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019年全國兩會第四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部長們在這裡直面熱點,回應關切。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
綜合治理「線下減負 線上增負」的文件不久就會發布
記者:這幾年,中小學生的校內負擔減輕了,但同時也出現了另一種社會現象:學校減負社會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問題感覺成效不大,還出現了在電腦上或手機上接受「課外輔導」情況,讓我們很擔心線下減掉的壓力轉移到「線上」去了。請問陳部長,教育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下一步有沒有專門措施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謝謝你,你提了一個減負中我們遇到的新問題。去年2月,兩會之前教育部聯合六個部門出臺了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文件。從那兒開始,我們分四個階段進行綜合治理。
一是排查。我們共排查了40.1萬所培訓機構,搞清了底數。二是整改。在這40.1萬所中,有27.3萬所培訓機構是有問題、不合格的。所謂整改就是對這27.3萬所培訓機構進行治理,給它治病。三是規範。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校外培訓機構規範發展作出了整體設計、頂層設計,有了制度和規矩。以後,我們的校外培訓機構就要按照這個文件的要求來推進發展。四是鞏固。現在我們做的事就是鞏固整改的成果,27.3萬所有問題的培訓機構已經整治了27萬所,98.9%得到了整改。
但是在整改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你剛才提到的問題,有一些培訓機構轉移陣地,把戰場開到了線上,我們原來叫做「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在叫做什麼呢?「線下減負,線上增負」。這是一個新問題,戰場轉移了,陣地變化了,方式變異了。我們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已經會同有關部門開始研製綜合治理的文件,不久就會發布。在這個文件出臺之前,我們將比照線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對線上這些培訓進行規範。文件出臺之後,我們將和線下一樣,線上線下綜合治理,一定要把負擔過重的問題解決好。
記者:過去一年教育部在重拳打擊校外培訓機構,校內負擔減輕了,但卻出現了「學校減負社會增負、老師減負家長增負」問題。很多家長反映有些作業超出學生能力範圍,教育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有沒有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呢?
教育部部長 陳寶生:你的問題是一個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問題。這裡講的是過重課業負擔,這就是說,不是不要負擔,不要的是過重的課業負擔。我不敢想像,沒有負擔,中國教育將會怎樣,全是負擔,中國教育將會怎樣。教育本來就是一個負重前行的事業,我們現在進行的就是減輕過重課業負擔。你剛才講到的這些現象都是這個範疇的。
這些年,教育部高度重視減負問題,陸續出臺了一些治理措施。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號稱史上最嚴「減負令」,也就是「減負30條」,這就是一個綜合治理的措施。為什麼要出臺這麼一個綜合治理措施呢?因為根據實踐經驗,我們感到,課業負擔過重是一個「多因一果」的症候群,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這麼一個結果,要多方面發力,綜合整治,這就是「減負30條」的根據所在。
從哪些方面減呢?這涉及到學校、老師、政府、家長(家庭)和社會。從學校的角度講,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嚴控課程門類和總課時,解決開哪些課、開多長時間這個問題。嚴控課程容量和難度,也就是說,每門課講多少內容,講到什麼水平。
還有一個就是嚴控非零起點教學。大家可別小看這一點,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我們都喜歡搞「超前教育」,孩子還沒上學就教了很多知識,以為這樣學生就能健康成長,實際上不是。學生一張白紙交給老師,老師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非零起點教學,就是在這之前左一套、右一套,把孩子畫得「五花八道」的,這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這叫什麼呢?打個比喻,這叫做「張飛畫扇子,愁死齊白石。」我們要嚴禁這種事情發生。
就老師來說,我覺得辦好兩件事。一件事,嚴格依照大綱和課程表教學。大綱是管內容的,課程表是管各門課程相互關係的,是教育規律的體現。另一件事,嚴控作業數量和難度,數量好理解,難度是什麼呢?就是不要給孩子們出刁鑽古怪的題,多出一些師生友好型的題,這樣就可以解決你剛才提到的家長代做的問題了。
就政府來說,主要是要在質量標準、課程教材、考試招生、評價體系以及素質教育引導等方面深化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負擔過重的問題。還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減負奠定基礎。這就是政府要做的事。
就家長來說,我覺得就兩句話,家長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對孩子要有合理的預期。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決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理性引導孩子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就社會來說,一是不要傳播似是而非的那些所謂的教育理念。二是不要給一些不良機構做代言人。三是不要給一些號稱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們面臨的現實是,十個人談教育,會產生十一、十二個觀點。所以一定要警惕這些「忽悠」。社會環境非常重要,環境好了,祖國的花朵就會開得更燦爛,祖國的幼苗就會成長得更健康。
從這裡可以看出,減負作為一個「多因一果」的症候群,一定要系統治理。難度很大,但是難度再大也要緊緊抓住不放,落實好「減負30條」。可以這樣說,減負難減負難,減負再難也要減,如果今日不減負,明日負擔重如山。負擔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學生會不高興的,學生不高興就是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問題很嚴重。所以我們要持之以恆地治理下去,不獲全勝決不收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
我們有能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記者:您在回答剛才提問時,提到了降低社保費率。我們注意到,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若干條有關降低社保費率的舉措,這是給企業減負,受到企業普遍歡迎。但是我們也聽到一些擔憂,就是擔心這些舉措會不會影響社保基金的持續運行?請問張部長,對此您怎麼看?國家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出臺這些舉措的呢?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張紀南: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針對性,社會關注度也很高。這次中央採取降費率的舉措,尤其是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可以降到16%,最多的省份可以降4個百分點,力度是比較大的。我認為,這些綜合降費舉措主要目的是減輕企業負擔、增加企業活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大家知道,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一方面,從現實來看,由於一些歷史原因,我們國家的社保名義費率是偏高的,有一定降費空間。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降低費率以後,企業有了活力,可以不斷擴大再生產,擴大就業,而且門檻降低了,就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參加社保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社保基金的「蛋糕」就會越做越大,形成良性循環,必然進一步增強社保制度的可持續性。
對於有些同志擔心社保費率降低以後養老保險待遇的發放問題,在這裡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們有能力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今年還將繼續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養老金「15連調」,讓廣大退休人員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我想介紹三個方面的情況,供大家比較判斷:第一,當期收大於支。經過反覆測算,降費率以後,總體上仍能夠保證基金收大於支。第二,累計有結餘。按照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4.78萬億元,有比較強的保障能力。第三,戰略有儲備。全國社保基金已經有2萬億元左右的戰略儲備,今後還會繼續加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力度。同時,還將綜合採取一系列措施,實現社保基金可持續。綜合以上情況,我們能夠保證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請大家放心。謝謝。
突出重點群體
加大減負、培訓、保障力度做好就業工作
記者:問一個和就業有關的問題。最近國內外有人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偏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就業問題,就業形勢也會變得非常嚴峻。請問張部長,今年就業形勢果真如此嗎?如果這樣,人社部打算怎麼辦?謝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張紀南:謝謝你對就業問題的關心,就業涉及到千家萬戶。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去年的就業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積極進展,就業局勢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新增就業人數。去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這是連續第6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二是失業率指標比較低。去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是3.8%,調查失業率是4.9%,同比都是下降的。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是有一些情況也要引起重視:一是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有近14億人口,其中有9億勞動力,這既是就業的壓力,同時也是巨大的人力資源。
二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也就是說,招工難和就業難並存。
三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中央把穩就業放在了「六穩」的首位。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具體部署,而且專門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怎麼理解?我個人理解,關鍵是「優先」這兩個字,至少有兩方面的「優先」。一是目標導向優先。把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二是政策支持優先。主要是宏觀政策層面,比如產業政策、財稅政策、貨幣政策、教育政策綜合發力。
就業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為人社部門來講,責無旁貸。我們將主要圍繞「一個突出、三個加大」下功夫。「一個突出」,就是突出重點群體,精準施策。在做好面上就業工作的同時,突出重點群體,重點做好大學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創業工作,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三個加大」,就是加大減負、加大培訓、加大保障。一是加大減輕企業負擔的力度。企業有活力,就業才能有保障。我們要在「降、返、補」這三個字上做文章。「降」就是降低社保費率。「返」就是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的力度和幅度。「補」就是對於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給予社保補貼和貸款貼息等。
二是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我們將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勞動者一技在手,終身受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既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就業和再就業的能力,提升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水平,也能夠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藉此機會給大家提供一個就業行情,高技能人才始終是市場短缺的,求人倍率一直都大於2。什麼概念呢?就是一個高技能人才有兩個以上的崗位等待他。希望新聞媒體朋友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
三是加大保障力度。保障權益,兜牢底線。對於失業人員,我們將完善實名制服務和管理,及時兌現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對於零就業家庭,我們將加大援助和幫扶力度,確保及時動態清零。對於困難群眾的幫扶工作,我們將多方面採取措施,想全想細想到萬一,做深做實做到位。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
用四個「最嚴」 推動食品藥品安全持續向好
司法部部長傅政華12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說,將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手段、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推動我國食品藥品安全持續向好。
食品藥品安全事關近14億人民,是基本民生問題,也是重大公共安全問題。傅政華指出:「針對食品藥品領域違法犯罪成本低、處罰寬鬆軟的問題,要加強對法律的立改廢釋。」他表示,要不斷強化改進措施,真正使法律長出牙齒,成為帶電的高壓線,維護好人民食品藥品安全。
「我們將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手段、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來推動我國食品藥品安全領域持續向好,使人民更滿意,讓群眾吃得安全、用得放心。」傅政華說。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
工薪階層的減稅面是百分之百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12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說,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帶給工薪階層的減稅面是百分之百,其中約8000萬人減了百分之百的稅不用再繳個稅,約6500萬人減稅70%以上。
他介紹,去年10月到今年1月,個稅改革4個月共減稅近2000億元。與去年前9個月個稅收入同比增長20%相比,改革後的4個月個稅收入同比減少14.2%,今年1月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引入後單月同比減少23.5%。
王軍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近2萬億元的一攬子大規模減稅降費舉措,導向精準、規模空前,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其中單減稅規模就相當於當年預算安排稅務部門組織收入的10%以上。「這是一次實打實、硬碰硬,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
王軍表示,稅務總局已於3月5日當天向全國稅務系統發出做好準備的通知,並於3月8日決定再取消15項涉及減稅降費措施落地的稅務證明,將盡最大努力確保減稅降費「實打實、硬碰硬」地落地。
談到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王軍說,2019年是新稅務機構正式運行的第一年。去年機構改革中稅務系統雖撤銷了3.4萬個一級和內設機構,但所有省局、市局、縣局、鄉鎮分局(稅務所)都如期平穩掛牌並進行了「三定」。值得一提的是,有22255名稅務幹部正職轉為副職,但他們無怨無悔,同所有稅務人一起確保改革「事合、人合、力合、心合」,各項工作平穩運行、穩中有進。
來源: 新華社、新華網、央視新聞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石鈺、廖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