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三部曲」:你是否真正讀懂了《尤利西斯》?

2020-12-17 緩緩有點慢

《尤利西斯》一直被認為是意識流作品中最難讀懂的作品之一,而它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也著實是個太「調皮」的人,他僅僅用三個人的18個小時,就設置下了重重的迷障,讓後世之人,費盡心思去破譯、去理解,作為意識流文學的開山鼻祖,喬伊斯確實給我們留下了不下的難題。

書中對於多種語言、文字、典故的運用,讓這部本就晦澀難懂的意識流作品,更是難以通讀和理解,其實,對此喬伊斯也曾坦言道:「我在這本書裡設置了很多迷津,它將迫使幾個世紀的學者們來爭論我的原意,這就是確保不朽的唯一途徑。」

這看似是一句調侃的話語,然而想要設置下這些迷津又談何容易?這種極其大膽的創新精神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種敢於去挑戰傳統的勇氣,更是需要常人難以想像的知識儲備。

文學界對於《尤利西斯》的評價一直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推崇之人認為它是一部 「曠世奇作」,而抵制之人,譬如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會批評它 「粗俗不堪入目」,甚至曾尖銳的評論道:「《尤利西斯》是一場令人難忘的突然劇變——無限地大膽,可怕的災難。」

儘管如此,與我而言《尤利西斯》依然是一部難以超越、值得讓人們去頂禮膜拜的神作,正如上面所說,這部作品需要巨大的知識儲備和文學功底,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能力和強大的想像能力作為支撐。洋洋灑灑一百多萬字的描述,卻僅僅是18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人物的心理、周遭的環境刻畫的極盡細緻,著實讓人嘆為觀止。

對此,喬伊斯本人是這樣評價的:《尤利西斯》是一部關於兩個民族的史詩,是一次週遊人體器官的旅行,是一個發生在一天(一生)之間的小故事……也是一種百科全書。

而喬伊斯為了讓人們讀懂這部作品,1994年的中譯本裡僅注釋就有5991條,正因如此,《尤利西斯》問世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是很多讀者想去嘗試卻又不敢嘗試的一部「天書」,尤其《尤利西斯》並非只是著眼於這部作品本身,真正去讀過才會知道,它不僅僅有著構建於《奧德修紀》的框架之上宏觀框架,讓每一章都與之相互呼應,更是與喬伊斯的其他作品相輔相成,讓曾經出現在《都柏林人》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的人物融入其中,可以說,只有讀懂了《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才能真正讀懂《尤利西斯》。

意識流的探索與爆發

這一次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尤利西斯」三部曲,是首次以三部曲的形式來完整解讀喬伊斯意識流的探索過程,三部曲將《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合為一體,相輔相成,從尋根之舉的《都柏林人》,到對意識流進一步去探索發現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再到那部蜚聲國內外、語言如詩歌優美、卻又意識流洶湧的《尤利西斯》,形成了一個閉環般的探索過程,同時也讓我們在閱讀《尤利西斯》時的很多不解與疑惑,可以在《都柏林人》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找到答案,對於讀懂這部作品提供了更為有利的幫助。

《尤利西斯》中的一些人物在《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都曾出現過,他們的故事在這裡得到了延續,思想找到了了共鳴。譬如第二章中「她愛的是從她自己身上流進去的他那虛弱稀薄的血液。那麼,那是真實的嘍?是人生唯一靠得住的東西嘍?」這裡的「真實」正是和《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克蘭利曾對史蒂芬說的那句:「在這個臭狗屎堆的世界上,你可以說任何東西都靠不住,但母親的愛可是個例外……她的感覺至少是真實的」遙相呼應。

而後面出現的人物麥卡恩和坦普爾,也是曾在《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出現過的人物。同樣,第十章中出現的神父——伯納德·沃恩,是當時有名的布道師,沃恩神父在《都柏林人》中的《聖恩》一篇中以珀登神父的形象出現過。諸如此類的引用之處非常多。

《都柏林人》——牛刀小試的尋根之舉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喬伊斯久負盛名的短篇小說集,也是其對於意識流的初步探索,癱瘓和死亡貫穿於小說集的始末,喬伊斯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將童年、青少年、成年和社會生活四個階段,發生在都柏林下層市民的生活瑣事鋪陳開來,他們是被埋沒在「麻木的中心」的一群人,這一群人組成的十五個故事,而那一個個片刻反應出了一個時代的風貌。

眾生百態之間,一幅印象主義的畫作徐徐展開,一部關於愛爾蘭的「道德史」躍然其上,將那個遙遠的時代,以犀利卻清冷的筆觸展現在我們眼前,與此同時,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英國殖民地愛爾蘭的蒼涼世態也一一浮現。

其實在《都柏林人》時期,已經可以看出喬伊斯象徵主義的傾向,譬如在最後一個故事《死者》中,當面對死亡之時,人們從生與死的交融之中所獲得的精神感悟,正是象徵著都柏林社會與人類的雖死猶生。

都柏林街頭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漸入佳境的意識探索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是喬伊斯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其主人公正是我們在《尤利西斯》中讀到的三個主人公之一——史蒂芬。這是喬伊斯第一次運用意識流的寫法完成的長篇小說,它宣告者一個新的文學時代的到來。

《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中,我們看到生活在都柏林的史蒂芬從童年、少年、青少年再到青年時期的成長經歷,他像一個與周遭環境一直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一樣,一路地摸爬滾打讓他強烈地想要擺脫家庭的束縛、宗教的傳統以及民族主義的情緒,他是一個藝術家,也是一個反叛者,以至於這種反叛不斷發酵,讓他不得不離開愛爾蘭去探尋藝術的臻境。

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史蒂芬逐漸變得成熟,同時也在探尋之中陷入了家庭、性、宗教、藝術與反叛所造成的矛盾與循環之中,與《尤利西斯》不同的是,《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其實並沒有那樣晦澀難懂,反而更加純淨透徹,就像喬伊斯的意識流之源,宛若新生。

《尤利西斯》——出神入化的鴻篇巨製

喬伊斯曾說:「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毀掉了,可以用這本書重建一個都柏林。」

可以說,《尤利西斯》是喬伊斯將他對於生活和社會的理解的縮影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意識流文學巨著,也是一部有著相當的哲學深度的作品。

尤利西斯(Ulysses),即希臘神話中伊大嘉國王奧德修(Odyssey)在拉丁文中的譯名。喬伊斯以它命名這部作品,正是因為其在人物、情節線索、結構和細節上與荷馬史詩的對應平行關係。

眾所周知,《尤利西斯》是與《奧德修記》的構架相對應的,而《奧德修記》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一部偉大的史詩,所以,一這樣一部史詩級作品為藍本,其難度可想而知,然而,喬伊斯讓這一切成為現實,他用《尤利西斯》每一章的內容與寓意,都去照應《奧德修記》中的每一章,兩部作品結構平行,再現了一部當代題材的《奧德修記》。

然而這樣的作品,註定是難以被世人輕易接受的,《尤利西斯》在問世之初也經歷過各種坎坷,甚至時至今日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好在偉大的作品終究不會被埋沒,T.S.艾略特就曾極力推崇,「這本書是對當今時代最重要的反映,是一本人人都能從中得到啟示而無從迴避的作品」。

詹姆斯·喬伊斯

意識流與象徵主義的無所不在

以史蒂芬雜亂無章、恍惚迷離的意識流開始,再以摩莉長達40多頁、沒有標點符號的滔滔不絕的意識流結束,喬伊斯將意識流的難度再次拔高。

《尤利西斯》開篇的第一章中,史蒂芬出場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海因斯還要在這個碉樓裡住多久?要是他還要在這兒住下去,我走。"這裡的象徵主義凸顯得淋漓盡致,馬利根帶來的海因斯是一個英國人,而在他們的宗教意識中,英國人是上帝的僕人,包括史蒂芬在內的愛爾蘭人則是被英國人奴役的人,那麼就是僕人的僕人,所以史蒂芬就此想到自己是"一名僕人,一個侍候僕人的人。"

諸如此類的民族主義爭論在這部作品之中非常多見,也成為了《尤利西斯》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譬如當史蒂芬看到海因斯"掏出一個光溜溜的銀盒子,盒子上鑲著一顆亮晶晶的綠寶石"的時候,這顆寶石也大大激起了史蒂芬的不快的情緒,因為綠寶石象徵著愛爾蘭,就像16世紀時亨利八世將愛爾蘭琴圖案納入英國王室紋章以示統治愛爾蘭一樣,史蒂芬以此來宣洩自己內心深處對於英國殖民者奴役愛爾蘭的不滿。

《尤利西斯》中雖然沒有直接的正面描寫那種金戈鐵馬、徵戰沙場的場景,喬伊斯卻巧妙地將自己的經歷和體驗、以及對於弱小民族一方的客觀視角融入在生活在都柏林的普通人的意識的自然流動之中,可謂是別出心裁的設計了。

與其說喬伊斯用這百萬字的鴻篇巨製寫了三個人的一天,不如說是他通過這三個人的意識流動來直擊黑暗本身。擊穿黑暗才有光明,這也正是文學作品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尤利西斯》的譯者蕭乾先生也曾這樣說:「我對叛逆者一向持有好感,何況我自己那時就正在寫揭露基督教會的小說。在我心目中,喬伊斯必是個有見地、有勇氣的作家。」

喬伊斯的勇氣和見地、大膽與創新、叛逆和敏銳,終得以成就了這部曠世奇書《尤利西斯》。

相關焦點

  • 全世界只有35人讀懂的小說——《尤利西斯》
    但是,在《尤利西斯》取得這些許多光鮮的稱號的同時,它也被無數人稱為「最難讀的小說之一」。據說,在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中,只有35個人真正讀懂了這本書。心理分析大師卡爾·容格(1875——1961)曾經對這本《尤利西斯》表達過自己的看法。卡爾表示,他花了三年時間才讀通它。他很感激你寫了這麼一部大書,他從中獲益不少。但他大概永遠不會說我喜歡它,因為它太磨損神經,而且太晦暗了,他不知喬伊斯在寫時心情是否暢快。
  • 七夕,如果你愛她,請給她看《尤利西斯》
    如果你一天無所事事,推薦你去看《指環王》三部曲;如果你一星期無所事事,推薦你去旅遊;如果你一個月無所事事,推薦你去打CS、仙劍、星際之類的電腦遊戲;如果你一年無所事事,推薦你去讀《尤利西斯》。除消磨時間外,讀《尤利西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人稱《尤利西斯》為「天書」,在中國只有《易經》有此殊榮,其晦澀難懂可想而知。老前輩並非唬人,想當年喬伊斯寫它時,就以努力讓大家看不懂為己任,1994年的中譯本裡僅注釋就有5991條。所以想要讀懂《尤利西斯》,非得削尖腦袋使勁往裡鑽才行。
  • 《尤利西斯》引發的戰爭
    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這位偉大作家的代表作,被後世讀者奉為文學經典,但在其出版之初,卻遭遇了一系列牴觸和批判。「他是當今無生命文學的高級教師。他用一種象形文字寫作,連他的崇拜者和高徒都破譯不出來。他將自己埋在埃及方尖塔下,塔上的字沒人能讀懂。」
  • 據說全世界只有36人讀懂《尤利西斯》,為啥人們又去瘋狂的崇拜它
    讀過的人也不少,但讀懂的人——據說世界上不超過36個!就是它!——《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1882-1941 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個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頁。它的晦澀難懂,更多來自於它大量的引經據典。如此篇幅,只寫了1個人在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遇到和發生的故事。
  • 讀《尤利西斯》
    ∞《福建文學》雜誌 2020年第8期 讀《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據稱是「所有有趣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 《尤利西斯》成為傳奇前的冒險旅程
    《尤利西斯》的合法化使喬伊斯聲名日盛,喬伊斯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秘密的廢黜  真實的生活沒有理由不能被言說  親愛的娜拉,現在,我希望你能多讀幾遍我寫給你的信。其中有醜陋、野蠻的一面,也有純潔、神聖、精神的一面:這一切都是我。——詹姆斯·喬伊斯  自始至終,喬伊斯都希望衝破虛偽謊言的壁壘。在他熟悉的愛爾蘭文化中,有太多迎合大眾的創作,太多根深蒂固的禁忌。
  • 蕭乾、文潔若和他們的《尤利西斯》翻譯
    2010年3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邀請資深翻譯家文潔若先生來院做關於《尤利西斯》的翻譯的學術報告會。關於她的翻譯心得、她的往事追憶, 內容感性、 生動, 就好像是《尤利西斯》八十萬字文本以外的眉批,是這部"天書"的注釋之注釋,為我們廣大的讀者,包括專業的研究者、翻譯專業工作者 ,閱讀、走近這部巨著、從更廣闊的空間認識文學翻譯、思考人生價值以至廣泛的文化問題,增添了一份寶貴的經驗。他們翻譯這部《尤利西斯》,幾乎是帶著一種巨大的熱情和戀情來進行的。文潔若譯初稿,蕭乾校訂潤色,定稿。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說《尤利西斯》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應該是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不過,真正讀過這部著作的人可能並不多,想要讀卻最終望而卻步的人卻不少。而且,與《尤利西斯》如今在文壇的地位天差地別的是,它在誕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受到了非常大的爭議,甚至被多個國家禁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部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的作品。
  • 《尤利西斯》之我見
    作者 |元寶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無意中翻到一個書友弓長張9的動態,寫了文潔若與蕭乾翻譯《尤利西斯》的過程,很長,所以沒在上面評論,另開一篇。《尤利西斯》只是在十多年前進書時見過,但沒有翻閱,因為我對外國文學並不感興趣。為此我去百科上翻了一遍介紹,下面僅有一篇相關的介紹,可見確實是「百年孤獨」了!按我理解,《尤利西斯》不過是對當時現實的一種解讀,參考了歷史上的框架,但在思想上卻充滿了反思或者說是反叛精神,所以作者說要讓教授讀上五十年,我卻不以為然。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愛爾蘭:《尤利西斯》
    普倫基特或許是一個身穿卡其軍裝的「尤利西斯」,但「尤利西斯」並不是荷馬的希臘英雄的名字;出現在維吉爾、但丁以及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裡的是一個拉丁化了的尤利西斯,摩莉·布盧姆是一個不忠貞的珀涅羅珀,喬伊斯的第二自我史蒂芬·迪達勒斯(Stephen Dedalus)則取代了忒勒瑪科斯(Telemachus)。
  • 經典|最難讀的小說之《尤利西斯》
    與《百年孤獨》的宏大架構不同的是,《尤利西斯》僅僅記錄了兩個人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本身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讓讀者看得雲裡霧裡,這也使得《尤利西斯》成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
  • 經典文學《尤利西斯》用VR場景形式重塑
    經典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是愛爾蘭著名現代派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代表作,故事主要是講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這一天內在都柏林的種種經歷。文學評論家 Stuart Gilbert 曾說過,通過《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刻畫,詹姆斯·喬伊斯對生活作出了一個連貫而完整的詮釋。
  • 2019年讀上海譯文哪些新書:最期待劉象愚版《尤利西斯》
    今年譯文社將推出劉象愚先生翻譯的《尤利西斯》。這是繼蕭乾、文潔若和金隄之後《尤利西斯》的第三個全譯本。劉象愚先生花費超過二十年時間潛心翻譯,數易其稿,終成完稿。除譯本外,譯文版的《尤利西斯》將附有劉象愚先生超過20萬字翻譯札記《<尤利西斯>的翻譯》,從翻譯理論到具體的翻譯技巧,全面討論像《尤利西斯》這樣「天書」一樣的現代派經典究竟應該如何翻譯。
  • 「超前衛」畫家米莫·帕拉迪諾:喚活意識流小說《尤利西斯》
    1922年,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為世界帶來了一記驚雷:《尤利西斯》正式出版!這部看似內容晦澀凌亂的長篇小說,卻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大量運用的細節描寫,交錯凌亂的時空,它的影響力甚至跨越藝術門類的鴻溝。正在中華藝術宮呈現的「琳琅滿天——20世紀下半葉義大利表現性藝術展」,則為觀眾帶來了一組四幅蝕刻版畫作品。
  • 尤利西斯的海 |博爾赫斯
    尤利西斯的海 也屬於那另一個尤利西斯, 眾所周知他被伊斯蘭人稱為 海上的辛巴達。
  • 尤利西斯完結:神被擊敗,女二從御姐變蘿莉,貞德對男主撒嬌!
    追一部動漫的時候,你總會想著這部動漫的結局是什麼,什麼時候完結啊?但當一部動漫真的結束時,一種名為不舍的心情也就出現在心中,是的,不管這部動漫的結局是什麼,你畢竟將它從頭到尾看完,而結局不管你是否滿意,它畢竟陪伴過我們。
  • 「尤利西斯:貞德與鍊金的騎士」10月7日放送 追加聲優情報
    「尤利西斯:貞德與鍊金的騎士」10月7日放送 追加聲優情報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 《尤利西斯》第三個中文全譯本將出,2019年,還有這些名家名譯值得...
    劉象愚翻譯的《尤利西斯》是繼蕭乾、文潔若和金隄之後的《尤利西斯》第三個全譯本。譯者劉象愚花費超過20年時間潛心翻譯,數易其稿,終成完稿。除譯本外,這一版《尤利西斯》將附有超過20萬字翻譯札記《的翻譯》,從翻譯理論到具體翻譯技巧,全面討論像《尤利西斯》這樣「天書」一樣的現代派經典該如何翻譯。該書還配有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為小說專門繪製的二十多幅插畫作品。 2019年,譯文社還將推出錢春綺、榮如德、李健吾三位著名翻譯家的譯作集。
  • 《尤利西斯》第十六章故事梗概和閱讀心得
    如果有一本書確實囊括了無數個知識點,你又不是專業人士非逼自己去閱讀那樣一本天書那又何必呢?《尤利西斯》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巧妙的回答了同樣的問題。它既有趣味性,又不乏包羅萬象絕對值得一看。其他時候閱讀時我只推測史蒂芬和布盧姆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其實書中還有一個聲音「我」,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時不時的出來說句話更接近作者本人。
  • 這6本堪稱「天書」的意識流小說,你能讀懂嗎?
    因為相比於同時代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喧譁與騷動》,沒有哪本書能像這本煌煌巨著一樣,用七卷之多的文字展示出紛繁美麗的法國社會形態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內心。「教堂的彩色長窗,河邊的靜謐睡蓮,貢布雷的美麗山楂花……普魯斯特用一生的時光寫就一本《追憶似水年華》,而你得閒了來讀,在各自不同的年紀翻開來看,見到的儘是不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