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今天讀了哪本書,學到了什麼?
如今很多父母除了重視學校教授的課本只是,也將課外閱讀滲透進孩子的生活。
那麼怎樣給孩子挑到適合的書籍呢,就要求媽媽要精挑細選了。
孩子小的時候,不管讀什麼樣的書,媽媽們都是一個目的,就是培養孩子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終生受益。
還有就是讓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獲得一些知識,拓展孩子的思維。
那很多明星媽媽的育兒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去借鑑……
像升級辣媽後的黃聖依在對待兒子的教育問題上就沒有一絲鬆懈。
黃聖依帶著安迪參加節目時,工作人員問安迪只能帶一樣東西去外太空你會帶什麼?
大多數小朋友會選擇帶零食、玩具等,但安迪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大跌眼鏡。
安迪說道:「我會帶氧氣罐 」。
工作人員又問:「月亮上有什麼?」
安迪回答到:「隕石、行星、太空站」。
就在別的小朋友還停留在淺層面的知識結構,安迪已經可以靈活的將自己所學知識準確的表達出來,就連陪在兒子身邊的黃聖依都被安迪的回答驚呆了。
後來,安迪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去上課,安迪充當起小老師,竟然給真的老師上了一節生動的課。
並且將白堊紀、侏羅紀講的非常的生動形象,老師讚不絕口。
果然吃科學食糧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不得不感嘆黃聖依的育兒之道!
其實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還有霍思燕,在節目中杜江問道兒子:飛機為什麼會飛?
一般的小朋友會回答道:因為它們有翅膀啊 。嗯哼小朋友的回答是:「飛機可以在天上飛,是因為它有噴射引擎,用力旋轉就可以飛了」。
在嗯哼精彩的回答中足以看出,作為媽媽的霍思燕在兒子身上沒少下功夫。
嗯哼甚至還給爸爸指正錯誤,「太陽不是紅色的,而是黃色的,因為只有黃色才能反光」。
通過安迪與嗯哼的例子不難看出,大量的閱讀書籍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
首先孩子喜歡閱讀這件事立場上就是對孩子發展好的事情;其次,科普繪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閱讀,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快樂。
恰好這一階段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強盛的時候,他們會喜歡觀察、喜歡探索。
科普類的書籍剛好可以滿足孩子這方面的需求,通過科普書,孩子們會知道觀察、求知是一項非常有樂趣的事。
求知是每位學生最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在學習生活中可以很好地運用,這樣孩子會更加容易的接受知識。
科普類的書籍還可以幫助孩子打開看世界的目光,與同齡孩子相比會多一份認知。
其實科普類的書籍就是更加形象有趣的紀錄片,只是用了小孩喜歡的形式去表達。
通過對科普類書籍的介紹,孩子們會知道,世界遠遠要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要大的多,不要限於方寸之地,世界很大,值得我們去探索。
有一個愛讀書的家庭事半功倍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孩子時間最長。
對孩子言傳身教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老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如果父母熱愛讀書,孩子也會受到書香的薰陶;如果我們父母一直沉迷於電子設備,那孩子也會對讀書無感。
楊絳、錢鍾書夫婦都是愛書如命的人,在他們的家裡有著大範圍的書櫥放滿了世界各地的書籍。
唯一可以接人待物的東西也就剩一張兩位人的沙發,簡樸的房間裡放滿了大小書櫃。
中文與外文、古典與現代各種書籍都在顯示著主人的高貴典雅。
錢鍾書19歲那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一入學就發宏願「橫掃清華圖書館」。
錢鍾書讀書起勁時,圖書館裡的書,逐排橫掃,而且一邊讀一邊極為認真地做筆記。
不知不覺中,錢鍾書成了在校大學生借書最多的一位,以至於在學校裡名聲大噪。
在牛津求學期間,錢楊二人晚上回到寓所,就拉上窗簾,相約讀書。
但是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裡消磨,他們就是彼此眼中最美的風景。
讀書對錢楊二人而言是莫大的享受,是生活必需品,貫穿其一生,在特殊時期,無書可讀時,就讀字典,一頁一頁讀。
錢楊夫婦痴愛讀書,女兒錢瑗耳濡目染,從小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
錢瑗看到爸爸媽媽看書,就來搶他們的書。他們還特地為錢瑗買了一隻高凳,而她有模有樣的坐在高凳裡,面前攤開一本大書。
手裡拿著一支鉛筆,時不時的學父母標記書本知識的樣子,一邊看書一邊在書上亂畫。
錢鍾書夫婦對女兒錢瑗也從不大聲訓斥,女兒看見爸爸媽媽都如此的愛讀書,也照著模照樣拿了本書來讀。
慢慢的女兒竟也愛上了閱讀,這是錢老夫婦所意外的,因為他們並沒有下意識的去引導女兒。
後來錢瑗學了外文,碰上了個很難的單詞,翻遍了爸爸的書櫥也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結果就跑去問爸爸,錢老沒有直接告訴女兒答案而是讓她自己繼續查,果然在第五部辭典中找到了答案。
博爾赫斯說過:我一直想像,天堂應該是某種圖書館。
錢老夫婦就將文字中所描繪的畫面搬到了自己家裡,處在錢老的家裡就仿佛置身天堂。
錢老的一家三口都是這個家庭圖書館裡的天使,每天過著被書香環繞的幸福生活。
一個從小和父母一起讀書的孩子,由於成長環境的不同,孩子的思想境界也會不盡相同。
錢瑗從小孝順懂事,聰慧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長大後的錢瑗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她治學嚴謹,開創了英語「文體學」。
她關懷學生,為人剛正在逝世後仍得到許多學生、同事、同學、好友的緬懷。
當父母為孩子不喜讀書而頭疼不已時,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如果我們都可以像錢老夫婦一樣自律,我們孩子怎麼可能不好好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