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適應從學校到職場的環境轉變,是橫亙在應屆生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職場中,我們常說一個詞,學生思維,講的就是那些沒法適應身份轉變,用著學生的思想去解決職場中的事情。用著學校裡的習慣,解決職場中的問題,顯然要出大問題。
學校是什麼環境?大家其樂融融,互幫互助,共同成長。職場是什麼環境?互相競爭,想的都是怎麼獲得最大的利益,大家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在學校裡,老師不停地給我們灌輸的是,凡事都要講道理,遇事都應該有規則。這話當然沒有錯,但是卻不適合職場。因為,在職場中有很多事情是沒有對錯的。比如,根據規則不能這麼幹。但是如果不這麼幹的話,他就要被扣工資。你在這時候,跳出去和人講道理,說你不能這麼幹,不就是找茬嗎?自己的利益不能放手,但是別人的利益也千萬不要亂動,除非你是老闆。
當然,對於新人來說,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應該爭取的。比如,在許多私企中,加班是沒有工資的。但是,有不少公司他紙面上寫著加班是有工資的,不過要拿到這份加班工資需要層層審批。這時候,不懂事的新人就出現了。他看著公司可以申請加班工資,那就老老實實地申請了昨天加班半小時的工資。先是主管,再是副總,再到老總,審批時一路綠燈。可是正當他在為遇到一個不錯的公司而高興的時候,另一頭老總卻是在會上點名批評,有些人,加了半個小時班也要申請加班工資。
說白了,在職場裡,扣錢的項目要牢記,但是有獎勵的項目,看看就好。尤其是數目不大的情況下,別斤斤計較。
在錢上斤斤計較還算是情有可原,但是有些初入職場的應屆生,喜歡在做事的時候斤斤計較。他們總有滿肚子牢騷,認為自己每天跟狗一樣累,拿的卻是最少的。可是大家想過沒有,多做並不意味著多產出。在職場中看重的是結果,不是過程;誰能創造更多價值,誰才有話語權,哪怕他一天只工作了兩個小時。
對於應屆生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要低調。很多應屆生,有一個職業病,那就是自以為讀了幾年書,滿嘴天文地理,經綸詩賦,一副全天下我最牛的模樣。多讀書,本不是壞事,懂得多,也算一個優點;可錯就錯在,不夠低調。你一個會計,在網管面前,跟領導炫耀自己的修電腦技術,這你讓網管小哥怎麼想?還不得天天針對你啊。
在職場中,倒貼的東西往往是最不值錢的,也不值得人們去珍惜。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如果你一個會計,在重要的會議上秀一手修電腦的技術,修好老闆的電腦,不影響大佬們的開會進程。那麼你這個技能才是秀到了點子上,否則的話,就是白費。
當然,對於應屆生來說,在職場中別過分客氣,或者說,大方一些。在職場中,尤其是同部門之間,互幫互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用過分客氣,一個勁兒道謝,這樣反而顯得生分。對於,應屆生來說,同事對你的好,先大方接受,說個謝謝,然後記下來,下次看看有沒有機會幫個順手之忙。況且有些時候,別人幫你其實是在幫他們自己,畢竟你拖後腿的話,整個團隊都得挨批評。
職場這東西,你得進得去,才能出得來,希望我所說的,可以幫助你們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