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復原恐龍羽毛顏色(圖)

2020-12-23 鳳凰網讀書

■昨天,專家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左)和從遼西徵集來的化石標本(右)■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帶羽毛的恐龍究竟是什麼顏色?這個一直困擾科學家的未解之謎終於被揭開了。北京自然博物館昨天宣布,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復原了一個大小和孔雀相仿的小型獸腳類恐龍——赫氏近鳥龍的全身羽毛顏色,這也是科學家首次解密恐龍全身色彩。

■腿上長滿黑白相間的羽毛

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臺電腦上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這種生活在距今1.55億年前的恐龍形似雞,嘴似啄木鳥,頭頂有一簇紅褐色的羽毛,翅膀黑白相間,翼間黑色;腿上也長滿了長長的羽毛,這些羽毛一直延伸到腳趾附近,好像另外一對翅膀,同樣是黑白相間。

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專家李全國介紹說,用來做研究的化石標本是從遼西徵集來的,赫氏近鳥龍是2009年度被命名且被認為是與鳥類關係比較接近的恐龍,長有四個翅膀。

■對比黑素體確定顏色

這隻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是如何確定的呢?李全國介紹說,它的化石標本保存非常完整,可以看到所有羽毛,它們都連到骨頭上,「我們在它全身羽毛中採集了29個樣本,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下,找到了保存很好的黑素體或黑素體外模,並對這些黑素體的大小、長度、形狀進行了測量和統計」。

「這些黑素體決定了羽毛的顏色,在化石中發現的黑素體在現代鳥類中也存在。所以,我們從現代鳥類的不同顏色羽毛中提取了樣品,對黑素體的不同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我們選擇的現代鳥類樣本包括了生活在樹林裡、沼澤裡等不同環境下的鳥類。」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說。通過兩項分析結果的對比,最終確定了赫氏近鳥龍全身所有羽毛的顏色。

「當然,出現在電腦上的圖案是經過了一定的想像和美化的,因為我們能夠確定羽毛是黑白相間的,但不能確定的是條紋的寬度是多少。」孟慶金說。

■顯眼的羽毛用來驅趕獵物

「這些羽毛最適合的不是飛行,而是展示。」李全國介紹說。研究表明,赫氏近鳥龍羽毛的用途不是用來飛翔的,它們可能利用這些顯眼的羽毛吸引異性,恐嚇敵人,甚至驅趕獵物。

據介紹,也有參與研究的美國科學家認為,赫氏近鳥龍四翼上的羽毛可能會幫助它們在樹枝間跳躍滑行,這些顏色鮮豔的羽毛後來隨著恐龍向鳥類的慢慢進化,衍生出了保暖、飛翔等功能,足以證明這種恐龍是鳥類的祖先。

此次合作研究團隊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研究人員,與北京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組成,這些研究機構在恐龍、現代鳥類、古鳥類等領域有各自的學科優勢。

據悉,此次研究成果將發表在3月12日出版的國際著名期刊《科學》上,第一作者是北京自然博物館專家李全國。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復原恐龍原始體色(圖)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1月28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成功復原了火雞般大小的食肉恐龍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的羽毛顏色,這也是第一個體色得到復原的恐龍。1996年,中華龍鳥還成為第一個被確定有羽毛的恐龍。
  • 科學家為恐龍"著色" 29點取色確定羽毛顏色
    鳥是不是由恐龍演變的?恐龍的羽毛像鳥類一樣色彩斑斕嗎?昨日,隨著一隻色彩斑斕的小型獸腳類恐龍——赫氏近鳥龍模擬圖在自然博物館亮相,中美專家第一次揭開了這些未解之謎的冰山一角。  本周五,以自然博物館科研人員李全國為第一作者的一篇論文將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這篇論文詳細闡述了這一研究成果。
  •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很多人會說:不就是電影《侏羅紀世界》裡的顏色嘛!我必須認真的告訴你電影中恐龍的顏色都是推測和想像出來的,那麼我們能否科學還原恐龍的顏色呢?本文將為你盤點科學家已經還原顏色的恐龍們。是黑色素胞、黑素細胞中的色素顆粒,其分布排列形成了顏色。黑素體普遍存在於今天鳥類和哺乳類羽毛和毛髮的黑素細胞之中。既然鳥類羽毛的顏色是由黑素體決定的,那麼恐龍的羽毛顏色也應該是由黑素體絕對的咯。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只要找到了保存非常好的恐龍羽毛化石,然後研究其中黑素體就可以還原恐龍本來的顏色了!第一種被還原顏色的恐龍正是來自於我們中國的第一隻長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
  • 建昌化石之最:第一種羽毛有顏色的恐龍(圖)
    赫氏近鳥龍是一種帶羽毛的恐龍物種。該近鳥龍的化石發現於建昌縣玲瓏塔地區的侏羅紀髫髻山組。赫氏近鳥龍化石在其骨架周圍清晰地分布著羽毛印痕,特別是在前、後肢和尾部都分布著奇特的飛羽,這種特徵在滅絕物種中還尚無先例。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在那之後,發現了大量帶毛的恐龍。大家可以看,圖中這兩者有沒有相似性?恐龍演化成鳥類是事實。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恐龍是鴕鳥,最小的恐龍是蜂鳥,這麼說都是對的。恐龍有毛且會飛,它的羽毛是不對稱的,不對稱的羽毛才有空氣動力學。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
  • 趙闖:國內唯一復原恐龍圖的職業畫家(圖)
    7歲開始自學畫恐龍,21歲作品遠古翔獸復原圖刊登在英國《自然》雜誌上,這是該雜誌第一次使用中國人繪製的古生物復原圖作為封面。作者趙闖,那時是大二學生,沒有經過任何美術專業學習,對於恐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
  • 最大「四翼」恐龍全身長滿羽毛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楊氏長羽盜龍」的四肢長滿羽毛,看起來像是有四個翅膀。(概念圖)(資料圖) 中國日報網7月17日電(王琦琛) 學術雜誌《自然通訊》7月15日發布論文稱,科學家在中國遼寧出土了「楊氏長羽盜龍」的化石。雖然身為恐龍,但是顧名思義,「長羽盜龍」周身長滿羽毛,仿佛擁有四個翅膀。化石的出土則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恐龍飛行的機理寶貴材料。
  • 學習恐龍冷知識,小學生用石膏粉「復原」恐龍
    長江網12月20日訊(記者郭可瀅 通訊員吳利霞)恐龍有沒有可能擁有彩色的皮膚呢?20日,15個親子家庭走進武漢中華奇石館恐龍化石展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講解隊隊長王嘉坤、地球科學俱樂部任龍覺、李建威一起,學習恐龍的冷知識、用石膏粉和顏料「復活」恐龍。
  • 中國最古老鳥類化石羽毛中發現β角蛋白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中美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首次在中國最古老的鳥類、距今1.3億年前的始孔子鳥化石羽毛中發現了β角蛋白。由於β角蛋白與識別鳥類羽毛中的色素體結構密切相關,這一新發現,也為復原原始鳥類和帶毛恐龍等遠古生物的真實色彩,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據。
  • 鳥類羽毛顏色β角蛋白說了算
    北京時間11月22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刊登了一篇題為「早白堊世鳥類-始孔子鳥羽毛角蛋白與色素體的分子證據」的論文,報導了1.3億年前羽毛β角蛋白的發現及其中色素體的確認,使古生物的色彩復原更加可信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恐龍,是霸王龍的親屬,但他非常與眾不同
    說到恐龍,很多人對恐龍的印象是牙齒鋒利,體型巨大,性格殘忍,甚至自己的同類也會打架。很多人對恐龍有不同的感覺,尤其是霸王龍和迅猛龍這兩個詞很強大恐龍。人們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古代的恐龍,並用現代技術對其進行復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彩色的恐龍世界。
  • 國內唯一古生物化石形象重建師:畫出千幅恐龍(圖)
    經過和科學家的反覆溝通、修改,最終趙闖的復原圖被採納,成功登上《自然》雜誌封面。  在這之後,國內外的很多專家學者開始找到趙闖,希望能與他合作。一些博物館也邀請趙闖為他們創作科學復原圖。受到專業認可的趙闖有點兒小得意。也就是從這時起,趙闖擺脫了單純靠藝術想像畫恐龍的路子,正式走上了科學復原古生物化石形象的道路。
  • 《侏羅紀世界3》曝新料,棘背龍回歸,長羽毛的恐龍首次登場
    作為一部恐龍大作,經典IP的續作,以及新時代《侏羅紀》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侏羅紀世界3》當然受到無數觀眾的關注,而關於影片的一些設定也是大家比較好奇的內容,特別是影片會登場些什麼樣的恐龍。而外網最新曝光了一個傳聞,傳聞中提到了幾種在《侏羅紀世界3》將會登場(或者回歸)的恐龍,非常勁爆,其中涉及以下幾種: 1、鐮刀龍。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過去,人們還曾在緬甸這裡找到了蛇琥珀,名為「緬甸曉蛇」,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而且還是新的品種,緬甸曉蛇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小蛇類。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最開始人們以為大象是這樣的,復原古生物都鬧過哪些烏龍?
    但科學家們仍將它們復原了出來,把它們從冰冷的化石變成「有皮有肉」的生物。以我們最為熟悉的恐龍來說: 恐龍化石被發現的時候一般會比較散亂,滿地都是,科學家們必須得先把它們組裝起來。首先要對每塊清理好的化石進行描圖,描圖之後再把它們拼裝在一起,擺出一個符合其物種特點的姿勢。
  • 恐龍長羽毛?(圖)
    >,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對象。最近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通過新的研究獲得了顛覆傳統觀念的結論 ,稱恐龍或跟之前想像的不同,可能都長有羽毛。  這項研究集合了來自俄羅斯、比利時與法國的多國科學家,由布魯塞爾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院的帕斯卡·戈弗裡博士帶頭開展。這項研究發現,之前關於恐龍外形的想像可能很離譜,所有恐龍其實或者長有羽毛或者有變成毛茸茸一團的潛力,新的觀點讓人大開眼界。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琥珀中真的有帶有恐龍血的生物嗎? 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科學家真的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寄生恐龍的吸血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