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60歲的金阿姨20年前因摔傷導致股骨頸骨折,先後接受了三次手術——用空心釘固定股骨頸,股骨近端截骨加鋼板固定和關節置換手術。在那個醫療條件和假體設計理念都相對不成熟的年代,歷經幾次手術,由於手術方式選擇不當,最終把股骨近端的骨質消耗殆盡。
近幾年,金阿姨的髖關節在活動時伴隨嚴重的疼痛,生活基本無法自理。幾周前,金阿姨到哈醫大一院骨一科病房找到了畢鄭剛主任和耿碩副主任,入院時,金阿姨已經無法行走。
醫生通過分析發現金阿姨需要做一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二次翻修的手術,醫生為金阿姨進行了髖臼側的重建、股骨側的重建、肌肉的重建,保證了髖部動力的強度,即使在較大活動角度下也很難脫位,同時還增加了股骨的骨儲備,為長遠的翻修手術做準備。
現在已經術後6周了,金阿姨已經開始拄拐下地練習行走,不久後就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
畢鄭剛表示:"關節置換手術不僅僅是置換骨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肌肉等軟組織的保護和平衡,關節的動力要儘量保留,內固定失敗後一旦出現股骨頭壞死,要標準化置換,不要讓患者走彎路。這位患者剛剛60歲,將來可能還要面臨翻修手術,團隊最大程度保證了骨量儲備,為將來的手術保有餘地。"
醫生提醒:在早些年進行關節置換的患者,受限於當年的手術理念和假體設計,手術併發症相對更多,應該勤複查隨訪及時進行翻修手術,通常的假體使用年限為15-20年,越早進行翻修難度越低。不要以為越晚翻修越合適,等到骨缺損特別大時花費更高,效果也更差。
股骨頸骨折對於年輕患者可以內固定治療,但是65歲以上的患者則要慎重選擇,按照治療指南一期關節置換,避免多次手術。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