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素有尊老愛幼之傳統美德,故此,凡逢生日,都要慶賀,尤其是老人滿了60花甲子,都要做花甲壽,滿70歲做古稀壽,滿80歲做仗朝壽,滿90歲做凍梨壽,滿100歲做期頤壽,滿120歲做雙甲子壽。然後做壽時都要提前一年做,「做虛不做實,做九不做十」即逢九做壽,60歲壽,59歲做;70歲壽69歲做;80歲壽79歲做。如此類推。
做壽為什麼要提前一年做呢?
傳說,有一天張果老邀請天上神仙和閻王爺到花果山水簾洞去看望齊天大聖,他老人家倒騎毛驢路過一個地方,碰到去山上砍柴的一個叫張三年輕後生,從他面前經過,張果老看到有一點不對勁,於是連忙把張三叫住,仔細一看,發現張三陽壽已到期,明天午時三刻就要陽壽終盡,張果老叫張三不要去砍柴,早點回家安排後事。
張三認出了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知道他神通廣大,於是連忙在張果老面前跪下討饒,求張果老救他一命,並說:「如果我死了,我七十歲的老母親沒人服侍,請張果老大仙救他一命。張果老念其是個孝子,於是產生憐憫之心,答應救他一命,並告訴他這麼做。
第二天,眾仙來到山上,還未到水簾洞就看見山口擺著一桌豐盛的菜餚和美酒,神仙經不住美酒的誘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吃了起來。酒過三巡,張果老把手搖了搖,張三就從樹背後跑了出來,哭喪著臉說「這美酒佳餚是我給閻王爺預備的,想讓他給我加壽的,你們把它吃光了,我拿什麼去招待閻王爺好讓他給我加壽?」張果老這時說話了,他叫閻王爺把生死薄拿出來查一下,經查張三的陽壽只有19歲,真的是今天午時三刻就要壽終。
眾神仙吃了張三的佳餚美酒,都有點不好意思,就叫閻王爺把壽命給改一下,閻王爺也覺得吃了人家的東西,沒有一點表示不好意思,再加上眾仙說情,於是在生死簿上的十九歲前邊加了一個九,就變成了九十九歲。然而,張三一直活到九十九歲才死去。
從此以後人們認為「九」是個吉利數字,為了求得長壽,所以老人在做壽時就做「九不做十」。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做九不做十」的原因,主要還是,「九」數是我國的吉利數字,它在個位數字裡是最大的一個。中國古代認為「九」是一個至陽的虛數、極數,常表示最多,無數的意思,比如:九天、九重天、(表示非常高)九盤(形容彎彎曲曲的道路)還有「九牛一毛」「九九豔陽天」等它都表示一個概數,有時候要比十還大。
再說「九」同「久」,表示長長久久,壽歲延綿長久。而十則表示十全十美,非常完美,說明已經到達頂點了,壽命完結了,滿則招損嘛,所以逢滿十過生日是不吉利。
所以大家選擇做「九不做十,做虛不做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習俗,代代相傳至今。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你家鄉做壽的習俗是不是這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