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文化看到中日文化的巨大差異

2020-12-20 養成教育知識分享驛站

中國人最驕傲的就是擁有悠久深厚的文化歷史,期中特別讓人自豪,從來沒有失落的就是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飲食文化已經具有了示範效應,對其他行業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說火候一詞,基本就代表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屬性!一個廚師的廚藝,關鍵在對火候的把握。這個詞幾乎已經泛化到了各行各業,幾乎可以表述任何行業的屬性詞,一個畫師評價學徒的水平,經常會說在某些方面,還差一些火候。

日本文化幾乎在各個社會層面,都深深的留存中國文化的影響。原因非常的簡單,中華文明璀璨無雙,讓這個民族曾經長期的佔據世界的巔峰,因此日本自然而然的學習強者的文化,有人說想了解中國的唐朝文化,可以去日本。大唐盛世對這個島國的影響是強烈的。可是,任何外來文化都要有本土化這個過程,茶道、花道、服裝、飲食都完成了本土化的進程。期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飲食文化!

深究一下,我們會發現日本的飲食文化,更具有水的屬性!日本人非常喜歡原汁原味的食品,對食材的內涵比較推崇,生食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理念。精緻、清淡!儘量保持食材特有的味道,這是島國生態決定的,其實日本文化一直在自卑和自尊中徘徊,農耕時代學習中國,工業時代學習西方!因此,日本人很有禮貌,這種謙卑的行為,一直掩蓋著突破困境的強烈野望。

中國的飲食屬性是火,企圖創造超越食材的美味。日本的飲食屬性是水,企圖儘量保留食材的味道。這種文化狀態衍生到了女人的屬性。女人家,女人家!只有家裡有女人,才是真正的家。一個民族女人的生存狀態,直接決定了這個民族的文化教養,和文化生態!中國女人像火,追求的是有事業的女人才是完整的女人,女漢子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社會的基本生態元素!

日本的女人像水,她們把家庭當成事業經營,把妻子和母親當職業去打理!非常的投入,已經專業化了!

民族和國家的博弈,從本質上說就是文化層面的博弈,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民族,努力的進化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這個世界才會精彩紛呈,這是大自然運行機制決定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生物圈規則的自然生態中,無論生活在食物鏈的哪一個環節,都要遵守自然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是,通過每一個民族的艱苦奮鬥,才能讓世界異彩紛呈。樸素的生存智慧屬于堅韌的求存者,只有自然界的物種豐富,才是所有生命的福祉。只有多元化的文化生態,才是全人類的美好未來!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了一個故事,當公司創業的時候,每一次合伙人的會議都是激烈的爭吵,大家都認為未來渺茫,可是公司蒸蒸日上。後來,公司的會議開始了一言堂,仿佛大家永遠非常順利的達成了一致,就在大家認為未來希望無限的時候,公司遭遇了對手的狙擊,巨大的漏洞浮現了!其實,不是大家看不到,只是習慣了視而不見!一言堂造成了公司成員失去了向外開拓的欲望,都在迎合老大的好惡,穩定自己在公司的位置。他的很沮喪,如果繼續這種沒有爭議的董事會,離開也許是最好的選擇。我感到非常驚訝,就說了一句:「公司又不是你的,先推著幹,給誰打工不是賺錢?」他的回覆給我更大的驚訝:「公司的大股東不是我,可是為了公司的成長,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我想我們的職業理念是不同的,生存在不同的職業生態中,我們的職業目標是不同的!我理解他,他卻不理解我!但是我們的社會責任是一致的。

相關焦點

  • 中日飲食文化的差異
    一個國家的美食作為其文化和價值觀的反映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畢竟,食物是人們為了生存而理解和需要的通用語言。然而,我們對我們的首選美食有不同的解釋,這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地區差異。例如,歐洲美食與亞洲美食截然不同。在亞洲,中國菜也不同於日本料理。
  • 淺談中日文化的差異,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今天小編來說說中日文化的差異,從歷史和地理講,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地理位置。由於中國曾經很長時間是亞洲文化的中心,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較為豐富;日本是個典型的島國國家,陸地空間狹窄,資源匱乏。所以,在古代單向交流為主,基本是中國傳向日本。
  • 地域差異最嚴重的一個省,飲食文化方言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
    使得安徽省的水運條件極為優越,也是地域差異最嚴重的一個省,省內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的差異巨大。全省的水域面積非常廣闊,大大小小的河流加起來就有300多條,著名的馬鞍山港和蕪湖港也位於這裡。初步統計省內的碼頭數有1000多個,也正是因為有淮河的存在,所以在安徽省的省內形成了兩極化的地區。淮河以北的地帶屬於暖溫帶氣候,而在淮河以南的地帶則屬於溼潤的季風性氣候。
  • 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差異原來有這些!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飲食是全世界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歷史的積澱,飲食也逐漸發展形成一種文化。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 「飯局」上的中日文化差異
    據我的觀察,西方人的確不大有「飯局」這個概念,在他們的文化裡面,吃飯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補充熱量而已。以至於很多歐美人士中午不過是幾個橘子、一根香蕉打發胃腸。想想這也是合理現象,美國最精緻的菜是加上配料的熬豆子,要說下工夫也不過是熬的時間長一點。在這種飲食文化下,「飯局」能有多大魅力可想而知。     但是,這個概念卻不能用在日本人身上。
  • 中日「和」文化之差異
    孔子《論語》中提出的「禮之用,和為貴」,孟子提出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萬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國傳統文化中蘊涵著「和」的思想,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閒話南北飲食文化差異
    南北文化因歷史、地域的原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根據地域環境的不同,歷史上將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統稱北方,秦嶺-淮河以南統稱南方。南北文化差異很大,而最為明顯的就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1.主食的差異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乾旱少雨,以種植小麥為主,所以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雨水充足,以種植水稻為主,所以形成南方以大米為主食,北方以麵食為主食。
  • 親歷中日文化差異 感受兩國環保差距
    日本青年以一曲《北京歡迎你》開局,讓人深感奧運文化的傳播速度之快。在場的許多30歲左右的中國青年發現,這些90後的日本孩子隨後所唱的中國歌曲,有些是自己從來就沒聽過的,而中國高中生卻跟著熟悉的旋律打起了拍子。有人承認,「在流行文化方面,我們和90後的代溝,比中日孩子之間的鴻溝要大得多。」    最終,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張安琪、張一凡憑藉一首日文歌《和你在一起》折桂。
  • 日本的飲食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什麼不同?
    我從小就很愛吃,身在新疆,接觸到的美食的確很多,但其實我對於這種文化現象感悟並不是很深,自從學了日語和英語,學習了解了別國的文化與歷史,使我認識到不同國家的「吃」文化也是受一定的影響而發展形成的。各個國家各不相同的飲食文化與其民族性格的差異應當是有一定聯繫的。像中國對日本的文化,有一種同類感。
  • 飲食文化:通過中西方餐桌禮儀對文化差異進行研究
    中西餐桌禮儀的差異,深受中西方社會文化,歷史文化及其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兩種文化的距離相差甚遠。在中國,任何一個宴會,不管是什麼目的,都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勢。
  • 中日文化差異,20張圖告訴你
    歷史上日本曾派遣隋、唐使、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將中國文字和文化引入到本土,日本的很多東西似乎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本文試圖用20張圖粗淺地告訴你,今天中日文化的一些差異。01人口02土地面積日本約為38萬平方公裡,中國約為960萬平方公裡。
  • 火影:什麼仇什麼怨,鳴雛大婚佐助送「夭壽」,淺析中日文化差異
    當然,我們的文化有容乃大,包含萬千,對烏鴉這種鳥類也有不同的認知。比如在儒家經典中,就有「烏鴉反哺」的說法,認為烏鴉是一種孝順的鳥兒。但是多數人還是習慣於將烏鴉和死亡腐爛聯繫起來,認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在我們文化中,喪事才用白紙黑字,這樣顯得肅穆。喜事我們都用的是紅紙。鳴人和雛田大婚,佐助竟然送鳴人「夭壽」,這不是詛咒鳴人和雛田嗎?萬一鳴人和雛田在博人傳裡掛掉了,佐助就等著被鳴雛粉們噴吧。畢竟證據確鑿,佐助是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
  • 《半澤直樹》巧妙地點燃國人狂熱的情緒 從中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加倍奉還」成為流行語如前所述,《半澤直樹》於2013年播出第一季時,在國內獲得巨大的關注,特別是主角的經典臺詞;以牙還牙,加倍奉還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語。當時還流行一個段子;準備進入銀行工作的年輕人;要知道如何在銀行工作,就要看《半澤直樹》來學習。
  •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圖)
    一、飲食結構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以熱食、熟食為主,也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這和中國文明開化較早和烹調技術的發達有關。西方國家秉承著遊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統,以漁獵、養殖為生,傳統飲食習俗以動物性食料為主。以採集、種植為輔,葷食較多,吃、穿、用都取之於動物。高熱量、高脂肪類的飲食結構適應於高緯度的地理和氣候。生熟結合,蔬菜很多時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現。
  • 南北方飲食文化差異
    跟北方人接觸多了以後發現,這種南北方的差異真的是太多了,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尤其是飲食上的差異,這是我到現在還接受不了的。還有...南北方也是各有不同南方人覺得北方五仁月餅是魔鬼,北方人覺得南方鮮肉月餅更是魔鬼中的魔鬼;南方人覺得北方人拿起月餅就啃太豪放,北方人覺得南方人把月餅切開吃太麻煩……經過南北鴻溝的跨越,月餅的口味也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 別卡速: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使口感香甜的葡萄酒更受國人的青睞
    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的差異,對葡萄酒的口感選擇也不一樣。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主要在飲食觀念上和烹飪方式上存在差異。
  • 中日共同傳承黃檗文化 推進文化交流和「海絲」合作
    在日期間,交流團廣泛接觸日本政界、文化界、宗教界及旅日僑界人士,大力推廣黃檗文化,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兩國相關人士共同傳承黃檗文化,以文化為僑,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民間友好交往。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總領事詹孔朝在會見來訪的福清黃檗文化交流團一行時表示,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傳播的黃檗文化是中日兩國共同的文化遺產。
  • 日本大叔的成都「小店情懷」:將美食作為中日文化溝通之橋
    中新社成都6月6日電 題:日本大叔的成都「小店情懷」:將美食作為中日文化溝通之橋作者 嶽依桐給店內設施消毒、準備好新鮮蔬菜、熬製一鍋濃稠咖喱……經過近2小時的準備,上午11時30分左右,日本大叔藤本祥一位於成都市武侯區的日料小店迎來當日第一批食客
  • 中日青年學生的對話:文化交流視角下的古代文化遺產
    2019年9月16日下午,由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與日本法政大學文學部史學科主辦,南京師範大學文博系承辦的「中日青年學生的對話:文化交流視角下的古代文化遺產」研討會在南京師範大學仙林校區敬文圖書館二樓西報告廳隆重舉辦。南京師範大學文博系及日本法政大學文學部史學科共八十餘名學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南北方飲食文化差異有多大?從「甜鹹豆腐腦」可見一二
    南北方飲食文化有多大的差異?不用看什麼菜系,單單一個豆腐腦就能略見一二,雖然重慶跟山東口味都挺重,但在豆腐腦上卻產生了分歧。小編第一次在重慶見到豆腐腦的時候,特別想吃,因為好久沒吃了,有點想念,誰知道那邊豆腐腦做甜的,愣是忍著饞蟲沒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