市去,在途中,需要換火車,有時候火車臺階太高,需要把嬰兒車抬上車去,這時候就會有乘客主動來幫忙。她說,她推嬰兒車乘公交車的時候也是,總有人來幫忙抬車,她感嘆,在德國帶孩子出行還真不用擔心遇到這樣的困難。
另一個朋友曾帶孩子在超市買東西,付款的時候孩子大哭不止,她忙著付款,顧不及孩子,後邊的顧客看到了,就上前來幫她搖了會嬰兒車,孩子才安靜下來,她很是感謝……
對於帶孩子的人主動提供幫助,這也算是德國社會把孩子看得很重的一個隱形共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