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了,孩子的老師還天天在群裡監督作業、閱讀打卡等,你怎麼看?
昨晚跟林老師吃飯,林老師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林老師拿起手機看了以後,告訴我:「你看,我們這幫老師多敬業,都放假了,還是每天在家長群裡監督班上的學生寫寒假作業、閱讀打卡。」我在一旁就笑了。這些老師的確是敬業,但是這樣做真的好嗎?這個話題,其實有很多人討論過。
記得有一次放暑假,我和林老師,還有另一位賈老師,我們幾個一起到內蒙古旅遊。其中的賈老師帶著自己的兒子一道,我們一行四人,玩得挺開心。到了晚上,吃過晚飯,我提議去旅館附近的街邊走走,看看熱鬧。賈老師家的兒子在一旁,面有難色。賈老師說,我們就不去了,孩子老師在群裡催了,今天的閱讀任務要完成,然後群裡打卡。我們就先回旅館了。於是,就剩下我和林老師去逛街了。我們倆感慨,現在的孩子真是不容易啊,放個假出門玩幾天都不能安心地玩,「學習」這項任務,就像個陰影一樣,籠罩在孩子身上,怎麼逃也逃不開。老師這樣做,究竟對不對?我們倆都陷入了沉思。
肯定有人說,這樣的老師非常敬業,你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多幸運啊!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放假期間也不例外,同樣需要督促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習是一特別需要持之以恆去做的事情,如果學生放假了,教師就疏於督促,很可能會導致假期結束以後,學生成績下滑,或者很久不能進入學習狀態。老師勢必要花費更多的經歷,把學生從放假的狀態「拉」回到學習的軌道上來。
但是,個人倒覺得,這樣的老師並不能單純的用一個「敬業」來概括。記得特級教師吳非說過:「一所學校最可怕之處,在於一群愚蠢的老師在勤奮的工作。」勤奮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等於南轅北轍。這種觀點也同樣適用於寒假讓家長和學生在群裡打卡這件事。老師如果不去研究教學方法的技藝,不去研究布置作業的科學性有效性,只懂得用壓榨學生的時間來「逼迫」出學生的成績,那麼,越是「敬業」,越是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摧殘也越大。
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是不支持老師每天在群裡要求學生和家長打卡的。教師也要想到,放假了,也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休息和調整。打卡可以,非要每天都打卡,貌似不妥,你的這個要求就變成了「緊箍咒」,勒在家長和學生的頭上。可以在剛剛放假時,要求每天打卡,過年期間,或者放假中途,可以緩一緩,不用每天打卡。到了快開學,再適當提醒家長和學生關於學習的事情。這樣做,可能會更加科學合理。
放寒假了,老師還天天在群裡監督作業、閱讀打卡的行為,您認為這樣做好嗎?這樣的教師是敬業的老師嗎?歡迎對此問題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