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羽毛顏色β角蛋白說了算

2020-12-18 科學網

 

北京時間11月22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刊登了一篇題為「早白堊世鳥類-始孔子鳥羽毛角蛋白與色素體的分子證據」的論文,報導了1.3億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發現及其中色素體的確認,使古生物的色彩復原更加可信。 相關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博士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山東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Mary Schweitzer教授等合作完成。

泮燕紅等對收藏於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的一件始孔子鳥類化石標本的羽毛,進行了詳細的超微結構分析和生化分析,首次從分子層面證實了β角蛋白和色素體在距今1.3億年化石中的保存。研究的鳥類化石屬於始孔子鳥,該鳥類最早命名於2008年,屬於孔子鳥科,代表了早期鳥類演化中最基幹的類群之一。始孔子鳥化石目前僅發現於我國河北省的豐寧地區,屬於早白堊世,代表了中國境內已知最古老的鳥類化石之一。此外,由於這類鳥類牙齒已經完全退化,發育了角質喙,因此也代表了最早具有角質喙的鳥類。河北豐寧的鳥類化石不僅時代古老,僅次於世界上最古老的鳥類-始祖鳥,而且還以保存精美的羽毛而著稱。

研究者將採自該化石標本的8個羽毛樣品在南京古生物所進行前處理,隨後分別進行了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觀察,結合免疫螢光、免疫電鏡等生化方法,以及超高解析度的元素能譜分析。同時與現生雞的羽毛在超微結構、生化反應、色素體元素能譜分析的結果等方面進行了逐一對比,證實了在化石羽毛中確實含有殘留的β角蛋白。由於以往報導過β角蛋白的化石標本的時代都來自晚白堊世(不早於7500萬年),因此此項工作把β角蛋白能夠保存的時代往前推進了至少5000萬年。

現生鳥類具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和色彩,主要取決於羽毛具有的色素體以及羽毛內部的結構。而羽毛的色素種類也有多種,例如,球狀的棕黑色素,棒狀的真黑色素等,兩者大小約為1微米左右,它們均由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顆粒可隨羽毛的形成進入到羽毛的不同部位,從而與羽毛的內部結構等因素一起決定羽毛不同的顏色。

科學界對化石鳥類和恐龍羽毛顏色的認識經歷了頗為曲折的過程。早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古生物學家將鳥類化石羽毛中的色素體狀的結構首先鑑定為細菌,認為細菌參與了羽毛化石的保存過程。2008年,美國耶魯大學的Jakob Vinther等人首次提出過去鑑定的鳥類化石羽毛中的「細菌」實際上是羽毛的色素體。2010年我國學者張福成等人首次報導了帶羽毛恐龍的羽毛中色素體的保存。近年來學術界開展了大量古鳥類、帶羽毛恐龍等不同類群生物化石色素體的研究,為恢復滅絕生物羽毛等器官的顏色和色彩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然而,以往對化石羽毛色素體的分析還主要局限於微觀形態學的對比,以往化學分析手段也未能精準把色素的信號原位標定到色素體上。由於色素體本身無論在大小和形態學方面與細菌都十分相似,因此有學者指出,如何用化學方法準確區分色素體與微生物變得十分必要。基於這樣的爭議和問題,泮燕紅等採用了多種化學和分子技術分析方法,其中免疫電鏡和超高解析度的元素能譜分析,都是第一次應用到化石分析中,實現了化學信號在納米級別的原位標定。他們的研究結果不僅首次在距今1.3億年化石中證實了β角蛋白的保存,而且也驗證了羽毛化石中以往頗具爭議的納米級的微體結構被β角蛋白包裹,確實為羽毛的色素體,排除了細菌的可能性。此項研究對今後更好地認識遠古化石中的軟組織結構、化石分子的保存以及羽毛超微結構的演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等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中國最古老的鳥類、距今1.3億年前的始孔子鳥化石羽毛中發現了β角蛋白。由於β角蛋白與識別鳥類羽毛中的色素體結構密切相關,這一新發現,也為復原原始鳥類和帶毛恐龍等遠古生物的真實色彩,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
  • 江蘇南京專家發現1.3億年前「β角蛋白」
    原標題:南京專家發現 1.3億年前「β角蛋白」 有助解開鳥類羽毛色彩形成之謎 王孝理供圖 鳥類羽毛色彩研究再獲新突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等組成的中外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早白堊世鳥類-始孔子鳥羽毛角蛋白與色素體的分子證據」項目,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1月22日在線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 世界羽毛最絢麗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多達4種,名字在中國很高調
    在生活中我們常看到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大多都是褐灰色,黑色或者是白色,色彩比較黯淡,繽紛點的鳥類常見的估計只有鸚鵡了。然而,小編下面要介紹的這種鳥類是世界上羽毛最絢麗的鳥類,身上的顏色多達四種,還有著四十多個品種。這種鳥類在我國還有一個很高調的名字,你們知道是什麼鳥嗎?
  • 中美科學家復原恐龍羽毛顏色(圖)
    ■昨天,專家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左)和從遼西徵集來的化石標本(右)■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帶羽毛的恐龍究竟是什麼顏色?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專家李全國介紹說,用來做研究的化石標本是從遼西徵集來的,赫氏近鳥龍是2009年度被命名且被認為是與鳥類關係比較接近的恐龍,長有四個翅膀。■對比黑素體確定顏色這隻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是如何確定的呢?
  • 科學家為恐龍"著色" 29點取色確定羽毛顏色
    雖然大部分恐龍已經滅絕,但鳥類很可能是另一部分倖存恐龍的後代,並且繁衍至今。但涉及鳥類何時從獸腳類恐龍起源的時間問題曾長期未能解決。直到1996年起,我國遼西及其鄰區熱河生物群發現大量保存精美的獸腳類恐龍化石,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假說有了確鑿證據。  因此小型獸腳類恐龍中的赫氏近鳥龍和一種傷齒龍類成為解決鳥類起源與演化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帶羽毛的恐龍更是吸引著人們不斷探索。
  • 夜行性怪異鳥類,「蛋黃」眼睛灰褐色羽毛,自然界的偽裝大師
    大自然中有著許多鳥類,每種鳥類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而不知小夥伴是否知道,在大自然中一種夜行性的怪異鳥類呢?它們擁有著「蛋黃」般的眼睛,和灰褐色的羽毛,堪稱自然界的偽裝大師。究竟是怎樣的鳥類,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種鳥類的名字叫做「林鴟」,它們的長相非常奇特,可以說人們看到第一眼,就會記住這種奇特的鳥類。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它的近親鳥面龍和單爪龍更為人所知和了解,前者被一些人認為是鳥類而不是恐龍。順便說一下,人們普遍相信阿瓦拉慈龍是為紀念著名的古生物學家路易斯·阿爾瓦雷斯(幫助證明恐龍滅絕呈現由6500萬年前一顆流星的影響),但事實上它被命名為(由另一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何塞·f·波拿巴)後,歷史學家格雷戈裡奧阿爾瓦雷斯。
  • 建昌化石之最:第一種羽毛有顏色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是一種帶羽毛的恐龍物種。該近鳥龍的化石發現於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赫氏近鳥龍化石在其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都分布著奇特的飛羽,這種特徵在滅絕物種中還尚無先例。
  • 韓發現幾隻顏色不一樣的麻雀,一身純白色羽毛,概率僅百萬分之一
    在鳥類中,麻雀是一種很常見的鳥,它們分布廣泛,全世界已知的大約有27種麻雀,但它們的大小、體色都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所有稱為麻雀。而近日在韓國春川市中,有人發現幾隻顏色不一樣的麻雀,一身純白色的羽毛——白麻雀,非常罕見。
  • 《探索神奇的鳥類》:在親子共讀中感受鳥類的神奇
    這些鳥雖然在體型、大小、顏色和羽毛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是卵生恆溫動物,都有翅膀、羽毛和沒有牙齒的喙。《探索神奇的鳥類》這套繪本擯棄了傳統的鳥兒分類方法,從不可思議的喙、絕妙的羽毛、可怕的爪子、迷人的顏色、狡猾的偽裝有趣的鳥足等方面進行分類,孩子既可以了解鳥類身體器官的作用,了解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係,也會明白它們的突出特徵都是不斷適應大自然,與自然從抗爭到和諧相處的結果。
  • 《探索神奇的鳥類》:在親子共讀中感受鳥類的神奇
    01 分類角度獨特,體會鳥類的神奇。在大自然中,鳥類是無處不在的,包括寒冷的北極地區和南極洲,在地球的七大洲上,生活著大約10000多種不同的鳥類。如果你每天認識一種鳥的話,需要大約30年才能認識鳥類家族的全體成員。
  • 揭秘恐龍向鳥類演化:飛行器官不僅有羽毛還有膜質翅膀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鳥的羽毛,就是為了臭美?
    我們知道,鳥類是恐龍的後裔。鳥類有複雜的羽毛。這裡所說的「複雜」,除了顏色多種多樣之外,還包括身體各個部位的羽毛粗細不一。 那麼,鳥類複雜的羽毛是怎麼進化來的呢? 大多數人可能會說,這有什麼特別的原因,不就是為了更好地飛行嗎?不!
  • 鳥類在繁殖期間有哪些奇特習性?
    在繁殖季節,很多鳥類通過鳴叫歌唱、表演求愛儀式並且變換羽毛的色彩來吸引配偶。不同的鳥類擁有他們自己的方式進行求偶,這是他們的一種習性。許多鳥類進化出特別的羽毛,還有明亮的顏色和羽冠,這些特點在繁殖季節出現,而在交配結束時候慢慢消失。
  • 研究發現鳥類製造紅色色素機制
    在鳥類的世界裡,紅色具有特殊意義。許多物種的喙、羽毛或裸露的皮膚上有紅色,以吸引伴侶或阻止對手。一般而言,顏色越紅越好。近日,兩個研究小組分別鑑定出一種酶編碼基因,能幫助一些鳥兒將食物中的黃色色素變為紅色。
  • 鳥的世界裡紅色羽毛有何特別寓意?
    鳥的世界裡紅色羽毛有何特別寓意?時間:2016-09-22 11:55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鳥兒為何這樣紅? 鳥的世界裡紅色羽毛有何特別寓意? 在鳥的世界裡,紅色具有特殊的含義。許多物種使用紅色作為吸引異性或阻止競爭對手的信號,並將這顏色添加到它們的喙、羽毛或者裸露的皮膚。
  • 鳥類形態結構小結(下)-翅膀篇
    前臂是由尺骨和橈(rao)骨組成,次級飛羽著生在尺骨上,一般從外到內依次進行編號,可以利用次級飛羽外緣顏色來進行一些較難鳥類的辯識,例如扇尾沙錐的次級飛羽外緣白色,而大沙錐和針尾沙錐無白色;雲雀次級飛羽外緣白色較明顯,而小雲雀不明顯
  • 託福閱讀背景知識之鳥類百科
    新託福ibt中有關鳥類學的內容包含鳥類行為學和鳥類生態學兩個大類,一共有13篇文章。   鳥類行為學:10篇   鳥類的定向   鳥類有很好的定位能力,鳥類遷徙導航定位的能力是進化的結果;鳥類回巢和遷徙存在區別;他們定位的方式有很多,鳥類會綜合使用這些方式。
  • 鳥類形態結構小結(上)-非翅膀篇
    我們在學習認鳥的時候,總是有一些鳥類外部結構的名詞搞不清楚,我總結此篇文章來對鳥類的外形有一個進一步的了解,加深辨識的印象,大多數書籍介紹鳥類外形均比較簡單
  • 鳳凰是不存在的,原型是鳥類動物中美麗的孔雀
    在鳥類動物中尋找最漂亮的鳥類,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孔雀,因為這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事情。孔雀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鳥類之一,特別是雄性孔雀,是聞名於世界的「美男子」,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很長,五顏六色,十分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