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德國式「為了孩子」!

2020-11-09 德國優質生活分享

在德國,經常是一個家庭兩三個孩子,很多人會問,那麼多孩子,還沒有老人幫忙帶,父母們是怎麼帶孩子的呢?這就要提到德國舉全社會之力共同「富養」孩子的文化,讓我們來看看德國人到底是怎麼「富養」孩子的吧?

01

各地普及的三歲以下兒童託兒所

在德國,如果父母是雙職工,家裡有兩三個孩子的話,又沒老人幫忙,孩子就必須送去三歲以下託兒所,叫Kita。我見過在Kita最小的孩子還不到12個月大。

我家附近的一個Kita一共大概有30個孩子,分三個組,每組十個孩子。每組一個主要負責的老師,整個Kita還有兩個專門做飯的廚師。孩子可以在這裡吃早餐和午餐、睡午覺。


太小的孩子就由老師時時抱在身邊,特殊照顧,其他孩子的主要的任務就是吃、睡、玩,家長要準備孩子待換的衣物、用品等等。

每天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會給你說一下她當天對孩子做的記錄,比如你的孩子今天早午飯吃的怎麼樣,大便了幾次,睡午覺多長時間等等。

多虧了這樣的託兒所才使得一些父母們可以繼續職場生涯。

02

遍地都是的兒童室外免費遊樂場

在德國,向孩子們免費提供各類室外遊樂場所,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成長。

德國兒童室外遊樂場所因地制宜,每個場所的具體設計都不大相同,但都會考慮到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大多是原生態風格的設施。


這些兒童遊樂場所會建在居民區附近,都是開放式場所,孩子可以隨便去玩耍。

03

各種方便帶兒童出門的無障礙設施

在德國,經常看到一個媽媽或者一個爸爸推著一輛嬰兒車,手裡還牽著一個大一點的孩子,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感嘆,這些父母們可真能幹,一個人就帶著兩三個孩子出門。

在德國久了以後,才知道,原來是德國到處都有的兒童無障礙設施,方便帶孩子的人出行。各處的無障礙通道就不用說了,在商場裡,有專門的母嬰室,有座位,可以給孩子餵奶,有尿布臺,可以換尿布……

朋友說,她最喜歡的就是德國連鎖超市dm裡設置的尿布臺,不僅有免費紙巾、尿布提供,關鍵是著急的時候真可以幫上忙。


還有火車裡的家庭車廂,帶著孩子出行,可以預訂家庭車廂,有的車廂裡還有木馬等玩具,這些都是方便兒童出行的設施。

04

遵循紅綠燈規則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

初到德國的時候,我的德國朋友就一再提醒我,如果有孩子在紅綠燈路口,那麼你再著急也一定不要闖紅燈,這是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遵守交通規則的榜樣。


連遵守交通規則都宣傳地這麼富有社會責任感,對於孩子的教育還真是上升到了整個社會共同責任的層面呢。

05

帶兒童出行,如遇困難會得到各種幫助

如果是一個媽媽推著嬰兒車出行遇到困難的話,總會有陌生人伸出援手。

我的一個朋友曾一個人推著12個月大的孩子乘火車5小時到另一個城市去,在途中,需要換火車,有時候火車臺階太高,需要把嬰兒車抬上車去,這時候就會有乘客主動來幫忙。她說,她推嬰兒車乘公交車的時候也是,總有人來幫忙抬車,她感嘆,在德國帶孩子出行還真不用擔心遇到這樣的困難。


另一個朋友曾帶孩子在超市買東西,付款的時候孩子大哭不止,她忙著付款,顧不及孩子,後邊的顧客看到了,就上前來幫她搖了會嬰兒車,孩子才安靜下來,她很是感謝……

對於帶孩子的人主動提供幫助,這也算是德國社會把孩子看得很重的一個隱形共識吧!


相關焦點

  • 【德國教育】德國教育體制
    德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民族,包括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他們的教育是一種全面性教育,以行為作基礎的生活教育。
  • 德國留學 | 剖析德國教育制度,尋求德國留學新捷徑
    申請季面對著茫茫眾多的德國高校,可曾想過德國人是怎麼樣申請這些高校的呢?德國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國的教育制度和另外一條申請德國大學的捷徑。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相信大家都看過央視的紀錄片《大國崛起》。
  • 德國式閱讀的力量
    德國是一個崇尚讀書的國度:在疾馳的地鐵車廂裡,在灑滿陽光的草坪上,甚至是在醫院的等候室裡,都能看到安靜捧讀的德國人。讀書已經滲入德國人的生活、社交、教育乃至娛樂當中。德國的書香社會得益於崇尚讀書的文化傳統與社會氛圍。
  • 德國的小學教育緣何從容淡定
    很小就讓孩子生活在作業、輔導班和升學壓力之下人的父母並非真的願意那麼狠心,現實情況是,許多家長哪怕自己本身並不願意孩子這麼辛苦,但孩子在學校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竟也變得特別要強。父母焦慮,孩子自己其實也著急,大家都怕輸、怕掉隊,而小學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縮影。相形之下,德國的國際學生評估測試成績不俗,但小學教育顯得相對輕鬆。
  • 德國的兒童教育
    有一段描述總結了從小立規矩的用意所在:一切有了界限就好說,孩子的個性上會變得理性,嚴格遵守的準則。隨著父母對正確行為的反覆訓練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時間一長成為自然,孩子就會把遵守這些規則當作自己的本分。
  • 德國的教育,震驚!
    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 德國教育理念:幼兒園就開始栽培,給孩子做投資,要從起跑線開始
    德國一直作為在教育方面處於領先優勢的國家,有著世界上最棒的教育資源。全世界的學術最高的成就獎項諾貝爾,有50%的獲獎者都是德國人,可是德國的人口很少,不到9000萬。德國幾乎是培養各個學術領域頂尖人才的搖籃,為全世界培育了大批的精英,就連美國對於德國的教育,都是頗為認可的。德國的教育理念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 德國留學|淺談德國中小學教育體系
    義務教育學制德國實行普遍義務教育,教育是國家的任務,因此父母不可以自己在家教孩子而不把他們送到學校去。如果沒有遵守這個規定將面臨罰款處罰。兒童通常在年滿6歲時入學,並需要至少上滿9年學。小學是4年制,4年級時孩子們就得和家長商量,決定今後走哪條教育之路,也就是上哪類中學。
  • 德國的教育靜悄悄
    來源於《隨筆》雜誌,作者:羅瑾瑜到了德國,你根本看不到鋪天蓋地的教育公司和補習班招生的廣告,然而德國的教育水平卻是世界頂尖的,特別是它的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更是聞名世界。就是說孩子們在上小學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對兒童進行所謂的學前教育,比如跳舞、體操、讀書、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等等都被禁止。
  • 了解德國的教育制度,我居然發現了德國留學新捷徑?!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德國在二戰後長期分裂,1990年之後東西德統一,在經濟和工業長期滯後的情況下,到如今僅僅不到30年的時間,德國又一次站在世界發達國家前列,這和他們優秀的教育制度是分不開的。相比較中國的全民上大學的教育制度,德國整體就顯得人性化很多。
  • 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繪本?從德國繪本看德國爸媽育兒經
    小孩在學校學習如何,學校教育並非主因,而是爸媽與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爸媽永遠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和主導者。我們從德國的這套繪本中,就可以看出,德國人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家庭生活品質愈好,孩子就愈健康、強壯、能承受挫折、有自信。
  • 德國近代的教育概況及教育思想
    教育概況:歐洲國家中,德國最早頒布強迫普及義務教育的法令 。1717年,普魯士頒布了第一個強迫義務教育的法令 ,規定所有5到12歲兒童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此後,普魯士又分別於1737年和1763年頒布有關義務教育的法令 。
  • 感受德國幼兒園環境教育
    這既應歸功於德國完備、詳盡的環境立法,更應歸功於德國對環境教育的重視。  一、環境教育理念:注重情感與實踐  人的環境素養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它不僅包括環境知識和技能,還包括環境意識和價值觀。德國環境教育學者賴納·多拉瑟(RainerDollase)指出,環境教育「情感基礎第一,不是認知第一」1。早先德國教育界認為「人們掌握環境知識才會保護環境」,後來才發現真正的原因是「人們熱愛環境才會保護環境」。    針對幼兒這一特殊的教育對象,德國幼兒園注重把幼兒情感目標放在首位,認為只有讓幼兒到環境中去認識自然,感受自然,欣賞自然的美,才能使他們真正熱愛自然,關心環境。
  • 德國孩子優秀的秘密,與「獨特」的教育方式有關,看完很受教
    每個國家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有所不同,眾多國家之中就屬德國的教育方式最特別,與中國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差距。 德國側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更獨立自己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嫁到德國的姐姐就是採用「德國式育兒」。
  • 三件小事看中國與德國教育孩子的差別
    只見那個孩子眨了眨雙眼,無奈但卻順從地跟隨著媽媽去了收銀臺。  試想,這一幕若是發生在中國,大多情況下是會以家長在孩子的哭鬧聲中妥協為結局的。而這對母女之間卻沒有任何的責罵與哭鬧,德國家長都習慣於將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德國的孩子們也不像我們的孩子那樣將哭鬧作為自己達到目的的「武器」。
  • 為了孩子移民德國拿綠卡的真實經歷!
    為了剛上小學的兒子。我也心疼兒子,但是在如今國內的教育體制下,想要改變我覺得很難。一方面我想給兒子輕鬆自在的童年,一方面我又不願意看到兒子落於人後。於是我動了移民的心既然是為了小孩的學習,教育體制和教育環境當然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因素,經過一番比較我覺得德國可以重點了解。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國家,趁著兒子暑假,我們一家人去到了德國的法蘭克福。北京那時候最高氣溫將近40度,但是德國不超過28度,穿著短袖不熱也不涼,晚上也不需要開空調。充足的陽光,悠然的夏日傍晚,周末,這裡很多人會選擇單車騎行、沿著河邊慢跑、一家人一起野餐,公園裡每天都很熱鬧。
  • 為什麼德國不存在「喪偶式育兒」?
    於是,一個比較狠(準)的詞誕生了:喪偶式教育然而,德國的情況跟我們恰恰相反:孩子一出生,爸爸就「失業」了!越來越多的德國爸爸成為全職奶爸!德國一個小區的超市前有一則這樣的大廣告牌,上面寫道:請每天跟你的孩子玩15分鐘!落款是德國政府一個家庭機構,旨在讓繁忙的爸爸每天儘可能地和孩子在一起玩,哪怕時間不長。
  • 「在德國」德國孩子晚上7點值得借鑑
    德國孩子晚上7點必須睡覺的做法值得借鑑。晚7點後不再播兒童節目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在德國人的教育裡,早早上床睡覺,是孩子們的「義務」和健康的生活習慣。據悉,德國孩子有一個「法定睡覺時間」——晚上7點。14歲以下的德國孩子,晚上7點的時候必須上床睡覺,最晚不得超過晚上8點,家長到時間就會熄滅孩子房間的燈,創造良好的睡眠氛圍。
  • 德國教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德的中國媽媽還原了真相
    德國的教育到底啥樣?立規矩,從小開始在德國的幼兒園裡總有很多規矩,不論年齡大小,都要按規矩執行。,嚴格遵守的準則,隨著父母對正確行為的反覆訓練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時間一長成為自然,孩子就會把遵守這些規則當作自己的本分。
  • 德國教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德中國媽媽還原了真相
    如果說中國的教育讓在孩子出生前就開始焦慮,德國的教育則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