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系列 | 哈佛校長告訴你大學教育的目標和責任

2020-09-05 允中教育公益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


作者: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出生於1947年,歷史學家,她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位女校長。


大學的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在大學,要追尋知識與真理。
2.讓學生具有做出判斷和認清事實的能力,以及在新事實面前虛心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意願。
3.在大學,你的重要想法很多來自與與其他人互動的結果。
4.探索自己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培養出在多元化環境中健康成長的能力
5.你們會通過挑戰和被挑戰,通過直面異議和分歧,找到自己的道路,能夠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歡迎2021屆的新生。我很高興在新生參觀日跟你們很多人打過照面,我也很欣喜有1702人選擇在這裡度過自己未來四年的時光。你們代表著哈佛的現在和未來,歡迎你們。


你們現在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這個時刻不僅對你們自己意義重大,對美國和世界來說同樣如此。最近幾周,我們感受到了全球核戰爭的威脅,我們目睹了極端天氣的可怕,我們看到了發生在西班牙、芬蘭、比利時和阿富汗的毀滅性恐怖主義行為,我們也聽聞了美國一所大學城裡令人心寒的仇恨、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和暴力事件,那個地方跟我們這裡並無多大區別。


在這樣的時刻,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意味著什麼?大學究竟是什麼?在美國和世界進入如此充滿挑戰和不安定的時刻,我們如何看待大學的責任,也就是我們肩負的責任。



首先,大學是關於知識和對真理的追尋。我們信仰事實以及人類探知事實的能力。我們堅信教育和學習是人類進步的手段,是民主政制的重要基礎。


哈佛是一所研究型大學,這意味著哈佛的全體教員致力於在其廣泛研究領域中積極拓展知識的邊界。當你們開始學習,你們也被邀請成為這趟探索之旅的一員,在教室和實驗室,在圖書館和博物館,還有在除此之外的廣闊天地裡。你們最終可能會寫出一篇畢業論文,就像去年大約四成畢業生所做的那樣。你們可能對一個項目產生興趣,對一個問題展開獨立研究。


或者,你們也許會在夏天的時候加入本科生研究項目,跟其他學生研究員一起住在校園,同時跟教員密切合作,在科學和工程學領域,在社會科學領域,在市場、組織、社群參與和全球健康領域,在人文和藝術領域,一起探索新知。


我們認為,追尋真理需要持續的驗證和審視,需要不斷的論證、挑戰和辯論。我們非常自信地認為,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真理既是願望,也是靈感。我們知道對未知的探索永無止境,所以我們必須對新的想法、新的觀點以及犯錯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勇敢、寬容和謙遜的品質,願意參與到知識社群的辯論,願意包容他人的想法,並願意基於理性和證據改變自己的觀點。



不過,這些不僅僅是我們希望在你們每個人身上培養的重要智力技能,它們還是至關重要的基本能力——即做出判斷和認清事實的能力,以及在新事實面前虛心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意願。


也是在歡迎本科新生的年度典禮上,哈佛藝術與科學學院已故的前任院長傑裡米·諾爾斯(Jeremy Knowles)曾描述過他所認為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標:他說,那就是確保畢業生能夠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你們會通過挑戰和被挑戰,通過直面異議和分歧,來學習這種能力,並在這當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這引出了我今天想對你們強調的大學第二個基本特徵:在接下來的四年裡,你們遇到的最重要想法中有很多不一定來自教授、實驗室、書籍或在線作業,它們會來自此刻坐在你們身邊的人。你們提出的很多問題,學習解決的挑戰,以及接受的新視角,都將是你們跟其他人進行互動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的班級集體必須代表最廣泛的背景、經歷和興趣,覆蓋最多樣化的地理起源、社會環境、民族、種族、宗教……



在2017年,一個人有可能通過在線學習積累足夠多的知識和通過足夠多的測驗,以此獲得大學學位。但是,我們卻要求你們所有人離開自己原來的生活圈子,滿載著行李,跟家人揮淚告別,搬到麻薩諸塞州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相信社群的功能,社群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力量。不過,我們必須好好構建這個社群,這樣它才不會僅僅呈現你們已經知道的東西,或者只能讓你們結交跟自身經歷和觀點相近的人。


正是這種多樣性,這種陌生化和差異化元素,讓哈佛擁有了非同凡響的大學體驗,我知道你們終有一天會發現這個事實。


2021屆的新生,我們很高興地歡迎你們,因為你們是非常了不起的。


你們註定會互相學習、彼此啟發,當然你們也會教給我們一些東西,而這正是因為你們身份和經歷的多樣性。當哈佛招生辦公室決定錄取你們時,是因為我們希望聽到你們的聲音,希望你們為這種創造性的不和諧音調做出貢獻。你們也將為這種創造性的不和諧音做出



所以,請不要沉默無聲。(還有,請不要在網絡虛擲光陰,仿佛你不曾來過這裡!)你們要跟其他人接觸,多多發言,這樣其他人才能從你們身上學到東西。你們還要更多地傾聽,這樣你們才能從其他人那裡學到東西。不要害怕承擔犯錯的風險,不要害怕承認自己是錯的,這是學習和成長的最佳方式。同時,寬容地傾聽其他人的聲音,這樣他們也有可能進行這樣的冒險。你們要把自己的同學社群當作大學生涯最重要的禮物和機會之一,希望你們幫助哈佛建設一個因差異、多元、包容而更加豐富的模式,而非因各自差異發生分化。


現在,讓我簡要介紹一下從我剛剛闡述的原則中發展出來的兩個問題。



在未來的一年裡,你們會聽到很多關於我所描述的多樣性的承諾,因為它已經在一宗備受矚目的訴訟案中受到了直接挑戰。引起爭議的正是把你們錄取到哈佛以及創造出2021屆新生顯著多樣性的招生流程,我們將繼續堅定地捍衛這個招生流程以及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它們既是我們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讓學生超越熟悉事物、向新理解和新可能性敞開懷抱的重要機會。


此外,在今年秋天,你們也有可能聽到很多關於哈佛「最後俱樂部」(final clubs)、兄弟會和姐妹會的消息,以及一項即將在你們這一屆首次生效的政策。事實上,在新生參觀日的問答環節,你們當中曾有一人向我問過這件事,所以我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思考這個問題。這項新政策的動機源於我們相同的承諾,即提供一種肯定哈佛每個學生重要性以及敦促學生向差異化同學學習的教育體驗。


在四年大學生涯中,我們希望你們能夠超越剛剛入學時的自己;我們希望你們探索自己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東西,培養出在多元化環境中健康成長的能力——在未來幾年,你們將在哈佛發現這樣的環境。這些目標讓哈佛院舍系統(House system)的生活學習環境充滿了活力,你們將在明年3月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院舍,在那裡生活和學習三年時間。此外,這些目標也明確表明,那些規模和影響日益擴大的歧視性、排他性和同質性組織,他們跟我們的價值觀和教育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在這樣一個對美國和世界至關重要的時刻,你們來到了哈佛。


現在,你們已經成為哈佛近400年大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哈佛繼續嚴謹和理性地追尋真理,這取決於我們。確保社群每個成員的才華在此過程中得到充分鼓舞和施展,這也取決於我們。讓我們都盡己所能,努力使哈佛成為一個人人相互尊重的地方,從而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面對著全美各地不斷湧現出的仇恨和暴力事件,我們需要堅持一種不同的共處方式。在這樣一個破裂和分化的時刻,讓我們成為團結的榜樣。


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哈佛的承諾。


歡迎你們來到哈佛!





文章轉自網絡,

允中父文教院編輯發布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校長演講:教育的目標是對真理的追求!
    大學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意味著什麼?大學究竟是什麼?在美國和世界進入如此充滿挑戰和不安定的時刻,我們如何看待大學的責任,也就是我們肩負的責任?首先,大學是關於知識和對真理的追尋。我們信仰事實以及人類探知事實的能力。我們堅信教育和學習是人類進步的手段,是民主政制的重要基礎。哈佛是一所研究型大學,這意味著哈佛的全體教員致力於在其廣泛研究領域中積極拓展知識的邊界。
  • 哈佛大學改革通識教育
    2018年秋季,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新框架正式啟動,旨在幫助學生在當今世界智慧地生活做好準備,使他們成長為深思熟慮、富有貢獻的社會成員。哈佛大學本科生教育的使命是培養世界公民和領導者,通識教育是核心塑造力量。通識教育是本科獲得學位必須學習的課程,是哈佛大學課程的中心。
  • 哈佛新校長沉重演講:第一次遭遇對大學教育的質疑
    即使是Eliot校長,可以說是哈佛大學最成功的校長,他的行為偶爾也會引發軒然大波。他曾經想要取消曲棍球,籃球和足球等團體運動項目,因為在他看來,哈佛絕不需要這些。他還曾一次又一次試圖吞併麻省理工學院(MIT)。Rafael(編者註:麻省理工學院現任校長),你可以放鬆,我會盡力避免所有這些不幸遭遇。
  • 哈佛大學校長: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
    哈佛成立了一系列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來支持、推廣研究。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哈佛亞洲中心以及哈佛中國基金等機構,全面地影響著哈佛對中國的思考方式,從教學研究到交流合作。它們當中最老的是哈佛燕京學社。九十年前,哈燕社正是在這裡,從燕京大學的故址起步的。今天它仍然在支持各個領域的中國青年學者的學術成長。我們的這些機構當中最新的是哈佛全球研究基金。
  • 哈佛大學的博雅教育到底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不是說著玩的!| 博雅教育系列
    哈佛大學的教育水平,眾所周知。可是,哈佛大學教育的基礎,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到底是什麼東西,很多人並不十分清楚。博雅教育的目標,當然不是塑造一個個在公開場合假話連篇的演員,而是培養在自己的私人領域,真誠地秉持正義、同情弱者的君子。由此看來,這次被哈佛取消入學資格的學生,雖然沒有這威脅到他人的生活,但是實在與博雅教育的倫理觀念相去甚遠。取消入學資格背後的理念是:一個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素質,恰恰會最真實、最直接地表現在他開的玩笑中。
  • ​陳綺:美國當代大學經典教育初探——以哈佛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下的經典教育為例
    其次是「博雅教育理念」。通識教育是博雅教育最富特色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以自由探究的精神開展,無關局部適應性和職業實用性,是公民和負責任的個人生活的必要準備。通識教育關注教育的整體目標和博雅教育目的等更基礎性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再次是「分類必修課理念」。認為分類必修課應是通識教育的中心組成部分。這種理念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課程裡的「七藝」[1]。
  • 哈佛、耶魯校長教育觀: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以下是這位校長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
  • 哈佛大學教授:談真正的教育是什麼?看完豁然開朗
    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以下是這位校長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
  • 哈佛新任女校長:大學精神要對歷史和未來負責
    成千上萬的師生、校友以及周圍的居民雲集哈佛,不顧陣陣風雨和潮溼,來參加這一歷史性的活動。三位前任校長與來自美國國內和世界各地大學的220位代表參加了這一歷史性的儀式,其中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等也都派了代表參加這一盛典。  哈佛曆史學教授西德尼•維爾巴在代表教師發言時說,「我從未見到過教師們如此團結一致,他們是來歡迎新校長德魯•福斯特的。」
  • 哈佛再推通識教育改革:越是頂尖大學,越重視本科教育
    新舊方案的課程替代要求(來源:哈佛大學網站)當然,新方案中的每一門課程並非都能和原來8個分類相對應,如果能夠對應,就會被校方標記出來,以幫助同學們選擇。每個學期開始之前,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辦公室還會更新每個學生的學術建議報告,告訴他們已經選修過哪些符合新方案要求的課程。
  • 每天15分鐘獲得哈佛教育:前哈佛校長的書單和通識教育理想境界
    15分鐘的閱讀獲得哈佛水平的教育,你覺得怎麼樣?這正是曾任哈佛大學校長40年之久的查爾斯·W·艾略特博士(Dr Charles W. Eliot)的目標和理念。1910年,他將51卷《哈佛經典》(Harvard Classics)合集整理在一起,內容從科學到政治、從宗教到文學的不同領域,都是由一些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所著。
  • 哈佛大學新制通識教育方案及其實施效果辨惑
    哈佛大學三次發布的通識教育方案,吸引了教育人士的關注,社會媒體也不遺餘力地參與傳播和討論,本文特別關注哈佛大學通識教育「2007方案」及其實施效果。  最後,2015、2016評估委員會還提出設立一個行政和財務支持體系,加強對承擔通識教育任務的教師、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支持,以確保通識教育計劃能夠實現其設計目標。  五、哈佛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經驗與啟示  筆者曾在兩年前有關二戰後日本著名大學通識教育改革的研究中指出:「日本大學的通識教育改革是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
  • 《銀河補習班》告訴我們,哈佛大學的「目標效應」理論果然有效!
    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馬飛面臨學業問題,儘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從未放棄,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並為之努力。馬皓文與校長求情,打算用一個月時間將馬飛的學業提高,證明他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學渣」也是可造之材...「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贏得尊重?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
    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哈佛女校長:走出去了解整個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 從我個人的求學經歷談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
    17歲去美國讀書,25歲時被哈佛大學聘為青年院士。後來我又通過在哈佛攻讀博士學位和擔任助教參與教學的機會,對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有些個人的體會,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在談哈佛大學的教育之前,我想先從我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說起。因為從某些方面看,它給我的教育與後來哈佛大學所給我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01我的第一所學校是我的家;我最初的老師是我的父母。
  • 哈佛大學校長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你能聽出他演講的話外之音嗎?
    2019年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參訪北京大學並在「大學堂·北大講壇」發表了題為《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的演講。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哈佛大學第29任校長。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曾任塔夫茨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主席。
  • 他是出身名門的哈佛校長,卻懟總統反精英,為公平教育而奮鬥一生!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換言之,無知不僅是學識的匱乏,更可怕的是因此而奠定的扭曲的價值觀,以及所驅動的一系列荒唐行為。這是哈佛大學前校長的一句名言,今天湛廬君要推薦給大家的就是這位傳奇校長,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思想家和實踐家——德裡克·博克。
  • 顛覆常春藤教育的未來大學,靠什麼吸引了哈佛、斯坦福的教育大咖?
    顛覆常春藤教育的未來大學,靠什麼吸引了哈佛、斯坦福的教育大咖?大學,由五名哈佛、斯坦福、沃頓商學院教育大咖創辦。他們將自己多年來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反思和經驗納入到學校的各項建設中,包括課程設計、新的全球化體驗以及在線與線下教育方式的結合。錄取難度甚至高於哈佛大學。這樣一所大學究竟有什麼獨特之處,我們和它的聯合創始人,前哈佛社會學院院長Stephen Kosslyn聊了聊。
  • 哈佛大學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深度)
    還是,享受樂趣……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察·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我不是什麼哈佛的女校長,我就是哈佛的校長」,讓人們記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以下是這位校長在哈佛的一次演講,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看這個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