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500多歲古樟有救了

2020-12-22 金臺資訊

倒下的古樹 記者 蔡穎輝攝

家鄉的百年老樹,寄託著許多遊子濃濃的鄉愁……日前,記者接到一位群眾的反映,他老家上饒市廣信區村裡的一棵500多年樹齡的樟樹被大風颳倒,遲遲沒有得到救護,古樟樹的生死存亡,牽動著許多像他這樣在外的遊子心。

古樹倒了,並致3棟房屋受損,救樹費用商定了

「我雖然不在現場,但一直關注大樹倒伏後的進展。」南昌某高校教師鄭先生告訴記者。他向記者介紹,5月26日清晨,自己家鄉上饒市廣信區鄭坊鎮洲村村上儒村民小組,一棵掛牌保護的500多年的樟樹在風雨中突然倒地。「我接到村裡的電話,心急如焚。聽說救助古樹由鎮裡出一半資金,剩下的一半資金希望由村民自籌解決,這讓我很是詫異!為什麼地方林業部門不出錢救治這棵古樹呢?現今古樹倒下已經10天了,還沒有扶起來復原,很擔心這棵承載著我們記憶和鄉愁的古樹這樣拖下去會死掉。繼而,他懇請記者聯繫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儘快拿出辦法救治這棵古樟。」

6月8日上午,記者趕到洲村村上儒村民小組,在現場記者看到,粗壯的古樹傾倒在地,環繞古樹的護欄也被砸倒,附近3棟房屋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再仔細看大樹的根部也全部裸露在土壤外,樹的主根已經全部腐爛斷了,只剩下一些鬚根,其慘狀令人痛心。

「古樟倒下的當天上午,我們和區林業局的相關人員就趕到了現場,並馬上聯繫了專業的園林公司對倒下的大樹進行了枝丫清理,同時對救治古樟的經費做了初步測算。」鄭坊鎮常務副鎮長陳養明在現場介紹,當時經費預算是3.2萬元,包括吊樹和施藥打營養針等費用。「開始我們是本著愛護古樹人人有責的想法,由鎮裡承擔一半,村民自籌一半。但徵詢意見時村民不同意,我們又聯繫了區林業局,林業局表示可以承擔2萬元的救治費用。」

資金到位,但又有村民提出賠償,救樹計劃再拖

資金已經籌集到了,為何救治大樹的行動還沒有展開呢?

「園林公司現場勘查後,發現大型吊車從村裡的道路是開不進來的。唯一的辦法是從旁邊村民的菜地上碾過,毀壞菜地的損失誰來承擔?而且大樹主根已斷,扶起來後必須長時間在大樹周圍用鋼管支撐,勢必要影響群眾出行,附近村民有沒有意見?而且還有村民提出,希望古樹移栽,不要原地栽種。村民們的意見不統一,這是導致沒有開始施工的原因。」陳養明說,鎮裡一直在等村民小組長的答覆。

「我家的房子都被砸壞了,在沒有得到賠償前我不會讓你們開工救樹。」現場有村民對陳養明說,自家房子被大樹砸壞擋雨屋簷,房間已經開始滲水,這個損失誰來賠償?

陳養明現場答覆因大樹倒下受災的3戶人家,實事求是列出受損的清單與折價金額後,通過村委會提交鎮裡,由鎮裡通過救災資金與農房保險列支賠償。

「樟樹一定要救,這是我們村民共同的記憶。菜地的賠償由我們村民小組自行解決,其他人如果還有問題,我來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村民小組長鄭廷雙表示,這棵幾百年的古樹是祖上種下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全力搶救。「今晚我就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拿出統一意見,爭取早日對大樹展開救治。」

古樹有救,房屋受損村民表示不再阻攔

6月9日上午,記者聯繫鄭廷雙後得知,村民小組會議形成統一意見,大樹在原址上展開救治,鎮裡已經聯繫了園林公司即將動工。

當記者為大樹即將得到救治感到高興時,又從陳養明處得知,那戶被大樹砸得房屋漏水的村民表示,在沒得到滿意的賠償前,不允許園林公司施工。「我們請來的吊車走到一半,得知有村民不讓開工又回去了。」陳養明說,村民小組長已經給該村民做了工作,但沒有效果,目前救治行動無法開展。

6月11日16時40分,事情有了進展,鄭廷雙告訴記者,那戶被大樹砸得房屋漏水的村民經過多次溝通,已經同意救樹方案,表示不再阻攔。陳養明表示,預計明後兩天,施工隊將進村對古樹進行救治。我們將繼續關注。(記者 蔡穎輝)

相關焦點

  • 百歲古樟"夫妻"被擠成夾心餅乾 誰來保護
    參與新聞討論接龍請進入三湘都市報10月1日滾動播報(全媒體記者 呂菊蘭 實習生 單安麗)「兩棵古樟樹身上掛著古樹名木保護牌,都有160年的樹齡了,可一棵被各種垃圾『圍攻』,一棵被充當作違章建築的『棟梁』,看著實在令人痛心。」9月30日,長沙市民王先生致電本報,說長沙市開福區唐家巷一對百年古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予重視。
  • 泰和:狂風吹倒千年古樟 村民捐款共同救護(圖)
    據介紹,泰和縣塘洲鎮曾家村有一株樹齡超過千年的古樟,古樟枝丫千萬條,如同千手觀音一樣迷人,系當地保存下來的一份珍貴的自然遺產。3月12日凌晨3時許,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睡夢中村民聽到「轟隆」地一聲巨響,原來村裡位於小溪邊的大古樟在狂風中倒下了。  曾家村有150多戶居民,人口達600餘人。
  • 被譽為「枇杷之鄉」,歙縣這一古村落風景如畫,以千年古樟而聞名
    西遞、宏村的聞名,讓皖南古村落呈現在眾人的眼前。山環水繞的地理位置、精緻古典的建築格局,獨一無二的白牆黛瓦,這些無一不構成了皖南古村落的秀麗和婉約,從而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探尋遊玩。遊客從南源口沿江而下,或者是從深渡鎮逆江而上,都可到達這一古村落。古村落背後依靠的是連綿起伏的深山,而村前環繞的則是蜿蜒曲折的新安江。江水清澈,高山疏翠,粉牆黛瓦的村舍房屋序列其間,構成了遊客眼中的夢裡水鄉。漳潭村也是黃山市百佳攝影點之一,每年的3-5月份,都會有大批的攝影師前來取景拍攝。
  • 江西撫州「中國第一古樟林」,有一棵樹王,長相十分奇特
    江西撫州樂安縣的牛田鎮,烏江兩岸,有一片古樟林,綿延10餘裡,枝繁葉茂,樹形千姿百態,總面積1000多畝,香樟一萬多株,2016年5月6日,入選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頒證儀式,正式認定為「規模最大的古樟林——中國第一古樟林」。
  • 1060歲的寧波樹王"五叉樟"得到了新藥方 再活500年
    1060歲的「寧波樹王」五叉樟。「五叉樟」中空,內徑6米,底土面積40平方米,構成一座可容10多人的天然木屋,常有村童在其中用餐、遊戲,既可避暑納涼,又無櫛風沐雨之虞。有寧波樹王之譽,又稱浙江第一樟。1997年,經過市民投票,它獲評寧波市十佳古樹名木第一名。  今天是植樹節,很多市民可能已經親手種下了不少小樹苗,但很少有人會去關心這些小樹苗今後的生長情況。
  • 廈門1910棵古樹名木 每一棵都有故事
    最古老  守望千年的「公婆樟」  在翔安新圩鎮後埔村黃氏祖厝附近,屹立著兩棵參天古樟樹,至今已1311歲,是廈門記載在冊的最古老樹木。  遠看,它們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生機勃發;近看,兩棵樟樹彼此隔空對望,相依相偎。
  • 聽說,浦東這棵500年的古銀杏有個愛情傳說
    尋找浦東的記憶穿越百年古銀杏在浦東的高東鎮海城隍廟藏著一棵具有500年歷史的古銀杏它不僅見證著浦東的歷史和文化還藏著一個絕美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穿越歷史的時光>500年歷史,歷經風霜海城隍廟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開始建於海旁,成化十二年知縣劉宇乃遷建於今址。
  • 汕頭樟林古港驛道
    西塘庭園推薦理由汕頭樟林古港及其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最多。從「通洋總匯之地」的樟林古港出發,註定這一天是一場對話百年歷史的文化之旅。雖然途經的不少景點繁華不在,但你還是可以從遺蹟、古建築、文物、古籍中看到他們曾經的輝煌。 — 驛道說 —樟林,汕頭市澄海的一個小村,上世紀初,赫然標入了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
  • 福小森植記|樟
    樟(Cinnamomum camphora)為人熟知,主要因為它的木材。歷史上,樟是江南名木之一。樟為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的常綠樹種,又名香樟。樹冠寬廣,枝葉濃綠,是南方重要的四旁樹。樟樹壽命長,許多地方都有千年古樟,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境內的「中國第一古樟林」,其內800年以上的就有1400多棵。樟老葉脫落時新葉也在成長,因此樹上的葉新老並存。
  • 新春暢遊古驛道之八:樟林古港,百年商埠,見證潮汕僑胞的悲歡離合
    ▲僑批在一些當地勞工的記憶中,他年幼時的家就住在這座古港的旁邊,當年辨別古港的去處,就是兩棵生長在一起的「姻緣樹」。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這棵古樹還樹立在那裡,但古港已經嚴重淤積,只剩下一潭死水。村裡也是人煙稀少,一些年已古稀的勞工回到自己的家鄉並無村童相問,更無相識的親戚去處,親人四散,了無音訊。
  • 1700年晉代古樟中空內徑超4米 可放10人就餐圓桌
    目前我省共有100年以上古樹及名木21.84萬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保護古樹6149株(有491株在千年以上),樹齡300至499年的二級保護古樹28450株。有31種、5.76萬株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中銀杏、百山祖冷杉、南方紅豆杉等8種、3552棵屬於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金錢松等23種、5.41萬棵屬於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 中國有一棵古樟樹,樹內藏有一尊佛像?究竟是何人所為至今未解
    福建省作為我國南部地區,其省內的樟樹之多讓人咋舌,因此福建的樟樹也因數量繁多而聞名全國。但是你知道嗎?在福建省內卻有這麼一個離奇古怪的樟樹,樟樹內部竟然藏著一尊佛像,佛像高度類似物八九歲的孩童,而樹卻沒有任何破損,究竟是個人所為呢?
  • 帶你一網打盡樟林古港特色建築
    帶你一網打盡樟林古港特色建築。樟林,是紅頭船揚帆啟錨駛向世界的起點,從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樟林是廣東較大港口之一,在上世紀 初,樟林赫然標註在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可見在當時是多麼的輝煌與顯赫。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有三個重要起源地,它們分別是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時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葉的樟林港。
  • 南粵古驛道定向賽跑進樟林古港 古港煥發新生命
    大賽共吸引了五萬多人參與,其中包括遊客、參賽選手和當地村民,有多名瑞典友人參與比賽。本次大賽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定向運動協會、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主辦。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主席、中國笫一個帆板世界冠軍、第一個亞洲人獲奧運會帆船亞軍張小冬,廣東省體育局副局長麥良、林瑛等出席開幕式。
  • 春日看花系列:春到古山重
    距後坊村7、8公裡,十裡藍山之下,群山環繞之中,平疇曠野裡有一個古老村落,那就是前些年聲名鵲起的古山重。這座與廈門僅一山之隔的千年古村落,以其秀麗的山水形勝,田野山麓中的萬畝花海,古樸的鵝卵石古厝以及數量眾多的古樹,形成特有的鄉野古韻,十年前被外界所發現後迅速成為自駕遊的勝地,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
  • 古道行 | 茶亭、古樟與油紙傘,婺源徽饒古道見聞
    浙嶺南麓的虹關村,相當於婺源的北大門,有「徽饒古道第一關」之稱。村頭屹立著一株枝葉茂密的唐代古樟。樹高26米,樹幹有三米多粗,須七八個人手拉手合抱才能抱住。樹的冠幅足有3畝,如一把擎起的巨傘。這是被譽為「江南第一樟」的虹關古樟。虹關古樟如今附近人們來虹關村,大都衝著千年古樟。
  • 漳州古山重 景點介紹
    在塔頂立有一根石柱,上刻「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等字樣。相傳修建是佛塔是為了鎮邪、把水,把從三重村流出的溪水鎮住。因為村民認為水即是財,鎮水是為了守財,好讓肥水不流外人田。古山重村內景圖古山重村內景圖古樟。這棵千年古樟樹,歷經滄桑,現雖已是棵空心樹,依然健在,是山重村樹齡最大的樟樹,古樟歷經千年,高達挺秀,樹圍要十三成人拉手才能合圍環抱。
  • 夏日行古道 | 茶亭、古樟與油紙傘,重拾婺源徽饒古道見聞
    下山的路上,又依次經過「鼻梁孔亭」和「燕窩亭」,這十五華裡的山路,一共正好五座茶亭,可見,茶亭的設置基本是按裡程數分布規劃的。下山時經過的「燕窩亭」和在古道上散步的山羊古樟,徽墨,與古道第一關從浙嶺古道下來後是嶺腳村西側。
  • 普陀山上樹木豐茂,古樟遍布,郭沫若和金庸都曾在此遊玩著書
    普陀山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布,還有世界上最稀有的樹,普陀鵝耳櫪。全球僅此一棵。因為普陀鵝耳櫪雌雄同株,淺紅色的雌花與淡黃色的雄花不是同時開放,故授粉率極低。難得一顆種子,種子落地後又易腐爛,出苗率自然很低,所以在野生狀態下,它一直沒有繁衍。在普陀山,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會有些與佛相關的故事。
  • 廣安華鎣:油樟成為貧困家庭的「搖錢樹」
    11月6日,在華鎣市華龍街道辦事處柏木山村,今年60歲的淡春友一邊管理油樟,一邊告訴記者,早些年,他將家裡的土地給鄰居耕種,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隊伍,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體弱多病,他不僅沒有存下「養老錢」,還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戶。一年前,看到鄉親們在離家不遠的油樟基地務工發了財,便回到老家找了一份工作,管理油樟、收集油樟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