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20年無法行走 多次手術將骨質耗盡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高難度...

2020-12-11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60歲的金阿姨20年前因摔傷導致股骨頸骨折,先後接受了三次手術——用空心釘固定股骨頸,股骨近端截骨加鋼板固定和關節置換手術。在那個醫療條件和假體設計理念都相對不成熟的年代,歷經幾次手術,由於手術方式選擇不當,最終把股骨近端的骨質消耗殆盡。

近幾年,金阿姨的髖關節在活動時伴隨嚴重的疼痛,生活基本無法自理。幾周前,金阿姨到哈醫大一院骨一科病房找到了畢鄭剛主任和耿碩副主任,入院時,金阿姨已經無法行走。

醫生通過分析發現金阿姨需要做一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二次翻修的手術,醫生為金阿姨進行了髖臼側的重建、股骨側的重建、肌肉的重建,保證了髖部動力的強度,即使在較大活動角度下也很難脫位,同時還增加了股骨的骨儲備,為長遠的翻修手術做準備。

現在已經術後6周了,金阿姨已經開始拄拐下地練習行走,不久後就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

畢鄭剛表示:"關節置換手術不僅僅是置換骨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肌肉等軟組織的保護和平衡,關節的動力要儘量保留,內固定失敗後一旦出現股骨頭壞死,要標準化置換,不要讓患者走彎路。這位患者剛剛60歲,將來可能還要面臨翻修手術,團隊最大程度保證了骨量儲備,為將來的手術保有餘地。"

醫生提醒:在早些年進行關節置換的患者,受限於當年的手術理念和假體設計,手術併發症相對更多,應該勤複查隨訪及時進行翻修手術,通常的假體使用年限為15-20年,越早進行翻修難度越低。不要以為越晚翻修越合適,等到骨缺損特別大時花費更高,效果也更差。

股骨頸骨折對於年輕患者可以內固定治療,但是65歲以上的患者則要慎重選擇,按照治療指南一期關節置換,避免多次手術。

責任編輯:陳芳薇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焦點

  • 3D列印技術解脊柱側彎助「身直」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再造患者新生
    不僅如此,幼時的小兒麻痺症已經導致了趙女士的右腿肌肉重度萎縮,行走不便,現在脊柱側彎的加重無疑更是雪上加霜。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趙女士左下肢力量也越來越弱,已經無法站立、行走。在多方打探下,最終慕名來到了哈醫大一院,找到了哈醫大一院骨科主任、數字骨科主任畢鄭剛教授。畢鄭剛教授憑著30多年的豐富臨床經驗,對趙女士的疾病進行了確診:特發性脊柱側彎症,椎管狹窄症(ASIA=D),不全癱。
  •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人民網哈爾濱4月13日電(方圓)4月12日上午9時哈醫大一院舉行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揭牌儀式,哈爾濱醫科大學劉文川副校長,哈醫大一院陳力副院長、哈醫大一院骨外科主任畢鄭剛教授等參加啟動儀式。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是中國北區第一家醫療3D列印應用中心,為響應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哈醫大一院骨科與創生醫療器械(中國)有限公司籤署臨床數位技術組織工程的研發及骨科3D列印技術的應用科研合作協議,結成戰略同盟,進行生產、教學、科研研發,深入落實精準醫療帶給患者的便利。
  • 哈醫大一院運用3D列印等技術避免患者全股骨置換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成功運用3D列印技術、個性化定製組配式膝關節假體,利用髓內固定與關節假體相結合技術,通過3D列印鈦漿塗層實現生物固定及骨水泥固定,最大限度保留了一位17歲患者的原有骨質及髖關節,避免使用全股骨置換。
  • 哈醫大一院打造「數字骨科」 「3D列印」量身製造膝髖關節
    12日,哈醫大一院骨科邀請全球知名關節外科大師、美國外科醫師協會會員、RUSH大學學醫學中心Wayne G. Paprosky教授教授,進行有關複雜膝關節骨缺損治療、TKA翻修中骨缺損的處理及鉭金屬填充塊在膝關節翻修重建中的應用、髖臼翻修和假體選擇的原則等豐富議題講座。3d列印關節模型。關節置換效果圖。
  • 哈醫大二院為頸椎骨折四肢癱瘓合併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完成手術
    人民網哈爾濱12月9日電 患強直性脊柱炎十餘年,又遇車禍導致頸椎骨折,由於手術難度大風險高,患者張先生來到哈醫大二院醫治。經過全面評估和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哈醫大二院骨科六病房B區王新濤教授團隊在o-arm三維導航系統的護航下為其順利完成手術。
  • 哈醫大一院舉行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年會
    5月5-6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學組和強生DePuy Synthes聯合主辦,哈醫大一院承辦的《保膝中國行,愛膝哈爾濱》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主辦得學組第一屆年會暨黑龍江省關節疾病專科聯盟啟動會在哈爾濱舉行
  • 哈醫大一院開展腰椎管狹窄症微創治療大通道椎間孔鏡技術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1月17日訊(張新浩 記者 葛金鑫) 近日,哈醫大一院骨科五病房引進最新一代德國腰椎椎間孔鏡大通道系統(Lusta),應用椎板間入路椎管減壓術,完美解決傳統手術難題。
  • 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
    原標題: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3日上午,1名消防員官兵接受了右側肱骨幹骨折復位和腰椎復位手術,手術後該傷員生命體徵比較穩定,再有1至2天便可轉到普通病房。第2位進行手術的消防員官兵,是傷勢最重的一位,確診為頸骨爆震性骨折,經過術前和術中觀察,該傷員脊髓破壞嚴重,現在是高位截癱。劉宏宇告訴記者,由於該手術比較複雜,哈醫大一院專家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專家為傷者進行了共同診斷和治療。
  • 哈醫大一院多位專家連夜搶救受傷消防官兵(圖)
    許延慶 攝   中新網哈爾濱1月3日電(許延慶 記者 史軼夫)1月2日下午,哈爾濱市道外區太古街與南勳街合圍地段一倉庫起火,22時左右,火場所在居民樓發生大面積坍塌,正在二層滅火的多名消防官兵瞬間被埋,經過緊急救援,傷員陸續送往哈醫大一院搶救。得到消防官兵受傷的消息,哈醫大一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始了一場與死神搶時間的鏖戰。
  • 哈醫大一院專家穿「太空服」做手術
    日前,哈醫大一院骨科完成了一臺特殊的手術,醫生們穿著「太空服」為一位同時感染了愛滋病和C肝的年輕血友病患者同時置換了雙側膝關節。  患者小張告訴哈醫大一院楊成林教授,他走訪了全國好多家醫院,但是醫生都委婉地告訴他,這個手術做不了。小張的膝蓋需要置換,這本不是特別高難的手術,但是由於小張因輸血感染了愛滋病和C型肝炎,所以手術難度很大,術中一個小失誤可能都導致醫護人員被傳染。  楊成林教授考慮到小張的一生已經讓人惋惜,如果沒有人幫他,他的下半生可能都要在這種痛苦的煎熬中度過,楊成林教授決定幫幫小張。
  • 哈醫大一院骨科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 徐佳元)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廣州市召開,公布首批促進關節外科加速康復病房規範建設項目全國示範中心,哈醫大一院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
  • 哈醫大一院27日通報張麗莉最新病情:仍有輕度低熱
    http://heilongjiang.dbw.cn  2012年05月28日 09:34:46生活報5月28日訊 27日是張麗莉傷後第19天,二次手術後第6天。15時30分許,專家組會診結束後,哈醫大一院通報了張麗莉的最新病情:張麗莉自26日開始出現輕度低熱,經過專家組仔細分析和討論,沒有證據表明全身感染的存在。
  • ...中看更中用——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
    說這句話的正是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濱主任。最近倪少濱主任新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達文西」,它不僅名字洋氣,樣子也十分炫酷。遠遠的一個操作平臺、四隻機械手臂、一個三維攝像系統組成了一個全新的手術方式。
  • 30歲寶媽產後腰間盤突出夜不能寐 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一天解除難題
    30歲的陳女士是一位新手媽媽,也是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的受益者。 無需陪護、陳女士獨自一人來到哈醫大一院骨科二病房脊柱微創病區,在醫護人員的親切指導下,化驗、檢查「一路綠燈」,在入院當天陳女士就順利完成了脊柱內鏡下腰椎間盤摘除的微創手術。
  • 骨折術後一年斷端間隙更大了?安醫大二附院為骨不連患者成功續骨
    21歲的小夥子小張一年多前遭遇骨折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疼痛卻從未停止過,更讓小張感到驚恐的是:X光片複查發現,其骨折傷口不但沒有癒合,原骨折端反而出現「骨吸收」徵象,斷骨間的缺損間隙擴大達到1.5釐米。近日,小張在安醫大二附院接受了手術治療,骨科專家從他的髂骨上取下骨質顆粒,填補斷骨缺損間隙,解決了折磨他一年多的病痛。
  • 哈醫大二院將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哈醫大一院再派...
    2月12日22時,哈醫大二院接到省衛健委指令後,迅速反應,在40分鐘內火速集結了160名精銳醫護人員,組成了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在新冠肺炎席捲全國的危難之際,哈醫大二院作為黑龍江省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肩負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任,1 月 27 日大年初三醫院派出了 46 人的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2 月 8 日按照黑龍江省衛健委要求,又派出 10 名專家披星戴月奔赴全省各地基層醫院開展技術支援。
  • 哈醫大一院通過自體脂肪移植助女患者重塑乳腺美
    日前,哈醫大一院乳腺外科接診了一位特殊的女性患者,這位患者是奧美定注射隆乳術的受害者,由於不正規的奧美定注射,導致其乳房形態被破壞,不得不切除大部分乳腺腺體和部分胸大肌。這給她帶來了巨大的身心創傷。為恢復乳房形態,找回失落的美麗,該女士決定到醫大一院乳腺外科就診。
  • 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經靜脈途徑栓塞腦血管畸形術救治9歲女童
    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右側顱內動靜脈畸形、基底節腦出血的9歲女童實施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這是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後,該術式在臨床高難度複雜病例上的又一次成功應用。
  • 來哈醫大一院查眼病免掛號費
    生活報訊(記者霍營)6月6日是第22個全國「愛眼日」,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眼科、伍連德紀念醫院眼科聯合舉辦「『目』浴陽光,預防近視」大型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