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配置的AED立功了!男子心臟驟停,13分鐘2次電除顫成功救援

2020-12-22 SZNEWS

視頻: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1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張凡 通訊員 陳婷 唐詩)13分鐘或許只是你刷刷手機就溜走的時間,但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塗先生來說,那是由死到生的距離。12月14日,塗先生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甦施救,剛剛在附近「安家」一個月的救命神器AED也發揮作用。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命懸一線!中年男子倒地心臟驟停

據了解,12月13日晚,39歲的塗先生老毛病——頸椎又發疼了,他喝了二兩酒就昏昏沉沉地睡了,最近一段時間,胸口和胃經常陣陣發疼,他計劃著過些日子就上醫院看看。可這計劃還沒施行,意外就來了。

14日一大早,他匆忙送娃上學,又趕著去上班。8時出頭,他終於趕到公司所在的寫字樓——坂田創匯國際中心,又急急忙忙跑了兩個小坡,有點喘不過氣,「千萬不要遲到了!」塗先生加快腳步,絲毫沒在意身體細微的變化。

8點多,快到寫字樓樓下,他突然感到眼前模糊一片。塗先生只能趕緊停住腳步,慢慢地挪到一旁的花壇,想坐在花壇邊歇息一會兒緩一下勁。沒想到,好不容易走到花壇邊,塗先生就倒在了花壇邊上,他試圖掙扎站起來,可人還沒起來又倒下了,隨後就失去知覺。

此時匆忙趕著上班的陳女士見狀剎住了腳步,她折回花壇,走近塗先生,卻發現他毫無反應。陳女士立即向周圍呼救,並拿出手機撥打120報警。

眼前的這一切被大廈保安員小林看在眼裡。剛開始,小林還以為,那位走路踉踉蹌蹌的人估計是前一天醉酒,想到花壇邊上嘔吐。可看到陳女士返回去打120,「不對勁,那個人是暈倒了!」來不及多想,小林趕緊跑出大廈。

小林扶著塗先生的身體,將原本趴在花壇邊上的他放置到地面上,憑著以前在部隊的經驗呼喚了幾聲。「沒反應,整個人看起來不行了。」小林立即向上級匯報。

13分鐘!生命接力和「死神」賽跑

同樣察覺到塗先生情況不對的還有西裝革履趕著上班的武文(化名)。

武文一看情形不對立馬出手相助:「我學過急救的,讓我試試。」2019年11月,武文就參加急救心肺復甦培訓,還拿到了AHA急救證書。這一次是他第一次救「人」。

挽起衣袖,武文仔細查看塗先生的情況——臉色發紫,人處於瀕死的狀態,呼喚沒有回應。「1001、1002、1003……」武文檢查不到他的脈搏,於是馬上按照課上學到的步驟就為塗先生進行心肺復甦——一邊按壓一邊進行人工呼吸。

數個心肺復甦循環後,小林的一位同事第一時間想起:「我們有AED(體外除顫儀)。」一個月前,這棟大廈剛剛配置好了一臺,此刻就放置在大堂前臺。這時候不正好可以用上嗎?

「趕緊拿過來!」

不到一分鐘,AED送到。武文二話不說,按著說明即刻將電極貼到塗先生身上。「幸好AED的操作很簡單,我只要按照說明做即可。」武文說。電極片貼好後,AED提示要電擊除顫。第一次除顫電擊,第二次除顫電擊,塗先生終於有點反應。武文繼續按壓和人工呼吸。

持續按壓了6、7分鐘,武文此時已經汗如雨下,手臂完全沒有力氣。

但AED提示,要繼續按壓。

「我來!」小林按照武文的方法接力按壓。

已經在創匯國際中心7樓辦公的成先生接到部門秘書的電話,「樓下有人暈倒了。」一分鐘,成先生小跑趕到事發現場。

「我學過急救,我來吧!」成先生不僅學過急救,還是急救培訓的導師。可這也是他第一次救活生生的人。腦子裡一片空白,成先生條件反射性地按壓塗先生的胸口,武文則在一旁進行人工呼吸,兩人互相配合。即使是很熟悉心肺復甦的步驟,但成先生感覺,這和在模型上進行仍有不同,力度、深度都比演練時更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生命曙光乍現,塗先生的喘息回來了,呼吸聲也粗了,胸廓有了起伏。成先生繼續按壓。120救護車抵達現場。急救人員在運送塗先生時問了他一聲,他眨了眨眼睛回應了。隨即,他被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搶救,被診斷為心肌梗死,並進行緊急心臟支架手術。

救人神器!龍崗已經完成1111臺AED安裝布點

經過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搶救,當天中午11時,塗先生終於轉危為安。直到醒來,塗先生才意識到,自己真的從「鬼門關」走了一遭。躺在病床上,塗先生滿懷感恩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感謝所有素不相識的人為他「搶回一條命」。

武文和成先生告訴記者,這都是他們第一次心肺復甦實戰,「想想都後怕,這可是活生生的人,萬一按錯了怎麼辦?可在當時,心裡只有救人。」

其實,在這次13分鐘的生命搶救接力中,還有一位沉默的「搶救者」需要感謝,就是創匯國際中心物業人員送來的AED。

AED全稱為「自動體外除顫儀」,它可以提供高能量電流,進行電擊除顫而完成搶救,幫助發生心臟驟停的病人恢復心律,是搶救呼吸、心臟驟停病人的「利器」,被稱為「救命神器」。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55萬人死於心源性猝死,87%發生在醫院外,一般搶救黃金時間是4-5分鐘之內,及時實施心肺復甦和使用AED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記者了解到,為了搶救生命,讓」救命神器「觸手可及,龍崗區政府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在龍崗區公眾場所配備1000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截至12月13日,除了深圳市安裝的352臺AED之外,龍崗區政府嚴謹選址、市區互補,已經補充安裝完759臺AED,第三批選址的論證工作正在進行中。創匯國際中心就是龍崗區安裝AED的布點。

與設備安裝同步進行的全民培訓,第一階段面向區域內上百家社康的268名醫護骨幹進行培訓,再以社區為中心軸,面向近3萬名居民開展了急救培訓。下一階段將面向安裝點人員開展專業培訓,並依託龍崗中心醫院急救培訓基地,面向居民開展公益培訓。

除此之外,龍崗區攝製了《心肺復甦和AED使用教學視頻》,藉助「龍崗第一課」等平臺,面向全區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開展線上培訓,開發了「救在身邊」H5、集AED查詢、急救互動遊戲、知識問答及培訓預約為一體,推出急救科普舞蹈《怦然心動》和原創急救歌曲《心肺復甦指南》,多元化的智慧宣教,讓急救理念廣泛傳播。

相關焦點

  •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行業專題報告:撐起生命的藍海市場
    心臟驟停類型包括室顫、無脈電活動和心室停頓,其中室顫最為 常見(71%),是指心室肌在不協調的亂顫下,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 消失,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即刻停止,3-5 分鐘即可致人死亡。需在「黃金 4 分鐘」內及時除顫。醫學研究表明,除顫每延遲一分鐘, 生存率下降 7%-10%。
  • 明年底,我市力爭AED配置全覆蓋
    就在前不久,住宅區中間樓層有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命懸一線。接到業主的呼叫後,物業工作人員立刻趕到現場,發現患者心臟驟停、沒了呼吸後,撥打120電話的同時尋找AED。據知情人士介紹,當時工作人員通過對講機聯繫一樓人員,快速拿到了AED,但是送的過程中,因等待電梯等原因耽誤了時間。當工作人員抱著AED趕來時,120急救人員也到達了現場,此時已超過了「黃金4分鐘」。
  • 生死救援|你必須知道的「AED」
    一顆正常跳動的心臟,跳動節奏由竇房結主導,電流信號從此處發出,沿傳導系統刺激心房、心室收縮,心房將血液擠壓至心室,隨後推動血液向主動脈和肺部動脈流動,心臟正常情況下每分鐘跳動60—100次,稱為竇性心律。而當心室肌細胞出現快速而不規律的收縮,顫動頻率高達每分鐘約250—600次,導致心室無法向動脈泵發血液,此時,即為心室纖維性顫動。
  • 男子心臟驟停,湘雅二醫院上演20分鐘教科書式的急救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宗禾)發現即刻就地心肺復甦、從倒地到送往搶救室用時2分鐘、20分鐘患者意識從模糊到清醒……今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5月19日上午11時48分,驚險一幕出現在該院精衛樓前坪急救車通道,一名中年男子從計程車上緩緩下來,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有教程嗎?
    心源性猝死 救援抓住「黃金4分鐘」在了解AED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心臟驟停。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導致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而死亡。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們又稱猝死。我國每年死於這種疾病的人群中,80%的病人都出現過室顫。近年來,地鐵站、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發生猝死的案例屢見不鮮。
  • AED「救」在身邊
    10月27日,一則好消息傳來——北京市已啟動軌道交通車站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配置工作,預計到2022年底將實現設備全覆蓋。 把握「黃金4分鐘」 「如果自己的生命發生了意外,我們是沒辦法進行自救的,只能等待身邊的人來救援。所以只有心臟驟停急救知識得到一定普及,人們在危急時刻才可能會救人、敢救人,自己也有可能被救。」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你會操作嗎?
    心源性猝死 救援抓住「黃金4分鐘」  在了解AED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心臟驟停。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導致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而死亡。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們又稱猝死。我國每年死於這種疾病的人群中,80%的病人都出現過室顫。
  • 公共場所普及AED的必要性 幫助人們預防猝死
    AED是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縮寫,這種設備有助搶救心源性猝死病人。每年都有不少人出現猝死,可是卻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援而死亡。公共場所普及AED的必要性:9月25日上午,在北京地鐵13號線霍營站,一名男子突然暈倒,現場乘客將其抬上站臺,而後有兩名熱心群眾先後對其實施心肺復甦。約半個小時後,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並將其送往醫院搶救。
  • 調查| 解密南大「救命神器」——AED除顫器
    在心臟驟停時加以心肺復甦術,配合AED除顫的應用,是國際公認最有效的即時救治措施。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又稱傻瓜電擊器,是一種可攜式的醫療設備,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這樣的AED「神器」,南大有嗎?
  • 北京地鐵將全線裝備AED 救命神器駕到 你會操作嗎?
    心源性猝死 救援抓住「黃金4分鐘」  在了解AED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心臟驟停。心臟驟停是指心臟射血功能的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導致重要器官如腦嚴重缺血、缺氧而死亡。這種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我們又稱猝死。我國每年死於這種疾病的人群中,80%的病人都出現過室顫。
  • 乘客死亡,地鐵無責:4 年猝死 5 人,北京地鐵配置 AED 為何這麼難?
     2018 年,北京地鐵宋家莊站,一名 40 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倒在地鐵站,心臟驟停,現場無 AED 配備。路過的醫生為男子做了心臟按壓,按壓三十多分鐘後,人還是沒能救回來。一名男子突然暈倒,現場乘客將其抬上站臺,2 名乘客對其實施心肺復甦,但現場並未安裝 AED。半個小時後急救人員到達現場,該男子最終搶救無效離世。
  • 男子上班期間突發心臟驟停,身邊的他及時出手了……
    近日,在長安大廈一家公司工作的劉先生在上班時突發心臟驟停生命危在旦夕幸好一位剛從心肺復甦技能培訓「畢業」的長安集團工作人員及時出手相助…男子上班突發心臟驟停第一目擊者上演「教科書」式搶救他迫使自己冷靜下來,回憶起此前所學的心肺復甦培訓知識要點並臨時充當起救援的「總指揮」,喊道:「打120了嗎?趕緊打120!」王威動員現場人員將劉先生平放在地面上,一邊提醒:「小心不要碰撞到患者頭部,以免造成二次傷害!」體位擺放好後,王威立即解開劉先生胸前的紐扣,將口罩撕下一層,平鋪在劉先生的嘴巴上,開始進行30:2的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
  • 龍崗一中年男子心臟驟停倒地,路人+AED接力搶救搭起生命線
    13分鐘或許只是你刷刷手機就溜走的時間,但龍崗區居民塗先生來說,那是由死到生的距離。12月14日,塗先生上班途中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並立即對他進行現場心肺復甦施救,而剛剛在附近「安家」一個月的救命神器AED也發揮作用。這場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賽,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 挽救生命:CPR心肺復甦及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培訓為何如此重要
    訓練有素的員工可以在緊急響應者到達之前正確,快速地應對院外心臟驟停,可以挽救生命。心臟驟停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臟驟停是導致心臟不規則跳動(心律不齊)並破壞血液流向大腦,肺和其他器官的心電異常。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數據,每年在美國發生超過350,000次EMS評估的院外心臟驟停。這個數據在中國一般被認為有644,500次之多,差不多每分鐘就有1人。
  • 你必須知道的「AED」
    一顆正常跳動的心臟,跳動節奏由竇房結主導,電流信號從此處發出,沿傳導系統刺激心房、心室收縮,心房將血液擠壓至心室,隨後推動血液向主動脈和肺部動脈流動,心臟正常情況下每分鐘跳動60—100次,稱為竇性心律。而當心室肌細胞出現快速而不規律的收縮,顫動頻率高達每分鐘約250—600次,導致心室無法向動脈泵發血液,此時,即為心室纖維性顫動。
  • 18次電除顫50分鐘心肺復甦 挽回50多歲室顫患者生命
    大眾網德州7月24日訊(記者 莊濱濱 通訊員 郭吉顯)近日,在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一位心梗患者突發室顫,心臟停止跳動,急診科醫護人員馬上進行搶救,3位醫生、多名護士連續做心肺復甦,經過18次電除顫
  • 廣州一男子在賓館突發心臟驟停,隔壁一群醫生出現接力營救
    聽到賓館經理的呼救聲,在不遠處的房間裡,一群正在開會的腫瘤外科醫生衝了出來,開始了緊急救援,並成功讓猝死者的心跳復甦。男子就餐時暈倒隔壁一群醫生衝來急救「請問有沒有醫生!請問有沒有醫生!有一位顧客突發心臟驟停,請求幫助!請求幫助!」2020年12月20日晚21:30分左右,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一間賓館內,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 「救命神器」AED,離我們還有多遠?
    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便攜、且易於操作的急救設備,通常安置在人流量較密集的公共場所中,可為在第一時間為突發心臟驟停者進行電除顫,幫助患者恢復心律,被稱為「救命神器」。
  • 男子高速上胸口疼痛難忍立刻撥打120,被除顫20次活了過來
    醫護人員立刻進行 胸外心臟按壓、電除顫, 患者轉正常心律。 情況緊急,馬上送往導管室行冠脈造影! 但就在急診送往手術室的 短短一兩分鐘內, 宋先生頻發室顫, 一次… 兩次… 三次… 一場生與死的較量正在緊張展開!
  • AED操作方法
    自動體外除顫器據了解,AED是搶救心臟驟停病人的「利器」,在緊要時刻能夠救人於分秒之間。第一步打開蓋子,立刻有語音提示,指導救援人員如何施救。第二部只需將撕開襯墊後的電極片粘貼到患者身上(不需要區分左右電極)。第三步按下電擊按鈕進行電擊即可。而該公司最新的3100與2150K系列相比,前者體積減小40%,重量減輕15%,電極帶有彩色圖解,可以高效指導救援人員將電極粘貼至正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