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反清若成功,歷史會不會將他的所作所為進行洗白?

2020-12-12 野史也有大學問

明朝末期,宦官幹政,官員慵懶百姓苦不堪言,闖王李自成率農民軍起義反明,一路過關斬將入主紫禁城。但是明朝名將珍獸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吳三桂卻和旗人多爾袞聯手,在山海關大敗李自成,將尚在「襁褓」之中的大順王朝掀翻。

若是吳三桂並沒有將清軍引進山海關,而是積極抗擊清軍,從而讓李自成的大順王朝發展壯大,那麼歷史對吳三桂的評價會不會有所轉折呢?

吳三桂之所以被人詬病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在明朝危急之時擁兵自重,沒有盡到一個戍邊將領所應盡的責任,第二個原因是在沒有幫助明朝抗擊李自成起義軍的情況下,最終反而和清軍聯手進攻中原。由此來看,吳三桂確實是一個無情無義大一不到的逆將。盤點歷史,在吳三桂沒有幫助明朝的情況下,吳三桂本可以有投靠李自成和聯手清軍兩條路可走,但吳三桂卻偏偏走了最「作死」的一條,因為據史料記載,李自成在佔領北京後,曾下令士兵不許燒殺搶掠,這表明如果紫立成當皇帝的話,至少會是一個明軍,若果吳三桂投靠清軍,那麼李自成必定會將他封為一地之主。

最終清朝入關建立大清,雖說清朝將吳三桂封為平西王,使其成為三番之一,但是以清朝滿足旗人的性格來說,吳三桂一漢人是不可能進入清朝權利中心的,所以在最後康熙下令削藩的時候,吳三桂又騎兵反清,最終落了個病死世人唾罵的後果。

其實,在吳三桂打算不幫明朝平定內亂之時,吳三桂被後人叱罵的名聲就已經坐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的這種行為稱之為叛國,所以如果吳三桂最終真的反清成功,歷史也沒有必要為其洗白,因為他已經是有一個罪人了。

相關焦點

  • 其實當年吳三桂反清之戰,差點攻陷北京滅了大清!
    清政府在長江北岸一切布置完畢後,拒絕了吳三桂的請求,並最終擊潰吳軍。吳三桂於1678年病死。其實小編我個人對吳三桂還是充滿同情的,他的幾次反叛,無非都是被逼到了絕路,吳三桂本人也成為了時代變革和封建社會權力鬥爭中的犧牲品。
  • 大漢奸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應該會這樣洗白他的
    吳三桂為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身為明將降清,放清軍入關,可以說是清軍從東北的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的關鍵人物之一,並且為了向清廷表明忠心而對殘明勢力大開殺戒,將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從緬甸帶回並且處死,晚年又因為康熙帝削藩而反清,真可謂是反覆無常的小人,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
  • 吳三桂反清時兵力是清廷二倍,佔據半壁江山,為何最後失敗了?
    吳三桂的一生是背叛的一生,背叛了對他給予殷切希望的明朝,背叛了和李自成的協議,背叛了最後的主子清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貳臣。關於他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爭議,出於各種各樣的立場,人們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我認為我們評價歷史,應該就事論事,不應該被主觀情緒所主導。
  • 吳三桂的第一大將,被康熙處死,百姓都佩服他的錚錚鐵骨
    吳三桂是個不折不扣的賣國賊,在崇禎十七年(1659)時,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所以數百年來他一直被人唾罵,以至於後面他為反清事業做的貢獻都被人們忽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吳三桂麾下的第一猛將馬寶。馬寶,陝西隆德人,因在家中排行老三,又被人稱為馬三寶,在他剛出生後母親就去世了,父親也拋棄了他,後來嫂子於心不忍,將他帶回家撫養長大,長大後他身材魁梧足智多謀,還善於兵法謀略,於是在明末的亂世中,他選擇了投軍。
  • 假設歷史;若吳三桂不放滿清入關,中國歷史的走向
    人類與天鬥,與地鬥,與自己戰鬥的一幅幅畫面就構成了人類的歷史!((遼西走廊地形圖))在人類歷史上,雄關險道必住有重兵,必形成軍事重鎮,必對歷史產生重大的影響!一起來回望歷史,探究遼西走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 吳三桂手握30萬精銳,苦戰八年,為何沒能恢復漢人天下?
    吳三桂跟這二位奇葩一起反清,能成功就是見了鬼了。 雖然康熙沒有明說要撤掉平南王的藩位,但他不讓尚之信襲爵,還要解散尚可喜的部眾,這實際上跟撤掉平南王的藩位也沒什麼區別了。廣東的藩王眼看要被撤,遠在雲南和福建的吳三桂和耿精忠坐不住了。
  • 韓國發現一封書信,顛覆吳三桂歷史,引清軍入關另有主謀
    其實當時的吳三桂已經反清,在湖南一帶進行鬥爭,而作為當時清朝大將軍的尚善和吳三桂是對手,對吳三桂的描述並不會隱瞞他投降李自成的事,所以這一封信還是值得信賴的。並且經過學者對幾十種明清時期史料的研究,吳三桂投降李自成的事並沒有發生過,所以,康熙關於吳三桂的記載存在不實。
  • 韓國發現清朝書信,揭開吳三桂降清真相:吳三桂太冤,他沒有投降
    很快,吳三桂寫了一封信給睿親王多爾袞。在這封信中,吳三桂希望能「借兵復仇」,理由是在北京的父親吳襄被刑拷問追餉、愛妾陳圓圓被霸佔以及家產被李自成洗劫一空,國讎家恨。吳三桂在結尾處寫道:「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脅西脅,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則我朝之報北朝者,豈惟財帛?將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 若吳三桂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會得以善終嗎?
    若吳三桂不發動「三藩之亂」,老實接受「削藩」,會得以善終嗎?當時的情況是親政後的康熙帝已決意撤藩 。他這樣做亦有苦衷:既有忌憚三藩手握重兵、尾大不掉方面的顧慮,又有統一政令、減輕朝廷財政負擔方面的考量,而且他撤藩的決心是相當堅定的。
  • 小富即安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吳三桂
    提起明末清初,大家對那段歷史一定不會很陌生:吊死在煤山的崇禎皇帝、虎踞關外的皇太極、揭竿而起的李自成、備受爭議的袁崇煥……不過,要說扭轉歷史走向,皇太極應該算是獨一無二的,畢竟能把努爾哈赤那個四面受敵的爛攤子翻盤,又在清軍入關萬事俱備前夕離奇暴卒,簡直是個「功成身退」的好同志,怎麼看怎麼像個專為滿族人民謀福利的穿越者
  • 秘傳人口述:陳圓圓生前思念吳三桂形神交瘁(圖)
    第一次,確認了馬家寨為吳三桂後裔集聚與陳圓圓歸隱之地;第二次,確認了吳三桂墓所在地。」   李治亭回憶:「6月末的一天,我接到貴州省黔東南州委宣傳部長助理廖永倫打來的電話。他是在網上查到我寫過一部《吳三桂大傳》,以此為線索輾轉找到了我。他說,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發現了吳三桂的後裔,陳圓圓的墓就隱藏在吳氏族人的墓群之中,是否真實,有待學術界考定。」
  • 吳三桂相比他們兩,倒也活得坦蕩,他們兩亂天下者終為天下人所棄
    朝代更迭,歷史不乏一些名垂青史的降將,但"降將"是有明確定義的。太平天國反清,被剿滅後有不少降清的太平軍將領,後來為清效命有很多還能在歷史中留下一筆。為將者,各為其主,能及早"棄暗投明",使天下免遭屠戮者,當然能用。可李定國不行,他是張獻忠乾兒子,這個身份由不得他。
  • 大明王朝的絕唱:永曆帝在緬甸被吳三桂弓弦勒死
    甚至當時很多人都仍然對吳三桂抱有希望。即便他領清軍入關許多人也認為情有可原。朱舜水即說:吳三桂愚呆豎子,失於較計,欲報家仇,勾引入寇。——《中原陽九述略》。 《中原陽九述略》是朱舜水為回顧和研討明亡的歷史教訓時候而寫的,時間是南明永曆十五年六月十五日,即永曆被吳三桂所擒的半年前。
  •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他去世後,陳圓圓去了哪裡
    關於吳三桂為何會降清,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說法,就是他「衝冠一怒為紅顏」。就是說他的寵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去,吳三桂為了報仇,所以投靠了清朝。說起這個陳圓圓,她原本姓邢名沅,字圓圓。田弘遇劫走陳圓圓後,打算將她獻給崇禎帝,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可當時明朝內憂外患嚴重,李自成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來了,崇禎又哪裡有心思聽陳圓圓彈琴。崇禎帝不接受,還令田弘遇有些意外。不過也沒辦法,他只能再想辦法,鞏固一下勢力。於是,他便看中遼東總兵吳三桂,打算將陳圓圓獻給他。吳三桂一眼見到陳圓圓,就被其美貌給迷住了。
  • 張宏傑:吳三桂是一個極為自負、自傲的人(圖)
    3    張宏傑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吳三桂是一個    極為自負、自傲的人    即使隔了三百年的歷史煙塵    吳三桂堪稱美男子。吳三桂祖籍江蘇高郵,瀰漫著水汽的杏花春雨的南方;他本人卻是在風霜凜冽的遼東長大。南方的水汽和塞外的長風同時融進了他的氣質。他的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白皙的面龐上兩道爽朗的眉毛和一條挺拔的鼻梁十足地挑起了男子漢的英風颯氣。更引人注目的是眉宇間那股端凝沉穩之氣,竟如深潭靜水,瀲灩襲人。    從兒童時期起,吳三桂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品質。
  • 算命先生送吳三桂一首預言詩,吳三桂看不懂,陳圓圓懂了卻不敢說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公元1643年,清兵第五次自迂道入塞,威逼京城。崇禎帝慌忙一道聖旨發到關外,命吳三桂入關勤王。但此刻的吳三桂,卻早已接到了皇太極的書信,言稱:對他非常敬仰,若能投降滿清實屬天下之幸,望他三思。
  • 吳三桂其實勝利在望
    實際上吳三桂同志差一點就推翻了滿洲人在中國的統治。吳三桂雲南起兵時有5萬多兵馬,其中包括了正規軍五十三佐領,大概有3萬多人,人數雖然不多,但都是百裡挑一的精兵。除了這一點,清政府為了拉攏吳三桂,又將吳三桂的部將王輔臣提拔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四川總兵吳之茂也曾經是吳三桂的手下。除此以外,王儲、王屏藩、馬寶等十幾個吳三桂的心腹愛將被提為雲南總兵,吳三桂的勢力大大增強。應該來說,吳三桂起義的基礎還是比較強大的。不過,他的對手毛頭小夥康熙,麾下的清朝正規軍超過了30萬。
  • 算命先生送吳三桂一首預言詩,吳三桂看不懂,陳圓圓看懂了卻不敢說
    崇禎帝慌忙一道聖旨發到關外,命吳三桂入關勤王。但此刻的吳三桂,卻早已接到了皇太極的書信,言稱:對他非常敬仰,若能投降滿清實屬天下之幸,望他三思。吳三桂望了眼崇禎聖旨,看一眼皇太極書信,躊躇幾日後,突然一聲暴叫:「起兵入關勤王!」一路風餐露宿後,吳三桂終於趕到了京城,卻得知清兵已退,自己來晚了。吳三桂腦門子的汗滲出來了。
  • 說到傾國傾城,陳圓圓一定是,憑著一張臉改變了中國歷史,你信嗎
    最早我對吳江鄒樞有意,後來江陰貢若甫又用重金贖我為妾,但他的正妻不容我。但他的父親看到我,說我是貴人,不要管贖金,放我走。所以後來我又和冒襄冒闢疆產生了一段感情。他是大才子,可應該是家裡不同意的原因,他答應接我走,但卻屢屢爽約。我給他寫了信,他後來來了,但那時候我已經被當時的國舅爺田弘遇劫走了。田弘遇的女兒是崇禎皇帝的田貴妃。後來冒闢疆娶了董小宛。
  •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打斷八旗軍脊梁,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康熙六年,吳三桂便試探康熙皇帝,以目疾請求解除總管雲貴兩省事務,康熙帝以照顧吳三桂身體為理由,拒絕了吳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請歸老遼東,讓他的兒子尚之信留鎮廣東。康熙抓住這個機會,遂詔令盡撤全藩。吳三桂、耿精忠聽說以後,開始試探康熙皇帝,也奏請撤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