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否定」不是我要的人生!

2020-12-14 自我心理去深潛

Q:人是群居動物,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互反饋,不斷修正自己來學習和進步。但是當我接收到負面反饋時,會首先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心情抑鬱,再無力作出改變。這讓我很苦惱,我嘗試著告訴自己也有很多閃光點,但是情緒抑鬱的時候,覺得那些閃光點非常平庸,缺點卻很嚴重。而且有時發現我是故意讓自己沉浸在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裡來督促自己改變,好像覺得越難過,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大一樣。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接收負面評價的同時,平和持續地去改變自己?

A:絕大多數習慣自我否定的人,其實都有一個積極的潛意識——「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正如百度百科詞條裡的那句「繞口令」:「自我否定的發展觀是一種以自我否定為動力的社會進化思想。」不管願不願意承認「自我否定」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可一旦養成自我否定的習慣,怎麼會讓我們這麼痛苦,甚至迷失前進的方向呢?我先從它的「形成原因」和「心理解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然後再回答題主想要知道的解決方法。

形成原因和心理解釋

補充說明:

「自我否定」還與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有關。「本我」是人最原始的、無意識的本能和欲望,它以「立即得到的快樂」為原則。「自我」來自「本我」,它的工作是以最合理、最現實的方式滿足「本我」的欲望。「超我」是人格的道德標尺,不僅控制著「本我」的衝動,它還試圖讓「自我」也追求道德標準,變得更加完美。

這三者需要相互平衡才能使我們感到舒服(相關知識可以移步另一篇文章《如何理解理智與情感,言語與行為的不一致?》),但是由於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知識水平、身體情況、個人涵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很難實現過高(達到超我)、過急(滿足本我)的自我要求,這就導致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不平衡——出現我們通常所講的「知易行難」,即「做不好、做不到」了;而這種「做不好、做不到」次數一多,自我否定就出現了。

解決方法

首先、先提高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我們容易被外界的反饋亂了心,比如: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點讚我們會開心;被批評或否定我們會不開心;而別人既不給肯定也不說否定的時候,我們心裡更沒著沒落了;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但也說明了我們對自己缺乏了解。注意:並不是說了解了自己之後,就不在意別人的反饋和評價了,而是可以快速判斷出對方對自己的「保貶」是否合理,同時還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有關自我了解的問題,可以參考文章《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人生沒有方向感,怎麼破?》)

其次、學會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反饋。父母、師長、領導們對我們的批評不一定是全對的,同事、同學、愛人對我們的指責也不一定是全對的。想要讓自己不受幹擾,就需要學會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反饋,即:在接受他們都是有各種缺點的普通人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是非分辨力(這一點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習和在社會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再次、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思想言行。想要讓自己的心透氣,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請堅持你認為對的思想和言行,如果被駁回,就再堅持一次,再堅持一次,再堅持一次……(只是一定要注意態度和方法)。這裡可能你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哪些思想言行是對的?」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因此我只能送你八個字「與人無害,與己無傷!」而且一定要同時滿足。

最後、改錯也需要時間。先告訴你個小秘密:有些毛病,人一旦意識到,會很快讓自己改掉,比如:某人習慣了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但經歷了公司破產、妻離子散後,他發現原來一切失敗都是因自己的暴躁性格導致,他的壞脾氣會改的很快。但有一些毛病,即使你意識到,也需要多加練習才能改正。比如:錯誤的慣性思維。因此改錯速度取決於:人對該錯誤的敬畏心和錯誤本身的複雜度。

所以當你認同了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或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而不能一下子改掉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找到原因,再循序漸進消滅它們

相關焦點

  • 【社會課堂】論「自我否定」
    論「自我否定」作者:石樑「自我否定」這個概念,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自我否定」並不是自己不認同自己,而是敢於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或缺點,並勇於剖析,為更好的修正自己做好準備。敢於「自我否定」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勇氣,這就好比「刮骨療傷」,也好比「自曝家醜」,做到並不容易。
  • 13年前的我學會了自我否定這個法寶
    天津工業大學河東校區畔湖通過時間分配可以看出在這一年裡,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習上,但沒有覺得有多大的收穫,而且這不是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獲得「優秀團員」、 「優秀班幹」、 市級「先進實踐個人」、 「社會工作獎學金」獲得者等一系列榮譽稱號,可以說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錘鍊了自我。走過大二的思考我決定通過各途徑鍛鍊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於是,我調整了自己的時間分配,集中精力在學生工作中。這就是我的第一次否定。大二取得的一系列成績就是否定的直接成果。成績的取得,使我更加堅信我要在學生工作中鍛鍊成長。
  • 你有自我否定的「心魔」嗎?
    人很多時候,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常常會很不自主地掉入「都是我的錯」、「我怎麼這麼糟糕」、「都是我不好」、「我怎麼這麼笨」這些內在的聲音中。我們的內在常常有許許多多這類的聲音,如果要打包的話,都不知道要打包成幾大包。 如果這個世界有一個東西是魔鬼,那麼我會認為,剛剛我們提到的「自我否定」,就是魔鬼。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當我們鼓勵讓孩子自己判斷的時候,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的答案不是正確的。即使是做對了,也會覺得是運氣好。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十分害怕出錯。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對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十分的把握。
  • 敢於「自我否定」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總工程師李濟生敢於「自我否定」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1975年,《天文學報》一篇論文裡提到一種叫「擬平均根數」的軌道計算設想,李濟生看到後認定這種新方法能夠減少計算量、節省計算機資源,從而實現新突破。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要否定他自己付出心血開發的「按交點周期積分法」軌道計算方案。
  • 「我是不是很笨啊!」孩子自我否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這樣引導
    實際上,孩子的這些情緒反應都是人類的正常情感,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好壞之分,但是長時間否定不認可自己就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了。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如父母所說的那樣,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城裡的人,一旦孩子陷入到自我懷疑中的時間過長,孩子就會更容易走入自我否定。
  • 自我否定和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
    然而,儘管人們有著千差萬別的面孔,各具特色的形態,我們卻可以將所有人劃分為兩種人:一種是擁有積極心態,充滿自信陽光快樂的人;一種是意志消極,並深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身陰影的人。你是否知道,正是這一區別導致了人們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即成功與失敗。自我否定和自卑都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
  • 職場人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封閉、自我放棄
    職場人說職場事,人從降生開始無時無刻的都在學習,童年時期學習認知,青年時期學習溝通,而老年時期又要學習養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坷,挺過去會覺得沒什麼難的,挺不過去就會留下心理陰影,今天我們來說說自卑。
  • 我總是自我否定,厭惡憎恨自己,情緒焦慮懊惱怎麼辦?
    特別是一些毫無道理的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更是有巨大的心理世界的破壞力。對於第三者,也許我們可以躲避,不必要做針鋒相對的殊死搏鬥。 但如果這個被憎恨的對象是自己,那有當然如何處之?一顆不安分的靈魂,憎恨它人世間的軀體,又怎樣在人世間愉快地行走?
  • 跳出「自我否定」的怪圈,只需要做到這4點
    如果是,那麼,請承認,你也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裡。所以,想真正克服「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緒,需要做到以下4點。所以,為了更好的面對生活和工作種出現的種種突發狀況,我們都要有做好「最壞的心裡準備」的習慣。 我相信,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定會比問題本身多。所以,當我們面臨問題和困難時,不要焦慮,不要害怕,更不要急於否定自己,人都是在挫折和磨難中成長的。
  • 巧用「成敗歸因」理論,消除孩子自我否定觀念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自我逃避的話語就是簡單的三個字「我不........」他們最終帶著這份來自父母的肯定與鼓勵,迎來他們順風順水的人生。一個孩子在自我肯定下成長,才會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才會在未來的路上不斷地前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自我否定?
  • 自卑——根本的自我否定
    雖然女友不止一次的說明,自己不介意雙方所存在的差別,但是饒謙卻還是最終向女友提出了分手:「我和她的整體家庭環境相差太大,即使現在在一起,以後也不會幸福的」。自卑,一種人內心當中絕對意義上的負面情感,有人說:自卑是人自我內心當中對於自我的變相否定。也有人說:自卑是人內心深處對於自己的間接性低視。而饒謙的故事,也讓濟世我對自卑這個話題,由此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 《少年的你》:選擇隱忍的原因,最可怕的不是懦弱,而是自我否定
    我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在被霸凌的學生中大部分人會產生「是不是因為我哪做得不好,別人才會欺負我」這樣的想法,可是別人的惡意是不會因為我們行動的改變而減少一絲一毫。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旁人心中有多少的惡意,即使你什麼都不做,在那些人眼中你也是錯的,事後被問及施暴的原因」,「憑什麼他過得比我好,憑什麼我努力而得不到的東西他卻唾手可得,憑什麼我如此不堪他卻光芒萬丈。」故事的結尾,比起殺人,他的殺人動機更讓人不寒而慄,「因為我就是看他不爽」充滿著無限的罪惡。看吧,被霸凌的我們往往沒什麼錯。
  • 心理學:人們在認識「自我」時,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
    如果個體只是單純地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社交,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自我」。但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例如:「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個體的自我形象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
  • 心理學:人們在認識「自我」時,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
    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指出,人只有融入到群體中之後,才有了「你、我、他」的區別。如果個體只是單純的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社交,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自我」。但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例如:「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個體的自我形象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
  • 每一次考試都會經歷自我否定,你考得怎麼樣?
    小佳寄語在自我否定中成長,涅槃重生!從決定專接本的那一刻起,在同學眼中,你可能已經成為另類。從進入佳鑫諾學習,參加考試,在自己眼中,你可能經歷了多輪自我否定式成長,是的,是用考試來檢驗學習成果,更為了讓你們實現涅槃重生。
  • 心理學:人不自信的根源,在於否定自我
    比如我臉大、我身材肥胖得不能見人、我學歷不高不敢去接觸一些優秀的人、我都快奔三了還一事無成,我覺得自己活得很沒有意義和價值等等。其實,產生自卑的原因不是自身有某種缺陷,而是自己輕視自己,貶低自己。比如我雖然身材微胖,身邊的人都說我是小胖子,像個冬瓜似的,但是我並不會因為身材微胖而自卑。我會看到我的口才表達能力非常好,能說會道,滔滔不絕,特別是演講的時候我發揮得淋漓盡致,微胖對於我來說沒什麼,身體健康,心態陽光最重要。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要比較就要與昔日的自己比,看看自己是否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 有些人為什麼總是進入自我否定狀態?
    經常進行自我否定的人都是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的,他們總是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相比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認為自己哪裡都不如別人。有些人為什麼總是進入自我否定狀態?我來談談我的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第一,總是進入自我否定狀態的人大多都不能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要找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做到揚長避短。第二,總是進行自我否定的人大多都不夠自信。
  • 研究生學術準備不足會導致自我否定?
    研究背景 自我否定傾向是指個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總認為TA的成功是運氣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他們總是傾向於貶低自己。有學者總結,這類群體有三個特點:第一,他們追求完美並且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第二,他們害怕失敗,並極力去避免失敗的可能。第三,他們會貶低自己的能力。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以我自己的經歷和我觀察的經驗,如果出現這幾點就需要及時注意了!自我否定與厭惡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可一旦人們進入抑鬱狀態時就會開始自我否定與厭惡,很多抑鬱症患者發病前總是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他們會不自主地進行思考,且這種思考往往帶有唯一性和主觀性,外界的思想和言語並不能干擾他們,他們總是能保持一種偏激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