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自我否定的「心魔」嗎?

2020-09-14 許添盛心靈動力學

肯定你自己!


今天的主題是關於追求完美和自我否定的心魔。

關於追求完美,我們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在我的門診個案中,很多都是比較會追求完美的人。尤其是焦慮症、恐慌症的患者,他們的問題的本質都是追求完美。

我們捫心自問:「人要不要追求完美,要不要追求進步?」其實,所有人都有一種要進步、要追求完美的動力。

但是,我們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你追求的是誰的版本的完美?」你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你追求的是誰的版本的完美?

第二個:「你對於完美的定義是什麼?」怎樣才能達到你追求的完美?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你怎樣看待那個還不是很完美的自己?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以自己或是別人的完美的標準而言,還不夠完美,你怎麼辦?

追求完美是萬事萬物天生的驅力。每個人都希望達到「好」,然後還要更好;每個人都希望進步。


許多人在追求完美背後的心態是:「我不夠好,我做得不夠好,我做得很失敗,我沒有價值。」

以心靈動力學的概念和賽斯哲學思想的角度,我們不認為這個世界有客觀的魔鬼和惡魔,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因為「魔由心生」。

人很多時候,很容易覺得自己不夠好,常常會很不自主地掉入「都是我的錯」、「我怎麼這麼糟糕」、「都是我不好」、「我怎麼這麼笨」這些內在的聲音中。我們的內在常常有許許多多這類的聲音,如果要打包的話,都不知道要打包成幾大包。

如果這個世界有一個東西是魔鬼,那麼我會認為,剛剛我們提到的「自我否定」,就是魔鬼。我認為的魔鬼,就是拼命地自我否定,否定到你迷失了自己,不斷地覺得自己差勁、沒用。

有時候我們真的要回來檢視自己內心最深的聲音,檢視我們內心有沒有潛藏著這個魔鬼。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


這個魔鬼不是每天都會跑出來。「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很失敗」這個魔鬼,它什麼時候會跑出來?在你失戀的時候;在你離婚的時候;在你抓到另一半有外遇的時候;在你失業被騙的時候;在你不如意的時候;在你被別人攻擊批判的時候;在你做了一些傻事的時候;在別人誤會你的時候;當你買錯了股票被套的時候,或是當你在人生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的時候。

內心的那個魔鬼,當你很好的時候,它不會跑出來。而當你遭受挫折失敗的時候,它就會跑出來。

每個人內心都有這個魔鬼,它等待著伺機而動。當我們情緒低落、對自己失望的時候,當我們在乎的人對我們失望的時候,我們內在的那個說著「我怎麼這麼沒用?我怎麼這麼糟糕?」的魔鬼就跑出來了。

我希望大家能夠很深很深地知道:「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內在的自我否定,它真的會成為我們一輩子的夢魘。

在我的精神科門診中,所有的個案,其實都有這個共同點。當他的人生不是那麼如意的時候,內在的自我否定的聲音就跑出來了。許多患者之所以後來轉成憂鬱症,是因為更深地自我否定了。


當別人,尤其是我們在乎的人,比如上司、父母、長輩、另外一半等人,他們不認可你、否定你,或者和你起衝突的時候,你心中那個魔鬼,會不會跑出來?

當你很有錢、很有地位的時候,你覺得很不錯。但如果你的孩子考到很差的大學的時候,你會不會很難過?

人生如意、一切很順的時候,所有事情都很好。別人很肯定我們,一切都很好。可是,當我們知道是自己的錯,或是我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依然很糟糕的時候,這個時候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關鍵時刻。不只是我們,包括我們的孩子,都是如此。

以心靈動力學的觀念來看待「自我否定」這個主題,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最棒的演員。人世間所有的是是非非、成功與失敗,都是我們來到地球學習的功課。

不是做事失敗了就稱為「失敗」,而是因為失敗你衍生出種種的自我否定,甚至因為失敗你狠狠地踹自己一腳,這才稱為「失敗」。


以這個角度來看,我還要為大家歡呼,因為「大家都很勇敢地來到人間」。

伊曼紐的《宇宙逍遙遊》一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只有最勇敢的心靈才能到地球上來,因為我們來地球上經歷生離死別、生老病死,經歷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所以作者向所有來到地球的人類致敬。

對於「人天生的價值」這個部分,我也要以這個角度來向大家以及我自己致敬,因為我們每個人「來到人間不容易」。

作者|許添盛

摘自|有聲書《富足人生的12把金鑰》

作者簡介:許添盛【臺灣】,世界知名心理學家暨精神科醫師,心靈動力學的創始人及全球傳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學作家、慈善家、企業家。

☟ 點擊「了解更多」,閱讀許醫師關於「自我價值」的文章合集

相關焦點

  • 馬英九指蔡英文有心魔:對美國太軟弱
    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指出,蓬佩奧的說法不利臺灣在南海的主張,但外事部門的回應竟是委婉「歡迎」,而蔡英文至今沒有回應;他酸蔡有「心魔」、「不是美國人講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的」,呼籲應表達立場,說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並仿效他當年親自登島,向國際宣示「護漁權、保地位」。
  • 抑鬱症的前兆——自我否定與反芻思考
    截至2019年12月:新浪微博「抑鬱」相關話題累計閱讀4.5億;百度「抑鬱」相關貼吧累計發帖2700萬;知乎「抑鬱」相關問題關注量82萬。自我否定與厭惡我們都知道,人類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否定自己,甚至討厭自己。
  • 原來日語中的「いい」還可以表示否定?
    買了新手機嗎?真不錯呢。—ここに座ってもいい    —いいよ。—我可以坐在這裡嗎?  —可以。但是,「いい」也可以表示否定的意思。例:—もう一杯どうでしょうか?    —いいです。—要再來一杯嗎? —不用了。
  • 有「自我」的父母,不會需要孩子來榮耀你
    或許很多父母認為把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孩子上,是對孩子最好的,但看看自己:沒有「自我」的父母是最慘的! 適可而止的愛,是最剛好的! 如果你經常有這些話語出現在腦中,那你可能已經失去自我,或正在失去自我中… 「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
  • 「NLP育兒系列」怎樣幫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
    ,幾乎可以肯定,這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可見,有自信才能自愛,有自愛就會自尊,才會產生自我價值感。這樣帶大的孩子,大概率會是一個「廢柴」。有些父母不肯定孩子的能力,只看到沒有做到的地方。有些考了90分的孩子,也會因為丟失的10分挨罵。有家長說我就不會,我滿意了。那麼,讓我們捫心自問一下,如果孩子考了50分,你會肯定孩子取得的50分嗎?
  • 克服30年心魔,小嫻離婚前夕解放「終於學會了」
    小嫻(黃瑜嫻)25日終於和何守正辦理離婚,正式恢復單身,一起演出《女兵日記》的「八仙女」更說要幫她辦「恢單趴」,希望她從此開開心心。今(27)日小嫻更在臉書開心貼文,表示對水有點恐懼的她,竟然神奇學會遊泳,要大家一起「克服心魔」。
  • 每日語法 | 《大家的日語》文法解説:助詞「と」、「で」 | 全否定句
    助詞「と」(二)2.助詞「で」(二)3.全否定句上期推送,我們講解了日語助詞「と・へ・で」。今天我們將繼續推進這幾個助詞的學習,並將學習全否定句,快點拿好筆記本我們開始吧!今天來介紹助詞「と」的另一個用法:表示動作夥伴;行為、動作的共同者或對象。
  • 「ない」都是有什麼用法?否定助動詞都是有什麼詞型?
    語法歷來隨學派不同而有各種說法。今天喬老師就給大家講一下否定助動詞,看一下它都有什麼用法。什麼是否定助動詞?否定助動詞「ない」接在動詞未然形後,構成簡體的否定式。如:思う→おもわ·ない/不想 栄える→さかえ·ない/不興旺頼る→たよら·ない/不依賴 否定助動詞「ない」都有什麼詞型?
  •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獨立的「自我觀 」
    今晚的會員語音,我想講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講一下我是如何在意外與挫折中更加深刻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使命,認識自己人生的意義,希望對你也有啟發。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有獨立的「自我觀 」by 李小墨我們把三觀掛在嘴邊,卻鮮有人提及「自我觀」。其實,觀世界、觀人生之前,我們更應該觀自己。
  • 這就是你沒人愛的原因:持續性自我否定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他/她是身邊所有人的小太陽,卻唯獨對自己很苛刻 間歇性「當局者迷」,持續性自我否定。 他們總是不夠愛自己,只有在關心別人時才展現出積極的一面。
  • 「まだ」、「また」、「もう」的用法,你都掌握了嗎?
    今天晚上光醬要帶給大家的是「まだ」、「また」、「もう」這三個的用法,請大家豎起耳朵,認真聽哦。首先我們先從簡單的開始。またまた有「再次」的意思,表達這個意思的時候多有一種不舍的情緒蘊含其中。例如:「また來ます、またね!」。「また」還有「另外」的意思,當我們的文章越看越多,多出現在一個段落末尾,在另一個段落之前,這裡的「また」用的意思就是「此外…,另外」用於前一個段落已經講完,還要追加一些內容的時候使用。まだ這個詞會根據肯定句和否定句,存在不一樣的意思。但是無論是哪個意思,まだ的接續一般都是接的一種狀態。
  • 如何看待「自我覺察」? | 全部生命系列
    而「全部生命系列」是提醒你,放過你看到的任何事物,回到「在」、「覺」。再通過「參」——是誰在看,是誰有這樣的認為? 透過這種自我參問,我們將不再聚焦於看到了什麼,而是穿越看的機制,從而能夠停留在一個不動的臨界點。
  • 日語能力考 | 否定助動詞「ない、ぬ(ん)」用法總結!
    一、ない  1. 表示動作、作用的否定       ○タバコも吸わないし、酒も飲まない。用「~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なくてはならない」「~ないといけない」等形式,表示當然、義務  ○九時までに帰宅しなくてはならない。   九點之前,必須回家。  ○いずれにせよ、君は一度行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無論如何,你必須去一次。  ○みんなで協力しないといけない。   大家必須協力。
  • 你習慣「不能同意更多」這個說法嗎?
    派屈克英語彙超有貨的英語學習博客用「否定 + more」表示強調
  • 為何敬語中常出現否定疑問句?
    為何敬語中常出現否定疑問句?前兩天,有一位小夥伴問教研君「經常看到「~くださいませんか」「~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等等這樣的表達,為何敬語中有好多都使用否定疑問句?」。為此,教研君特意查閱了下相關的敬語學習資料,找到了相關的解說,現在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媽媽沒有很不了解我」這份試卷引人淚崩
    「如果說父母願意給當時的我們,如果說有多一點的空間,或許我今天可能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吧」你也對孩子這樣做過嗎?孩子為什麼不願溝通呢?你覺得媽媽了解你嗎?「覺得媽媽……沒有很了解我」「她完全不信任我 ,不信任我能夠自己自主管理。」
  • 「像我一樣瀟灑走開」| 心理學家教你用「自我同情」寬恕自己
    而構建理想中的冰箱這一舉動,則有點像心理學中的「沙盤遊戲」,反映了人潛意識中的理想自我。和很多人一樣,鄭爽真實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我是有差距的。——喬丹擁有「自我同情」的關鍵就是要明白: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為你喜歡、你願意去做,而不是為了證明自身價值。
  • 如何利用「自我刺激」幫助孩子放鬆?
    在孤獨症孩子身上有一個特殊標籤,家長們非常敏感而且深惡痛絕,它就是——「自我刺激」。家長們最常抱怨同時也是最常問我們的一個問題:「怎麼讓才能我的孩子停止自我刺激行為?」可事實上「自我刺激」可能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小習慣。這些「沒意義的,重複性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行為就被稱作「自我刺激」行為。 回想一下你在上學時候有沒有咬筆的習慣?你緊張或疲勞的時候會不會想吸菸?你上了一整天班回家會不會想喝一杯啤酒?……其實這些都是自我刺激。不同的是,我們總是把大人身上的行為合理化,而對於孩子我們卻是選擇放大問題。
  • 日語中「欠く」「欠ける」「欠かす」的區別,你都知道嗎?
    有同學就問過我:老師,「欠く」「欠ける」「欠かす」都可以表示「缺少」,它們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我們先來看一下「欠ける」的用法。日語詞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あるべきものを持たない。なくては困るものが備わっていない。
  • 傅盛的自我翻譯:一個網際網路「躍遷者」
    那時,他私下裡脾氣火爆,常常和人在網上吵架,「讓他承認自己做錯了什麼可不容易」。獵豹上市後,市值一度衝到過 50 億美金,傅盛和團隊也曾感覺一切都很順利。身邊的人提醒傅盛:「你有沒有算過,你的身價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傅盛聽了,也會偷偷「乘一乘」、「算一算」。「沒辦法,人就是很『那個』的動物嘛。」有點「那個」的傅盛後來卻徹底跌入了自我否定。他痛苦的承認,是自己的世界觀發生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