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這列高鐵正加速行駛。對於企業而言,IPO高鐵的「車費」並不便宜。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中近一成比例要被中介機構收入囊中。當前中小企業上市居多,一般而言中小企業上市收費較高。
IPO這列高鐵正加速行駛。
今年迄今已經有308隻新股發行,除了企業本身,IPO提速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券商了。投行數錢數到手軟,有券商一單業務的承銷保薦收入相當於企業一年的淨利潤。
對於企業而言,IPO高鐵的「車費」並不便宜。今年308家IPO企業共融資1554億元,其中145.78億元用來支付發行費用。
《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介機構費用沒有國家規定和行業標準,主要由發行人與中介機構談判確定。在IPO市場高歌猛進的浪潮中,哪家投行的議價能力最強?
招商一單IPO賺1.57億
8月21日,煙臺中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中小板,公司此次募集資金總額約3.87億元,發行費用為6453萬元,發行費率16.7%。值得注意的是,中寵股份2016年實現歸母公司淨利潤為6728萬元。該公司上市花費相當於一年的淨利潤,看來IPO這列車不好上呀。
根據Wind數據,2017年上市公司發行費率最高的是1月26日上市的立昂科技(300603.SZ),募資1.17億元,發行費用達3365萬元,發行費率28.78%,海通證券作為主承銷商收取承銷及保薦費用2600萬元,承銷及保薦費率為22.23%。也就是說,這家上市公司所募資金中超過兩成需給主承銷商。
2017年發行費率最低的是浙商證券,實際募資28.17億元,發行費用達5987萬元,發行費率只有2.13%。
2017年最賺錢的IPO項目由招商證券拿下。7月31日,電連技術(300679.SZ)登陸創業板,新股募集資金20.32億元,發行費用花掉了1.72億元。招商證券成為背後的最大贏家,獨攬1.57億元的高額保薦承銷費。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2017年IPO承銷保薦費用超過一個億的還有3家企業。分別是蘇墾農發(發行費用1.35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2億元)、中原證券(發行費用1.3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3億元)和中國銀河證券(發行費用1.32億元,保薦承銷費用1.16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家超過一個億的都是主板上市企業,發行費用佔募資總額的3.2%至5.6%。而電連技術是創業板企業,承銷保薦費率高達8.5%,發行費用近兩億,費用之高業內罕見。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了2017年1月1日至8月22日以來的IPO情況,這段時間內共有308家企業成功上市,剔除上海環境這一家未完成募資的企業,以其餘307家企業作為統計標的,這些企業承銷及保薦費用總計達108億元,佔發行總費用的74%,佔總募資額的6.95%,平均IPO承銷及保薦費為3518萬元。
投行知名度左右費用高低
企業完成IPO上市需要支付與發行上市相關的費用,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針對中介機構的費用,包括承銷保薦費用、審計驗資費用和律師費用。其次是交易所費用,主要為發行手續費用。最後為推廣輔助費用,比如信息披露費用。
廣證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進一步分析,其中,支付給中介機構的費用佔總發行費用的比例最高,佔到九成以上,而這其中又以承銷保薦費用作為上市費用的主要來源。
發行費率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但由於所有IPO企業的發行上市費用情況均在招股文件中公告,因此各家企業的具體收費數額是相對透明的,也可以說存在無形的行業標準與慣例。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行人士陳兵(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根據募集金額不同,承銷保薦費用一般佔承銷額的3%至8%,但在實際操作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費用,造成發行費率分化。」
陳兵介紹,從投行來看,越知名的投行收費越高;從不同的交易場所來看,創業板的發行費率相對較高;從項目難度來看,問題越多的項目收費越高。
陳兵進一步表示:「上市費用雖然不低,絕大多數發行上市費用可在股票發行溢價中扣除,不會影響企業損益。但如果上市最終失敗,則需要將其費用化。」
承銷費率提升1.37%
2017年被譽為「IPO大年」,眾多保薦機構在IPO業務上斬獲頗豐。
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年初至今,廣發證券的IPO承銷收入達9.2億元,行業排名第一,領先第二名中信證券2.25億元。此外,海通證券、安信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的IPO承銷收入也都超過5億元。
從承銷保薦費佔募資規模的比例來看,2017年以來承銷費率為6.95%,較2016年同階段的5.58%提高了1.37%,利好券商投行收入。
不過,一位非銀研究員指出,費用率的提高並不意味著券商投行整體議價能力有所提升,而是中小頂目增多。
袁季表示,由於承銷保薦費是由企業和承銷保薦機構協商確定的,對於大型融資項目,承銷保薦商可能會要求較低的費率,以吸引企業。在幫助大企業融資打響知名度的同時增加機構承銷保薦收入,為名多於為利。
「從2016年至今的IPO企業承銷保薦平均費率來看,融資規模在3億元以下的企業的承銷保薦費率為10.69%,而大於50億的企業的承銷保薦費率僅為2.11%,兩者相差8.58個百分點。」 袁季指出。
對於一些較大的IPO項目,企業可能會選擇多家承銷保薦機構進行承銷和保薦,稱為聯合承銷項目。從聯合承銷的情況上看,從2016年1月1日至今,總共有7家上市公司採用聯合承銷的方式,平均承銷保薦費用達1億元,平均承銷保薦費率為2.47%。
陳兵介紹,對中小項目而言,投行一般還會約定保底承銷費。「比如約定其承銷費用按募集資金總額的6%,同時不低於2000萬元來收取,如果按實際募集資金金額收取的費用低於2000萬,則按照2000萬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