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萬裡長江「山水經」_綠政公署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0 澎湃新聞

大江奔流入海。

萬裡長江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自雲南起,滾滾江水與萬千支流橫貫了中國十一省市,長江水孕育出沿江兩岸風姿各異的風土人情和大小城鎮,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他不僅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更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

此後兩年間,「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工作逐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推陳出新。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強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盛夏時節,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歷時近一月,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自雲南麗江沿江而下,耳聞目睹了長江經濟帶11省市寫就綠色發展篇章的漫漫徵程。

烏蒙磅礴,赤水蜿蜒,三峽綺麗。位於長江上遊的雲南、貴州、重慶等地致力於做好「水文章」,念好「山字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轉化路徑。

洞庭浩蕩,龜蛇鎖江。位於長江中遊的湖南和湖北等地則以岸線整治和復綠為抓手,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而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則通過創新驅動,不斷引領未來發展的方向。

大江奔流,橫貫東西,回頭望去,水綠山青,萬物向榮。

長江上遊的綠色「水文章」和「山字經」

「種了柳樹,風沙少了一點,農田好了一些。」站在金沙江畔的柳林樹蔭間,67歲的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石鼓鎮居民葉世貴正指著身旁的柳樹說。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麗江石鼓鎮居民便在金沙江兩岸種植柳樹,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啟動後,石鼓鎮在二十年間栽種了18萬餘株柳樹。

「治理長江之病應從治人開始,生態教育和社會組織培育是治人的抓手。」翻開圖文並茂的《生態好市民》課本,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區委書記盧斌說。

在2016年的新學期,宜昌市西陵區4萬多中小學生和幼兒園孩子都拿到了一本屬於自己的《生態好市民》教材,在被納入校本課程的生態文明課上,孩子們通過一幅幅五顏六色的連環畫,將綠色澆灌在心底。

萬裡長江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雲南麗江石鼓鎮突然來了個100多度的急轉彎,從此一路向東,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三峽大壩是宜昌的一張名片。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 圖

而不論是在大江自此浩蕩東去的雲南麗江,還是在長江中上遊節點的湖北宜昌,綠色發展理念正成為共識。

在綿延數千公裡的長江上遊,圍繞綠色長江建設,多地將重心放在護綠、截汙和綠色產業發展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有了更為清晰的轉化路徑。

「讓生活汙水遠離母親河。」在貴州省赤水市復興鎮汙水處理廠不大的廠區裡,這條碩大的標語遠遠可見。

赤水市常務副市長謝遠馳說,復興鎮汙水處理廠主要處理整個復興鎮1.1萬居民產生的生活汙水,每噸汙水收取的排汙費為八毛到九毛錢,而該廠因為採用的是一級A標排放標準,每噸汙水的處理費為一塊八到一塊九,缺口由市級財政補助百分之七十,鄉鎮補助百分之三十。

一場「讓生活汙水遠離母親河」的治水行動在赤水市已然興起,該市在2017年啟動了100個行政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並計劃用兩年時間實現村級汙水處理全覆蓋。

赤水河從赤水這座黔北小城向北蜿蜒流轉數十公裡後,在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我們是確保送去四川的赤水河水質在二類水以上。」謝遠馳說,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尤其是農村汙水廠和管網短板,是多地普遍面臨的問題,赤水市從短板入手,讓汙水遠離母親河。

保護好了水,旅遊也就上來了。坐擁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赤水大瀑布等景區的赤水市,遊客從三年前的400多萬上升到去年的1600多萬,第三產業佔比從三年前的20%上升到去年的42%。

貴州省赤水市以強化農村截汙等措施寫就綠色「水文章」,而位於三峽庫區的重慶巫山則以發展脆李種植念好綠色「山字經」。

巫山峽江兩岸已掩映在片片脆李林中。從巫山縣城向西而行,兩小時蜿蜒曲折的山路盡頭,柑園村的李子樹正隨風搖曳,掛滿了綠油油的果實。

「這裡以前老百姓生計發愁,經常到處反映問題。」重慶巫山縣委宣傳部相關人士說,縣裡結合山區的自然條件,在周邊縣市取經考察,決定引導村民們種脆李。

大規模的脆李種植始於2006年,彼時柑園村村民張科富在外地打工為生,與許多同鄉一樣,多年來,張科富輾轉於新疆、內蒙古、廣東、浙江等多地,面對這項在老家萌芽的新產業,張科富選擇了回到家鄉。

接納嶽父和叔叔家的土地後,張科富在30畝土地上,種上了20畝脆李和10畝柑桔,一畝脆李一年可以掙上一萬塊錢。

「我們村放眼望去都是脆李,我是種植最多的。」張科富說,自己在2016年新建了住房,告別了蝸居多年的土坯房,一顆顆小小的李子改變了他的生活。

目前柑園村所在的曲尺鄉全鄉都在種植脆李,大部分村民靠著香脆可口的李子脫了貧,目前戶均種植面積可以達到3到5畝,一年下來,每戶除去成本的純收入可以達到五六萬元。

「做好『水文章』,永葆『一江碧水』;念好『山字經』,守好『兩岸青山』。」巫山縣近年來推行的發展理念正是長江上遊地區發展的生動註腳。

琵琶亭上奉茶的女子,背後是長江。 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長江中遊岸線復綠煥新顏

行船至長江中遊,嶽陽、武漢、九江……豐盈的江水孕育出一座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但過去無序的發展,讓美麗的長江岸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凌亂的工廠和碼頭。

湖南163公裡的長江岸線全部在嶽陽境內。湘江、資江、沅水、澧水四水注入「八百裡洞庭」後匯入長江。發達的水系孕育了這片魚米之鄉,但長江生態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滋生風險。

嶽陽市城陵磯新港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處11.9公裡的長江岸線上,曾密布著15家碼頭經營單位、47個泊位。

8月,一個炎熱午後,這裡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轟鳴聲,來自三一重工的巨型吊臂,在江中緩緩移動,正將肢解的碼頭設備搬離。

再往前看,湖南整治非法碼頭,還原美麗岸線的力度,則不可謂不大,步伐也在日益加快。嶽陽先後關停了大大小小的碼頭泊位90多個,僅去年就全面關停39個非法砂石碼頭,收回岸線10餘公裡。

7月25日,湖南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生態紅線面積為4.28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0.23%。不僅如此,沿岸汙染企業、非法採砂等破壞生態的問題,也都納入整治範圍。

從更長遠的規劃看,湖南省計劃到2020年,境內河湖水質優良率達到93.3%。在湘江沿岸,曾經汙染嚴重的湘潭錳礦關停退出,取而代之的是1000多畝的休閒公園。在不久的將來,城陵磯新港區,也將被一座城市公園代替。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一對新人在長沙都正街舊牆下拍婚紗。澎湃新聞記者 趙孟 圖

湖北長江岸線長達1061公裡,佔長江幹流三分之一。這裡是三峽工程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要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又要兼顧「不搞大開發」的理念,考驗著決策者智慧。

「50年代一湖碧水,60年代一池煤灰,80年代一座黑山,00年代一堆垃圾。」位於武漢市青山區的戴家湖公園,承載著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沉重博弈的代價。如今,「復活」的戴家湖公園,更是人們環境保護意識覺醒的見證。

在武漢青山區生活了60年的居民講解員胡昇,從未想過有朝一日還能見到兒時波光粼粼的戴家湖公園。上世紀50年代,他跟隨父母從北方來到武漢,第一眼看到戴家湖公園就樂壞了,「這不就是『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好地方嗎?」

胡昇已經無數次向來客講述戴家湖的變遷,但並未厭倦,「人們都說滄海桑田要幾萬年,我們的戴家湖用了60年,就好像經歷了人世間的所有滄桑。」老人動情的說。

1957年,青山熱電廠投產,電煤燃燒剩下的粉煤灰要用大水管衝刷排掉,排到了戴家湖。上世紀80年代,煤灰、泥土就逐漸高出地面了,90年代初已經高出地面10多米了。人們就把戴家湖改了名字,叫做「戴家山」。

90年代末,堆在戴家山的廢物突然變成了寶貝,由於粉煤灰是很好的制磚材料,川流不息的大卡車一車一車往外運這種磚,「戴家山」也越挖越矮,最後竟然出現了一個個大坑。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被丟進了坑裡,「髒亂差」成為它的標籤。

2013年12月,總投資4.26億元的戴家湖公園終於正式動工建設,建設者採用了因地制宜、環保節約的新理念,已經被挖成坑的,就讓它變回湖,已經堆土成山的,只是回補一些種植土,植樹造林。

僅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到2015年5月,這個公園就開門迎客。2017年底,這家公園園林綠化與生態修復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成為當年湖北省唯一入選項目。

戴家湖滄海桑田,反映出當地發展理念的變遷。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北省已將其上升為政治責任。

為積極對接國家規劃綱要,湖北率先出臺了《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配套編制5部專項規劃,同時出臺兩部條例和一項決定,以地方法規的剛性約束,構築長江生態防線。

發展與保護是永恆的話題,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就需要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湖北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為此,湖北在發展先進位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加強長江經濟帶開放合作多個方面統籌規劃。湖北實施的「萬企萬億技改工程」和「產業護江和綠色引擎工程」,將大大有助於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新型產業集群。

吳淞「炮臺灣」國家溼地公園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圖

長江下遊創新驅動發展的跳躍脈搏

獨特的區位和良好的發展基礎,讓擁江攜海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極具開拓創新魄力。創新驅動發展的畫卷正在長江下遊地區徐徐展開。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除了擁有古老的歷史文化,江蘇南京的創新發展力量也不容小覷。

印度、馬來西亞、阿根廷、土庫曼斯坦……地圖上的點越來越多,列車賣到哪兒,他們就在地圖上標到哪兒。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的產品目前已走出國門,企業持續6年以28.6%的複合增長率快速成長,先後三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獲得江蘇省企業技術創新獎,已成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骨幹企業和現代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龍頭企業。

2014年6月全面投運的印度孟買地鐵車輛項目,是該公司靠自主技術方案拿到訂單的第一個項目,也是中國城軌車輛首次實現整車出口海外的項目,從車體、牽引網絡控制、制動到轉向架,實現了整車自主集成設計。

不僅是飛馳的列車。人工智慧是當下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醫療是其重要應用領域。來自美國IBM公司的人工智慧醫療系統「沃森Watson」在國內外風靡一時,並已進駐國內多家三甲醫院,輔助腫瘤科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決策。中國版「沃森Watson」智能診斷系統或將在南京出爐。

位於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揚子科創公司,於2017年12月28日聯合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6所高校啟動「人工智慧醫生——華佗Dr.Hwa」研發項目。研究人員將通過最新的機器學習手段,挖掘醫案數據和藥方數據,研發用於影像識別、輔助診斷生成、疾病智能篩查等方面的核心算法,預計開發時間為3年。

此外,2018年6月,揚子科創公司基於醫療大數據中心的優勢,經過反覆溝通調研,擬成立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江蘇創新中心。這走在了全國前列。大量臨床診療數據將在這裡匯集和處理,尋找醫學新發現。

與創新脈搏不斷跳躍的南京相呼應,位於長江口的上海市寶山區的經濟轉型,被譽為長江經濟帶致力於綠色發展的縮影。

作為國家重要的鋼鐵製造基地和港口,寶山區產業結構長期偏重。隨著城市功能定位提升,如何從傳統產業突圍,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坐擁長江口深水航道,背靠長三角「黃金市場」,擁有大量先天優勢的寶山區選擇郵輪經濟作為突破口。

2011年10月,寶山區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建成開港,2014年超過新加坡首次成為亞洲接待遊客人數最多的郵輪母港。

在郵輪旅遊帶動下,2017年寶山旅行社、旅遊飯店和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303.1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5.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和4.5%。

浙江麗水松陽縣民宿「過雲山居」室內一角。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圖

郵輪的汽笛悠揚聲見證著鋼城寶山的鳳凰涅槃,而G60科創走廊則是上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又一創新驅動項目,目前,其「朋友圈」已經擴大到九地市。上海市松江區、浙江省嘉興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金華市、江蘇省蘇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蕪湖市、安徽省合肥市等九地市參與其中,佔長三角三省一市總量的24.9%,共同打造「一廊一核多城」總體空間布局,開展深度合作,合力打造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投資100億元的海爾智谷項目、投資200億元的正泰啟迪智電港項目、投資100億元的清華啟迪二期項目、投資100億元的修正醫藥項目、投資200億元的國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等百億級項目紛紛落戶G60科創走廊。

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商務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9月份,該辦公室通過「一網通辦」系統發出的第一張異地證照將正式出爐。未來,九地市將採取更多措施深化合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長江口無數船隻駛入駛出,帶著開放、繁榮的中國走出去,又攜多元、包容的世界走進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江奔流|萬裡長江「山水經」
    大江奔流入海。萬裡長江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自雲南起,滾滾江水與萬千支流橫貫了中國十一省市,長江水孕育出沿江兩岸風姿各異的風土人情和大小城鎮,成為滋養中華民族的母親河。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 看長江,就是在看中國——寫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為深入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生動反映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的新作為新變化、新探索新思考,由中宣部組織的「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活動7月20日在雲南麗江「長江第一灣」啟動。28天來,採訪團沿江採訪,經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浙江等地,8月16日在浙江麗水順利完成全程採訪。
  • 大江奔流,詩意氤氳
    雄壯柔美,古詩中的多樣長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明代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長江從安徽馬鞍山進入江蘇,在流過南京、揚州、鎮江、常州、泰州、無錫、蘇州、南通八座城市後流入大海。從最窄處不到兩公裡的江陰段江面,到最寬可達90公裡的長江口,江蘇段長江氣象萬千,變幻多端。
  • 實話宜昌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宜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貢獻力量。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國地市報研究會組織、三峽日報社承辦的全國地方媒體 「共抓長江大保護」宜昌行活動中,深入宜昌市調研採訪的120餘位社長、總編輯及記者,感觸頗深、收穫頗豐。
  •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善待長江,就是對中華民族負責(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 原標題:   長江經濟帶集聚全國40%以上的人口,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40%以上,是中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歷時近一個月,輾轉八千多公裡,記者一行隨「大江奔流」採訪團深入長江沿線採訪。大家欣喜地發現,沿江各地積極落實長江經濟帶建設「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尊重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 大江奔流·全景日記|「長江生態好不好,魚說了算」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8月12日,「大江奔流」主題採訪團來到了位於上海崇明的青草沙水庫和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採訪。青草沙水庫2011年全面投入運行,提供了上海市所有自來水超過一半以上的原水,惠及約1300萬市民。
  • 大江奔流:尋找中華文化傳承的基因
    新華社報導團隨中宣部「大江奔流」主題採訪活動在20多天時間裡水陸並進,從長江第一灣到吳淞口碼頭,從奔騰怒吼的金沙江到溫柔流淌的秦淮河,我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為了體察母親河的安康,為了探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之路。
  • 今天,第六次國家公祭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今天,第六次國家公祭 2019-12-13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品讀江蘇|大江東去,奔流詩情
    雄壯柔美古詩中的多樣長江「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明代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長江從安徽馬鞍山進入江蘇,在流過南京、揚州、鎮江、常州、泰州、無錫、蘇州、南通八座城市後流入大海。從「日月」「乾坤」著眼,展現長江入海的宏大氣勢;唐代白居易《雜曲歌辭·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道出了長江口的變遷,滄海變成桑田,如今南通、泰州的很多地域,就是從江之尾、海之頭處「漲」出來的。長江的面貌是多變的。元代詩人崔斌在遊覽鎮江金山後寫詩讚嘆長江水波濤澎湃:「浩浩長江天際來,中流砥柱獨崔巍。
  • 解饞忘憂黃花菜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解饞忘憂黃花菜 2021-01-13 1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江大河奔流不息,你知道河流的源頭都是哪裡嗎?
    長江和黃河,奔流不息,也被寫入歌謠代代傳唱,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江大河源頭都是哪裡嗎?通過今天這道題,和小師一起來看看吧!大江大河奔流不息,下列選項中,大河及其起源地對應錯誤的是哪一個?A、長江——唐古拉山B、亞馬孫河——落基山脈C、黃河——巴顏喀拉山D、伏爾加河——瓦爾代丘陵長江和黃河咱們比較熟悉,其餘兩個選項,挨個來了解一下吧。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 古老村落...
    原標題:【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築夢之鄉雲上松陽古老村落的逆勢復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李瑛):「可愛之人,必遇可愛之事,所以,你來啦。」「你所站的方向,吹來的風都是暖的。」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1日 12:19 A-A+   一艘滿載貨櫃的貨輪沿江而下(孔華/攝)  央視網消息(記者孔華 何川)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大江入海口,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增長極,帶動著兩岸綿延數千公裡的經濟帶
  • 「聲」援武漢丨朗誦《致長江》,鏗鏘有力,氣勢磅礴!
    點擊聽朗誦《致長江》作者:張創輝朗誦:牧言長江,我的萬裡長江你途經荊楚、江城時請你用澎湃的聲音代我問候一聲,祝福一聲湖北您好!請你用溫柔的大手代我撫摸一下龜山、蛇山以及火神山、雷神山告訴他們,我們的心與大江、大湖、大武漢一起澎湃告訴他們,客居他鄉的親人有千萬顆滾燙的心溫暖長江,我的奔流不息的長江你要發揮吞吐大荒的威力讓四面八方裝滿大愛的諾亞方舟,及時抵達英雄城市武漢
  • 洪傑中國畫作品展開幕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洪傑中國畫作品展開幕 2020-12-20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效果·大江奔流|看巫山如何守住長江東出重慶最後一道防線
    緯度 31°01′38.1642″,經度110°06′37.026″的長江培石斷面,是長江流經重慶進入湖北的省界斷面,也是重慶長江幹流出境水水質國家考核斷面。工作人員駕駛監測船,取水檢測。結果顯示,水質類別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水質標準。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3 1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網「大江大河大徵途」活動發車儀式在唐古拉山鎮舉行
    新華網「大江大河大徵途」活動發車儀式在唐古拉山鎮舉行 2020-11-14 1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案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立案了 2020-12-15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灣客機墜毀_正在直播_澎湃新聞-The Paper
    遇難者家屬陸續前往殯儀館辨認遺體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臺灣復興航空遇難者家屬已陸續前往殯儀館辨認遺體。,復航公布初步撫恤金方案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復興航空於7月24日晨發布最新的情況說明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