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宦官幹政,官員慵懶百姓苦不堪言,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軍起義反明,一路過關斬將入主紫禁城。但是明朝名將珍獸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卻和旗人多爾袞聯手,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將尚在「襁褓」之中的大順王朝掀翻。
若是吳三桂並沒有將清軍引進山海關,而是積極抗擊清軍,從而讓李自成的大順王朝發展壯大,那麼歷史對吳三桂的評價會不會有所轉折呢?
吳三桂之所以被人詬病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在明朝危急之時擁兵自重,沒有盡到一個戍邊將領所應盡的責任,第二個原因是在沒有幫助明朝抗擊李自成起義軍的情況下,最終反而和清軍聯手進攻中原。由此來看,吳三桂確實是一個無情無義大一不到的逆將。盤點歷史,在吳三桂沒有幫助明朝的情況下,吳三桂本可以有投靠李自成和聯手清軍兩條路可走,但吳三桂卻偏偏走了最「作死」的一條,因為據史料記載,李自成在佔領北京後,曾下令士兵不許燒殺搶掠,這表明如果紫立成當皇帝的話,至少會是一個明軍,若果吳三桂投靠清軍,那麼李自成必定會將他封為一地之主。
最終清朝入關建立大清,雖說清朝將吳三桂封為平西王,使其成為三番之一,但是以清朝滿足旗人的性格來說,吳三桂一漢人是不可能進入清朝權利中心的,所以在最後康熙下令削藩的時候,吳三桂又騎兵反清,最終落了個病死世人唾罵的後果。
其實,在吳三桂打算不幫明朝平定內亂之時,吳三桂被後人叱罵的名聲就已經坐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叛國,所以如果吳三桂最終真的反清成功,歷史也沒有必要為其洗白,因為他已經是有一個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