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專家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左)和從遼西徵集來的化石標本(右)■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帶羽毛的恐龍究竟是什麼顏色?這個一直困擾科學家的未解之謎終於被揭開了。北京自然博物館昨天宣布,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最近復原了一個大小和孔雀相仿的小型獸腳類恐龍——赫氏近鳥龍的全身羽毛顏色,這也是科學家首次解密恐龍全身色彩。
■腿上長滿黑白相間的羽毛
昨天,北京自然博物館的一臺電腦上展示了赫氏近鳥龍全身羽毛顏色的復原圖:這種生活在距今1.55億年前的恐龍形似雞,嘴似啄木鳥,頭頂有一簇紅褐色的羽毛,翅膀黑白相間,翼間黑色;腿上也長滿了長長的羽毛,這些羽毛一直延伸到腳趾附近,好像另外一對翅膀,同樣是黑白相間。
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專家李全國介紹說,用來做研究的化石標本是從遼西徵集來的,赫氏近鳥龍是2009年度被命名且被認為是與鳥類關係比較接近的恐龍,長有四個翅膀。
■對比黑素體確定顏色
這隻赫氏近鳥龍的羽毛顏色是如何確定的呢?李全國介紹說,它的化石標本保存非常完整,可以看到所有羽毛,它們都連到骨頭上,「我們在它全身羽毛中採集了29個樣本,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下,找到了保存很好的黑素體或黑素體外模,並對這些黑素體的大小、長度、形狀進行了測量和統計」。
「這些黑素體決定了羽毛的顏色,在化石中發現的黑素體在現代鳥類中也存在。所以,我們從現代鳥類的不同顏色羽毛中提取了樣品,對黑素體的不同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我們選擇的現代鳥類樣本包括了生活在樹林裡、沼澤裡等不同環境下的鳥類。」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孟慶金說。通過兩項分析結果的對比,最終確定了赫氏近鳥龍全身所有羽毛的顏色。
「當然,出現在電腦上的圖案是經過了一定的想像和美化的,因為我們能夠確定羽毛是黑白相間的,但不能確定的是條紋的寬度是多少。」孟慶金說。
■顯眼的羽毛用來驅趕獵物
「這些羽毛最適合的不是飛行,而是展示。」李全國介紹說。研究表明,赫氏近鳥龍羽毛的用途不是用來飛翔的,它們可能利用這些顯眼的羽毛吸引異性,恐嚇敵人,甚至驅趕獵物。
據介紹,也有參與研究的美國科學家認為,赫氏近鳥龍四翼上的羽毛可能會幫助它們在樹枝間跳躍滑行,這些顏色鮮豔的羽毛後來隨著恐龍向鳥類的慢慢進化,衍生出了保暖、飛翔等功能,足以證明這種恐龍是鳥類的祖先。
此次合作研究團隊由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研究人員,與北京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克倫大學的科學家共同組成,這些研究機構在恐龍、現代鳥類、古鳥類等領域有各自的學科優勢。
據悉,此次研究成果將發表在3月12日出版的國際著名期刊《科學》上,第一作者是北京自然博物館專家李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