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戰爭中的錦衣衛:用密寫技術傳送情報,幫李如松燒掉敵人糧倉

2020-12-20 半壺老酒半支煙

萬曆三大徵中,抗倭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大明錦衣衛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應用密寫技術傳送的重要情報,幫李如松成功燒掉敵人糧倉,徹底改變了戰場形勢。

錦衣衛參戰,是在萬曆二十年祖承訓戰敗之後。

祖承訓就是後來那個祖大壽的老爹,此公在抗倭戰場上首戰失利,只能怪兵部尚書石星沒有重視情報工作:對付十五萬武裝到牙齒的倭寇,他居然只派祖承訓帶領三千人去「徵剿」。

祖承訓也不知道倭寇究竟有多少人,就是知道了也不怕,當年的明軍號稱天下第一,對外戰爭從來就沒輸過,明軍將領都有一種俾睨天下的傲氣。

結果三千明軍一戰損失兩千以上,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龍顏大怒,在嚴厲斥責石星並急調李如松統兵入朝的同時,還在皇宮裡秘密召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

讀者諸君可能對駱思恭這個人不太熟悉,這也難怪,要是提起用雪埋掉解縉的紀綱、跟嚴嵩關係不錯的陸炳,讀過那本暢銷書的都知道,這二位都是壞特務。

跟「壞特務」紀綱陸炳不同,萬曆二十年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是一位傑出的特戰專家,是一位好特工。

駱思恭出身於情報世家,其父錦衣衛千戶駱秉良,是一位正五品軍官,跟六部郎中(司長)平級,基本相當於上校團長或者更高一點。

駱思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萬曆二十年(1592年)之前就已經當上了錦衣衛一把手,而且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坐到明熹宗朱由校天啟四年(1624年),才被魏忠賢排擠下去,換上了死太監的乾兒子田爾耕(事見《明史·卷三百六·閹黨》)。崇禎即位後,田爾耕被處死,錦衣衛又回到了了駱思恭之子駱養性手中。

萬曆皇帝雖然很少上朝,但絕不是什麼事情都不管,他通過遍及錦衣衛全國各地和重要部門的錦衣衛密談,時時刻刻掌握著重要情報,這時候他把駱思恭找來,說明這位跛足(不上朝的原因是因為他可能有點瘸)皇帝極其精明並熟諳兵法,知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朱翊鈞交給駱思恭一項重要任務:全面偵查戰區山川地理以及天氣水文情況,如果有可能,還要準確掌握倭寇將領信息和兵力部署。

讀者諸君都知道,錦衣衛對皇帝交辦的任務從來就不打折扣——他們有時候可能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但這也正是特情工作的需要。

現在看來,錦衣衛的觸角可能在明朝就已經伸向了海外,因為沒過幾天,潛伏的錦衣衛就發回了情報:豐臣秀吉已經確定先朝後明戰略,並且準備把紫禁城變成倭奴國(這不是蔑稱,而是漢光武劉秀賜予的封號)皇宮,而他則要把自己的指揮部設在浙江寧波。

萬曆皇帝氣得摔了杯子:「這麼大的事情,兵部侍郎宋應昌居然毫不知情,他這個前線總指揮是吃乾飯的嗎?」

咆哮一陣之後,朱翊鈞忽然覺得這事兒也不能全怪宋應昌,因為這些情報還沒送到前線指揮部,軍方和情報部門的銜接出現了問題。於是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親自秘密前往鴨綠江邊,在那裡設立了自己的情報總站。

這下子情報輸送渠道暢通了,那個「花舌子研判專家」沈惟敬往返奔波,把豐臣秀吉都忽悠瘸了。而這個沈惟敬,則是駱思恭和李如松利用的一枚棋子——駱思恭早就把沈惟敬調查了個底兒掉:此人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正好用來麻痺敵人。

碧蹄館之戰後,戰事陷入膠著。李如松是徐渭徐文長的親傳弟子,《紀效新書》背得滾瓜爛熟,他當然知道倭寇的命門就在聚草屯糧之地,但這個地方在哪裡,就得找駱思恭要答案。

不等李如鬆開口,駱思恭早就做了安排,他帶來的數以千計的錦衣衛密探,早就在千戶百戶的帶領下,化整為零深入敵後,以各種身份出現在敵營周邊,他們的目標,就是敵人的戰略儲備庫。

在駱思恭看來,刺殺個把倭酋,對戰局影響不大,只要燒了倭寇糧草,那麼倭寇必將不戰自亂。

於是在倭寇軍營周邊忽然冒出了很多衣衫襤褸的小商販,只有駱思恭知道:那個賣辣白菜的老漢,是錦衣衛「總旗(百戶之下,正七品)」;那個蹲著烤明太魚的,是錦衣衛「小旗(從七品)」;他們晚上棲身的小客店,實際就是錦衣衛千戶的指揮部。

這些人不眠不休的工作,繪製出了詳細的戰場地理和倭寇分布圖,還特別標註了一個地名——龍山,倭寇的數十萬石糧草的囤積之地。

因為有重兵把守,錦衣衛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摧毀,只好畫出行軍路線圖,請求主力部隊突襲。

駱思恭一看這張路線圖,差點把鼻子氣歪了:「你們就是這麼做特工的嗎?這份地圖落到倭寇手裡,豈不是要暴露我們的作戰意圖?」

挨罵的錦衣衛千戶也是一頭霧水:「不畫明白了,大軍如何開進?」

駱思恭冷哼一聲,帶著幾個親信和那張地圖進了密室,再出來的時候,那張圖上已經沒有了任何行軍路線,普通得就像路邊攤賣的廉價地圖。

錦衣衛飛毛腿用竹筒裝著這份「普通地圖」星夜趕赴李如松總指揮部,李如松心領神會,屏退左右,把那張紙放到燭火旁邊去烤。

這一烤之下,就出現了玄機:原本十分普通的的地圖,出現了藍色的線條,這條線直指龍山倭寇戰略儲備庫,而且還標註了沿途敵軍分布情況。那送信的飛毛腿不知道,這是駱思恭和李如松約定的情報密送方式:用一種植物汁液當墨水進行書寫描畫,晾乾之後一點痕跡都沒有,只有放在火上去烤,才會顯現出密寫內容。

駱思恭不愧是老特工:送信的不知道顯影方法,即使這份地圖落到倭寇手裡,也審問不出什麼秘密來。

收到駱思恭送來的秘密情報,李如松馬上命令自己的心腹查大壽(時任副總兵,一開始是李成梁家丁)率領一隊「死士(類似特種部隊的敢死隊)」星夜趕赴龍山。

一番血戰之後,明軍敢死隊放了一把大火,倭寇軍糧全部付之一炬,戰場形勢徹底逆轉,餓得半死的八萬倭寇從蔚山、東萊下海逃回本土,李如松抗倭之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相關焦點

  • 明朝滅亡時,號稱明朝最強的15萬錦衣衛做了什麼,怎麼沒有救國?
    而這種情況下,錦衣衛就這樣問世了。 剛出爐的錦衣衛:此時這一御用機構名字並非錦衣衛,它的前身是拱衛司。人家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雅稱為緹騎。 變化中的錦衣衛: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自此這一機構一直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基本上貫徹於整個明皇朝的始終。 明之自創,不衷古制。講的便是它和廷杖加在一起構成明獨創的系統,畢竟人家也是有軍隊和監獄的。
  • 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後卓有成效,為何幾年後就廢除了錦衣衛了?
    朱元璋自己辛辛苦苦所組建的錦衣衛怎麼可能就那麼簡簡單單的廢除,它是朱元璋的情報機構,屬於重要機構之一,不可能廢除,只是讓他們更加的適應自己的工作,轉變為地下秘密組織。錦衣衛是由朱元璋將儀鸞司改制,對朱元璋直接負責,幫助他做一些自己想做卻無法做到的事情,類似於最初的特務機構,裡面有著審訊、情報、暗殺等等之類的各種人才。
  • 《九陰真經》錦衣衛門派介紹 錦衣衛武學絕學
    《九陰真經》錦衣衛門派介紹 錦衣衛武學絕學 2012-06-07 17:09 來源: 官方 評論   錦衣衛門派背景  點擊進入等到重逢之日,卻被告之心愛之人已死,從此用冷漠偽裝內心的悲哀。  白少邪:由太監撫養長大的殺手,為了更兇殘更強大,從小就過著一種地獄般的生活,心理扭曲。  繆櫻:紫旗旗主。高高的馬尾束髮,眼神凌厲如劍。自小經歷戰亂,假扮男兒奔赴最前線協助守城,因武藝高超,打退外敵後被編入錦衣衛,發現格格不入,心中矛盾萬分。
  • 錦衣衛:大明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為何在明亡時不見蹤影
    皇帝的耳目和爪牙——錦衣衛除了檢查百官,錦衣衛還負責收集朝野內外的各種情報,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其成員星羅棋布,散布在民間各處,猶如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四處收集各種情報,供朝廷決策。錦衣衛從不屬於任何組織和個人,只對皇帝一人負責,說白了,錦衣衛就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從《決戰中途島》看情報在戰爭中的作用
    【摘 要】:情報是戰爭致勝的關鍵一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太平洋戰爭中,美國、日本兩國的情報戰,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近年來,二戰題材的電影似乎備受青睞,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決戰中途島》也在2019年被搬上了熒幕,影片以參戰士兵鮮活的故事和激烈的戰鬥畫面,將1942年6月初發生在太平洋中途島附近那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爭展現在觀眾眼前,拋開戰爭場面、人性刻畫、演員演技不談,情報之戰似乎是剖析這場轉折之戰絕佳的切入點。
  • 淺談宋代情報信息的延誤,對草芥人命的戰爭有何影響?
    顯示他因缺乏實戰經驗,對情勢的判斷往往過度樂觀;靈州尚因敵人堅守而不可下,再分兵攻興州,將更增宋軍的風險,前線將領自然不會執行這樣的命令。02為何不能保證每一個情報都能傳達到了十一月中旬,朝廷開始無法獲取靈州前線的戰報,神宗在十二月一日的詔書中說:高遵裕自去月丁酉後未有奏報,不聞軍前攻戰次第。十一月丁西是十五日,此日之後,朝廷失去靈州城下部隊的任何訊息。
  • 繪薦:《敵人》,用繪本告訴孩子戰爭的真相
    戰爭離學生畢竟還很遙遠,他們所了解的,還只能來源於書籍和影視。相對於書籍,他們還是對影視感興趣一些。再加上現在抗日神劇那麼多,於是,戰爭對他們而言,也就不那麼可怕了。像《小兵張嘎》《小小飛虎隊》等等,在孩子們看來,敵人又蠢又笨,七八歲的孩子都可以用計謀輕易殺死敵人。我們可以不怕戰爭,但是,不要把敵人想得那麼愚蠢。不然,為什麼抗戰還需要十四年?!!!
  • 周瑜巧借蔣幹手害曹操:在情報上做手腳,利用敵人的間諜
    古代的謀士認為,對付假的事物,一定也要用同樣是真實性不高的事物來應對,因為若果對於自己是虛假的東西,那麼放到敵人的視角來看,那麼肯定就是真的,必然確信無疑。所以,在一場戰爭中,情報永遠是最為重要的,當敵人獲得了自己陣營當中的真是情報,那麼對於己方來說一定是大大的損失,而假如反過來,敵人千辛萬苦只是從自己這裡得到了一個假情報,而敵人卻信以為真,那麼對於己方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 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家,談談官渡之戰中的情報故事
    而袁紹失去了許攸,猶如洩漏機密;曹操得到許攸,猶如獲得軍事情報,難怪後人有詩嘆曰:「若使許攸謀見用,山河爭得屬曹家」事關成敗的關鍵時刻、又是情報幫了曹操的大忙。不過這次根據「兵不厭詐」的原則,使用了誘敵上鉤的的假情報。荀彧獻計曰:「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
  • 甲午戰爭中,中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因素:除盲目自大外,情報最重要
    這場戰爭,從戰前力量的對比,到戰中的兵力部署,到戰後的談判,我們在信息方面都處處落後,每次都是被動接受結果。而且,情報的失利,不僅導致朝廷上層統治階層沒辦法做出正確的決策,還造成戰爭的指揮者沒能掌握日本的實際情況,不能針對性的指揮。 相反,由於我們不注重信息的保密,我們的情況被敵軍了解得一清二楚。
  • 萬曆寧夏戰役,李如松將哱拜府圍住,上上下下2000家丁被搜殺乾淨
    各路平叛兵馬已經將寧夏鎮圍了二個月,但由於寧夏鎮城池高大堅固,城內存糧甚多,加上魏學曾一意主撫,各部官兵也不肯用事,所以戰況沒有絲毫進展。此時,魏學曾正跟城內的哱拜談判,但哱拜不信任官軍,所以談判沒有絲毫進展。當甘肅巡撫葉夢熊到來後這一切就起了變化。
  • 明代抗倭援朝,日軍初期為何橫掃朝鮮半島,4點原因很重要!
    明朝萬曆年間,朝鮮半島爆發了一場抗擊侵略的戰爭,戰爭一方是豐臣秀吉率領的日軍,另一方是中、朝聯軍。這場歷時7年的戰爭,參戰三國的叫法各不相同,日本稱之為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之為壬辰倭亂,我們更熟悉歷史書上的名字:東徵御倭援朝,或者說抗倭援朝。 這場戰爭以平壤戰役為轉折點,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 中共情報技術優於國民黨?
    而中方空軍於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日軍機場附近均設有秘密電臺,機場上日機只要一有所行動,防空情報即發出至成都空軍總指揮部,飛機經過各城市時,沿途均有地面情報,用有線電逐站報至後方。後方防空當局即據以施放空襲及緊急警報,至日機返回原起飛機場,當地秘密電臺以無線電傳送情報,後方防空當局即施放解除警報。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軍事解讀:伊戰談兵錄-信息技術與伊拉克戰爭
    軍事解讀:伊戰談兵錄-信息技術與伊拉克戰爭 美軍事上速勝的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點為大家所公認,那就是現代化信息技術幫了美軍的大忙。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立體戰爭,在海、陸、空立體作戰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環境為依託,用數位化設備將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電子對抗等網絡系統聯為一體,實現各兵種信息資源共享、作戰信息及時交換。
  • 錦衣衛的職能是什麼?和各朝禁衛軍有何區別
    01錦衣衛的來歷觀看明朝的影視劇時,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特殊的存在——錦衣衛。它是明朝專有軍政搜索情報機構,權力很大,不聽從任何人的命令,直接服從於皇帝。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bai,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du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02錦衣衛的職能錦衣衛原先是軍事建制。
  • 為了傳輸重要情報,咬緊牙關就是拼了!
    導語:如今通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電話、電子郵件等能在眨眼間將信息傳送到千裡之外的地方。而在這之前,信鴿們可是傳遞信息的大功臣。不僅如此,許多信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成了戰地英雄呢!《戰鴿快飛》中就有這樣一群懷抱愛國理想的小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