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高佳編輯 | 翟瑞民1
由國家衛健委制定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戰略開展一周年後,中國政法大學衛生法研究中心於2020年9月17日發布數字交互地圖「健康中國無煙立法進行時」,又稱「無煙城市地圖」,開始實時展示中國各省市無煙立法的現狀和進程。
菸草對健康的危害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3個吸菸者中就有1個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吸菸者的平均壽命比非吸菸者縮短10年。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了第一部國際公共衛生條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公約》),2003年11月,中國成為該公約的第77個籤約國。
《公約》於2006年在中國生效後,在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全面禁菸的包括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秦皇島等專門制定無煙法規的城市,也包括通過愛國衛生條例和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控煙條款實現100%室內全面禁菸的城市。
另一方面,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簡稱《行動》),圍繞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兩大核心,提出將開展15個重大專項行動,控煙行動就位列其中。
《行動》中提出,控煙行動的目標之一是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達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WHO駐華代表處無菸草行動負責人印曦告訴界面新聞,「截至目前,中國有超過10%的公眾已受到室內全面無煙的法律法規的保護。」
無煙城市地圖項目旨在回顧《行動》發布一周年之後,城市層面無煙立法取得的成果,並跟蹤日後健康中國控煙立法進展。
該項目上線後,搜索城市名即可了解該城市控煙現狀、相應的無煙法規、通過時間、及處罰條款等信息。在禁菸的城市,公眾可直接撥通投訴電話舉報違法吸菸行為。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王青斌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地圖展示的禁菸城市,以出臺最符合《公約》第8條及其實施準則的控煙法規、規章或包括相關條款的法規、規章為標準。這些城市在禁菸範圍上採用概括式表述,避免因列舉禁菸場所而產生掛一漏萬的情形。
「不對禁菸範圍做例外表述,不允許設立室內吸菸室或吸菸區,也不設置緩衝期。法律條文越簡單,法規的可操作性和執法便捷性越強。」王青斌說。
中國政法大學衛生法研究中心於2020年9月17日發布數字交互地圖「健康中國無煙立法進行時」。據悉,《行動》發布後,國內數十個城市將控煙相關立法列入了2020年立法計劃。值得關注的市,作為目前國內最後一個沒有控煙立法的直轄市,《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草案)的立法進展備受關注。2020年7月,這份文件開始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其中第十條引發了廣泛討論,其規定,餐飲服務場所、住宿休息服務場所和公眾休閒娛樂場所等「限制吸菸的公共場所」的室內區域可設吸菸房。
「控煙法規將體現立法者對健康權的理解。」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振宇向界面新聞解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中有明確規定,國家和社會尊重、保護公民的健康權。這是政府需要履行的一種積極的義務。以前我們認為在室內設吸菸室可以保障公民的健康權,但隨著對菸草危害認識的提高,國際上達成共識認為接觸菸草煙霧沒有安全程度可言,最先進的吸菸室也沒辦法徹底阻隔菸草、煙霧的危害,政府也不應該再去設置室內吸菸室。公民的健康需求是不斷提高的,政府對保護公民健康權的責任也應該不斷推進。」
王振宇認為,控煙立法不是在吸菸者與不吸菸者之間製造對立,而是在保護民眾健康權和尊重吸菸者吸菸的自由之間做價值判斷,「吸菸者可以在不侵害他人健康的前提下選擇吸菸,但顯然吸菸的自由應讓位於受法律保護的民眾的健康權。」
印曦則對《重慶市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的出臺充滿希望,她認為,如果重慶通過符合《公約》的地方立法,它對我國控煙行動的貢獻將會非常大,可以保護3100萬人口免受菸草煙霧的危害,將全國被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提升至近13%。」
印曦表示,「中國控煙行動的下一項艱巨任務,就是把受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從10%提高到30%,甚至100%。此外,隨著電子菸的使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之中,控煙面臨新的挑戰,電子菸也應被納入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工具禁菸的條款中。」
王青斌則認為,「當前我國受到無煙立法保護的多是一線城市,之後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將控煙行動推廣至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