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教學形式,是師生間的教學互動行為。它是教師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問題,通過向學生提問並得到學生回答,以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課堂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課堂提問處理得是否得當,對一堂課的是否成功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提問有章可循,現將平時的教學感悟羅列如下:
一. 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提高課堂提問的啟發性。
課堂提問的問題應根據課堂教學要求、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基礎精心設計。課堂上所提問的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是課堂提問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所提問的問題應有深度,不應是再知再現的概念性問題,局限於是與不是的簡單判斷,怎麼樣與不怎麼樣的低層次認知。應設計一些由因導果或由果索因的探究性問題、過程的概括性問題、規律的總結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提問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可將教學任務設計成若干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啟發性問題,問題的提出及解決過程就是當堂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為了提高課堂提問的啟發性要儘可能地避免以下幾種情形:其一是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其二對答案簡單並明確的問題反覆提問,其三,只顧自己提問,不顧學生是否有問題,脫離學生實際。上述做法往往出現啟而不發或不啟而發的情況。課堂提問的高妙所在不是就問題講問題,就事實講實事,而是試圖通過提問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加深對問題的進一步了解,促進對課堂知的深層次掌握。啟發性是課堂提問的要義。
二..深入研究教材,確保課堂提問的科學性。
課堂所提問問題的科學性,是課堂提問是否有效的基本影響因素,課堂中每提出的一個問題都要合理、準確無誤。通過教材研究,學生研究,並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抓住關鍵,才能保證課堂所提問問題的有效性。課堂中的每一次提問必須是科學的,無誤的,為課堂教學所服務的。沒有科學性的提問,對課堂教學是毫無裨益可言的,只能是浪費課堂時間,增加師生負擔。課堂問題的科學性是教師專業技能的重要體現,是課堂提問的根本所在。
三、選準提問對象,避免課堂提問的盲目性。
提問對象的選擇是課堂提問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是提問對象選擇的重要參考指標。對於一些較為簡單的概念性的問題可選擇學習稍差點的學生提問,這樣的問題很容易答出,可使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習的興趣,增強成就感,提高學習的動力。理由式或方法式的問題教材上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由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再加工方能得出結論。這樣問題可讓優秀學生回答,能刺激學生知識探索,方法思考的欲望,讓其在問題的回答過程中知識得到鞏固,能力得到提高。困難問題差生答,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簡單問題優秀生回答,會使其頓感索然無味,學習失去挑戰性,課堂注意力扭轉。因此,課堂提問須因問題難易和學生實際而易。
四、把握提問時間,保證課堂提問的適時性
課堂提問的時間安排是否得當也往往會影響課堂提問效果。複習性課前提問,提問前應給學生一定時間去記憶掌握,這時學生學習目的性強,並有被提問的緊迫感,學習效果比較好。課堂問題出示後,要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去思考組織答案,然後再點名讓學生回答。課堂提問切忌先確定提問對象,再出示課堂問題,以免使大部分學生不去積極思考而使課堂提問效果大打折扣。教師在課堂教學實際中要關於觀察學生面部表情,當學生眉頭緊皺,提出一個點撥性的課堂問題,會對學生起一個啟發作用,使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起到柳暗花明、峰迴路轉之功效。
五、豐富提問形式,增強課堂提問的靈活性
課堂提問形式有多種,有師生提問,生生提問,有口頭回答,有定時試卷,有書面板演,有實驗操作,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儘可能地多種形式並用,從而使課堂提問範圍儘可能地廣,使儘可能多地學生積極思考,高度緊張,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課堂提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是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課堂提問只要問得準,問得巧,問得適時,一定會問出個課堂教學的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