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12~18歲孩子心理發展特點

2020-12-13 果媽閱讀

果媽閱讀的朋友,你好,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前面我們講到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發展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進入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發展。

青春期是從兒童期到成年期的過渡階段,它的開始與結束並沒有明顯的標誌,有的孩子,可能會稍微早一點,有的孩子可能稍微晚了一兩年的樣子。青春期大約持續10年的樣子,基本上都是從11歲或12歲開始到20歲左右結束。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生理特徵會發生一些變化,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出現一些第二性徵,他們逐漸在身體上開始向成人去過渡,逐漸發育成熟。

那麼同樣地,他們在心理上也會逐漸的發育,同時他們會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了,所以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會非常渴望獨立的空間,自我意識加強,感覺自己長大了,對成年人說的東西開始質疑,不太相信。

當然,畢竟他們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所以會經常碰壁,他們又不得不從父母那裡尋找方法途徑或者幫助,再加上在青春期,經濟上也不能夠完全獨立於父母。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會出現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看起來表面上他們什麼都不在乎,天不怕地不怕。

但是從眾心理很強,特別在意身邊的夥伴同學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於是他們喜歡標新立異,用特立獨行、奇裝異服、獨樹一幟的髮型等方式來宣告自己的獨一無二性,但內心又擔心脫離集體,內心諸多的衝突也會產生。

所以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父母應該隨時接納孩子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的孩子會緊張、焦慮、自卑,有的孩子會叛逆、抵抗也會迴避,其實這些也都是成長過程當中非常正常的現象。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有一些擔憂,到了這個時候,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跟孩子去相處?

我常常在講述當中講一句話,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其實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是足夠的,你和他之間是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那麼,即便在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出現一些這樣的心理的變化,你也不會太過焦慮。

所以愛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源頭,有了這份愛的基石在,你就可以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期。

二、青春期時會出現的主要問題

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定位人生的12—20歲左右為青春期,我們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發展任務,就是形成「自我同一性」。

所謂「自我同一性」,指一個人能統合自身的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協調一致、穩定的自我。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我是誰」有了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

在人生發展的這個階段,要整理出關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變得分外困難了。

可是, 只有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解答,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否則就會一直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每一個人要順利的完成青春期的蛻變、建立起自我同一性,首先要了解和克服的,是這個時期特有的心理現象:過度的自我關注。

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大部分人,都非常關注自我形象,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大家就好像生活在舞臺的聚光燈下,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受到別人的關注和評價。

曾經有一個老師給我分享她的學生的故事,因為學業壓力大,每次考試前總會緊張的滿身冒汗,甚至不願參加考試。我問他為什麼不願意,他說擔心如果成績不好,別人就會覺得他笨,看不起他。當問到「究竟誰會說你笨」時,他愣了一下,說:「所有人,所有人都會說。」

這個學生的問題就在於,一方面,他生活在別人的目光裡,覺得別人都在評價自己,可另一方面,這個「別人」是非常籠統的,是自己假想出來的。

他看似很在乎他人的評價,可實際上,他對他人真實的想法根本不在意,他內心中最關注的,還是他自己。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經常會有這種特別的自戀。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需要從他人的評價中,拼湊出自我的形象和概念。

越是找不到「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就越關注自我。

這種過度的自我關注心理,會帶來兩種典型的反應:

一種:是對外界標準非常的順從

既然別人的評價很重要,那我就按別人的評價來。別的同學都在網路遊戲中廝殺,那我也要想方設法的參與其中;別的同學都在穿名牌,那我也得絞盡腦汁亮出衣服和鞋上的大LOGO。

這樣一來,他人的評價就變成了自我評價的標準。如果我得到了他人的認同和讚揚,我就很有融入感,得意驕傲。如果得不到,我就會陷入不被認可的自卑之中。

如果孩子日常的行為模式就是順從他人的評價,那這將很難發展出堅定的自我認同,只會失去自我,變得沒有主見。

另一種:是對外界標準非常反抗

想想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通過反抗父母,來宣示自己的獨立。

父母覺得應該好好學習,我偏覺得學習無用;父母讓我少玩手機,我偏將手機視為摯愛……父母越是批判,我們就越是反抗。

因為我們就是想要通過堅持特立獨行的行為,來告訴他人:「我與你不同」,從而確認「我是誰」。

可是,刻意的反抗也是另一種的在乎,因為我們要確認的價值,還是建立在我們所反對的東西的基礎上。

因此順從和反抗其實是同一種東西,只是表現出來的面目不同而已。在這兩者之上都很難建立起自我同一性。

三、如何才能獲得自我同一性呢?

電影《無問西東》給出了答案,清華學生吳嶺瀾文科成績全部滿分,而理科卻都不及格,這讓專業是理科的他深受打擊。

在和老師梅貽琦談話時,梅老師問他為什麼不轉到文科,他坦言道:因為當時最好的學生都會選擇讀理科。

梅老師便問他求學的目的是什麼,問他對自己是否真實。吳嶺瀾不解地說,我不關心是否對自己真實,每天我把自己交給書本就夠了。

面對這樣的回答,梅老師告訴他:「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盲目的踏實,但卻喪失了真實。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內心深處洋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這就是真實。」

所以從這裡我們得到了自我同一性獲得的標誌,是對自己的真實在自我統一性探索完成後,我們的關注點就會慢慢的從外部轉移到內部,也就是從關注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轉變為形成相對穩定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可。

這時候的我們,既不會盲目的順從他人,也不會刻意的叛逆,我們學會了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能夠接受不同、容納矛盾,形成對自己的忠誠。

要達到這樣的發展目標,著實不易,其實我們現在很多的成年人都還沒有完成自我統一性的探索。

進入青春期後,大家會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機遇,不可避免的會感到困惑和煩惱。

事實上,在人生的重要轉折面前,你們所產生的種種喜憂參半、患得患失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從人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擔心和疑慮體現了你在尋找自我同一性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你不必因此而感到焦慮,因為這是我們必經的人生發展階段,也唯有經過這樣的探索,我們才能建立好自我同一性,找到真實的自己。

在最後我要提及在青春期的時候,或者說在成年之後,如果我們想要去建立好自我同一性,有一條最為簡便的途徑——閱讀。

在這裡要提到的閱讀,它並不是說閱讀某些工具書,而是真正的去閱讀世界文學名著,用文學作品來構建自己的價值觀。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都是通過一本又一本的世界文學名著來建立起來自己的三觀的。

所以如果作為一個成年人,你沒有在青春期的時候進行過這樣的探索,那麼你可以在之後成為父母的時候,陪伴孩子一起去閱讀,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在探索我是誰的過程當中可以去採用的一個方法和途徑。

如果你想更深入系統的學習,或者你想去了解世界名著的閱讀,那麼可以歡迎你加入果媽閱讀。

我們在線上有聽說有社群,我們在線下有讀書會,還有世界名著的精讀會,歡迎你關注微信公眾號【果媽閱讀】,也歡迎你加入會員,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為更懂孩子的媽媽。

相關焦點

  • 心理成長系列——青春期(12~18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11、12歲~17、18歲) 之一、青少年身心的發展...
    C8 青少年的心理發展(11、12歲~17、18歲)一、 青少年身心的發展(一)青少年身體和生理機能變化的主要表現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期。外形的變化(身高,體重,頭面部的變化,第二性徵出現)身高增長的第二個高峰(第一個在1歲左右),男生12歲進入加速期,14 歲左右達到生長高峰。女生分別為10歲和12歲,體重高峰期與此接近,頭面部發生變化。第二性徵出現,青少年開始從童年的中性狀態進入到兩性分化的狀態。2.
  •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是怎樣的
    家庭為孩子奠定一個健康、良好、積極的性格和心理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比教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孩子與父母親和家庭其他成員相處時間最長,因此,孩子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責任。進入青春期,孩子的身體發育已經基本成熟,而心理發展尚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這時候孩子一方面要應付生理方面的突變。
  • 闢謠:青春期的心理發展有什麼特點
    青春期是從童年向成年逐漸過渡的時期,是發育的一個關鍵階段。在該時期孩子們正在經歷第二性徵出現和性成熟的生理發展階段,同時也在經歷從兒童向成人的認識方式的心理轉變過程。一般將10~20歲定為青春期階段。由於女性的發育期早於男性,結束時間也早於男性,故將青春期跨度調整為女孩10~18歲,男孩12 ~20歲。
  • 11~12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會發生極大的變化,父母要重視
    孩子在11歲~12歲時候可以說是最讓父母頭疼的時候了,因為這時候的孩子讀的主要特點就是——叛逆!歲的孩子到底有哪些心理成長的特點?不可避免的問題,特別是11~12歲的孩子,他們處於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與家長特別不好相處,所以我們作為父母就要多與孩子溝通,維持我們的親子關係良好的發展。
  • 6-18歲孩子最好的溝通方式,各年齡段認知心理特點精準掌握
    以下是整理的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父母溝通重點,強烈建議收藏,留著以後慢慢看。,小學生處於具體運算階段(6-12歲),他們直觀、具體、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慢慢增強,但抽象能力仍較為有限。
  •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2020-10-17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18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及溝通技巧
    認知特徵:孩子剛進入初一,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心理特徵: 1.新鮮感和緊張感共存,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新學科感到新鮮。
  • 自我同一性,青春期個體心理發展的重點,此時孩子主要關心什麼?
    1.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青春期自我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注自己身體形象上。他們強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體貌,如身高、胖瘦、體態、外貌、品位,並喜歡在鏡中研究自己的相貌、體態,注意儀表風度。青春期孩子特別注意別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對他人的良好反應,體現著自我欣賞的滿足感;對某些不甚令人滿意的外貌特點而產生極度焦慮。
  • "12歲孩子總怕丟東西":在不確定性中成長,是青春期的主要任務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老師您好,我家是男孩12歲,最近孩子總不自信,總和我確認一些事,比如在洗手間洗臉或上廁所,出來後總問我,「媽媽,我的東西沒掉馬桶裡吧?」,出去玩,回來會也總問:「媽媽我們的東西都帶回來,沒落吧?而且會問三、四遍,不知道是哪方面引導的不對,讓他這樣子。」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一):11-12歲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四):4-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五):5-6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六):6-7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 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建議家長收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青春期叛逆有很多類,13-18歲孩子家長建議看看
    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幹。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父母就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獨立意識提高,自尊心強,還有哪些心理特點?
    「孩子們進入了初中階段,也就是青春期了,平時的叛逆也能理解,只是他們越來越不願意和我們說心裡話了,我們也漸漸的不能進一步了解內心真實的他們,想想就好無奈……」「青春期的孩子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成長階段,有他們特有的特點,叛逆就是最大的一個的特點!」「嗯,那還有其他啥特點呀?
  •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倍加呵護!
    可就在4月13日,江蘇無錫有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竟跳樓自殺。 青春期(11-12歲至15-16歲)是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身心發展突變的時期。
  • 「收藏向」6-18歲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和有效溝通方式
    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孩子(6-18歲)的認知心理特徵及溝通重點都在這裡啦!強烈建議家長、老師收藏,供大家參考哈。孩子開始上小學,就進入了全新的成長階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TA將完成多階段的基礎學習,度過從兒童到青少年的關鍵成長期。
  • 父母如何說服有心理問題的青春期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
    當然對於家長,如果不是以後去做心理諮詢師,不用學的很深。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書籍可以閱讀。也可以參加這方面的培訓課程。第三要區別成人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諮詢區別。這一點非常關鍵,很多心理諮詢師不考慮青春期孩子的發展問題,按照成人的諮詢方法進行很容易造成時間長,無法和孩子形成信任關係。
  • 家庭教育青春期的女孩心理特點有哪些?
    少女在進入青春期以後,心裡多多少少會發生變化,其中也充斥著不少矛盾的心理。今天精心整理了青春期的女孩心理特點有哪些,歡迎大家閱讀。尤其是那些含蓄 內斂的女孩子,更容易產生這種心理。她們因缺少友伴而自卑,因學習不出色而自卑,因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而自卑,……。這樣的女孩子,在老師面前是乖乖女,但 在家裡可能最容易耍小脾氣,鬧小性子,讓人感到喜怒無常。這也是青春期的1種表現。
  •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心理:各年齡段心理發展規律及需求
    原因就在於,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也在持續的變化發展,而家長卻始終用對待嬰幼兒的方式對他們,這怎麼行呢?這個階段主要發展任務是發展主動感(初創性),克服內疚感;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質是目標。三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孩子總愛說不,就不。這個階段,通過完成自己的的獨立探索,為上幼兒園做準備。一個能獨立自理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更容易能得到老師的欣賞與讚美。這樣,孩子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比較順利的、自信的。
  • 《來自星星的孩子》:想了解青春期孩子心理,先了解他們的腦發育
    我大女兒11歲了,從去年開始,就喜歡跟我們辯理,一改以往那個乖乖女形象,動不動就喜歡反駁我跟她爸。她爸開玩笑說她「槓精」,我背後提醒:女兒是要進入青春期了。掌握青春期孩子的這兩個特點,父母就更不能情緒化了。情緒化的父母只能激發孩子的情緒化,令親子關係更加緊張、矛盾。但如果善於激發青春期孩子的熱情,令他們能專心做正確的事,有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你就會收穫一個意氣風發的孩子。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青少年更願意去做他們認為重要的事——而不是社會認為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