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快送:打造高標準冷鏈宅配服務

2020-12-20 騰訊網

  冷鏈宅配是冷鏈物流服務中的一個關鍵點和難點。在這個領域,極客快送正嘗試用高品質的服務能力和創新的服務產品拓展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近些年,我國生鮮電商行業迅猛發展,但是仍然要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課題。其中,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是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一個行業難點。物流服務商上遊對接商家,下遊直接面對終端客戶,需要用高效優質的物流服務保障「脆弱」的生鮮產品的品質,其操作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目前,在冷鏈宅配領域,上海極客快遞有限公司(簡稱「極客快送」)發展迅速,在產品創新、服務能力等方面都展現了很強的競爭力。因此,我們特別邀請極客快送參與到此次專題探討中來,介紹其獨特的發展歷程以及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經驗。

  劉強

  上海極客快遞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創立極客快送的初衷,就是希望做一個有溫度(冷鏈恆溫)、有態度(服務優質)、有速度(極速快達)的冷鏈宅配服務商。

  記者:極客快送是如何進入生鮮冷鏈物流服務領域的?公司創建的初衷和願景是怎樣的?

  劉強:極客快送是在2014年由我和微軟、順豐、百度等公司部分前高管合夥成立的。當時,我們發現國內缺乏高品質的冷鏈宅配網絡,構建此網絡可以很好地服務快速發展的生鮮電商行業。而我們創立極客快送的初衷,就是希望做一個有溫度(冷鏈恆溫)、有態度(服務優質)、有速度(極速快達)的冷鏈宅配服務商,讓我國的消費者真正體驗到產地直供、品質優良的生鮮產品。2015年我們開始了業務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逐漸將發展模式定型。2015年初,公司從上海市場起步,3月進入蘇杭,2016年3月開始深圳,10月廣州,2017年5月進軍北京。可以說在冷鏈快送行業,我們是最快開始布局全國市場的。

  記者:目前,我國冷鏈宅配行業的現狀是怎樣的?行業發展遇到哪些問題?

  劉強:目前,我國冷鏈宅配發展迅速,這是基於生鮮電商行業大爆發,並且仍處於高速成長期,需求非常旺盛,所以吸引了眾多企業進入。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可以分為三大派:

  一是快遞派,類似順豐冷鏈、申通冷鏈、EMS冷鏈,其實都是走普貨物流網,利用「泡沫箱+冰袋」的包裝方式保存生鮮產品,實現冷鏈物流配送。但是我們做冷鏈的人都知道,這並非恆溫冷鏈,有時這種包裹送到客戶手上冰袋都化了,其實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這只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解決方案,也是掣肘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是冷鏈派,就是那些從傳統冷鏈幹線公司衍生出來的冷鏈宅配企業,其最大問題在於基因,從幹線到宅配,所有的管控體系、服務標準、IT系統甚至管理邏輯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目前大多企業都是在服務管控方面不能達到市場要求。

  第三類即獨立創業者,像極客這種擁有冷鏈行業、快遞行業、網際網路行業背景的合伙人,組建一個完全互補的團隊,用創新的理念、適用的技術手段解決冷鏈物流行業存在的問題,為客戶提供放心服務。這類企業屬於創新型企業,可借鑑的行業經驗其實有限,為了匹配IT路由需要打破很多傳統模式,IT需要不斷迭代適應新興個性化服務要求,網絡鋪設需要過程和投入,業務流入體量也需要時間

  記者:極客快送的冷鏈宅配服務有哪些特點?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劉強:極客快送跟其他冷鏈物流企業的定位不同,並沒有一開始就選擇從容易快速上量、服務要求較低的果蔬業務切入市場,而是選擇了一個冷鏈宅配行業配送難度係數最高,包括順豐、黑貓、雅瑪多等幾乎沒有第三方物流商敢觸碰的行業「珠穆朗瑪峰」——蛋糕品類配送為切入點。從要求最高服務品質的商品品類切入,鍛造了公司從內到外一套標準化管控體系及基礎設施,再逐步向低要求的品類滲透。這也是極客之所以能在業界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的核心原因。

  以做好蛋糕的冷鏈宅配為例,核心點有四個,恆溫溫控、穩定性(防止傾斜晃動)、時效、服務質量。極客正是在這四個方向分成164個核心操作節點來標準化管控整個物流作業流程,且利用物聯網技術全程監控,從蛋糕配送開始讓配送員、管理體系、IT系統三方緊密結合提供標準化、穩定的服務質量。

  恆溫溫控:蛋糕對溫控要求是極端高的,西瓜,有機蔬菜,荔枝,往常溫下爆曬一個小時,吃起來也不會變質。蛋糕不一樣,我們之前跟客做戶過聯合測試,蛋糕常溫放置15分鐘就會融化。還有很重要一點,肉眼看不到,大腸桿菌會增加一千倍,這就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從產品出廠開始,冷鏈車接貨,到冷庫分揀,再分撥到前置冷倉短儲,最後配送員以保溫箱加冰磚送達消費者,全程冷鏈不斷鏈。並且在整個物流全程中我們有自主研發的傳感器,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控溫度,一旦超溫系統自動警報提醒做好預警處理。

  穩定性:蛋糕上有很多裱花,不能傾斜,不能晃動,蛋糕是用在生日上的,打開一看,塌了,絕對不行,這是場景化消費對這個產品的特殊意義。傾斜不能過30度,不能晃動不能顛。我們怎麼做到,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微斜微顛預警。

  時效:用戶給家人過生日,大夥說好三點到,派送員打個電話過來,說對不起,半小時後才到,全家人吃完飯在那乾等你的蛋糕,這體驗能好嗎?它對時效的要求,基於後臺精確的路線設計、訂單排布來實現15min誤差的定時達、限時達、當日達、次晨達、極速達五種交付邏輯統一錯落實現。

  服務質量:面對的客戶群體,做O2O和生鮮電商品牌,因為面對的大多為中產階級群體,就是消費升級的群體,他們對價格可能不是特別敏感,但消費體驗一定要好。

  由此可見,在蛋糕配送中對溫控要求嚴格、不能傾斜、時效性強、用戶體驗高,這些對物流服務公司來說都是嚴格的考驗。因此可以說,蛋糕行業能做好,其他行業都能做。

  以極客快送的蛋糕配送服務為例:在配送過程中,客戶可以時實看到整個流程和溫度,傾斜度、位置都是可以完全後臺監控的。我們是三公裡配送半徑,出發前聯繫客戶,配送員在途、圍欄預警、保溫箱喪溫預警等,出現問題,及時聯繫客戶,立即返倉,補貨給消費者,把問題在出現之前扼殺掉。目前,冷鏈行業的客訴率平均在1%左右,我們的投訴率是萬分之二。極客快送以攀登行業珠穆朗瑪峰為目標,所鍛造出的能力即極客核心優勢。極客的核心優勢在服務,最難以超越的即服務,學不來的也是服務。 在配送環節,極客快送採用LBS技術(位置服務),對商家和配送員定位,從而為合作商家匹配最優的配送員、提供專業、短距、超快的配送服務。

  記者:生鮮冷鏈物流的運作十分複雜,涉及產品品質管控、配送時效的保證、物流成本控制等諸多方面,這對公司的整體物流掌控能力要求非常高,貴公司是如何做好這方面工作的?

  劉強:極客是運營驅動企業發展的,現在已經實現全網運營體系全面盈利,但到總部是虧損的,因為我們在整體運營系統建設上投入是非常大的。公司後臺50個人,其中30多個IT人員,10多個負責極客商學院;還有將近40人做服務質量研發。我們可以通過數據化監控來分析網點經營情況,例如,今天這個站點是虧了500塊,還是盈利了50塊?貨損是千分之二還是萬分之五,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對每個配送員的情況都可以實時監測到。這都給公司運營管理和員工改進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極客不僅要讓全員看到運營的問題,也幫助全員提升能力,改進運營。極客自建商學院,有5個全職老師,主要負責站點經營人員培訓、站長培訓、站長領導力發展,開發了時間效率安排、規範化管理、6S管理、SOP操作標準、配送員作業標準等一系列培訓課程。配送員學習通過考核後可以獲得12分,操作不當或者客戶投訴會減分,12分扣完之後,需要回到商學院再學習。推行標準化培訓,主要目的是為了快速、規模化、高標準的複製,儘管一個月要投入上百萬元。通知培訓和獎懲制度,提升自身團隊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極客核心團隊都在物流行業做了20多年,有非常強的精細化管理和時間經驗,並且我 們強調以網際網路行業的邏輯去做事。有些公司還盛行傳統行業用工業思維,更多是對員工的控制,即全面的掌握來去做好標準化的交付給 客戶 或 渠道,以及標準化的產品輸出。這種管理的邏輯本質是工廠只需把工廠管好,輸出標準化產品賣給渠 道 商,不跟消費者直接接觸。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有幾個特點,首先有套基礎的IT體系,管理體系去做智能化。如順豐公司,30萬人,用一個強大的SaaS系統,很好地協作。我們的IT邏輯,跟順豐很像。在我們的系統設置中,我們強調員工和客戶都是我們用戶,基於這點去做定製化服務,去做節點化管控,把整個管理體系都IT化、數據化、後臺化了,最大程度發揮系統的效率。

  記者:您認為冷鏈宅配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極客快送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劉強:據2015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食品網購需求量大幅增長,其中購買最頻繁的是常溫和生鮮食品,購買頻次34次/年,預計未來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25.02%,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00億元。所以市場是非常巨大的!但因為生鮮食品關係到民生工程,那麼每個環節的安全追溯透明化是未來行業的標準和準入門檻,所以極客將繼續數據業務化,業務數據化提前完成我們最後一公裡冷鏈配送可追溯標準建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佔據先發優勢。

  目前,整個蛋糕行業有7成公司與我們有合作關係,這帶動了其他生鮮品類客戶主動尋求與極客快送的合作。新拓展的行業包括乳品、醫藥、果蔬、酒飲、沙拉等各個行業,業務品類包括餐飲美食、蔬果生鮮、蛋糕鮮花、酒水飲品、生活快消、日用醫藥等。極客快送正努力打造為「本地生活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

  關於極客快送的布局:目前已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全面鋪開,今年底之前進入西安、成都、重慶、武漢這些城市。我們在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採用全直營模式,其他二線城市實行總部控股的城市合伙人制,三四線城市會選擇加盟方式。極客快送不排除收購一些已經做不下去的生鮮電商、蛋糕電商等企業自建的物流體系,通過輕資產複製+重管控投入的邏輯來實現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研究順豐/聯邦快遞 看中外冷鏈宅配異同
    圓通的冷鏈宅配與順豐也有著不同:在生鮮配送上,順豐的「生鮮速配」針對同類產品會進行優先配載和派送,而圓通的「鮮運」是對需要低溫運輸的生鮮食品進行集中配載,這與順豐的「冷運到家」也有著相似性。針對客戶貨物不足整車運輸的需求,順豐推出「順豐冷運零擔」,而圓通就沒有細分出這一服務;在醫藥冷鏈宅配上,順豐推出「醫藥專遞」、「順豐醫藥零擔」、「醫藥專車」等服務。
  • 九曳與冷鏈委共推生鮮宅配標準
    此次制定生鮮宅配行業標準的啟動會,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提出,九曳供應鏈等單位組成標準起草小組。啟動會召開後,《生鮮宅配作業規範》行標通過立項,已被列入 2017年物流行業標準項目計劃中。  制定規範化生鮮宅配標準已迫在眉睫  自網購興起以來,人們不再受制於時間、地理的局限性,輕鬆就能通過網絡下單來獲取自己心儀的產品。
  • 天貓通過「E速寶鮮生活」布局冷鏈宅配
    隨即,阿里物流事業部就與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冷鏈物流公司及東航合作,為水果類生鮮提供配套服務。而且,天貓對上述地區的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出邀請,希望將他們連成一張全國性的冷鏈網,並有了一個新鮮的名字叫「E速寶鮮生活」。藉助這張網,天貓與它的冷鏈物流合伙人,一同演繹了一出被稱作「北緯戰鬥」的活動,將108噸北美車釐子,從樹梢搬到了電腦另外一頭人們的舌尖。
  • 「冷鏈宅配」將成為製冷行業新的發展機遇
    製冷快報 - 製冷快報訊:「冷鏈宅配」這個在日本、臺灣地區非常普遍的服務行業,今天在中國大陸突然走紅,正好契合了大陸目前的市場消費。在國內,相比於普通物流行業白熱化的競爭狀態,冷鏈物流仍處於起步的試水階段。
  • 冷鏈宅配將撬動設備製造360億元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冷鏈宅配」的冷鏈模式將開啟家庭零售市場的二次成長,中小型冷庫建設井噴在即。隨著家庭終端需求的幾何級數增長,2013-2015年冷鏈宅配年複合增速有望達到80%-120%,帶來的冷庫、冷藏車市場規模將超360億元。
  • 自建「冷鏈宅配」必須要思考的3個問題
    但這種經驗不一定適合中國,原因就在於中國第三方冷鏈的發展尚處於初期,存在硬體設施建設不足、技術含量低、專業化服務能力不強、運輸效率低、成本費用高等缺陷,實力還不足以作為生鮮電商的主要臂助。實際上,目前中國即便是實力較強的第三方冷鏈企業,大多全程冷鏈能力也僅止於一隅而已,例如,黑貓宅急便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實力最強的第三方冷鏈物流配送公司之一,儘管日均近萬單,但它的冷鏈體系基本只覆蓋上海,只能「區域稱王」。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前生鮮電商紛紛自建冷鏈,也是受限於第三方冷鏈能力不足的無奈之舉。
  • 順豐優選推出蔬菜宅配服務 搶佔高端用戶市場
    有機蔬菜正受到有較高消費能力人群的青睞,為了迎合高端用戶,順豐優選推出定製化的有機蔬菜宅配服務,此舉有利於吸引購買力強的高端用戶,同時提升用戶品牌忠誠度。據了解,順豐優選的蔬菜宅配業務為農宅對接的零庫存模式。基地通過宅配卡可預估應提供的有機蔬菜數量,實現按需生產、按需採摘,然後通過順豐優選的「全程冷鏈」直送到戶,可最大限度保持蔬菜的新鮮度,降低庫存損耗和流通成本。
  • 張冰:整合資源,探索第四方冷鏈新模式
    依靠著「二段式」冷鏈宅配強大的組織能力,2013年7月12日開始,第一批美國西北車釐子在後續一周內5.4萬單發放完畢,98%的車釐子在36個小時內通過冷鏈物流從上海倉送抵消費者的手中。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市場,冷鏈宅配領域並沒有一家像順豐、申通這樣的物流企業,反而是散落在各地的冷庫資源、幹線冷鏈、落地配等資源,行業集中度非常低。這個巨大的市場空白對張冰有著足夠的吸引力。2014年7月,張冰離開了阿里,打算自己創業。2014年11月,公司確定了服務模式,要做全國首家第四方冷鏈物流企業。
  • 食材宅配+美食外賣打造「精品宅生活」
    海都精品官微「精品宅配」頻道和「美食美刻」頻道同時開通外賣外送,強力打造「精品宅生活」。 「精品宅配」主打原產地果蔬、生鮮產品、精品乾貨、進口產品,讓職場媽媽們不再為購買食材奔忙於市場。而直接採購自原產地的綠色食材,更讓媽媽們放心烹飪養生大餐。 「美食美刻」全面建立福州人氣特色美食索引,從雞排到奶茶,從糖油年糕到外賣便當,讓宅男宅女們一鍵連線福州外賣人氣美食。
  • 【聚焦:冷鏈不「冷」,如何爬上物流「珠峰」】
    生鮮電商的異軍突起無疑充當了「東風」的角色,成為冷鏈物流的引爆點。數據顯示,2010年生鮮市場規模為4.2億元,2013年已經增至約120億元,2018年預計可達1200億元的規模。與此同時,冷鏈物流也被徐徐細化。有數據顯示,冷鏈宅配近年的增速在100%以上,是物流業下一個增長點。一時,各企業對冷鏈宅配的關注也不斷升溫。
  • 光明乳業鮮食宅配業務"小試牛刀" 全產業鏈打造全面升級
    此外,在疫情期間,由疫情催生的「宅經濟」讓光明乳業在升級全產業鏈方面,開始初步試水鮮食宅配鮮食宅配業務。作為國內最大的區域乳企,光明乳業每天要向全國60多個城市的用戶上門配送超過160萬份鮮奶產品,2014年後者就開始試水電商銷售,2018年電商銷售額已經超過7.8個億,但在鮮食宅配鮮食宅配方面還屬於「吃螃蟹」階段。
  • 巨頭們都盯上的冷鏈物流,誰能稱雄?
    2017年1月九曳獲得遠洋投資集團的2億元B輪融資,目前在國內已開通25個生鮮集散中心和15個海外倉,基於雲倉打造的幹支線運輸線路達到800多條,生鮮宅配服務已覆蓋全國84%的市級以上的城市。九曳供應鏈很有可能以黑馬的姿態殺出小組賽。
  • 籤收的牛奶還冒冷氣,京東物流冷鏈讓澳洲進口商重新找回客戶
    今年10月,a2鮮牛奶代理商成都愛爾貝特貿易公司牽手京東物流,通過京東物流冷鏈宅配,澳洲進口鮮奶首次全程冷鏈,以冰鮮狀態面對西南地區的消費者。這得益於京東物流在成都開放的冷鏈宅配業務,冷庫+冷藏車+專業保溫箱+專業冷媒確保生鮮產品最好的狀態送到消費者手中。
  • 三全:小湯圓帶動大冷鏈
    因為速凍食品的特性,三全從很早就在冷鏈環節投入。去年,其自建自營的冷鏈物流服務開始向社會開放,因其完善的網絡,有望培育出一個新的冷鏈物流巨頭。    「目前國內冷凍食品人均消費水平只相當於日本上世紀70年代,發展空間很大,對冷鏈物流有巨大需求。」三全食品總裁陳希說,冷鏈網絡會很快像網際網路設施一樣得到普及,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三門峽生鮮首單完成 京東成中國最大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平臺
    霍女士在得知自己所下訂單是三門峽生鮮冷鏈的首單時,很是高興。  隨著霍女士此單的完成,三門峽市正式成為京東布局生鮮冷鏈全溫層配送的第82個城市,京東生鮮冷鏈覆蓋區域進一步拓展,目前,全國有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享受京東自營生鮮配送,其中超過220個城市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京東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平臺。
  • 極客修:打造史上最嚴格「人工+智能」新服務模式
    近年來,極客修一直探索打造的「人工+智能」服務模式,便屬其中之一。作為國內領先的手機維修O2O服務平臺,一方面,極客修希望打造強大的人工服務,通過工程師、運營及客服隊伍的培養和提升,為用戶帶來最好的基本服務體驗。另一方面,極客修在人工服務的基礎上積累經驗,輔助完善智能後臺,使其不斷學習更新,更好地解決大數據應用、快速響應、質量監控等服務難題。
  • 錦州太和區高標準把關進口冷鏈食品首站建設運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太和區高標準把關我市唯一一家首站定點冷庫——桃園冷庫的建設運行,堅決守住全市進口冷鏈食品防疫安全。首站定點冷庫運行後,海關運輸貨物的車輛和外省進口的冷鏈食品進入桃園冷庫,需要查驗「四證」,人員進行隔離,物品進行檢測和消殺,等待24小時以後,各種報告出來了,才可以出庫。從首站冷庫出庫的進口冷鏈食品,帶有符合出庫要求的二維碼,切實保證進口冷鏈食品實現雙向溯源。一位桃園冷庫業者介紹說,他們每周都會有進口冷鏈食品到貨。
  • 大嘉宅配詮釋整建整裝整配一站式服務
    你嚮往的美好生活是什麼樣的場景?大嘉宅配深度調研社會各個階層對住房的服務訴求,在此基礎上,尋根求源,研發引進新的工藝,新的產品創意,新的裝修設計理念,全方位保障的終端售前售後服務,全面的品牌供應鏈,打造大嘉宅配整建整裝整配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與眾不同的居家美好生活體驗
  • 跨越速運發力大閘蟹寄遞 投資上億元打造全程智慧冷鏈
    就在近幾天,跨越速運發布2019年大閘蟹速運戰略,區別於以往的對時效的極致追求,今年跨越速運為大閘蟹量身定製的全新服務體系,從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建倉布局和服務升級等多維度,創新提出「智慧冷鏈倉網+八大「率鮮」服務」的物流配送模式,從而在今年大閘蟹的角逐中,搶佔先機。
  • 生鮮宅配:走在破局的路上 熱門生意為何難做?
    隨後,世紀聯華華商店、綠城物業以及朝暉農貿市場等,都推出了生鮮宅配服務。2012年,綠城物業一口氣籤下了10多個基地啟動「綠城優質農副產品直供直銷平臺」,為綠城各園區業主提供優質農產品配送服務。同一年,祐康集團旗下的優谷大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優谷大地」)開始正式對外營運,並藉助祐康旗下的統冠物流、祐樂達宅配站和祐驛站連鎖便利店三大資源,號稱要打造一個專業的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