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引發的戰爭

2020-12-1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882年2月2日,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這位偉大作家的代表作,被後世讀者奉為文學經典,但在其出版之初,卻遭遇了一系列牴觸和批判。

「他是當今無生命文學的高級教師。他用一種象形文字寫作,連他的崇拜者和高徒都破譯不出來。他將自己埋在埃及方尖塔下,塔上的字沒人能讀懂。」

——亨利·米勒評詹姆斯·喬伊斯

要說《尤利西斯》是文學名著,如今不會有幾個人反對了。這本書看的人不多,看不懂的人,也不敢說它的壞話。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引進它,權威報刊的文學名著盤點不會遺漏它,它像一塊寶石,看到的人都被它的光彩吸引,但在最初,《尤利西斯》不但賣得不多,還給出版社惹來了麻煩。

《尤利西斯》

它遭遇政府封禁,也曾被告上法庭,上世紀二十年代,英美當局迅速燒毀了已出版的《尤利西斯》,這本書以地下讀物的形式流傳市場。

出版人西爾維婭·碧治是塊硬骨頭,她也是《尤利西斯》出版的推動者之一。為了反抗封禁令,她秘密出版了八個版本的《尤利西斯》,這些書如同邊境線的無國籍逃難者,在當時的美國,「協助進口《尤利西斯》——就算僅僅一本——的工作人員,也會受到5000美元的罰款和上至10年的監禁。」

《尤利西斯》為什麼讓英美當局如此恐懼?因為這是一本「淫穢」、「離經叛道」、「令衛道士身心不適」的書。它用上百頁描繪了都柏林一天的日常,這個日常既有愛爾蘭美輪美奐的景觀,也有現代社會道德敗壞、人心浮躁的一面。喬伊斯不滿足於白描,他深入刻畫人的內心,包括性慾、殺戮欲乃至一個紳士內心的邪念。在《尤利西斯》裡面,人的七情六慾都原形畢露,喬伊斯不用道德律令操控小說,他想要瓦解的就是維多利亞時代森嚴的戒律清規。

據瑪格麗特·安德森透露,當她和簡·希普在《小評論》上連載《尤利西斯》時,她們收到了成百上千封抱怨信。其中一封寫道:

「我認為這是所有玷汙了印刷品的文字中最該死、最骯髒的,簡直是一派胡言……這種該被詛咒的、地獄般的穢語來自滋生汙濁的人心,並且在汙水中繁殖。我無法用言語形容我對此書的厭惡,哪怕是模糊地形容也做不到;我憎惡的不是偶爾滲出的汙泥,而是他們的思想已腐爛到竟敢一遍又一遍地用腐臭的淤泥和汙水來汙染這個世界。」

早在《尤利西斯》剛剛出版時,傳教士、保守派就對這部小說大發雷霆,與之相對的是龐德等現代派文藝青年對這本書的聲援。針對《尤利西斯》發起的兩軍對壘,不只是對喬伊斯小說的分歧,也不只是性開放者與性保守者的對峙,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經驗的對抗。一場具有破壞性的文學革命由現代派發起,進攻對象是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觀和文學審美。在這場戰役中,喬伊斯提供小說炸藥包,奎因給予出版的資金,龐德、安德森等詩人做好輿論戰,莎士比亞書店伸出援手,而《尤利西斯》正是這場戰役的重中之重。

如《最危險的書》作者凱文·伯明罕所說:「現代主義所要反抗的是根深蒂固的經驗論,這種已持續一個世紀的經驗論過度信任永久的技術進步、權力和商業的不斷膨脹,以及齊整的、淨化的且可永遠接受公共檢查的事物秩序。」顯然,伯明罕站在了現代主義的一方,他認為:《尤利西斯》是現代文學革命的原型。革命性是整本書的一個關鍵詞,什麼是革命性?為什麼《尤利西斯》及其出版具有革命性?它又是怎樣從一場先鋒運動蔓延成整個文化圈子的革命的?由此至終,伯明罕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在伯明罕看來,現代主義之所以能成立,必須建立在「革命性」之上。如何證明它有「革命性」?這就要看它是否對文學傳統具有顛覆力量,它的存在是否動搖了主流文學趣味的根基。所以,《尤利西斯》的敘述體現了「反秩序」、「反經驗」的態度,喬伊斯等現代派反對的不只是權威,還有人們習以為常的對秩序的服從,現代主義要提煉的正是秩序隱匿的「不可言說之事」。

《尤利西斯》「飄蕩著爐灰、枯草以及沉渣的臭味」,它「像決堤的陰溝淹沒整座城市,帶來充滿病毒的汙穢瘴氣」。大英帝國的警察系統和正風協會勃然大怒,《尤利西斯》讓它們想到了另一本淫穢之書《虹》,那本書的作者勞倫斯在英國是出了名的「色情寫手」,最驚世駭俗的作品就是描寫偷情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那段時間,《虹》被警方當眾焚毀,英國當局宣布,他們「會把淫穢物品傳播人員投入監獄,對堅稱淫穢內容是『藝術』的出版商和印刷商也絕不手軟」。

「淫穢」成為阻止《尤利西斯》出版的巨大堡壘。喬伊斯不得不輾轉國外,尋求新的發表或出版可能。瑪格麗特·安德森、西爾維婭·碧治繼續支持他,她們以自己的事業做賭注,懷揣著巨大的勇氣來傳播《尤利西斯》。諷刺的是,這本被衛道士們斥責毒害女性的小說,卻成了許多女性的心頭好,它蘊含著一股巨大的魔力讓女性傾注同情,少有這樣一本書,事無巨細地還原了她們的日常生活與心理狀況,《尤利西斯》是真實的,她們捍衛的不只是小說,也是藝術家對真實的信奉。

世界各國的審查者加重了警覺,他們在謀劃聯合封鎖《尤利西斯》的傳播。喬伊斯所處的時代,是維多利亞遺風猶存的時代,一個道德保守的時代。在當時的英國,連自慰都被認定為犯罪,大眾講出「胸脯」、「大腿」等字眼,會被視為猥褻,甚至女性在公眾場合露出腳踝,也會被視為不雅。

喬伊斯

如果喬伊斯能妥協一些,在被警告後乖乖刪除他的色情描寫,興許權威們會網開一面。可誰讓他是喬伊斯,一位喜歡聽獅子吼聲的愛爾蘭人,一位在二十歲就向詩聖葉芝發起挑戰的狂徒。

他不但挑戰保守的道德觀,也對文學權威不屑一顧。而且,他還不把讀者放在眼裡,他的小說從來不迎合讀者,只為了表達自己的藝術主張。

文學權威並非無法接受敘事實驗,他們耿耿於懷的是《尤利西斯》的內核。同樣是敘事革新,《追憶似水年華》的內核仍是古典的、莊嚴的,而喬伊斯恰恰相反,他是現代的、絕不妥協的。普魯斯特自有其貴族式的溫和,而喬伊斯骨子裡要反抗,無論《尤利西斯》再怎麼詰詘聱牙,它都流淌著市民氣息,它要寫的終究是權威看來流俗不堪的事。所以,文學權威、審查部門聯合正風協會的同仁們絞殺《尤利西斯》。

不只是道德問題,《尤利西斯》顛覆性的表達也令人不悅。《尤利西斯》對傳統批評家和讀者而言充滿冒犯,他們看這本「天書」,仿佛透過紙面就能聽到喬伊斯對傻子的嘲笑。這是一種完全陌生的敘事風格,也是對傳統閱讀經驗的衝擊。在老派批評家看來,經典的小說不僅要有故事,還要優雅得體地講好一個故事,可《尤利西斯》非但支離破碎,還貫穿著對優雅的嘲笑。

於是在1921年,《尤利西斯》在美國和英國遭禁,《小評論》雜誌被送上法庭。《小評論》被美國郵政查禁的原因並非色情,而是由於當權者認定這是一本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刊物。慷慨的約翰·奎因為安德森和希普辯護,但他不抱希望:「這是個清教徒國家,你們刊登了《尤利西斯》這樣的作品,肯定不能逃脫法律的懲罰。我無能為力,但我會擔任你們的辯護律師。這場官司從一開始就輸定了。你們兩個真是傻子。」他尊敬喬伊斯,但斥責安德森的愚蠢,因為後者於1917年在報上聲援了兩個無政府主義者,引起了聯邦官員的注意。

1922年以前,評論家對《尤利西斯》的看法多是「就作品談作品」,但當《尤利西斯》被送上法庭,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它濃縮為一個符號——刺向審查與陳舊觀念的符號,《尤利西斯》演變為認可言論自由的公民積極支持的一項事業。

那場法庭辯論以《小評論》的勝利告終。1933年12月,伍爾西法官宣告《尤利西斯》並非淫穢讀物,可以進口。經過十二年的努力,《尤利西斯》終於得到法律的承認,隨之,關於它的討論如颶風般席捲各大刊物。這十二年不僅促成了一本書的合法化,也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西方社會文化思潮的一次重大變革。

有趣的是,蘭登書屋創始人貝內特·瑟夫在回憶錄《我與蘭登書屋》一書中坦白:「《尤利西斯》案件」是他與律師莫裡斯·恩斯特的「傑作」。他們僱人帶了本《尤利西斯》通過美國海關,當海關人員即將放行,那人故意露出《尤利西斯》,誘導海關沒收。為確保案件勝訴,貝內特·瑟夫特意摸清了詹森·伍爾西法官的背景、立場、審美趣味,並囑咐律師選擇伍爾西在紐約的時間提起訴訟。果不其然,支持創作自由的伍爾西法官否定了「希克林原則」,他認為:不能因為一個作品包含個別色情描寫,就斷章取義地推定整個作品淫穢……《尤利西斯》只是以悲情筆法描述了男女內心生活,並不存在什麼淫蕩思想。(何帆:《淫書、黃片和法院》)

那之後,《尤利西斯》因禍得福,從違禁小說變成了年度暢銷書,這是一場屬於出版社的勝利,也是整個文學革命的光輝時刻。如果說在1922年,文化界人士只是察覺出文學世界河面下的暗流,那麼在此時,他們已經深刻意識到自己正身處「旋渦」,自此,西方文學進入了新的時代,那是一個屬於喬伊斯、卡夫卡、普魯斯特的時代——文學的革命開始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尤利西斯「三部曲」:你是否真正讀懂了《尤利西斯》?
    文學界對於《尤利西斯》的評價一直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推崇之人認為它是一部 「曠世奇作」,而抵制之人,譬如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會批評它 「粗俗不堪入目」,甚至曾尖銳的評論道:「《尤利西斯》是一場令人難忘的突然劇變——無限地大膽,可怕的災難。」
  • 蕭乾、文潔若和他們的《尤利西斯》翻譯
    》翻譯丁亞平1990年8月,應時任譯林出版社社長的李景端先生之約,蕭乾先生、文潔若先生開始接手翻譯有著「天書」之稱的(現代派)意識流扛鼎之作《尤利西斯》。2010年3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邀請資深翻譯家文潔若先生來院做關於《尤利西斯》的翻譯的學術報告會。
  • 尤利西斯的海 |博爾赫斯
    尤利西斯的海 也屬於那另一個尤利西斯, 眾所周知他被伊斯蘭人稱為 海上的辛巴達。英格蘭 沿著它漫長的歷史頌唱的海, 浸透了血之榮光的艱苦卓絕的海 在戰爭日日如常的操練之中。 永不休止的海,在寧靜的 早晨將無限的沙子耕耘的海洋。
  • 《尤利西斯》成為傳奇前的冒險旅程
    《尤利西斯》的合法化使喬伊斯聲名日盛,喬伊斯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戰爭的侵襲,眼疾的疼痛,藥物的幻覺,都沒有阻擋喬伊斯在寫作上的全情投入。然而十年無名的堅持,先鋒開創的突破,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公眾的認可。《尤利西斯》初期找不到出版商和印刷商接手,在雜誌上連載也被指控淫穢,舊式的法令和思維仍然主導著困在甕中的人。  這就是當時讓人絕望而無助的現實。
  • 讀《尤利西斯》
    ∞《福建文學》雜誌 2020年第8期 讀《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據稱是「所有有趣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愛爾蘭:《尤利西斯》
    第十四周 第二天愛爾蘭 詹姆斯·喬伊斯 《尤利西斯》德裡克·沃爾科特的《奧麥羅斯》中的愛情衝突是以《伊利亞特》為藍本營造的,但這部長詩的愛爾蘭主人公普倫基特一家所體現的卻是《奧德賽》的故事。他意識到:有一個忒勒瑪科斯變幻著的影子在我的身體裡,在他缺席的戰爭裡。一個帝國的內疚被縫在茉德那華衾的一方圖案中。
  • 《尤利西斯》之我見
    作者 |元寶屋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無意中翻到一個書友弓長張9的動態,寫了文潔若與蕭乾翻譯《尤利西斯》的過程,很長,所以沒在上面評論,另開一篇。《尤利西斯》只是在十多年前進書時見過,但沒有翻閱,因為我對外國文學並不感興趣。為此我去百科上翻了一遍介紹,下面僅有一篇相關的介紹,可見確實是「百年孤獨」了!按我理解,《尤利西斯》不過是對當時現實的一種解讀,參考了歷史上的框架,但在思想上卻充滿了反思或者說是反叛精神,所以作者說要讓教授讀上五十年,我卻不以為然。
  • 全世界只有35人讀懂的小說——《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詹姆斯·喬伊斯是「意識流」派代表作家,他的這本《尤利西斯》更是「意識流」小說的傑出代表和開山之作。《尤利西斯》更是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也被許多文學評論家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以及「本世紀人類在文學創作上的一宗奇蹟」。這足以見得《尤利西斯》備受矚目和推崇。
  • 「尤利西斯:貞德與鍊金的騎士」10月7日放送 追加聲優情報
    「尤利西斯:貞德與鍊金的騎士」10月7日放送 追加聲優情報 新聞 178動漫原創 ▪
  • 經典文學《尤利西斯》用VR場景形式重塑
    經典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是愛爾蘭著名現代派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代表作,故事主要是講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這一天內在都柏林的種種經歷。文學評論家 Stuart Gilbert 曾說過,通過《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刻畫,詹姆斯·喬伊斯對生活作出了一個連貫而完整的詮釋。
  • 七夕,如果你愛她,請給她看《尤利西斯》
    如果你一天無所事事,推薦你去看《指環王》三部曲;如果你一星期無所事事,推薦你去旅遊;如果你一個月無所事事,推薦你去打CS、仙劍、星際之類的電腦遊戲;如果你一年無所事事,推薦你去讀《尤利西斯》。除消磨時間外,讀《尤利西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人稱《尤利西斯》為「天書」,在中國只有《易經》有此殊榮,其晦澀難懂可想而知。老前輩並非唬人,想當年喬伊斯寫它時,就以努力讓大家看不懂為己任,1994年的中譯本裡僅注釋就有5991條。所以想要讀懂《尤利西斯》,非得削尖腦袋使勁往裡鑽才行。
  • 經典|最難讀的小說之《尤利西斯》
    與《百年孤獨》的宏大架構不同的是,《尤利西斯》僅僅記錄了兩個人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本身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讓讀者看得雲裡霧裡,這也使得《尤利西斯》成為「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說《尤利西斯》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應該是不會有太多人反對。不過,真正讀過這部著作的人可能並不多,想要讀卻最終望而卻步的人卻不少。而且,與《尤利西斯》如今在文壇的地位天差地別的是,它在誕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受到了非常大的爭議,甚至被多個國家禁毀。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部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的作品。
  • 「超前衛」畫家米莫·帕拉迪諾:喚活意識流小說《尤利西斯》
    1922年,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為世界帶來了一記驚雷:《尤利西斯》正式出版!這部看似內容晦澀凌亂的長篇小說,卻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大量運用的細節描寫,交錯凌亂的時空,它的影響力甚至跨越藝術門類的鴻溝。正在中華藝術宮呈現的「琳琅滿天——20世紀下半葉義大利表現性藝術展」,則為觀眾帶來了一組四幅蝕刻版畫作品。
  • 據說全世界只有36人讀懂《尤利西斯》,為啥人們又去瘋狂的崇拜它
    ——《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1882-1941 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個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頁。它的晦澀難懂,更多來自於它大量的引經據典。如此篇幅,只寫了1個人在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遇到和發生的故事。至於為什麼是6月16日呢?因為這一天是喬伊斯與一見鍾情的妻子諾拉初次約會的日子。
  • 關於玫瑰花引發的中外戰爭 和愛情有關嗎
    關於玫瑰花引發的中外戰爭 和愛情有關嗎來自網絡花朵的明豔誰都喜歡欣賞,但花朵也能引發戰爭嗎?那麼小編就和大家談談中外由於玫瑰花引發的戰爭,他們和愛情或者女人有關嗎?玫瑰戰爭是約克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五代、第六代繼承人對蘭開斯特家族的愛德華三世的第四代、第五代繼承人的王位戰爭。"玫瑰戰爭"一名並未被使用於當時,而是在16世紀,莎士比亞在歷史劇《亨利六世》中以兩朵玫瑰被拔標誌戰爭的開始後才成為普遍用語。此名稱源於兩個家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薔薇Rosa gallica和約克的白薔薇Rosa ×alba。
  • 《尤利西斯》第十六章故事梗概和閱讀心得
    《尤利西斯》我覺得從某種程度上巧妙的回答了同樣的問題。它既有趣味性,又不乏包羅萬象絕對值得一看。其他時候閱讀時我只推測史蒂芬和布盧姆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其實書中還有一個聲音「我」,第一人稱的敘述者時不時的出來說句話更接近作者本人。史蒂芬布盧姆和狐朋狗友胡侃,胡吃海喝之後布盧姆以朋友的身份體貼入微的在照顧史蒂芬。
  • 2019年讀上海譯文哪些新書:最期待劉象愚版《尤利西斯》
    今年譯文社將推出劉象愚先生翻譯的《尤利西斯》。這是繼蕭乾、文潔若和金隄之後《尤利西斯》的第三個全譯本。劉象愚先生花費超過二十年時間潛心翻譯,數易其稿,終成完稿。除譯本外,譯文版的《尤利西斯》將附有劉象愚先生超過20萬字翻譯札記《<尤利西斯>的翻譯》,從翻譯理論到具體的翻譯技巧,全面討論像《尤利西斯》這樣「天書」一樣的現代派經典究竟應該如何翻譯。
  • 特洛伊戰爭——希臘最美的女人引發的一場人神大戰
    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是希臘最美麗的女人海倫,海倫是宙斯和斯巴達王后的女兒,也是人神交合的後代。一個女人,引發希臘人,特洛伊人和奧林匹斯眾神的戰爭,海倫是如何挑起一場人神兩界的戰爭的?斯巴達作為戰鬥民族沒事就愛打仗,據說有一次斯巴達和外邦人打仗時,美人海倫就出來觀戰,雙方軍隊就被按了暫停鍵,停止打仗,全都盯著美人看,看到這大家會覺得海倫簡直就是和平美人,故事還沒完……海倫用美貌停止戰爭,依然用美貌引發戰爭,美麗也是把雙刃劍。海倫的美貌人盡皆知,惹來眾多男人的愛慕,國王就為女兒挑選如意郎君,並讓他們發誓,婚後要和海倫結為聯盟,為斯巴達戰爭!
  • 引發特洛伊戰爭的美女海倫,戰爭結束後她的國王老公對她做了什麼
    海倫拋夫棄女跟著帕裡斯私奔到了特洛伊,為此引發了希臘聯軍與特洛伊人之間曠日持久的『特洛伊戰爭』。其間,搶奪海倫的帕裡斯被毒箭射中不治身亡……」 今天,咱們接著說帕裡斯死後,海倫的命運如何?(特洛伊戰爭持續了十年之久,這期間特洛伊王子們前赴後繼為國捐軀,國家統帥幾易其人,彼時得伊福玻斯是特洛伊的掌門人)戰爭持續了十年,希臘人久攻不下特洛伊城。