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人是群居動物,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互反饋,不斷修正自己來學習和進步。但是當我接收到負面反饋時,會首先否定自己,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心情抑鬱,再無力作出改變。這讓我很苦惱,我嘗試著告訴自己也有很多閃光點,但是情緒抑鬱的時候,覺得那些閃光點非常平庸,缺點卻很嚴重。而且有時發現我是故意讓自己沉浸在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裡來督促自己改變,好像覺得越難過,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大一樣。可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接收負面評價的同時,平和持續地去改變自己?
A:絕大多數習慣自我否定的人,其實都有一個積極的潛意識——「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正如百度百科詞條裡的那句「繞口令」:「自我否定的發展觀是一種以自我否定為動力的社會進化思想。」不管願不願意承認「自我否定」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可一旦養成自我否定的習慣,怎麼會讓我們這麼痛苦,甚至迷失前進的方向呢?我先從它的「形成原因」和「心理解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然後再回答題主想要知道的解決方法。
形成原因和心理解釋
補充說明:
「自我否定」還與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有關。「本我」是人最原始的、無意識的本能和欲望,它以「立即得到的快樂」為原則。「自我」來自「本我」,它的工作是以最合理、最現實的方式滿足「本我」的欲望。「超我」是人格的道德標尺,不僅控制著「本我」的衝動,它還試圖讓「自我」也追求道德標準,變得更加完美。
這三者需要相互平衡才能使我們感到舒服(相關知識可以移步另一篇文章《如何理解理智與情感,言語與行為的不一致?》),但是由於自己當下的心理狀態、知識水平、身體情況、個人涵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很難實現過高(達到超我)、過急(滿足本我)的自我要求,這就導致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不平衡——出現我們通常所講的「知易行難」,即「做不好、做不到」了;而這種「做不好、做不到」次數一多,自我否定就出現了。
解決方法
首先、先提高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我們容易被外界的反饋亂了心,比如: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點讚我們會開心;被批評或否定我們會不開心;而別人既不給肯定也不說否定的時候,我們心裡更沒著沒落了;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但也說明了我們對自己缺乏了解。注意:並不是說了解了自己之後,就不在意別人的反饋和評價了,而是可以快速判斷出對方對自己的「保貶」是否合理,同時還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有關自我了解的問題,可以參考文章《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喜好,人生沒有方向感,怎麼破?》)
其次、學會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反饋。父母、師長、領導們對我們的批評不一定是全對的,同事、同學、愛人對我們的指責也不一定是全對的。想要讓自己不受幹擾,就需要學會正確解讀別人的負面反饋,即:在接受他們都是有各種缺點的普通人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是非分辨力(這一點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學習和在社會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再次、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思想言行。想要讓自己的心透氣,想要成為自己的主人,請堅持你認為對的思想和言行,如果被駁回,就再堅持一次,再堅持一次,再堅持一次……(只是一定要注意態度和方法)。這裡可能你會問:「我怎麼知道自己哪些思想言行是對的?」 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因此我只能送你八個字「與人無害,與己無傷!」而且一定要同時滿足。
最後、改錯也需要時間。先告訴你個小秘密:有些毛病,人一旦意識到,會很快讓自己改掉,比如:某人習慣了用發脾氣來解決問題,但經歷了公司破產、妻離子散後,他發現原來一切失敗都是因自己的暴躁性格導致,他的壞脾氣會改的很快。但有一些毛病,即使你意識到,也需要多加練習才能改正。比如:錯誤的慣性思維。因此改錯速度取決於:人對該錯誤的敬畏心和錯誤本身的複雜度。
所以當你認同了別人對你的負面評價,或發現自己身上的種種不足,而不能一下子改掉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找到原因,再循序漸進消滅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